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批转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关于加强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8-05-09 生效日期: 2008-05-09
发布部门: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发布文号: 沪教委基[2008]36号
各区县教育局、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有关局、公司教育处:
  为进一步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沪教委基(2007)46号)精神更好地落实,现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制订的有关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六个文件(试行)(见附件)批转给你们,请按照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有何意见或建议,请与市教委教研室联系。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二○○八年五月九日
关于加强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
  为了进一步推动、深化课程改革,真正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形成新型的教研文化,现就加强中小学校本教研提出如下指导性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校本教研的功能定位
  1. 学校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为目标,坚持以学生和教师发展为本,围绕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真实问题,发挥集体智慧,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展教研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服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价值实现服务,为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服务。
  2. 学校要改进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和工作方式,整合课程资源,积极探索"有效教学",总结教学经验、改善教学活动,逐步形成民主、开放、生动、有效的教研机制,使校本教研成为学校教学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二、明确职责,确保校本教研的和谐整合
  1.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主动投入校本教研活动,准备充分,积极参与;要强化自主学习,将课程理念的学习、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读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勇于实践,勤于思考,立足于自我理解和内化;教师之间要分工协作、同伴互助,发挥个性特长和发扬团队精神并重,逐步形成合作共进的教研氛围。
  2. 教研组和备课组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是教研活动的组织者,要融合学校教研工作重心、学科特点以及本组教师的实际需要,确定学期教研工作重点,制定好活动计划;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途径开展富有实效的教研活动,探索自问题确立到问题解决中的行动策略,做好资料积累;要充分发挥骨干作用,与组内教师通力合作,营造交流与对话、协调与合作的研究氛围,促进教师群体发展,尤其是青年教师和新教师的成长。
  3. 教导处是校本教研工作的管理机构。要根据学校校本教研的总体规划,确定学年、学期的工作重点,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要重视对教研组、备课组工作的过程管理与指导,善于发现先进经验,加以总结提炼,并及时推广,有的经验可转化为学校教学管理和校本教研的常规制度;要尝试建立跨学科的教研组或组织跨学科的教研活动,使各科教师加强联系,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和方式方法的迁移融合;要探索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的结合,形成具有学校特点的教师研训体系;要研究年级组办公形式中的教研模式,切实提高教研质量。
  4. 校长是校本教研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将教学研究工作作为学校极其重要的工作,把握学校教研工作的方向与思路;要整合学校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等力量,建立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多层次、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形成促进校本教研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评估机制;要改进工作作风,经常深入教学现场,带动全体教师参与教研教改,认真发挥领导和指导作用。
  三、强化研究,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1. 学校要关注课程、聚焦课堂,就教师在三类课程实施中的真实问题与突出的困难,整体思考学校、教研组等教研工作目标和过程,并追随课改与教师的发展,不断调整研究目标与内容。
  2. 学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层次教研活动,责任到组,落实到人,务求实效。每次活动的主题必须明确、集中;事先"公开"活动内容,使参与者"有备而来";要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参与者围绕主题展开实质性的交流与研讨;梳理、提炼共性经验和认知过程,积累案例;要关注"行为跟进","以点带面",使教研与教学有效互动,互为促进。
  3. 学校要重视专题研究与课题研究。学校要从教育教学现状、教师实际以及学校个性化发展需要出发,确立学校专题研究项目,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带动学校与教师的发展。教研组要善于将常规研究与专题、课题研究有机结合,鼓励教师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带着课题进课堂深入研究;同时针对教师共同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组织专题攻关研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
  4. 学校应依据自身的资源特点与发展阶段,选择并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多元的校本教研形式,如学科教研、跨学科教研、综合教研、师带徒研、志愿组合教研、校际片际联合教研、网上教研等;要充分认识教师发展的不平衡性,利用"差异资源",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教研活动,实现资源共享;要积极倡导教师群体间的非正式对话,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逐步形成正式和非正式组织相结合的、具有学校个性的合作共进的教研模式与氛围。
  四、加强管理,探索校本教研的保障机制
  1. 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主要责任人的校本教研领导机构,健全并完善学校各级教研组织,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研制度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切实抓好校本教研。
  2. 学校要积极主动争取有关专业研究部门和人员的支持与指导,充分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要重视开展校本培训,将校本培训与日常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与青年教师的培养相结合;要发挥校内骨干教师的作用,采用新老挂钩、师徒结对等方式,引领教师发展;要鼓励、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取经,并搭建展示锻炼的舞台,使各层次教师均获得切实有效的帮助与提高。
  3. 学校应努力加强教学教研的硬件建设,尤其是校园信息网、图书资料等方面建设,以融汇校内外教学教研资源,促进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
  4. 学校要对校本教研工作的过程与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定期检查校本教研制度运行情况,及时汇总基本情况,明确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排查原因,不断改进校本教研工作。学校要根据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制定校本教研工作评价考核办法,把考核结果与奖励批评、晋升评优、职务评聘、业务进修、利益分配等挂钩,激励教师不断进取。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842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