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五”期间基层卫生“三项任务建设”规划》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1-07-05 生效日期: 2001-07-05
发布部门: 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卫生局
发布文号: 京计社会字[2001]1307号 京财社[2001]1561号

 
各有关单位: 
  《北京市“十五”期间基层卫生“三项任务建设”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十五”期间基层卫生“三项任务建设”规划》是根据《北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精神和首都新世纪发展的需要,由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局、卫生局共同组织编制完成的。该规划提出了今后五年发展目标、发展思路、政策措施,是“十五”期间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全市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十五”期间基层卫生“三项任务建设”规划》,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促进基层卫生事业在“十五”时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一年七月五日 
 
 
北京市“十五”期间基层卫生“三项任务建设”规划 
 
  一、“九五”期间北京市基层卫生事业基本情况 
  1.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 
  1997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的重要决策。1997年6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北京市卫生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把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政府为首都老百姓办实事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列入政府折子工程。1998年以来,市有关委、办、局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文件。1997年至2000年市政府连续四年投入专项资金1800多万元,用于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建设和全科医学人才的培训,20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被列入公费医疗、劳保医疗报销范围的定点医疗机构,340名医生为资格认定医师。1999年,在13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了规范化服务达标活动,群众满意率达到90%,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还试行了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计算机管理,取得了较好的管理与服务效果。1999年6月,北京市正式启动全科医学培训工程,全面实施“百、千、万”全科医学人才培训计划。 
  几年来,社区卫生服务站共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171083份,设立家庭病床14022张,签订家庭健康合同13043份,为居民提供各种卫生服务354万人次。 
  2.农村卫生“三项建设” 
  我市的农村卫生“三项建设”工作通过十年的努力,共完成建设项目273个,其中乡镇卫生院245个、妇幼保健院14个、卫生防疫站14个,共建设各类房屋52万平方米,共完成投资5.7亿元。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得到极大的改善,广大农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病人治愈率由1991年的71.4%上升到1999年的75.13%,病死率由1991年的1.5%下降到1999年的0.23%。 
  全市区县妇幼保健机构新建、改建、扩建面积达6万平方米,共投资9073万元,床位数由80年代末的657张增加到857张,大部分妇幼保健机构装备了彩色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设备。目前,全市孕产妇住院分免率达98.69%,母乳喂养率达75%以上,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7.95‰和17.53/+万,儿童生长发育水平等一系列指标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各区县卫生防疫机构的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新建业务用房5.5万平方米,装备万元以上设备均在十件以上。卫生防疫反应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农村中的主要传染病逐年下降,其中痢疾和麻疹的发病率显著下降。 
  二、“十五”期间基层卫生事业面临的问题 
  1.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首先是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和领导不到位,一些区县、街道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及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一些需要多部门协调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有些虽颁发了文件,却令行不畅。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业务用房问题,1998年市计委、市财政局等八个委办局联合下发的文件中要求“各区要制定社区卫生服务网点业务用房的优惠政策,无偿或低租提供业务用房”,但至今不少区没有落实。 
  其次,卫生资源缺乏与资源利用率不高的情况并存,未能统筹规划,没有建立有序的竞争机制,有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仍没有改变以医疗为主的服务模式,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还不到位,使社区的慢性病防治工作落不到实处。 
  第三,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素质水平偏低。据北京市卫生局1999年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调查统计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中,中专学历占53.8%,大专学历占26.6%,大学本科学历占9.9%,研究生学历占0.06%。医护人员普遍缺乏全科医学理论与实践技能的规范化、系统化训练,因此其业务水平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六位一体”功能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2.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快 
  北京市已经进入老龄化城市,现在全市60岁以上的老人共有188万人,占总人口的14%。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老年人除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帕金森氏病以外,还具有不同程度的痴呆和老年骨质疏松症,因此,老年人是最需要医学保护、最需要卫生资源的人群。我们要用有限的经济资源来解决老龄化所带来的巨大卫生支出,必须尽快建立和健全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制定有效的对策。 
  3.远郊区县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滞后 
  “八五”、“九五”期间,北京市的农村卫生工作重点是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院和卫生防疫站的改造建设,农村卫生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农村卫生医疗条件得到了彻底的改善,解决了农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但是,十个远郊区县的医疗急救体系的发展却相对滞后。目前,十个远郊区县的医疗急救体系尚未建立,区县医院的急诊室在规模、功能、急救设备和急救通讯网的建设上与社会经济水平和群众医疗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根据2000年底统计数据显示,十个远郊区县的急诊室平均面积仅为573平方米,万元以上设备平均3.8台,救护车平均1.5辆。抢救室作为急诊室的核心,房屋老化功能单一。抢救室、观察室、普通诊室以及候诊等公用设施布局不够合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急救医学发展的需要。观察室面积不足、设备简陋的情况尤为突出。医学急救体系中极为重要的急救通讯指挥网络的设置,尚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 
  三、“十五”期间基层卫生发展的目标与建设标准 
  1.“十五”期间基层卫生“三项任务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北京市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为依据,以发展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探索新形势下首都基层卫生工作的发展规律。 
  2.“十五”期间基层卫生“三项任务建设”的发展目标 
  “十五”期间基层卫生“三项任务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是: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层卫生服务的功能,进一步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水平,建立与首都经济发展相适应,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现代化首都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努力提高全市人民的健康水平,国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部分健康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按照《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的指导意见》,对现有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进行体制改革,资产重组和改造。一、二级医疗机构要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组织转换;部分骨干二级医疗机构经过市卫生局医政部门审定可向地区性医疗服务中心转换;大型医疗机构要支持和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和发展,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定点协作关系。2001年在全市街道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设置率达到规划的90%以上,争取到2002年使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覆盖率达到规划的100%。到2005年建立起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结构适宜、功能完善、具有首都特色的、全国一流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工程”,规范社区基本医疗服务。执行《北京市社区基本卫生服务项目和基本用药目录》及相应的收费标准。 
  建立和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从2001年开始,每个区县要在调整卫生资源的服务方向上,将一所基层医疗机构转建为区县级老年病医院或老年护理保健院,为老年人建立家庭医疗与急救呼叫系统的服务网络。北京胸科医院改造成以老年病为主的综合医院。用5年的时间建成以北京老年保健与疾病防治中心为技术指导,以北京老年病医院及区县老年病医院为骨干,以社区卫生服务组织为基础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各区县要针对本地区老年人口的发病特点,加强老年病医学的研究工作,探索出与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老年医疗、保健、康复、护理服务模式。 
  建立健全十个远郊区县医疗急救体系。加强十个远郊区县医学急救体系的建设,建设急诊抢救绿色通道,重点是对各区县医院急诊室的改造,通过装修改造、扩建或新建等不同形式,加强急诊室内部的急救设施建设,并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健全医疗急救通讯指挥系统,各区县医院医疗急救系统要逐步纳入北京市急救中心120急救体系,并通过与北京市急救中心业务交流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医疗急救能力。按照每个区县医院2-3辆的标准配备或更新较为先进的救护车,确保各区县城区范围内的医疗救护工作及时到位;每个乡镇卫生院要装备1辆救护车,要确保乡镇一级的医疗救护工作及时到位。从2001年起,争取用三年的时间初步建立起,以北京市急救中心为龙头,以区县医院急诊室为主体,以乡镇卫生院为基础的远郊区县三级医疗急救体系。 
  3.进一步规范基层卫生设施的建设标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街道为单位,每个街道设立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于地域较大、人口过多的街道可按3-5万人口设置一个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可按3-5个居、家委会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可由各类基层医疗机构转制而成,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要符合卫生学及无障碍设计要求,具备开展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工作的基本设备以及必要的通讯、交通设备。人员配置依照市卫生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颁布的《关于实行社区卫生服务医护人员岗位管理的意见》要求,安配置设岗,按岗择人。按服务人口2000-3000∶1配置全科医师(含全科助理医师),全科医师与社区护士比例不低于1∶1,预防保健医师按服务人口2000∶1配置,其他卫技人员按实际需求配置,其中全科医师与专科医师比例不低于2∶1。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置2名全科医师(可包括全科助理医师1名),社区护士按需求配置。 
  各区县老年医疗保健康复医院的建设要选择地理位置适宜、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医疗基础条件较好的基层医疗机构,在保留原有医疗机构的功能上,突出老年医疗保健康复特色。在总体规划中,可根据本地区老年医疗保健康复的需求情况,通过对原有病房的改造或扩建,适当增加老年病床位数量。 
  急诊室的改造以区县医院急诊室为基础,原则上面积不低于1500平方米,满足普通急诊、急诊抢救、急诊观察、候诊等功能要求,其中急诊抢救室不少于2间,并配备必要的化验、放射等急诊医技科室,以及1间通讯指挥室,建筑标准以经济适用为原则,辅助业务用房可根据业务工作的需要合理安排。装修标准可根据各区县的资金状况自行制定,科室标识及各类标牌要统一制定。改造后的急诊室要达到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流线清晰、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建设要求,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四、政策措施 
  1.政府领导、部门协调 
  基层卫生工作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基层卫生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息息相关,是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基层卫生三项任务的实施,是“十五”期间北京市基层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区县各级政府要把基层卫生三项任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基层卫生三项任务的领导。政府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保证基层卫生三项任务的顺利进行。 
  2.加大建设投入、拓展投资渠道 
  基层卫生三项任务顺利实施的关键是资金的落实。在资金的投入上以区县各级政府为主,市计委、市财政局、市卫生局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的补助。市里的资金是引导性投资,各区县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筹集资金。 
  3.加强软件建设 
  在硬件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建立良好的医疗环境,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规范基层卫生服务的管理,改革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的建设,引导大型医院优秀医务人员向社区流动。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网络的建设,增强社区卫生服务组织与居民之间的联系,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综合应用信息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加快建立各区县医院急诊科与北京市急救中心的业务协作体系,提高区县医院急救医疗水平。加强老年病医疗保健康复的研究,促进各区县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提高。 
  4.加强人才培养 
  落实社区“百、千、万”人才培训计划,即培养100名以上中青年全科医师骨干及100名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干部;认定1000名全科医师执业上岗的服务资格,完成1000名在职人员大专以上学历教育;完成10000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全科医学转岗培训。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适应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加强北京市急救中心与各区县医院急诊科、北京老年病防治研究所与各区县老年医疗保健康复医院的业务指导和专业培训工作,促进各区县医学急救水平的提高和老年医疗保健康复事业的发展。 
  5.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在目前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要坚持自我发展的方针,以发展求生存,转变基层卫生服务观念,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充分利用社会医疗资源,改变以医疗为主的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077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