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贡献山东实施计划》和《中国海洋大学蓝色兴鲁行动计划》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6-07-02 生效日期: 2006-07-02
发布部门: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鲁政办发[2006]57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深入贯彻全省科技大会精神,加快全省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中国石油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两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科技创新的优势,服务于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贡献山东实施计划》和《中国海洋大学蓝色兴鲁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两个计划》)印发给你们。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动员企业、科研单位,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做好与《两个计划》的对接,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努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为落实科技兴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作出更大贡献。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七月二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贡献山东实施计划(2006-201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山东省3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之一,拥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石油主干学科专业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本科专业中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通用型专业已超过三分之二。
  在发展新阶段,我校决心按照省委提出的“一二三四五六”的总体工作部署和要求,积极参与山东区域经济建设,发挥学校学科与人才优势,构建服务平台,使学校成为山东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决策咨询、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成为“科教兴鲁”的一支生力军。   一、整合优势科技资源,构建科技服务平台,强化科技服务
  依托学校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2个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充分发挥学校在石油石化行业中的科技优势,加快“中国石油大学科技园”建设,打造油气加工技术、油田化学工程技术等6个科技服务平台。
  (一)建设油气加工技术平台,促进省内化学化工业发展。依托“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油气加工新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加强催化新材料和催化剂制备新技术、石油炼制新技术和工艺、石油化工新技术和工艺、新型炭材料制备技术和工艺、绿色石油化工新过程等方向的研究,形成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重油悬浮床加氢、沥青和新型炭材料应用、炼油化工新工艺和新技术、新型催化材料和催化剂开发与应用、油气加工装备开发等一批成熟技术,为相应的大规模工业装置提供工艺包和技术咨询,为青岛市1000万吨大炼油、齐鲁石化、济南炼油厂、各地炼油厂以及省内其他化工企业提供关键技术,向化工辅助企业提供配套技术,促进省内石油化学化工业的发展。
  (二)建设油田化学工程技术平台,促进油田化学品产业开发。依托“山东省油田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促进国家“十五”攻关计划“油田化学品产业化开发与应用示范”项目的实施。以钻井液、完井液化学与应用、油水井和近井化学处理、提高油藏波及系数的化学方法与理论、油气田地面化学工程为主要研究方向,创造和完善油水井井筒化学处理技术、三次采油用耐温、耐盐聚合物技术、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技术、完井液技术等。在目前有关技术在东营市近20家企业应用新增3亿多元产值的良好基础上,在省内建立更多的生产示范点和应用示范点,促进山东省油田化学品中小企业的集群化发展。
  (三)建设生物工程技术平台,促进生物技术的工业化应用。依托学校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牛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著名高校合作建设的“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加强生物工程技术在提高油气采收率、石油安全清洁加工、石油化工产品生产、环境治理和保护、特种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促进生物技术在工业化中的应用。
  (四)建设环境环保技术平台,促进城市综合建设和企业污染治理。依托“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石油天然气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中心”、“环境工程研究中心”,利用国家安全评价资质,发挥在全国高校中唯一拥有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证书的优势,重点加强企业污水处理新型药剂及配套工艺、企业“恶臭”污染评估及治理、企业三废治理生物处理等方向的研究。研制开发企业污水处理剂的系列产品;开发特种废水达标处理工艺;形成污水处理的决策方法和综合配套工艺技术;建立企业污染评估、监测分析、综合治理方法及模型;开发出用于处理废水、废气的生化反应器,为城市综合建设和企业污染治理搞好服务。
  (五)建设机电工程技术平台、材料研究与开发技术平台,主动适应加工制造业发展需要。依托“石油机械工程重点实验室”、“石油机械装备机电新技术研发中心”,瞄准现代制造技术、新型金属材料及其连接技术两大研究方向,强化石油机械和通用机械技术研究,重点开发精密、微细加工及特种加工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快速响应制造技术、虚拟制造和网络制造技术、绿色制造技术、新型金属材料及其连接技术、表面改性技术等,面向机械制造业、机械加工业提供技术和服务。依托“先进材料加工与检测中心”、“无石棉摩擦材料研究推广中心”、“碳素材料研究中心”,以摩擦学、新材料连接、防护和检测、炭基纳米新材料为主要研究方向,形成各种材料研究与开发技术,包括高分子材料、纳米级超薄膜材料、耐磨材料、新型炭基复合材料等各种先进材料的制备,材料分析评价、腐蚀、防护与检测技术,先进材料的加工、连接、焊接智能控制技术等。为省内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和加工制造业发展提供服务。
  (六)服务山东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信息控制技术平台。依托“监测技术与控制工程重点实验室”,加强生产过程先进控制与优化研究,开发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企业生产装置的机理数学模型库和实时优化技术、生产计量与参数测控技术、节能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基于动态机理数学模型,将过程分析、理论建模、变量观测、先进控制和在线实时优化融为一体,加强企业大型应用软件的开发,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生产过程控制与管理水平及生产装置的经济效益。
  二、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省内各类人才培养培训需要
  (一)保证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持所培养人才综合素质高、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务实敬业的特色和优势,鼓励和推荐优秀毕业生留山东工作,为山东省各行各业发展建功立业。
  (二)加强通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深入研究省内各行业人才需求状况,与省内政府部门、企业人事部门加强信息联系,根据市场需求和预测信息,调整学科专业,优化人才结构,发挥工科优势,完善提高机械、建筑、化工、环境、材料、信息控制、电子电气、计算机、外语、经济管理等通用学科和专业。
  (三)重视外向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依托学校外语、经济管理学科专业,培养既懂专业、又会经济成本核算与运作、外语水平较高的复合型人才。充分发挥学校产学研合作办学优势,利用充足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学校工程训练中心,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等级工操作训练,培养生产一线急需的技能型技术人才。
  (四)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培训力度。落实“三百”目标,即每年为省内培养培训工程硕士生100名,培养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教师100名,培养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人员100名。依托学校青岛校区,建立开放式的“专家研修中心”。
  (五)全面提供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服务。发挥短期教育培训“短、平、快”的优势,积极与山东省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利用脱产培训、课程进修、专题讲座、远程教育等形式,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培训。依托学校网络教育学院,利用已经建成的“天网”(卫星信号)、“地网”(企业和城市网络)系统和设施,建立完备的远程教育资源库和教育教学体系,逐步建立起覆盖全省的网络教育共享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
  三、积极提供各种咨询服务
  (一)教育服务。在“胜利学院”成功办学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举办独立二级学院,探索与地方政府联合办学、教育共建发展模式,支持地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带动区域高等教育发展。
  (二)文化服务。创造高品位的大学文化,鼓励师生深入城乡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教育宣传、科学普及等活动,为繁荣山东省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三)决策咨询服务。结合山东省重大发展战略和所关注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组织各研究领域的专家组,开展相关专题研究,提供高水平的咨询成果。发挥学校学术交流的优势,积极承办或举办与山东省发展战略有关的学术活动。结合学校优势学科领域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对青岛市化学化工产业布局、海洋石油开采与环境、黄河三角洲开发等专题的研究。
  依托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中国石油大学人力资源研究中心,研究解决有关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合作立项,承接山东省及企事业单位有关研究课题,积极承担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培训任务。
  四、建立机制,积极行动,保证服务方案的落实
  学校成立由校长主管,相关副校长分头负责,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中国石油大学贡献山东实施计划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积极主动地与山东省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经常性的沟通,并根据市场需要,不断完善该实施计划,增强服务和具体工作的针对性。
  为确保实施计划落到实处,学校将在现实施计划的基础上对有关内容进行细化分解,对应到学校具体部门,落实到学校具体工作中,建立分工负责、分头落实、奖优罚劣的机制,把实施计划化为实际行动。
  以实施计划为基础,根据山东省的要求,积极落实好与山东省共建的有关项目,制定各共建项目的落实计划,同时发挥好共建项目的辐射作用,带动其他服务项目的高水平建设,争取形成更多的服务点,建立学校服务山东、贡献山东的长效机制。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二○○六年五月八日 附件:中国海洋大学蓝色兴鲁行动计划(2006-2010)
中国海洋大学
(二○○六年五月二日)
  中国海洋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山东省、国家海洋局和青岛市重点共建的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显著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学校以服务山东、特别是服务“海上山东”建设为己任,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科学技术大会精神,进一步发挥学校特色优势,构筑国家级创新平台,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巩固我省在国家海洋科教和海洋战略研究领域的优势地位;发挥综合优势,为各级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培训。重点从海洋创新角度推进我省创新型省份的建设,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蓝色兴鲁”,为“海上山东”、“生态山东”、“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一、构筑国家级创新平台,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巩固我省在国家海洋科教领域和海洋战略研究领域的优势地位
  (一)构筑国家级创新平台。全力推进“青岛国家海洋科学中心”建设,确保“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落户海大。通过国家级创新平台的建设,汇聚国内外一流创新人才,巩固我省在国家海洋科教领域和海洋战略研究领域的优势地位。
  (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积极承担“863”、“973”、科技攻关等国家科技计划体系项目(课题)。取得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供新的科学技术支持。
  二、完善科技服务平台,为海洋经济和企业发展服务
  根据《山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我校重点在八个方面建设科技服务平台,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科技服务。
  (一)建设海洋药物科学与技术平台,促进我省海洋药物产业发展。海洋药物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新兴的海洋医药科技产业。管华诗院士是我校也是我国海洋药物学科的奠基人和科学研究与产业化先行者。经过10余年的努力,我校形成了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科研团队和雄厚的学科实力。
  我校将依托学校日臻完善的药学学科,依托设在海大的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药物研究所和我校海洋药物研发中试基地——中国海洋大学兰太药业有限公司,依靠管华诗院士领衔的海洋药物科技创新团队,重点开发一批国家I类新药和新技术,为我省大批制药企业提供相关关键技术。
  (二)建设海洋生物与水产养殖技术平台,促进我省海洋生物产业和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学校将依托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部所拥有的“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产生物制品安全性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海洋生物工程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水产遗传育种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依靠生化与生物材料、海水健康养殖、海洋生物遗传与种质工程、养殖生态与工程、遗传与繁育等科技开发与创新团队,重点加强一批海水养殖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为我省水产企业服务,增强我省海水养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建设海洋水资源与能源开发及海洋腐蚀检测与防护技术平台,促进我省海洋水资源、能源和海洋防腐产业的快速发展。学校将依托“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建)”、“海洋物理化学山东省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海洋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海洋化学研究所”、“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实验室”、“海洋污染生态化学实验室”,依靠高丛土皆院士领衔的海水淡化与海水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团队、应用化学技术创新团队,重点加强海水淡化技术开发、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等技术研究,加强海洋腐蚀检测与防护、脱硫等技术推广,积极服务于城市建设和企业发展。
  (四)建设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平台,促进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城乡现代化建设。依托我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中心和青岛海大新星计算机公司(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是山东省唯一获得国家“863”计划CIMS认证的咨询服务资格的公司),依靠光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计算机软件开发、通信工程等科技创新团队,重点加强ASP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系统推广、山东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开发、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开发、半导体照明工程与技术开发、超大幅面三维激光全息显示技术推广等工作,为山东信息产业发展和城乡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五)建设海洋新材料技术平台,促进我省制造业和涉海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依托材料科学研究院,依托“特种海洋材料”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依靠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尹衍升领衔的海洋新材料技术创新团队,重点加强海洋材料的复合强韧化及其设计技术、高强轻质深海合金材料设计技术、特种海洋无机材料制备技术、特种海洋有机材料制备技术、特种海洋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功能高分子涉海材料的制备技术等研究和开发,全面开展与我省企业的合作,为海洋新材料产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六)建设海洋环境监测与探测技术平台,促进海洋灾害预警、海洋能源探测能力及其相关技术产业的发展。依托海洋环境学院、海洋地球科学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学院和工程勘察设计开发院,依靠海洋环境监测与探测技术创新团队,重点加强青岛海洋与生态环境立体监测系统开发、水下激光探测系统推广、近海赤潮藻全自动分析工作站推广、海洋波浪浮标推广和大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促进我省海洋灾害预警、海洋能源探测能力及其相关技术产业的发展。
  (七)建设环境保护技术平台,服务“生态山东”建设。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环境保护中心,整合全校与海洋环境相关的人才资源,形成生物、生态、化学、地质等方向的环保技术创新团队,积极承担我省环境保护方面的科技攻关项目,重点加强黄河三角洲药用植物生态修复与药用功能开发技术研究和淹没式生物膜污水处理新技术与设备、渤海典型海岸带环境退化修复系列技术、滩涂典型人工湿地生物环境修复技术、盐碱土壤修复材料的研制与开发等技术的推广,为建设“生态山东”作出应有的贡献。
  (八)强化建设综合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科技企业的孵化。海大现有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国海洋大学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岙山卫生命科学与技术教研基地和小麦岛海洋生物产品研发基地等4个综合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学校将进一步强化上述4个平台的建设,全方位促进“863”计划等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服务山东经济建设,促进“海上山东”、“生态山东”建设计划的深入实施。
  三、发挥综合优势,加强战略研究,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依托“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海洋发展研究院”、“青岛市应用经济研究中心”、“海洋文化研究所”、“品牌形象研究所”、“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和各院系,适应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我校综合优势,整合学校的人才资源、科研资源,建立学校与地方政府的项目合作,有目标、有重点、有计划地对影响山东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目前重点开展“三渔”问题与建设社会主义新渔村、山东海洋历史文化遗产与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东北亚航运中心建设与山东省港口发展、“生态山东”建设过程中的涉海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等课题研究,为我省各级政府的渔业经济决策、海洋历史文化遗产和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港口产业与港口经济和“生态山东”建设等方面的战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四、确保规模质量,完善培养体系,为山东省培养经济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学校现有6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博士后流动站,4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3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领域具有专业工程硕士授予权,建成了MBA和MPA专业学位点,有71个本科专业(理、工、文三大学科门类的专业所占比例分别为30%、30%和40%),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未来5年,学校将进一步发挥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的优势,为山东省培养经济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一)确保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本科生的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按照人才培养需要,进行学科专业重组与导师队伍建设;加强与国家海洋局所属科研机构和青岛地区科研单位的合作,实行开放式的研究生教育,建立健全研究生课程和学位论文研究的评估制度及评估体系,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通过市场调查,准确预测省内各行业人才需求状况,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调整专业学科结构,优化人才培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懂国际规则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扎实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制定优惠政策,在我省急需的本科和研究生专业招生计划中向山东考生倾斜;采取得力措施鼓励相关专业的优秀毕业生留在山东工作,为山东省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人才支持。
  (三)进一步加大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力度。积极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我校拥有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和公共管理硕士(MPA)等4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开展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教育以及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面提供服务。
  进一步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建立起为山东干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相关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的专门机构,与山东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组织人事部门建立政策对接平台和沟通协调机制,为我省各级领导干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相关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培训提供服务。利用我校作为TOFEL、雅思、中韩产学协作中心、日本语等级、国家公共外语等级考试中心的区位优势,发挥大学的文化服务与辐射功能,为山东东部地区的社会人员提供培训服务。
附件:1.《中国海洋大学蓝色兴鲁行动计划》科技服务平台简表
   2.《中国海洋大学蓝色兴鲁行动计划》科技开发项目简介
   3.《中国海洋大学蓝色兴鲁行动计划》决策咨询服务机构简表
   4.《中国海洋大学蓝色兴鲁行动计划》面向社会人才培养培训体系简表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390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