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化学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5-02-03 生效日期: 2005-02-03
发布部门: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内政字[2005]22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为加快自治区化学工业发展速度,增强自治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推动自治区工业化进程,特提出本意见。
  一、发展化学工业是自治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我区化学工业遇到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高速发展的煤炭工业、电力工业,为化学工业搭建起了坚实、快速发展的平台。目前世界范围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世界化学工业向产地化、大型化、基地化方向发展。因此,我区要立足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地广人稀优势和后发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和战略性调整,主动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突出发展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和硅化工为重点的化学工业,使其成为我区“十一五”期间重要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带动全区经济快速发展。
  我区具有发展煤化工、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和硅化工等化学工业需要的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能源条件。
  近年来,我区化学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预计2004年,全年生产烧碱25万吨,比2003年增长31%;生产聚氯乙烯11万吨,同比增长37%;生产电石155万吨,同比增长32%;生产甲醇16万吨,填补了甲醇生产空白。全区化学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5亿元,比2003年增长52%;实现销售收入90亿元,同比增长42.8%。自治区化学工业即将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二、化学工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区要以资源为依托,重点发展煤化工、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和硅化工四大系列产业。紧紧把握重要战略发展机遇期,有选择地承接发达国家和国内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使化学工业成为继能源工业之后自治区又一重要的经济支撑点和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级化学工业基地。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走多元化投资的道路。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企业,上规模、高水平、高起点建设一批化工项目。大力发展化学工业产业集群,建设若干个大型化工基地和化工城。积极采用国内外最先进技术,拓展和延伸产业链,向高加工度演化,促进我区化学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高我区化学工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综合竞争能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
  (二)近期发展化学工业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加强市场环境分析,预测国内外技术经济发展趋势,根据市场需求确定行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
  2.坚持突出重点原则。加快发展市场需求增长快、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有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产业和产品,并将其作为近期的发展重点。通过支持优势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上质量,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加快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
  3.坚持技术进步原则。主要化学工业产品质量与国际全面接轨,绝大部分产品质量标准采用国际通用标准。采用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装备,高起点、高水平、高档次发展我区化学工业。完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成果。淘汰一批污染大、消耗高的落后技术和装备,在节能和环保方面要有明显改善。
  4.坚持协调发展原则。重点突出区域优势,加强区域间的分工协作,充分发挥我区化学工业的整体优势,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为下游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条件。消除产业链中影响整体竞争力的“瓶颈”,为我区化学工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促进化学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5.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在突出的位置,全面推进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技术,采用源头控制策略,大幅度降低污染物和有毒物对环境的污染。
  (三)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全区化学工业增长速度要高于工业整体发展速度。到“十一五”期末,全区化学工业销售收入力争达到1500至2000亿元,并成为我国重要的化学工业基地。通过5至10年的发展,在水资源能够充分保障、交通便捷、运输条件好、资源富集的地区,建成若干个化学工业产业集群。在自治区煤炭主产区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以煤制油、煤液化为主的煤化工产业集群,最终产能达到1000万吨;在能源、化工矿产资源富集地区建成以炼焦产业为支撑的煤焦化产业集群,最终产能达到焦炭2000万吨、煤焦油160万吨;建成以电石和氯碱为支撑、以聚氯乙烯(PVC)为重点的氯碱和电石下游深加工产品产业集群,最终产能达到2000万吨;建成以煤、天然气制甲醇为支撑的甲醇下游深加工产品产业集群,最终产能达到1000万吨;建成以硅资源和能源为支撑的硅产业集群,最终产能达到工业硅50万吨、有机硅30万吨。
  初步测算,实现1000万吨煤制油目标,需投资800亿元;实现1000万吨聚氯乙烯、1000万吨烧碱目标,需投资1000亿元;实现1000万吨甲醇目标,需投资500亿元;增加1000万吨电石产能,需投资150亿元;实现200万吨二甲醚目标,需投资90亿元;实现50万吨工业硅、30万吨有机硅目标,需投资100亿元。上述目标实现后,总投资约2640亿元。列入2005年自治区工业重点项目实施计划中的化学工业重点实施项目69项,投资总额1150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1项,总投资336亿元;新开工项目38项,总投资814亿元。

  三、主要产业发展重点
  (一)煤化工
  大力发展煤制油、煤液化、煤焦油加工、煤制甲醇及下游系列产品,提高煤制油、煤液化、煤焦油加工综合利用水平,鼓励发展甲醛、醋酸、甲烷氯化物、二甲醚、甲基叔丁基醚(MTBE)、硫酸二甲酯等甲醇下游系列产品,延伸甲醇产业链,建成我国最大的煤化工生产基地。煤制甲醇及下游系列产品到2010年产能达到1000万吨以上,其中,二甲醚200万吨、醋酸60万吨。煤制油到2010年产能达到1000万吨成品油。
  焦炭到2005年产能达到900万吨,煤焦油75万吨;到2010年焦炭产能达到2000万吨,煤焦油160万吨。电石到2005年产量达到200万吨。为支撑聚氯乙烯的发展,2010年电石产能达到1400万吨(1100万吨用于生产聚氯乙烯,其余300万吨外销及生产其它下游产品)。
  重点抓好神华集团一期投资169亿元最终达到年产500万吨成品油的煤转油项目和投资118亿元兴建的年产80万吨甲醇项目;北京中醇油业公司投资160亿元兴建的年产480万吨甲醇项目;大连华丰企业集团投资48亿元兴建的年产80万吨甲醇、20万吨醋酸项目;平煤公司投资15.6亿元兴建的年产25万吨甲醇项目;香港建滔集团投资31亿元兴建的年产45万吨甲醇项目;黑化集团投资11亿元兴建的年产40万吨甲醇、20万吨二甲醚项目;山东久泰化工公司投资12.8亿元兴建的年产100万吨二甲醚项目;神腾能源公司投资24.7亿元兴建的年产20万吨二甲醚项目;新奥集团投资21亿元兴建的年产68万吨甲醇、50万吨二甲醚项目;台湾鼎众公司投资6亿元兴建的年产50万吨型焦项目;山西丰昆铸业公司投资2.8亿元兴建的年产60万吨、神华蒙西煤化公司投资6.5亿元兴建的年产150万吨、利民煤焦公司投资3亿元兴建的年产70万吨捣固焦、香港建滔集团投资12亿元兴建的年产300万吨捣固焦、乌海榕鑫煤焦化公司投资2.5亿元兴建的年产105万吨捣固焦、神华乌海煤焦化公司投资2.9亿元兴建的年产100万吨捣固焦、岳家焦化厂投资1.9亿元兴建的年产35万吨捣固焦、乌海沪蒙煤焦公司投资1.5亿元兴建的年产60万吨捣固焦、太西煤集团投资6.2亿元兴建的年产60万吨捣固焦、三一煤电公司投资1.9亿元兴建的年产70万吨捣固焦、庆华集团投资5.6亿元兴建的年产120万吨捣固焦项目;世林煤焦化投资1亿元兴建的年产15万吨煤焦油、神华乌海煤焦化公司投资2.9亿元兴建的年产30万吨煤焦油加工项目;乌拉山化肥公司投资3.2亿元兴建的年产28万吨合成氨等一批重大项目。
  进一步落实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00亿元兴建的年产500万吨甲醇、46万吨聚丙烯、36万吨汽油项目;中海油投资12亿元年产12万吨煤制油试验工厂项目;腾龙集团年产500万吨煤制甲醇、40万吨甲醇制醋酸和145万吨(其中乙烯63万吨/年、丙烯63万吨/年、丁烯19万吨/年)甲醇制烯烃项目。
  上述项目总投资983亿元,建成后年生产能力:甲醇1818万吨,煤制油548万吨,聚丙烯生46万吨,丙烯63万吨,二甲醚190万吨,醋酸165万吨,焦炭1180万吨,煤焦油45万吨。其中,2005年新开工建设项目年生产能力:甲醇818万吨,煤制油500万吨,二甲醚190万吨,醋酸125万吨,焦炭1180万吨,煤焦油45万吨。
  (二)天然气化工
  大力发展以天然气制甲醇及下游系列产品、乙烯、聚氯乙烯、液化燃料为主要产品的天然气化工,建成我国重要的天然气化工基地。天然气制甲醇到2010年产能达到300万吨。天然气制聚氯乙烯到2010年产能达到100万吨。天然气制合成氨到2010年产能达到300万吨。
  重点抓好内蒙古天野公司投资5.5亿元兴建的年产30万吨合成氨、20万吨甲醇项目;伊化集团投资12.8亿元兴建的年产100万吨甲醇项目;星星能源有限公司投资3.5亿元兴建的年产20万吨液化天然气项目;香港建滔集团年产45万吨甲醇项目;蒙西集团投资75亿元兴建的年产51万吨聚丙烯、14万吨汽油、7万吨液化石油气等一批重大项目。进一步落实鄂尔多斯集团、伊化集团合资兴建的240万吨合成氨等项目。
  上述项目总投资96.8亿元,建成后甲醇生产能力165万吨,聚丙烯51万吨,汽油14万吨,液化石油气7万吨、液化天然气20万吨,合成氨270万吨,其中,2005年新开工建设项目年生产能力:甲醇165万吨,聚丙烯51万吨,汽油14万吨,液化石油气7万吨,液化天然气20万吨。
  (三)氯碱化工
  大力发展聚氯乙烯(PVC)工业,配套发展氯碱工业,建成国内最大的聚氯乙烯和氯碱生产基地。聚氯乙烯(PVC)到2005年产量达到15万吨,2010年产能达到1000万吨;其中天然气制聚氯乙烯产能达到100万吨,电石制聚氯乙烯产能达到900万吨。烧碱到2005年产量达到30万吨;为支撑1000万吨聚氯乙烯发展目标,2010年电解法烧碱产能达到1000万吨。
  重点抓好三联化工集团投资6亿元兴建的年产6万吨聚氯乙烯、6万吨烧碱项目;亿利集团投资25亿元兴建的年产40万吨聚氯乙烯、40万吨烧碱项目;山东新汶矿业集团投资19亿元兴建的年产25万吨聚氯乙烯、22万吨烧碱项目;临河区投资36亿元兴建的年产40万吨聚氯乙烯、40万吨烧碱项目;海吉氯碱公司投资25亿元扩建的20万吨聚氯乙烯、2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黄河化工集团投资11亿元兴建的年产12万吨聚氯乙烯、12万吨烧碱项目;海化集团公司投资5亿元兴建的年产5万吨聚氯乙烯、5万吨烧碱项目;利尔化工公司投资2?8亿元兴建的年产4万吨聚氯乙烯、4万吨烧碱项目;辰宏力集团投资10亿元兴建的年产10万吨聚氯乙烯、10万吨烧碱项目;吉盐化集团投资46亿元兴建的年产30万吨聚氯乙烯、25万吨烧碱项目;临海化工投资15亿元兴建的年产20万吨聚氯乙烯、20万吨烧碱等一批重大项目。
  上述项目总投资200亿元,全部为2005年新开工项目,建设年生产能力:聚氯乙烯212万吨,烧碱204万吨。
  (四)硅化工
  大力发展以工业硅为支撑,有机硅单体为重点,硅油、硅橡胶、硅树脂、硅烷偶联剂为发展方向的硅化工工业,建成我国重要的硅化工生产基地。工业硅2010年产能达到50万吨;有机硅2010年产能达到30万吨。
  重点发展硅化工原料工业、硅化工系列产品,在乌海—阿盟—鄂尔多斯小三角地区、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等能源、资源富集区兴建若干个10至20万吨级金属硅项目,金属硅产能达到50万吨;建设2至3套年产10万吨有机硅生产装置。抓好内蒙古多晶硅电公司兴建的年产1000吨多晶硅项目。实现50万吨金属硅、30万吨有机硅发展目标约需投资100亿元。

  四、化学工业发展的配套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组织保证体系
  自治区人民政府建立以自治区分管主席任组长,发展改革、工业、财政、商务、环保、国土资源、水利、交通、铁路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的自治区推动化学工业发展领导小组,组织协调自治区化学工业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土地、水资源、能源等基础资源配置工作。化学工业重点发展盟市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形成上下统一,分工明确,运转协调的组织领导体系,为我区化学工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二)突出重点,明确目标,合理布局,科学规划
  根据我区资源条件和实际情况,投入专项资金,组织专业人员对国内重点地区进行考察,落实化学工业发展所需资源。争取国家为天然气开发项目配置天然气气田,为煤化工开发项目配置煤田。鼓励重点项目与煤、电、汽、水、运一体化。统筹考虑煤、电、水、原材料、运力等条件,科学编制自治区化学工业发展规划。各盟市根据实际情况,在自治区统一布局下,编制出本地区化学工业发展规划,引导化学工业有序、规范、健康发展。
  (三)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坚持以企业为主、政府扶持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自治区每年安排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化学工业重点项目贴息、补助和前期费用等,以扶持和带动化学工业重大项目建设,吸引金融机构贷款,引导企业自有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加快化学工业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各盟市每年也要配套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本地区化学工业项目建设。金融机构及管理部门,要制定企业贷款、股票上市、企业债券发行、增资扩股等优惠政策,支持自治区化学工业重点项目建设。
  (四)制定和落实产业政策,推动产业结构整体升级
  根据国内外化学工业发展现状、趋势和自治区实际,制定自治区化学工业发展产业政策。新建企业建设规模不低于:天然气制甲醇30万吨/年,煤制甲醇20万吨/年,煤制二甲醚30万吨/年,聚氯乙烯(PVC)10万吨/年,氯碱装置为10万吨/年。新建生产装置必须采用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配套建设节水、节能、环保设施,循环水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五)向优势地区和园区集中,形成产业集群
  化学工业园区应选择在水资源能够充分保障,交通便捷,运输条件好,资源富集的地区。园区建设要高起点,定位明确,特色突出,关联度高,管理和服务功能齐全以及有较强的招商引资吸引力。有条件的盟市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立1至2个化学工业园区,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在中西部地区建设若干个氯碱、聚氯乙烯产业集群;在乌海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小三角地区建设炼焦、煤焦油化工产业集群;在锡林郭勒盟、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建设煤化工产业集群;鄂尔多斯市要整合现有工业园区,建立综合性的化工城。
  (六)切实加强项目前期工作
  加大项目前期投入力度,加强科学论证,抓好项目的筛选、储备,提高项目前期工作质量,确保大多数项目的前期工作达到具备招商引资和上报国家争取投资的条件,真正做到“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策划一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下大力气引进国外8至10户著名跨国化工公司、国内20至30户大型化工企业来我区投资兴业,力争引入1000亿元以上资金,以大企业、大项目为龙头,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推动自治区化学工业快速发展。
  (七)着力解决制约我区化学工业发展的“瓶颈”
  1.运输问题。我区化工产品90%以上在区外甚至国际市场销售,实现化学工业2010年发展目标,解决好产品运输问题非常重要。特别是甲醇、二甲醚等易燃、有毒液体的危险化学品,因危险程度高、运量大,运输更加困难。因此,在充分发挥现有铁路、公路运力的情况下,统筹考虑在能源、化学工业基地建设通向沿海港口的液体化学品输送管道和重载专用通道。自治区有关部门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将其纳入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从根本上解决制约自治区化学工业发展的“运输瓶颈”。
  2.资源问题。化学工业是耗能、耗水和以矿产资源为支撑的工业,目前我区煤炭、电力能够基本保证化学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但水资源和盐、焦煤等矿产资源不足将成为制约我区化学工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在统筹考虑利用周边省区和国家资源的同时,加大资源勘探力度,增加后备资源储量。
  3.烧碱销售问题。发展聚氯乙烯工业,必须配套发展电解法烧碱工业,受市场容量和运输成本的限制,烧碱产品销售是制约聚氯乙烯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应统筹考虑发展造纸等大量消耗烧碱的相关产业,搞好烧碱深加工,向系列化、多元化、精细化、高附加值化方向发展。
  (八)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为自治区化学工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要高度重视化学工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积极引导企业采取多种形式,鼓励给予优厚的生活待遇、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引进化学工业发展建设急需的国内外高层次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相关学科建设,提高教育水平,使之成为自治区化学工业发展所需高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为自治区化学工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以内蒙古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加强职业技术工人的培训,逐步建立起职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努力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切实满足自治区化学工业发展对技术工人的需求。

2005年2月3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207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