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实施意见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11-12-12 生效日期: 2011-12-12
发布部门: 济南市政府
发布文号: 济政发[2011]4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灌溉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多年来,我市坚持不懈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灌溉条件持续改善,夏粮生产连年增产增收,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作出了突出贡献。到“十一五”末,全市完成了6座大中型水库和126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水库防洪能力和蓄水兴利能力大幅度提升;农村饮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入户率达到83%;通过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7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52万亩;累计治理小流域274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64%。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依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发展基础不牢固、投入机制不健全、运行管理不到位、田间工程不配套、与现代农业发展不适应等等。特别是近年来极端自然灾害频发,农业防灾抗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亟待增强。

  加快农田水利建设,事关农业农村发展,事关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大力发展水利事业的迫切要求,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需要,也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意义,全面贯彻统筹兼顾、资源引导、民生优先、政府主导、改革创新、经济高效的治水原则,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抓好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农村水利建设科学、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明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有泉城特色现代水利的总体要求,以灌排工程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提高水土资源匹配能力为核心,以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保障,按照“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的发展思路,着力构建“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灌排体系,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力度、资金投入、建设规模、综合效益大幅提升,农业灌溉条件不断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为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夯实基础。

  (二)任务目标。到2020年,通过灌区新建、改扩建、配套,使全市85%的耕地纳入灌区建设范围,“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460万亩;新增灌溉面积60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200万亩,恢复灌溉面积3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10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00万亩,总体达到350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8;新增、改善除涝面积50万亩,基本消除易涝面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0平方公里;增加蓄水能力2亿立方米。农村饮水普及率“十二五”末达到98%。

  2011-2012年冬春,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计划投资25.8亿元,完成土石方4881万立方米;新打、配套、维修机井7451眼,新建、改造泵站85座;治理中小河流13条,整修堤防200公里,疏浚河道沟渠500公里;新建蓄水工程2453处,修复水毁工程164处;新增旱涝保收面积20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0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0万亩,新增除涝面积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0平方公里,增加蓄水能力3000万立方米,解决28.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三)2011-2012年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工程。

  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章丘市、平阴县、济阳县、商河县、长清区等小农水重点县和历城区高效节水灌溉试点项目,年度总投资2.03亿元,新增灌溉面积4.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8.3万亩;开展“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实施2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山丘区大搞五小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应急抗旱能力;对北店子、外山、胡家岸等3处泵站实施维修改造,启动绣惠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成钓鱼台水库输水渡槽改建。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推进农村自来水入户率为重点,计划投资1.36亿元,完成2011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任务,解决28.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全市农村自来水入户率提高到85%以上。

  3.大型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工程。继续推进邢家渡、田山、胡家岸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作,邢家渡引黄灌区力争2年内完成总干渠衬砌,同步安排分干渠衬砌;田山、胡家岸引黄灌区完成年度建设任务。4.水库(闸)塘坝除险加固工程。完成狼猫山、石店、大站、玉清湖4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立项和施工准备工作,2012年春季力争开工建设;完成列入中央计划的平阴县7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同时完成部分小型水库提升改造配套建设;完成139座塘坝除险加固任务;完成营子闸除险加固工程立项和施工准备工作,完成四干入清闸除险加固工程。

  5.重点河道治理工程。腊山分洪工程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完成列入2009-2012年国家规划的土马河、大寺河、锦绣川、绣江河、玉符河、北大沙河6条河道和列入2008-2012年省规划的土马沙河、锦阳川2条河道治理任务;实施列入国家规划的锦云川、锦水河2条山洪沟治理工程;实施历城区、济南高新区土河、杨家河防洪治理,商河县临商河、丰源河、备战河和济阳县齐济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实施锦水河一期综合治理工程。

  6.防汛抗旱工程。完成章丘市、平阴县、历城区、长清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初步建成市级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指挥调度平台;完成山区找水打井年度建设任务;完成历城区仲宫镇东沟村水毁修复等18处防汛应急工程。

  7.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程。完成历城区西营镇西岭、市中区十六里河街道石崮等30条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任务,治理面积120平方公里。

  8.水源开发和保护工程。开工建设商河县丰源湖水库工程,实施商河县新兴街和张公店节制闸、章丘市绣江河、济阳县大寺河和齐济河等拦蓄工程。完成长孝水源地抽水试验、锦绣川水库输水干渠改造、锦绣川水库、狼猫山水库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围网建设,启动卧虎山水库生态示范区工程。

  9.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完成南水北调我市配套工程前期工作,启动玉清湖引水工程和东湖输水工程。

  10.水利信息化建设。完善防汛抗旱指挥调度、农村供水管理等信息系统,开发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进一步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

  三、强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要认真落实防汛抗旱、饮水安全、水库安全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搞好组织发动,做到早安排、早动员、早部署。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科学优化建设布局。县级人民政府是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的主体,要依据《济南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济南市水网规划》以及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结合本地实际,科学优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布局,按照“先急后缓、长短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依托已形成的水源工程格局和灌排工程框架,以“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不断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和节水灌溉面积,提升水利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和保障水平。

  (三)健全投入保障机制。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尽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投入增长机制。要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认真落实按市本级土地出让收益的10%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要求,规范资金用途和资金使用管理。积极整合涉水项目资金,统筹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综合整理、中低产田改造、粮棉油基地建设、千亿斤粮食产能等项目,着力打造一批农田水利连片治理重点片区。严格执行重大资金安排议事程序,确保重大投资决策不出现偏差和失误。健全完善水利专项资金管理、水利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稽查和财政投资评审等财务管理制度,杜绝挤占、挪用水利专项资金等现象发生,确保资金安排科学、管理严格、使用高效。

  (四)提高工程管理水平。要逐步推进工程规范化管理,落实管护责任,转变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手段,全面提高水管单位的管理水平,切实发挥工程效益。要加强水利科技创新,推动水利信息化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提高水利科技支撑能力,力争在水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上实现新突破,在水资源管理、地下水自动监测、水生态保护和节约用水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利管理和工程运行的信息化水平,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五)大力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激发各方面参与、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要着力打造一批先进典型、亮点工程,扩大社会影响,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要建立信息发布、情况通报和项目公示制度,让农民知情,让社会监督,形成强大的舆论合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水利、支持水利的良好氛围。

  

   济南市人民政府

  二o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297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