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辽宁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

状态:被修正 发布日期:1997-04-11 生效日期: 1997-06-01
发布部门: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发布文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就业,维护劳动力供求双方和职业介绍机构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关联法规    

    第二条   凡在我省行政区域内择业求职、招用人员以及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单位及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采取措施,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


    第四条   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劳动行政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劳动力市场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劳动力市场的规划、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和监督。其所属的劳动就业机构受劳动行政部门委托,具体负责劳动力市场工作。
  工商、财政、物价、城建、公安、税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劳动部门做好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检举控告受理制度和劳动监察制度,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 职业介绍

    第六条   县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对本地区职业介绍机构的设置、布局做出规划。
  职业介绍机构活动场所的设置,不得影响居民生活和环境绿化。


    第七条   开办职业介绍机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机构名称、章程;
  (二)有固定的场所及相应的工作设施;
  (三)有5万元以上开办资金;
  (四)有明确的业务范围;
  (五)有3名以上熟悉劳动法律、法规和业务并取得资格证书的专职工作人员;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关联法规    

    第八条   劳动行政部门开办职业介绍机构,由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办职业介绍机构,由市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审批、核发《职业介绍许可证》,并凭《职业介绍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企业法人登记,领取营业执照。未取得《职业介绍许可证》者,不得从事职业介绍活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出卖、伪造、涂改、出租、转让、转借《职业介绍许可证》。


    第九条   职业介绍机构应当为劳动力供求双方提供下列服务:
  (一)提供劳动力供求信息;
  (二)为劳动力供求双方提供劳动就业政策咨询;
  (三)为职业培训单位和求职人员提供培训信息;
  (四)指导用人单位和择业求职人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取得劳动部颁发的《境外就业服务许可证》或者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颁发的《外派劳务人员许可证》的职业介绍机构,还可以开展国外和境外就业服务。


    第十条   劳动行政部门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应当为残疾人和失业2年以上的职工免费提供择业求职服务。


    第十一条   职业介绍机构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与职业介绍无关的经营活动;
  (二)超越规定范围从事职业介绍活动;
  (三)以欺诈、诱惑、胁迫方式进行职业介绍活动;
  (四)提供虚假劳动力供求信息;
  (五)发布未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查同意的招用人员广告和招聘出国、出境劳务人员广告;
  (六)为无劳动行政部门核发的择业求职证件的人员介绍就业;
  (七)擅自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
  (八)介绍求职人员从事法律法规禁止从事的职业;
  (九)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二条   职业介绍机构必须按规定接受劳动行政部门的年审。未经年审或者年审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从事职业介绍活动。


    第十三条   职业介绍机构更名、换址,应提前30日报原审批机关办理变更手续。停办的,应报原审批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并由原审批机关收回《职业介绍许可证》。


    第十四条   职业介绍机构进行职业介绍活动,应当按规定向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收取中介服务费,不得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具体收费项目、标准由省财政、物价部门规定。


    第十五条   职业介绍机构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接受劳动行政部门的管理、指导和监督,定期向劳动行政部门报送业务报表和报告工作情况。

第三章 择业求职

    第十六条   年满16周岁、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可以择业求职。


    第十七条   择业求职人员求职时,应当到职业介绍机构进行求职登记,并向职业介绍机构出示本人居民身份证等有效证件。
  城镇失业人员择业求职,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失业登记,办理《失业证》。
  择业求职人员跨地区就业,应当按照规定办理《外出人员就业登记卡》和《辽宁省外来人员就业证》。
  台港澳人员在我省求职,应当按照规定办理《台港澳人员就业证》。
  外国人在我省求职,应当按照规定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和《外国人就业证》。


    第十八条   择业求职人员应当接受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选择特殊工种,应提供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十九条   择业求职人员,有自主选择职业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迫其从事非本人意愿的工作。
  择业求职人员求职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限制。

第四章 招用人员

    第二十条   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其他用人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持单位证件到所在地劳动行政部门进行用人登记,并制定招用人员简单,明确招用单位性质、地址、招用人员数量、条件、工种、用工形式、工资、福利待遇、社会保险、录用办法、工作期限等。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从所在地城镇人员中招用人员,招收数量、时间、具体条件和方式自主决定
  招用外省人员、省内农村人员,必须报经市、县劳动行政部门审批。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招用外省人员或者本省农村人员,必须经职业介绍机构招收,不得自行招收。


    第二十四条   用人单位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需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经省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禁止招用求职人员从事法律法规禁止的职业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不得招用无劳动行政部门核发的择业求职证件的人员。
  用人单位不得招用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在特殊工种岗位就业。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刊登、播发、张贴招用人员广告。用人单位需要刊登、播发、张贴招用人员广告的,必须持单位证明和招用人员简单等有关材料,报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审查,由劳动行政部门核发《刊播招工(招聘)广告证明》。需要发布招聘出国、出境劳务人员广告,还须提交劳动部或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颁发的《境外就业服务许可证》或《外派劳务人员许可证》及有关确认出国、出境劳务真实性的法律文件。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刊登、播发、张贴虚假或引人误解的招用人员广告。


    第二十七条   用人单位不得以招用人员为名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二十八条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收取抵押金、集资款等费用,不得扣留任何证件。


    第二十九条   用人单位必须与被录用的人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到所在地劳动行政部门办理就业登记。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职业介绍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由县以上劳动行政部门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擅自开办职业介绍机构,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责令停止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5倍以下罚款;
  (二)出卖、伪造、涂改、出租、转让、转借《职业介绍许可证》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1万元至3万元罚款;
  (三)从事与职业介绍无关的活动和超越规定范围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吊销《职业介绍许可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1至2倍的罚款;
  (四)以欺诈、诱惑、胁迫方式进行职业介绍活动,或者提供虚假劳动力供求信息的,吊销《职业介绍许可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5倍以下罚款;
  (五)为无劳动行政部门核发的择业求职证件的人员介绍就业的,责令改正,并按介绍人数处以每人500元以下罚款;
  (六)未经年审或者年审不合格,继续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责令停业整顿;经整顿仍不合格的,吊销《职业介绍许可证》。


    第三十一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由县以上劳动行政部门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未经审批擅自跨地区招用人员或者未通过职业介绍机构自行招用外省人员、省内农村人员以及招用无劳动行政部门核发择业求职证件的人员的,按招用人数处以每人1000元以下罚款;
  (二)以招用人员为名,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1至5倍罚款;
  (三)招用人员时收取抵押金、集资款等费用或扣留证件的,责令退还,并按招用人数处以每人1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介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就业,或者介绍、招用求职人员从事法律法规禁止从事的职业的,由县以上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按介绍、招用人数处以每人2000元至5000元罚款;对求职人员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涉及工商和物价管理职责的,由工商和物价部门按照各自法定职责实施处罚。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劳动力市场管理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给当事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本条例自1997年6月1日起施行。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956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