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农业局关于贵阳市十一五期间两万头奶牛发展规划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6-03-25 生效日期: 2006-03-25
发布部门: 贵州省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筑府办发[2006]38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贵阳市十一五期间两万头奶牛发展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六年三月二十五日

贵阳市十一五期间两万头奶牛发展规划
  根据《中国食品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省、市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为加快我市奶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奶牛养殖小区建设的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现代农业,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贵阳市“十一五”期间2万头奶牛发展规划。
  一、奶业发展基本概况
  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畜牧业大省的有关要求,我市以加大畜牧业发展为突破口,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大力发展奶牛业,初步形成了以“贵阳三联乳业有限公司”和“贵州好1多公司”为龙头带动千家万户农民发展奶牛养殖、各乳品行业间优势互补、规模经营、互促发展的产业格局。
  截止2005年底,全市共建立奶牛养殖基地18个,存栏奶牛8208头,其中:能繁母牛6326头,年产鲜奶21456吨。乳业的发展辐射带动了4660户农民以各种形式参与生产经营,其中:牧草专业种植户达2600户,奶牛养殖户达2060户,农民年增加纯收入达3600余万元左右,卓有成效地构建了农民增收的稳固平台,成为我市畜牧业发展的亮点。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市畜牧业发展水平低,产业化程度不高,乳制品加工企业实力不强,辐射带动农户增收面不大,市场供求矛盾亦比较突出。
  据有关资料统计,2005年,我国目前人均占有奶量16.8公斤。而我市年人均占有鲜奶量仅6.1公斤,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6.31%。目前,贵阳市场乳制品日上市量40余万份(100吨),其中:三联公司20多万份(50吨),好1多公司7万份(17.5吨),贵阳市花溪奶牛基地技术服务站3万份(7.5吨),外省乳业约10万份(25吨)。每年缺口达6000吨。同时根据近年对乳品销售市场发展的趋势分析预测,其年增长量为10%以上,以此计算,仅2006年我市需增加生鲜牛奶约2200吨,加上2005年奶源缺口数,2006年生鲜牛奶缺口总计为8200吨; 加工方面,截止2005年底,全市现有乳品加工企业具备了日处理300余吨生鲜牛奶的能力,但日加工量仅为75吨,设备利用率不足30%。到2006年底,“好1多”公司投资兴建的日处理200吨乳品生产线竣工投产,全市日加工鲜奶的设备能力将达500余吨,加工能力大大超过实际加工量。届时,市场和企业对奶源的需求均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二、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统揽工作全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推进奶牛规范化小区建设;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农户自愿、市场运作”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本地自然、生产资源为依托,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经营模式,全面促进我市奶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二)发展方向
  以奶牛养殖小区建设为契机,利用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抢抓市场机遇,立足贵阳、面向全省。使我市乳制品在全省的市场份额保持在90%以上,力争在省外乳品市场有所突破,使我市农村奶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格局基本完成。

  四、项目建设布局(分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06—2008年)
  (一)贵阳三联乳业有限公司
  2006年,计划新增奶牛1000头,种植优质牧草4000亩,建小区2个,总占地面积80亩。
  小区布点:乌当场象鼻岭  500头
  开阳三合  500头
  2007年,计划新增奶牛2500头,种植优质牧草1万亩,建小区5个,总占地面积200亩。
  小区布点:乌当区新场乡新场村  500头
  百宜乡场上村  500头
  下坝乡谷坝村  500头
  清镇市试范场  500头
  息烽雨洒  500头
  2008年,计划新增奶牛1000头,种植优质牧草4000亩,建小区2个,总占地面积80亩。
  小区布点:羊昌乡坪坝村  500头
  花溪麦坪  500头
  (二)贵州好1多乳业有限公司
  2006年,计划新增奶牛存栏1000头,种植牧草4000亩,建小区2个,占地总面积80亩。
  小区布点:花溪湖潮乡芦关村 1000头  (2个小区)
  2007年,计划新增奶牛存栏2000头,种植牧草8000亩,建小区4个,占地总面积160亩。
  小区布点:修文县三元村  500头
  三星村  500头
  丁关村  1000头(2个小区)
  2008年,计划新增奶牛存栏2000头,种植牧草8000亩,建小区4个,占地总面积160亩。
  小区布点:花溪湖潮乡芦关村  500头
                      上午村  500头
                      平赛村  500头
                      马场村  500头
  (三)花溪奶牛基地技术服务中心
  2006年计划新增奶牛存栏500头,种植优质牧草0.2万亩,建小区1个,总占地面积40亩。
  小区布点:花溪湖潮乡广新村和湖潮村 500头
  第二阶段(2009—2010年)
  (一)贵阳三联乳业有限公司
  2009年,计划新增奶牛2500头,种植优质牧草10000亩,在乌当区、花溪区、开阳县、息烽县、清镇市建小区5个。
  2010年,计划新增奶牛2500头,种植优质牧草10000亩,在乌当区、花溪区、白云区、开阳县、息烽县建小区5个。
  (二)贵州好1多乳业有限公司
  2009年,计划新增奶牛2500头,种植牧草10000亩,在乌当区、花溪区、修文县、开阳县、息烽县建小区5个。
  2010年,计划新增奶牛2500头,种植牧草10000亩,在花溪区、白云区、息烽县、修文县、开阳县建小区5个。

  五、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一)项目总投资39679万元,见资金投入情况表(附后)。
  (二)资金筹措
  农户投资16250万元,政府投资12229万元(含贴息5368万元、培训费660万元),企业投入11200万元。为确保小区建设的顺利实施,在资金的筹集中采用多元化投入方式进行,以保证奶牛基地建设资金需求。具体运作方式是:
  1、由小区所在地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向企业提供40个小区建设用地1600亩。
  2、购牛资金16250万元,由小区农户自己承贷承还,企业担保,政府贴息,由政府协调银行落实农户购牛资金。
  3、小区牛舍及青贮窖建设资金共计11200万元(牛舍10000万元,青贮窖1200万元),由企业自行承贷承还,政府贴息。
  4、小区挤奶平台,技术服务站,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200万元,奶农和技术人培训费660万元,由政府投入解决。
  5、企业做好基地综合技术服务,并按国家有关标准收购安全合格的牛奶,实行优质优价,搞好市场开发。

  六、运作机制与政策扶持
  为确保小区建设的顺利实施,应明确农户、企业、政府各自的职责,具体如下:
  (一)农户:
  1、负责按照“政府引导、农户自愿”的原则按规定的程序自行承贷承还购牛资金,政府贴息,企业担保。
  2、进入小区养殖的农户,必须服从企业管理,并主动配合企业按“集中管理、分户饲养、统一挤奶、统一防疫”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严格按《贵阳市生鲜牛奶收购管理办法》规范操作,在企业及其农技人员的帮助下,努力提高养殖技术,养好奶牛,提供优质原料奶。
  (二)企业:
  1、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建设谁所有”的原则建设养殖小区,企业是养殖小区建设的主体。
  2、负责小区牛舍、青贮窖池的筹资建设,并为农户提供购牛资金担保。
  3、以协议的形式,负责对进入小区养殖的农户承诺按优质优价收购牛奶,并协助金融部门从奶款中代扣农户购牛贷款,同时提供完善有效的技术服务,按国家有关规定收购牛奶,做好市场销售工作。
  (三)政府:
  1、负责养殖小区挤奶平台,技术服务站,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农户购牛资金贴息,企业牛舍、青贮窑池等建设资金的贴息。
  2、小区所在地政府负责向企业提供小区建设用地,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帮助企业协调处理好与当地农户的关系,帮助企业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3、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养殖小区建设扶持力度,财政价调基金和农口各局、各部门在项目资金的投放上应向养殖小区适度倾斜,要制定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鼓励和号召畜牧兽医技术干部到养殖小区驻点服务,积极帮助企业和农户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奶牛养殖、饲料种植与加工等关键技术水平,以确保小区建设的健康发展。
  4、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要按各自职责,负责指导和帮助企业做好新产品开发、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小区环保建设等工作;要充分利用媒体大力宣传和营造奶文化氛围,引导和倡导市民树立安全、健康的饮奶消费理念;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指导和帮助企业制定发展规划,避免不切实际的脱离市场发展需求的盲目扩张和投资,以确保我市奶业产业化的顺利发展和奶农的切身利益。

  七、技术管理保障措施:
  (一)充分利用全省科技专业队伍云集贵阳的优势,参与我市奶业发展。一是充分利用在我市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已建立的一支长期从事农牧技术的专业队伍(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46人,中级职称263人,初级职称1271人);二是充分利用我省高校畜牧兽医专业和畜牧兽医科研院所一批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三是充分利用多年来我市奶业建设发展过程中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奶业科技技术工作者,参与本项目的实施,全面提高我市奶业发展水平。
  (二)制定详细引种计划,组建购牛技术队伍,摸清国内外奶牛供求信息,确保牛源的质量。
  (三)加强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抓好奶牛疾病防治技术,确保奶牛基地健康发展。充实、完善检测手段。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规范奶牛疫病防治工作,降低代谢病、不孕症、乳房炎等常见病的发生率,确保奶牛的稳定发展和乳品安全。
  (四)以品种改良为核心,大力推广普及奶牛生产、实用技术。采用奶牛冻精输配、胚胎移植等手段,利用国内外优良种奶牛的冻精改良基地牛群,提高奶牛个体产奶量。推行奶牛阶段饲养选种选配、早期断奶技术;引进优质牧草种植、饲料玉米种植、青贮氨化饲料制作、优质奶牛专用饲料、草粉饲料制作等技术。
  (五)加强基层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和实用技术培训。结合我市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知识单一、老化、服务能力不强的实际,按“培训—建设—再培训”原则,组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奶业专家,大力开展对奶牛人工授精、犊牛、育成牛、产奶牛的饲养管理、奶牛疫病防治、饲料配制等利用技术的培训,确保技术人员、奶农奶牛饲养技术水平提高。“十一五”期间要确保培训奶农20000人次以上,2006年起5年内采取由县、乡推荐或选送的形式,送200名技术人员到专业院校进行复合型畜牧兽医知识的定点、定向培训(学2—3年),确保技术人员用得上、留得住、业务精。
  (六)加快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步伐,加大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力度。按照无公害畜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建立奶牛无公害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加强对奶业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的监督力度,制定奶产品定期监测制度,定期向社会发布奶产品质量监测结果,确保乳制品安全。
  (七)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工作,加强项目的指导、协调、管理、监督力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3)14号、《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筑府发(2003)68号等相关文件精神,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要求农户自筹,企业、财政、扶贫项目、农发项目和金融贷款多渠道投入,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同时制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强化资金管理。
  项目建成后,“十一五”末全市奶牛存栏将达到35000 头,其中成母牛20000头,产奶量达90000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3.26倍、2.16倍和3.19倍;全市人均占有奶量将达到25.65公斤,比2005年增加19.55公斤,乳制品日上市量将达98.6万份, 新增58.6万份(以纯牛奶计算),年均增长速度19.72%。项目将辐射带动农村发展奶牛养殖户8750户,户均年纯收入可达10000余元,带动饲草种植户10000户,户均年纯收入达7500余元。全市奶业产业化进程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

贵阳市农业局
二OO六年三月二十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937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