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陕西省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川市2007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7-05-21 生效日期: 2007-05-21
发布部门: 陕西省铜川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铜政发[2007]38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现将《铜川市2007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七年五月二十一日
铜川市2007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

2007年是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体制保障的关键之年。根据《陕西省2007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和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突破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瓶颈和深层次矛盾,全面推进各项改革,为构建和谐铜川和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主要任务是:
一、稳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优化政府机构设置,理顺编制体制。继续做好区县政府相关部门职能调整工作。开展事业单位模拟分类工作。建立健全减少财政供养人员激励机制和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的长效机制(市编办牵头)。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减行政审批事项,逐步完善行政审批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完善审批程序,全面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强化对行政审批项目的分类管理,抓好部门行政审批方式改革。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完善行政许可决策公平、公正、公开制度机制建设(市监察局牵头)。
  (二)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及国家有关公务员管理的单项法规,逐步实行公务员实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公务员激励约束机制和考核考评办法。研究提出吸引高层次和急需专业人才的优惠政策,建立全市急需专业人才目录。以改善结构、增强活动为目标,建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全面推行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度,扩大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继续深化职称分类管理改革,建立职称动态管理机制(市人事局牵头)。
  (三)全面实施依法行政。制订依法行政监督检查办法,深化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确认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界定执法依据,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严格实行执法过错追究制、执法问责制和行政赔偿制。建立重大经济社会事项决策制度,完善社会公示、专家咨询、法律论证、集体决策等程序。开展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进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市政府法制办牵头)。继续做好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市编办牵头)。
  (四)稳步推进政府机关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直管院落行政事务的管理,积极整合后勤资源,努力建设节约型机关。修订完善和实施全市机关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牵头)。
二、继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五)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三项改革。王益区为我市试点区,其它区县各选定1个乡(镇)开展试点工作。加快乡镇政府机构和事业站(所)的整合,使乡镇政府的职能更多地转变到服务上来。进一步完善政府投入办学、各级责任明确、财政分级负担、经费稳定增长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以实施“乡财乡用县监管”为重点,全面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积极开展化解乡村债务工作,健全和落实县乡领导干部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的政绩考核制度(市编办、市教育局、市财政局牵头)。
  (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积极推进小额贷款组织试点。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农村信用社体制(人行铜川分行、铜川银监局牵头)。以果业和奶畜业为重点,逐步建立农民个人承担为主、财政适当补助为辅的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人行铜川分行、市农业局、市财政局牵头)。
  (七)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建立和充实市级粮食储备,完善粮食安全预警系统,建立粮食应急体系,推进国有粮食企业开展跨地区粮食调运和销售。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加快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妥善处理国有粮食企业粮改遗留问题,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积极发展粮食流通产业,切实加强对粮食流通的监管(市粮食局牵头)。
  (八)推进农村其他改革。抓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重点抓好6个省级试点镇建设改革工作(市建设规划局牵头)。全面完成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市水务局牵头)。继续深化供销社体制改革。成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积极组建农信担保公司。加强基层社建设,发展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专业协会和其他各类为农服务组织,综合服务社的行政村覆盖率达到50%以上(市供销社牵头)。加快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壮大中介组织和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好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和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改革的实施工作。做好种子企业和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工作(市农业局牵头)。积极开展集体林权改革试点。加强林业技术推广站建设,搞好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工作(市林业局牵头)。
三、全力推进基本经济制度改革

  (九)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完成30户国有企业改革任务,使国有产权完全退出,职工身份实现转换,建立起完善的公司人治理结构和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机制。重点做好秦岭水泥股份公司重组改革工作;加快东风机械厂政策性破产实施工作,年内终结破产程序;争取启动西北耐火材料厂政策性破产工作,力争将骊山水泥厂等5户市属国有企业列入国家政策性破产计划;积极探索依法破产的路子,适时实施市庄里陶瓷厂的依法破产工作;推进企业主辅分离改制进程,加快企业分离办社会的移交步伐,完成第二批省属企业学校移交工作;采取集中打包处置的方式,做好市属国有企业不良债权的回购;积极探索市场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方式和途径,进行公开招聘选拔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的试点(市国资委牵头)。
  (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监管方式。深入开展市属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全面摸清企业家底。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制度,逐步建立企业财务决算制度和财务状况动态监测体系,选择部分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试点。完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和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任期目标责任制。规范国有资产收益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立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管理、监督体系。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国有产权转让和处置行为,严格产权交易和股权转让程序,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市国资委牵头)。
  (十一)推进公用事业改革。推进交通运输业管理体制改革,启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深化干线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市交通局牵头)。继续推进城镇供气、供水等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完成市燃气公司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市建设管理局牵头)。
  (十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全面贯彻落实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保障其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享有同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人员培训、创业辅导、技术创新、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等服务平台,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市中小企业促进局牵头)。
四、扎实推进财政、投资、价格体制改革

  (十三)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强化公共财政职能,加大财政对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解决民生问题、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稳妥推进宜君县的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政府预算收支分类改革,全部推开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理财水平,提升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市财政局牵头)。
  (十四)完善投资体制改革。改进投资核准及备案制度,积极探索政府投资退出机制,探索建立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公示制、招投标制、重大投资项目后评估制和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十五)加快推进价格体制改革。完善涉农价格政策,加强农资价格监管,减轻农民价费负担。加强药品价格管理,降低虚高的药品价格。完善差别电价和成品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完成市级第三步水价改革工作。试行游览参观点门票淡旺季浮动价格(市物价局牵头)。
五、努力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十六)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加强对未上市股份公司的监管,促进企业建立完善的公司人治理结构(市国资委牵头)。积极促进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推动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建立企业为主、政府推动、中介机构共同参与的招商引资新机制(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十七)规范发展土地市场。争取把我市列入全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城市,探索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途径和办法。切实做好土地的征收工作和对农民的补偿安置工作。进一步加强土地市场建设,完善经营性土地出让制度,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加大存量建设用地的储备和处置力度,积极盘活闲置的土地资产。建立和完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建立节约用地的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市国土资源局牵头)。
  (十八)积极发展矿产市场。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做好重点矿区、重点矿种资源整合。积极推进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设,加快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改革。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行严格的环保准入制度,建立能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全面推行生态修复保证金制度(市国土资源局牵头)。
  (十九)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快城市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建设,消除阻碍劳动力合理流动的不合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劳动力争议协调机制,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清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政策和乱收费,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劳动权益保障制度(市劳动保障局牵头)。
  (二十)继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制定企业债务核销方案,完成8户国有流通企业改革任务。引导流通企业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联合重组,发展一批区域性流通龙头企业。稳妥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提高流通业的信息化水平。加快商业网点建设,扶持新区商贸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连锁经营,鼓励商贸企业向农村延伸流通网点。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推动物流资源整合,统筹规划,积极培育物流市场,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物流配送格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二十一)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完善以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为重点的信用信息采集和管理办法,探索建立信用评价体系。逐步整合社会信用资源,建立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公众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探索市场化信用服务的有效方式,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公信力的信用服务企业(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加强市场整治,维护平等有序的市场秩序(市工商局牵头)。
六、着力推进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二十二)推进就业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和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健全劳动保障监察体制。加快完善职业培训体系,建立健全技能人才促进机制。加大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力度,把再就业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管理。2007年全市新增就业1.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帮扶200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劳务输出4.5万人次(市劳动保障局牵头)。继续抓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市人事局牵头)。
  (二十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建设。继续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衔接的政策措施,不断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探索建立适应各类人群,特别是适应城镇低收入群体、进城农民工的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工伤保险制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市劳动保障局牵头)。统筹发展城乡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人行铜川分行牵头)。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城市低保规范化管理,不断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由4.8%提高到10%(市民政局牵头)。出台实施《铜川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建立廉租住房动态增长和管理机制。开展以货币补贴、实物配租及租金核减等多种形式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的试点(市房管局牵头)。
七、稳步推进社会事业体制改革

  (二十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和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改革,探索新型的管理与分配体制机制。进一步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和产业单位的改革,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产业(市文化局牵头)。
  (二十五)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深入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进一步理顺和规范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体制,完善民办教育管理的相关政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市教育局牵头)。
  (二十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展壮大民营科技企业。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整合现有科技资源,改革科技评审与评估制度、科技成果评价和奖励制度。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市科技局牵头)。
  (二十七)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按照国家部署和要求,积极做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以调整现有卫生资源为主,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突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功能,引导患者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2007年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覆盖率达到65%。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继续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启动印台区、王益区试点,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市覆盖。扩大医疗救助试点范围,逐步在各级各类医院推行“惠民病床”制度(市卫生局牵头)。进一步规范药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秩序,确保药品规范生产和上市质量,铜川市顺源制氧厂通过GMP认证(市药监局牵头)。
  (二十八)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实施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推进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开发市场化。进一步理顺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加快重点景区的规划、开发与管理,提升整体竞争力(市文物旅游局牵头)。
  各区县、各部门要根据上述意见,研究提出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改革任务和推进办法,精心组织实施好各项改革工作。要切实加强领导,突出改革重点,细化改革任务,强化改革责任。发展改革部门要进一步发挥好对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作用,密切关注各项改革进展情况,加强改革的调查研究,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和有效措施,开展跟踪督促和检查,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036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