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山东省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2007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7-07-04 生效日期: 2007-07-04
发布部门: 山东省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文号: 威政办发[2007]42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
  《威海市2007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七年七月四日

威海市2007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2007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威海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规定,制定本方案。
  一、2006年地质灾害发生概况
  2006年全市平均降水量717.1毫米左右,低于正常年份全市平均降水量,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的7―9月份,常以暴雨形式出现,并由此引发突发性地质灾害。全市共发生地质灾害7起,主要为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泥(渣)石流和海水入侵。由降水引起的蓬家夼金矿露天采坑滑坡进一步发展,伴随地裂缝增多。峒岭金矿采空塌陷不断扩大,文登市、环翠区和经区部分集中开采区发生泥(渣)石流,给当地部分居民日常生活造成不便,并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主要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和威胁对象
  (一)主要地质灾害隐患分布
  1.乳山市矿山露天开采形成滑坡、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防范区。区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矿山露天开采形成滑坡及伴生的地裂缝问题。近年来,随着矿山开采规模的扩大,废弃的矿坑或不断扩大的露天采坑,由于其边坡岩体破碎、边坡台阶小或直立,在汛期强降水时易发生滑坡、片帮、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2.乳山市诸往铁矿采空塌陷防范区。区内部分采空区顶部已产生地裂缝,易发生塌陷。
  3.荣成市小型崩塌、采空塌陷地质灾害防范区。小型崩塌隐患主要分布于荣成市石岛管理区周围近似直立的山体。采空塌陷隐患主要分布于老横山金矿点和周家庄西北(原荣成市银金矿),由于过去开采地下矿体形成采空区,存在塌陷隐患。
  4.泥(渣)石流防治区。灾害点主要分布于各个采石场附近,多数是由于强降雨冲刷采石场的废渣废料形成。
  5.黄垒河地质灾害防范区。位于黄垒河文登市小观镇境内,北起庙东村,南至许家村,全长约15公里。由采砂形成洼坑,造成汛期洪水疏导不畅,冲毁河堤和桥梁的隐患极大。
  6.海水入侵防范区。海水入侵主要发生在沿海第四系地区或各大河流入海口周围,各市区、开发区均有发生,主要灾害点有环翠区良种场,荣成市台上林家、北城、旭口村,文登市南部沿海第四系,乳山市乳山寨等地。
  (二)主要地质灾害点的威胁对象
  1.乳山市蓬家夼金矿露天采坑滑坡、地裂缝。位于乳山市崖子镇蓬家夼村南。多年来持续发生边坡滑动,地裂缝极为发育。由于每年及时采取搬迁和避让措施,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但该露天采矿周边仍是地质灾害危险区。目前,露天采场上方东西长550米,南北宽330米,采坑深90米,北部边坡坡度34°,南部边坡坡度60°,东西两端边坡坡度68°。由于边坡整体滑动,在边坡及周围地面形成长短不一、宽窄不同的地裂缝,局部下陷深度达2米以上。北部最大裂缝宽约20厘米,地面裂缝已扩展到距坑口北缘100多米处,北边帮640万立方米的岩土体向矿坑内缓慢蠕动,如遇强降雨将加速下滑。汛期集中降水时有整体滑坡的可能,直接威胁边坡北部蓬家夼村房屋和道路的安全;南部边坡较陡,且存有不同宽度的裂缝,对南部公路及交通安全构成威胁。
  2.乳山市峒岭金矿采空区塌陷。位于乳山市徐家镇高速公路南侧,主井深170米,其中第一中段长85米,距地表50米,采空区顶板厚仅15米,其中包括第四系松散层厚约10米。由于采空区顶部厚度较薄,汛期降水时,目前的塌陷有继续扩大和出现新地面塌陷的可能。
  3.文登市金矿露天采坑塌陷、崩落。露天采坑位于金矿东侧,长100米,金矿现开采低品位矿石,采坑两侧边坡较陡,易发生崩塌,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与老矿区接近、贯通,易发生塌陷。
  4.范家埠金矿区地面塌陷。位于经区范家埠村西。范家埠金矿区原有3处塌陷,塌坑位于苹果园内,部分采空区已回填处理,但其余部分仍存在塌陷可能,威胁周边果农的生命财产安全。
  5.大时家银金矿老采区塌陷。位于文登市侯家镇大时家村南,目前采矿井口及坑道分布范围已经塌陷,4个呈串珠状南东向分布的塌陷坑已进行回填,但在长70米、宽20米的范围内,沉降仍在继续发展。其南侧紧靠公路,距公路路基最近处近3米,汛期极易发生新的塌陷,危及公路和农田安全。
  6.小阮水库东部崩塌、泥(渣)石流。分布于文登市汪疃镇上夼村东南。由于东部大型采石场废石泥(渣)被携带泥沙的洪水冲刷引发泥(渣)石流,致使小阮水库东部的小水库消失,泥石流形成的堆积物厚度达3米,分布范围长100米,宽40米,距村庄仅300多米。由于小阮水库上游堤坝阻挡,冲积物堆积于坝上,如遇暴雨,仍可形成较大的泥(渣)石流,淹没附近的耕地、树木,甚至溢出沟谷,对村庄、水库形成威胁。
  7.黄垒河部分流域因采砂产生深宽大坑,影响洪水疏导,洪水极可能冲毁河堤、桥梁,危及交通安全和农田。
  8.海水入侵易发区。主要环海岸线分布,北起我市与烟台市的交界处,经龙须岛、石岛至乳山市与海阳市交界处,总长度980公里。根据近年监测情况看,环翠区良种场,荣成市台上林家、北城、旭口,乳山市乳山寨已发生海侵,地下水中Cl―含量超过250mgl,最高856.26mg/l,矿化度都接近或大于1000mg/l,最高2588mg/l,并且荣成市旭口和环翠区良种场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9.荣成市小型崩塌、采空塌陷。分布在石岛管理区周围,尤其是西岚村村北,山体近似直立,顶部有较多大石块、碎石,在汛期及大风、暴雨、地震等特殊气候时,可能发生崩塌、滚落,对其下面建筑物及当地居民构成威胁。
  10.乳山市铁矿后庄矿区地裂缝。乳山市鑫山冶金有限公司铁矿后庄矿区位于乳山市诸往镇后庄村南,主井深约70米,分2个中段,其中第一中段距地表约33米,采空区顶板距地表约18米,南北巷道长约40米,留有1个矿柱。目前,在采空区上部地面及部分民房出现裂缝,裂缝长30-100厘米、宽0.5-2厘米不等。虽然该矿区已停止开采,但已形成的采空区仍存在灾害隐患。
  三、地质灾害防范重点及防治措施
  (一)乳山市蓬家夼金矿露天采坑滑坡、地裂缝。加强监测预警,在采场四周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做好隔离防护措施;制定汛期应急避让预案;采取搬迁、避让措施;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坚持汛期值班、灾情速报制度,发现险情,立即处理和上报。
  (二)乳山市峒岭金矿采空区塌陷。划定警戒区,禁止车辆或闲杂人员进入;加强监测,尤其是汛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坚持汛期值班、灾情速报制度,发现险情,立即处理和上报。
  (三)文登市金矿露天采坑塌陷、崩落。加大剥离量,削缓边坡;适时监测,及时处理不稳定边坡;留足充分的顶板厚度,防止发生塌陷或其它安全隐患;进行地质灾害勘查,制定治理措施;坚持汛期值班、灾情速报制度,发现险情,立即处理和上报。
  (四)范家埠金矿区地面塌陷。在塌陷危险地段附近树立地面塌陷危险区警示牌;加强监测,特别是汛期严禁任何人到危险区作业;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危险区,彻底消除灾害隐患。
  (五)大时家银金矿采空区塌陷。在塌陷危险地段附近树立地面塌陷危险区警示牌;加大巡查力度,汛期严禁任何人到危险区作业;进行地质灾害勘查,制定治理措施,彻底消除灾害隐患;坚持汛期值班、灾情速报制度,发现险情,立即处理和上报。
  (六)小阮水库东部崩塌、泥(渣)石流。上游采石场废石泥(渣)应综合利用,搬离采场;汛期禁止进入泥(渣)石流危险区域,进行专人观测,及时发现险情,疏散人群。
  (七)黄垒河文登市小观镇庙东村至许家村流域,汛期加强巡查排查,发现灾情及时排险,并迅速上报。
  (八)海水入侵易发区。根据引发海水入侵的原因,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防治。因采地下水引起的海水入侵,要调减地下水开采量,或者在水源地下游,海水入侵的上游建立地下帷墙,阻挡海水继续入侵;因海水养殖、海边打井引起的海水入侵,要调整规模,控制入侵范围。
  (九)荣成市小型崩塌、采空塌陷。对危险较大的陡坡进行削坡处理,或建拦石坝;清除有危险的散落石块,加强日常监测,并制定相应的避让措施;建立群测群防体系,坚持汛期值班、灾情速报制度。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特别是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存在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的市区(开发区)、镇(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要加强群测群防工作,认真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各级地质环境监测站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提供技术指导。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调查处理和隐患点的必要治理。因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其防治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由责任单位负责及时治理。各地区要结合实际引入保险机制,充分发挥其防损减灾、经济补偿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弥补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二)做好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认真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进行地质灾害调查和区划工作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与负责实施调查工作的单位要密切配合,对在调查工作过程中发现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点(区),要及时落实防灾减灾措施,并建立起群测群防网络。地质灾害较发育的市区、开发区要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认真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制定责任明确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三)落实汛前检查、值班、监测和巡查工作。突发性地质灾害较发育的市区、开发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汛前应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对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易发区、危险区(点)的各项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所填制和发放的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进一步核实,对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填制、补发,保证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持有“防灾工作明白卡”,每户受威胁居民持有“避险明白卡”。各级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建立和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昼夜专人值班制度,加强应急队伍建设,设立公开联系电话。接到险情报告后,要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开展防治工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及时派出应急调查小分队开展现场调查,预测灾情发展趋势并提出防治措施建议。针对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气象、国土资源和水利等有关部门应在防治工作中加强信息互通,建立联动应急反应机制。突发性地质灾害较发育的市区、开发区汛期要组织安排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群测群防人员及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工程建设单位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测和险情的巡查,强降雨天气情况时要实行24小时连续监测和巡查,发生险情后要按照群测群防要求立即上报,并通知受威胁人员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四)做好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气象部门汛期要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及时提供有效的预报预警信息。各有关媒体要及时向社会发布预报预警信息。
  (五)及时做好灾情信息的反馈和汛后总结。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安排专人接收省里发布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在本地有3级以上地质灾害预报时,要加强对预报区范围内地质灾害发生情况的调度,及时掌握情况,做好应急防范工作,并在预报期后立即将灾情信息直接反馈至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室。同时,要加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的汇总分析,汛后及时进行工作总结。各市区、开发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情况形成书面总结,于10月10日前报市国土资源局。
  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值班电话:白天5805250,5800253;夜间13061148059,5219921;传真5227084。

附件:威海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赵熙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副组长:张文武(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高建斋(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成 员:张培旭(市经贸委副主任)
    陶遵国(市公安局副局长)
    陈伟胜(市监察局副局长)
    张春晓(市财政局副局长)
    李大伟(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周永迪(市建委副主任)
    徐东辉(市规划局副局长)
    孙忠林(市交通局副局长)
    马庆瑞(市水利局副局长)
    李华战(市农业局副局长)
    李 晓(市林业局副局长)
    李国进(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
    李东霖(市卫生局副局长)
    王进喜(市环保局副局长)
    姜宏伟(市旅游局副局长)
    李爱裕(市安监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李大伟兼任办公室主任。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168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