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5-10-19 生效日期: 2005-10-19
发布部门: 河南省郑州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郑政文[2005]17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现将《郑州市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十月十九日
郑州市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国家工商总局、司法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管局等六部委的统一部署和省环保局《河南省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豫环(2005)26号),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群众健康为目标,以查处环境违法行为、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稳定的环境问题为重点,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为手段,充分运用经济、行政、法律、舆论手段,下大力气遏制污染反弹,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

  二、工作目标
  (一)群众反复投诉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二)地方政府违反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土政策”得到清理。
  (三)影响居民生活的城市噪声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
  (四)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五)饮用水源地保护得到加强。
  (六)连续两年环保专项行动中的查处遗留问题限期解决。
  (七)钢铁、电解铝、水泥、电石、炼焦、铁合金等行业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有关规定的行为得到全面清理和整改。
  (八)完成省市环保责任目标中关闭重点污染企业任务,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污染得到集中整治。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领导,我市成立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建立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全市环保专项行动的重大问题,督办重点案件,负责全市此项工作的统一组织和领导,市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四、工作要求
  (一)着力解决群众反复投诉的环境污染问题。各级环保部门要对群众通过各种渠道反映的突出环境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凡群众投诉后两年内仍没有解决、群众反映仍然强烈的,一律提请当地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挂牌督办,制定解决方案,明确时限、落实责任、逐一解决。要将解决方案、时限以及工作进展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
  (二)坚决纠正地方政府违反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政策措施。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要对在招商引资、建立各类开发区等鼓励投资工作中下发的各类文件及导向性政策进行清理,检查是否存在限制执法部门监督检查、承诺企业减免排污费、违规不予处罚等违反国家环境保护法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降低环保准入门槛的内容。凡是与国家现行环保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相悖的要立即纠正。对于拒不纠正的,要进行公开曝光,并追究有关政府领导责任。
  (三)加大城市噪声污染治理力度。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把城市噪声污染综合整治作为为当地人民群众办实事的重要举措,统一协调环保、公安、城管、文化、工商等部门,对各类生产、建设、生活、娱乐及交通噪声进行全面监控,加大控制噪声污染的环境现场执法力度。
  (四)集中整治城市大气污染。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针对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扬尘、异味、餐饮业油烟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对火电、水泥、化工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行业进行严格监督检查,大气污染物排放超标的,要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严格处罚。
  (五)开展饮用水源地专项检查和整治。各级政府要组织相关部门彻底清查辖区内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情况和水质情况,查清影响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的主要原因,重点排查向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排放废水的各类污染源和建设项目。对于违反《水污染防治法》及其细则中禁止排放污染物规定的,要依法给予警告或罚款;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责令限期治理,并处以罚款,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按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或关闭。同时,各地应健全和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污染事故预案,制定具体的应急措施,确保饮用水安全。
  (六)对连续两年环保专项行动以来查处遗留的环境问题进行全面复查和整改。对至今仍不能正常运行的污水处理厂,由市联席会议办公室挂牌督办,区别情况,限期解决。对管网不配套的,2005年10月底以前必须制定具体方案,限期解决。对没有按国家政策要求征收污水处理费或污水处理费被挤占、挪用的,2005年10月底前必须纠正。对不正常运行设施、导致超标排污的,依法征收超标排污费。所有污水处理厂要按要求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并与环保部门联网。
  对再次出现“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和列入国家淘汰产品、工艺、生产能力目录的企业连片反弹的地区,要追究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行政责任。
  (七)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电石、炼焦、铁合金等行业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有关规定的行为进行全面清理。按照省市有关要求,逐一检查,逐一落实整改措施,整改不到位的,要由当地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挂牌督办,并向社会公布。
  (八)完成省市环保目标中关闭重点污染企业任务,加强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污染源集中整治。淮河流域各级人民政府应落实国务院2004年“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现场会”的要求,开展全面检查;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93号)精神,对排放水污染物超标的企业一律实行停产整治;对虽能达标排放、但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较高的企业,实行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削减污染物排放量。
  2005年省市环保责任目标中应关闭重污染企业206家任务,必须在今年10月底前完成。
  纳入今年环保工作重点的5个重点流域、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方案中的任务必须在今年11月底前完成。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负责具体组织落实本辖区环保专项行动工作,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建议联席会议制度,保障经费,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确保环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成效。
  (二)部门联动,合力打击环境污染行为
  各县(市)、区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完善部门协调机制,落实联席会议例会制度,在环保专项行动的每个阶段都要召开工作例会,针对各阶段环境执法工作重点,研究整合各部门执法资源,形成部门联动的局面,提高行政执法整体效能。例会要形成会议纪要,由各部门遵照执行。各地可根据实际需要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扩大到其他有关部门。
  各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落实环境违法案件的移交、移送制度。各地环保部门在查处环境违法案件的过程中,凡发现生产、销售、进口、使用属于《淘汰落实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目录》规定的,应及时移交经济主管部门;凡是因为环境违法问题被依法关停的企业,有生产许可证的要向颁证部门移送,有营业执照的要向工商部门移送,涉嫌违反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移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需追究行政责任的,应将案件及时移送监察机关;涉嫌重大环境污染犯罪或者环境监管失职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将案件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各有关部门在行使职责时,凡涉嫌环境违法的案件应及时移送环境保护部门。各部门应由专人负责移送案件的受理工作,按规定程序办理移交或立案手续,处理结果及时通报。
  (三)实施挂牌督办,严查严处典型案件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对近年来群众反复投诉没有得到解决、严重危害群众身心健康的案件进行梳理,对问题突出的实施挂牌督办,明确专人负责,限时办理。各地要加大典型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处和与监察部门联合查办案件的力度,加强行政处罚和行政责任追究,并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公开曝光。同时将查处的典型案件报市环保局,特别典型的案件将上报省环保专项行动联席会议办公室。市环保局还将定期在市级主要新闻媒体上公布典型案件查处情况。
  (四)搞好宣传发动,营造舆论氛围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本着对人民群众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下大力气抓好环保专项行动工作。要采取多种方法搞好思想发动,利用各种手段广造声势,营造舆论氛围。环保部门要确保12369环保热线电话的畅通,鼓励群众参与,受理公众举报,接受群众监督。
  (五)严格报告制度,加强信息沟通
  各县(市)、区环保专项行动办公室要加强信息沟通,严格请示报告,及时上传下达。专项行动期间,各地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确定专人负责环保专项行动信息管理工作,并通过环保总局《环保专项行动信息管理系统》报送环保专项行动进展情况。各县(市)、区每半个月要向市环保局上报一次工作进展情况,每周编发一期工作简报,每阶段工作结束要上报阶段工作小结、重点、难点问题,上级调度情况,典型案件查处和重点案件督办进展情况要随时上报。市环保局将定期通报各地专项行动工作进展情况。

  六、时间安排
  (一)准备动员阶段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动员和部署。
  (二)自查摸底阶段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对辖区内重点污染问题和2003年以来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回顾检查,对群众举报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在此基础上确定挂牌督办名单。各县(市)、区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于11月20日前将检查情况和挂牌督办名单上报市环保局。
  (三)全面整治阶段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检查出的重点环境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公开查处、曝光一批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各县(市)、区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将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和挂牌督办问题整改情况于11月20日前上报市环保局。
  市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将不定期组织督查组到各地进行督查或暗查,并重点监督省市政府确定的5个重点流域和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公开查处一批严重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的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公开处理一批责任人。
  (四)总结考核阶段
  各县(市)、区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认真总结专项行动取得的成效与不足,提出加强长效管理的措施,提交《2005年环保专项行动工作总结》和《环保专项行动三年工作总结》(2003―2005),于11月20日前报市环保局。
  市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将参照《河南省环保专项行动考核办法》,组织对各地环保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015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