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福建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07年种植业工作意见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7-02-07 生效日期: 2007-02-07
发布部门: 福建省农业厅
发布文号: 闽农种植[2007]38号

各设区市农业局:
  为推动我省种植业生产的发展,努力稳定粮食自给率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种植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厅制订了2007年种植业工作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参照执行。


福建省农业厅
二00七年二月七日


2007年种植业工作意见


  2007年,我省种植业生产与技术推广的思路是:以稳定粮食为基础,以优质、安全、高效为重点,循序推进结构调整,培育优势产区,发展特色产品;依托项目带动,建立示范样板,引领先进实用技术推广,促进种植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品竞争力的提高,为推进海峡西岸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积极贡献。主要目标任务是:种植业产值增长3%,粮食播种面积2110万亩,总产710万吨(抽样数),水果增加5万吨,茶叶增加1万吨,蔬菜增加8万吨,食用菌增加5万吨。
  一、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各地要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稳定我省粮食自给率50%的目标要求,继续强化耕地保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耕地的产出能力;实施沃土工程和测土配方施肥工程,推进科学用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着力推广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狠抓关键技术的推广,提高粮食单产水平;落实防灾减灾措施,减轻灾害损失。在具体措施上,以“三个重点”为抓手,即抓重点产区,抓重点作物,抓重点技术,努力完成今年粮食生产任务。
  (一)抓重点产区。我省南平市的武夷山、邵武、浦城、建阳、光泽、建瓯、延平,三明市的明溪、建宁、永安、泰宁、沙县、清流、将乐、宁化、尤溪,龙岩市的新罗、武平、连城、上杭、长汀、永定,宁德市的屏南、古田,福州市的闽清等25个人均产粮500公斤以上的县(市、区),耕地面积与粮食总产均占全省的50%左右;2005年,农业人口人均产粮达670多公斤,比全省人均多370多公斤,是我省商品粮的重要产区。各地要将以上所辖县(市、区)作为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的重点,在粮食补贴政策、扶持资金、技术推广服务等方面重点倾斜,优先扶持,充分发挥其稳粮增粮的骨干作用。同时,要抓好其他县(市、区)的粮食生产,通过宣传、扶持、引导、鼓励等措施,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力争实现我省粮食自给率稳定在50%左右的目标。
  (二)抓重点作物。要高度重视稻谷生产,通过适度恢复双季稻,合理引导粮经轮作,加快水毁耕地的复垦,鼓励撂荒地复垦种植,推广节本增效技术,提高粮食效益等多种途径,鼓励农民种植水稻特别是优质稻,力争使全省稻谷面积达到1370万亩。
  要利用农业部建设南方马铃薯优势产业带的契机,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我省马铃薯生产的新发展。要根据我厅制订下发的《关于加快甘薯、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因地制宜,认真组织实施,力争全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比上年扩大10万亩。闽东南沿海平原冬种马铃薯已进入“团棵”结薯期,要强化水肥管理,强化病虫害防治;闽东北、闽中山区的传统马铃薯主产区,要采取覆盖保温等措施,确保齐苗壮苗。要注意引进新品种,改善品种结构,扩大推广高产、抗病、优质、专用型品种,扩大脱毒低代种薯的应用面积。要大力推广马铃薯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力争全省马铃薯单产提高5%以上。
  要通过水旱轮作,复垦地利用,边杂地种植,幼龄果茶园套种等多种途径和方式,扩大甘薯种植面积。要将推广甘薯脱毒苗作为提高单产和改良品质的重要途径,因势利导,趁势而进,扩大推广,力争使全省甘薯脱毒苗应用面积比上年扩大50万亩,亩产比非脱毒的提高15%。要推广良种壮苗,扩大夏秋甘薯提前套种面积,插足基本苗,增施磷钾肥,强化病虫害防治,适当延迟收获,促进全省甘薯产量有较大幅度提高。
  (三)抓重点技术。各地要在认真落实生产计划,千方百计扩种多种的基础上,把工作着力点更多地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先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经济效益上来。一要加大超级稻的示范推广力度。要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加大宣传力度,抓好计划落实,做好技术服务,力争全省超级稻推广面积达到350万亩,其中:福州市30.5万亩,泉州市34万亩,莆田市18.5万亩,漳州市25.5万亩,龙岩市55万亩,三明市77.5万亩,宁德市38.5万亩,南平市70.5万亩。要选择推广Ⅱ优航1号、特优航1号、D优527、Ⅱ优明86、准两优527、两优培九二、甬优6号、D优202及我省推荐的特优627、Ⅱ优航2号、D奇宝优527、Ⅱ优1273等优良品种;选择中低海拔、土壤肥力中上、非稻瘟病区或稻瘟病轻发区推广超级稻,尤其是要注意引导和推广烟-稻、菜-稻、豆(枝豆)-稻等水旱轮作模式;要认真落实种子消毒,精量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测土配方科学施肥,间歇灌溉湿润栽培,强化测报防治控制病虫危害等措施,力争超级稻获得高产。二要努力提高再生稻成功率和单产。山区中低海拔温光资源种一季稻有余,种双季稻不足的地区以及近年来“退双改单”面积较大的地区,要把发展再生稻作为稳粮增粮的重要途径,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力争全省再生稻成功面积达73万亩,再生季单产达250公斤。南平、三明、龙岩、宁德、福州等5个设区市,适宜培植再生稻的稻田面积大,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落实适时早播、培育壮秧、插足基本苗、两次烤搁田、施足促芽肥、十黄收割头季稻、高留稻桩、防控稻飞虱、纹枯病等配套技术,千方百计提高再生稻成功率和单产。三要扩大示范推广免耕栽培技术。侧重抓好水稻免耕抛秧和马铃薯免耕下种,稻草覆盖分次培土技术的示范推广,力争全省推广面积达到100万亩,每亩节约成本20%左右。水稻免耕抛秧的,要选择分蘖力强、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要认真做好稻桩稻草的腐烂处理和杂草的防除;适当增加抛栽基本苗,以确保高产所需的合理群体;要浅灌勤灌、多露轻晒、壮秆促根。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每亩需干稻草700~800公斤,应选择在非蘑菇(草菇)主要生产区示范推广;前作是水稻的,应采取齐泥割稻。同时,要做好种薯消毒催芽,稻草均匀密盖,泥土点压,防寒防冻,湿润灌溉,增施钾肥,防治地老虎、晚疫病的配套措施的落实,提高马铃薯单产和质量。
  二、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园艺产业
  各地要按照省里制订下达的《福建省三条特色农业产业带四大主导产业和九个重点特色农产品发展区域布局规划》(2005~2010)提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围绕“水果产业增优,茶产业增名,蔬菜产业增量,食用菌产业增汇”的总体要求,分区域、分阶段、分步骤认真实施,扎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
  (一)做优水果产业。要继续调整优化结构,培植优势产业带。在继续引导和推进闽东南沿海亚热带常绿果树带、闽西北常绿与落叶果树混栽区合理发展的同时,加大品种、品质、熟期的调整力度。通过高接换种、改种新植等措施,增加优质水果和特早、特晚熟水果品种的比例。泉州、漳州、莆田等龙眼产区,要引导和扶持果农换种、改种“松风本”等晚熟龙眼品种。山区落叶果树区,要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布局,积极稳妥地扩大“翠冠”、“台农2号蜜雪梨”等早熟品种、优质品种。漳州、泉州等南部柑桔主产县,要积极试种示范“岩溪晚芦”、“太田芦柑”等早、晚熟品种,加速品种改良的步伐,逐步优化品种布局。同时,要重视特色、优质杂果类尤其是台湾优质特色水果的品种引进与试种示范,丰富水果品类。要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根据不同果树品种的生育特性、需肥特点和果园管理技术要求,分类指导,扩大营养诊断与配方施肥技术的覆盖面。永春、平和、建瓯、尤溪、沙县、三元、顺昌、延平、永安、大田、新罗、闽清等柑桔生产大县和建宁、宁化、清流、将乐、德化等早熟梨主产县,均要建立营养诊断与配方施肥示范果园,带动周边果农应用技术。香蕉、枇杷、梨、葡萄的主产地区,要把果实套袋作为提高水果品质和效益的一项关键技术,大幅度提高套袋比例。要加大整形修剪技术的培训力度,建立修剪示范果园;有条件的地方,要组织修剪技术服务队,服务果农,促进落叶果树果园管理水平的提升。柑桔产区要重视黄龙病的防控工作,推广黄龙病综合防控技术。要重视采收与采后处理。香蕉、枇杷、柑桔、奈果等的主产区,要做好对果农的宣传引导工作,做到适时完熟采收。要强化采后的分级、包装、保鲜、贮藏等技术,提高果品的商品性状,以实现优质优价,提高效益。
  (二)做响茶叶产业。继续引导结构调整,扩大优质品种的种植比例。积极发展闽南铁观音、闽北大红袍、闽东“绿观音”等优质茶类,优化布局;在新植茶园和老茶园改种中,合理搭配早中晚芽品种,扩大香气高、制优率高的优良品种比例。同时要加快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供优质茶苗。加快初加工厂房、设备、工艺的改造提升步伐。各地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重视和财政的支持,特别是茶叶主产区对购买和采用加工先进设备的,要给予补贴;要加强产学研配合,协作攻关,研究加工新工艺,提高茶叶加工水平和制优率。着力提高茶叶的卫生安全水平。要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检查监控,禁止在茶叶上使用甲胺磷、久效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和其它禁止使用的农药,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关。要继续加大对茶农安全用药的技术培训力度,特别是重点产茶县(市、区),要编制计划,制订茶农培训方案,扩大对茶农安全用药,科学栽培的技术培训面。要积极引进示范生物防治,农药降解技术,多途径解决我省茶叶卫生安全问题。注重树立品牌,开拓市场。通过举办推介会、展销会、茶文化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宣传闽茶,推销闽茶,提高福建茶叶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三)做大蔬菜产业。闽东南沿海冬种蔬菜区,要发挥“冬季温室”和交通便捷的优势,面向国际市场,把加工出口的“文章”做大。闽西北蔬菜产区,要面向周边省份的大中城市,利用“季节差”,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蔬菜。高海拔山区,要利用夏秋冷凉气候,着力发展反季节蔬菜。要加大力度培训菜农,普及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蔬菜和有机蔬菜等栽培技术。要因地制宜,推广网棚、塑料大棚栽培、无土栽培,推广滴灌、雾灌等节水栽培,推广粘虫板、性诱剂防虫技术。引导和扶持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栽培、企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提高我省蔬菜的产业素质。加强产地监控认证,加强投入品监管,加强产品检验检测,全面提升蔬菜安全卫生合格率。
  三、推进标准化生产,力保种植业产品安全
  各地要以厅里扶持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契机和动力,抓住优良品种、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的选用和准入、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等重要环节,加快建设一批有规模、有品牌、有效益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示范区,以示范区建设带动周边生产。强化农产品生产流通各环节的溯源管理和监督检查,推进全程监管。深入开展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治理行动和放心农资下乡活动,全面清理和禁止销售、使用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五种高毒农药,从源头上把好关,促进种植业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要围绕省工省本、增产增效这一目标,结合当地实际,以“三优两高一带动”的要求,突出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实施项目带动,建立各种类型的示范片和样板田,并在资金和技术力量上重点倾斜,以带动各项措施的落实。
  四、加强闽台农业合作,提升种植业产业素质
  各地要充分利用台湾农业品种优良、加工先进、营销畅通、管理有效等的优势,紧紧围绕厅里提出的“突出‘三个重点’、力求‘四个突破’”,加大对台湾优良品种的引进和示范力度,并做好改良,筛选,扩大应用推广;加大对台湾先进栽培管理技术,特别是园艺作物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力度,提高我省种植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大力度学习借鉴台湾的经营管理经验,引导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引领农民进入市场,开拓市场;加大对台商投资项目的引进力度,引导台商搞开发性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特别是创办园艺作物规模生产基地,并组织外销,拓展国际市场,以提高我省种植业产业的市场化、国际化水平。
  五、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各地要创新工作机制,拓展服务领域,在抓好生产环节技术推广服务的同时,延伸对基地建设,产品加工、销售等产前、产后环节的服务。要着力扶持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与粮、果、茶、菜关联度大的加工企业;要认真落实省厅出台的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与基地对接的“十条优惠政策”;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积极做好各方面的服务工作,要向企业提供可供开发的土地、气候、适栽作物等相关信息,做好“穿针引线”和搭台工作,促成企业与基地提供方的对接、洽谈;要经常深入企业开发的基地,提供技术指导、咨询与培训;积极为企业争取政府支持,落实优惠政策,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
  六、加大培训力度,完善工作机制
  要组织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市、县、乡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农民掌握技术要领的水平,提高技术到位率。要结合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品和生产技术的薄弱环节,了解当地农民的所盼所需,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手段和培训方式,在发送技术资料,举办培训班、科技讲座,播放声像技术材料等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科技夜校、969155热线、墙报、简报、田间演示观摩等一切可能的形式和手段,扩大培训面,提高培训效果,做到培训一批,带动一批,应用一大片。要以“分工明确,目标具体,运作有序,责任到人,褒贬分明”为目标,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做到“事事有人抓,环环有人管”,以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七、落实防灾减灾措施,降低灾害损失
  各地要树立防灾减灾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未雨绸缪,及早落实。要加强与气象、水利部门沟通,密切注意天气预报,掌握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发展动态;加强检查测报和病虫发生发展趋势分析。除加强对灾害性气候的防、避、抗之外,要把暴发性、流行性、致灾性病虫害作为防患重点,特别是要加强对稻瘟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马铃薯晚疫病,桔小实蝇和柑桔黄龙病的防控。超级稻田尤其要做好稻瘟病的统防统治。灾害来临前指导农民做好灌水、覆盖、熏烟、清沟等防寒防涝工作,及时收获成熟农作物;灾后要及时落实扶苗、洗苗、补种、改种、增肥、防病虫等措施,促进作物恢复生长。
  八、立足当前,抓好春耕备耕工作
  各地要及早谋划,及早安排,及早行动,把春耕备耕工作抓紧抓实。当前的重点:一是要落实生产计划。尤其是要将全省粮食播种面积2110万亩,总产710万吨(抽样数)的指导性计划尽快分解下达到县乡,落实到村户。二是要做好适时播种育苗。要扩大旱育秧、塑料拱棚防寒育秧面积,为早稻生产育足苗,育壮秧;要做好甘薯苗圃的田间管理,加快扩繁脱毒薯苗;要根据降雨及气温回升态势,科学安排时间和劳力,适时抢种春大豆、春花生。三是要备足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生产资料。协调企业及时采购调运,保障生产需要。同时,要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突出抓好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品种的执法检查和重大案件的查处,严厉打击哄抬物价、掺假使杂的坑农害农行为,保护农民利益。四是要加强春季农作物田间管理。要做好大田农作物的开沟排渍,施肥、防寒,统治病虫害等工作;做好果树整形修剪,“开心”拉枝,疏花授粉,防治木虱等病虫害;做好茶园浅耕、重施肥料及新茶园的打顶、修剪,培养树冠。通过落实春耕备耕的各项工作措施,推进新一年农业生产实现良好开局。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149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