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农业厅、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供销社关于加强棉花产业质量管理意见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2-08-27 生效日期: 2002-08-27
发布部门: 新疆自治区
发布文号: 新政办发[2002]123号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 
  自治区农业厅、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供销社《关于加强新疆棉花产业质量管理的意见》,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棉花质量,是我区棉花产业发展的关键。从种子、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全面加强棉花质量管理,对于提高我区棉花市场竞争力,巩固我区棉花在国内外市场的质量信誉,确保我区棉花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对本地棉花产业质量的管理,严格按照《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棉花的全程质量管理,全面提高我区棉花产业质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关于加强新疆棉花产业质量管理的意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更加开放的贸易、服务等方面政策的实施,经济发展环境和管理体制都将发生重大变化。与此同时,新疆棉花产业将与国际市场接轨,直接面临更加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发展棉花产业工作的侧重点也要与时俱进,科学地进行调整。为做优做强新疆棉花产业,使之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一个亮点,我们必须强化棉花的质量管理意识,从棉花产业的各个环节以及政策措施等方面实施全程质量管理,全面提升我区棉花质量,不断增强我区棉花的竞争力,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抓好新疆棉花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九五”以来,我区确定了以“一黑一白”为重点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制定了促进棉花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级党政及各族人民群众多年的共同努力,棉花已成为我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种植面积已稳定在1500万亩的规模,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的30%以上,占世界产量的8右,右,棉花产业为新疆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十五”期间,国家已将新疆确定为棉花产业带,继续实施国家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但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面对来自国内外的激烈竞争,农业产业结构必须进行战略性的调整。新疆棉花产业不只面临机遇,更面临严峻的挑战。当前,影响我区棉花产业竞争力主要有政策、规模、成本以及质量等因素。今后,通过价格补贴等“黄箱”政策措施来促进我区棉花产业的发展将没有太多的回旋余地;受资源、市场等因素的制约,棉花产业的规模只能稳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成本方面,近几年我区通过大面积推广棉花高密度综合栽培等技术,降低单位成本,取得很大成功,提高了植棉效益,但由于我区运距长,农资等物化费用居高不下,短期内通过大幅度降低成本以增强棉花的市场竞争力也不现实。当前只有在提高棉花质量方面还有较大的潜力可挖。近几年我区棉花品种存在多、乱、杂的局面,品质指标如强力、色泽等有所下降,采摘、收购过程中的异性纤维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四分”工作不到位。为此,在棉花的品种、生产、采摘、收购、加工等方面进行全程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新形势、新阶段、新体制下的必然选择,是确保我区农民增收、做优做强棉花产业的重要手段。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管理部门、供销部门以及棉花经营企业对此要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狠抓棉花质量管理l作,确保我区棉花质量有新的提高。 
  二、采取得力措施,强化技术措施的落实,积极抓好各环节的质量管理 
  (一)种子管理。依据《种子法》及相关的管理条例,从源头抓起。首先,严把品种审定关。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要建立严格的评审制度,根据棉花市场与纺织行业需要,提高审定标准,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不仅要看外部性状,更要突出强力等内在品质指标,积极引导育种家(部门)选育综合性状好,尤其是强力高、纤维马克隆值在A级范围的抗病抗逆性强、色泽洁白的优质专用棉花品种,限制乳白型棉花品种的种植和推广。第二,各地农科部门要按自治区棉花品种生态布局的原则,科学、合理地选择主栽品种,坚决制止品种的乱引、乱调、乱推行为,真正做到一地一品。第三,各地农科部门要搞好品种的良繁及提纯复壮工作,严禁不同品种混种、混收、混放。第四,严格执行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对无证生产、经营棉种及加工、销售伪劣棉种的行为要依照《种子法》有关条款,从严惩处。 
  (二)生产环节管理。要按照《新疆棉花高密度亩产皮棉150公斤综合栽培技术规程》、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宽膜植棉、节水灌溉等技术的要求,把好生产中各项技术措施的质量关。水肥管理要科学,防止干旱缺水以及磷肥不足对原棉品种造成的影响;病虫、灾害预报要及时、准确,北疆各地要防止由于冷害导致的部分棉田播种偏晚,棉花生育期不够,霜后花、僵瓣花增多的现象,南疆各地要注重消减和预防干旱、大风、“两虫”等对棉花品质直接及间接的影响;各地在催熟剂等化学制剂的使用上要慎重。总之,要消除并降低生产中技术措施不到位对棉花品质造成的不良影响。 
  (三)采摘、收购、加工环节管理。依据《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和GB1103一1999《棉花细绒棉》的相关规定,搞好棉花质量的标准化管理。各级政府一方面要制定奖惩措施鼓励棉花企业加强质量管理,真正达到无异性纤维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要通过价格、宣传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民做好棉花的分摘、分晒、分存、分售工作,严禁用塑料编织袋、色布袋装棉、用毛毡晒棉,要全部使用棉布袋,在交售前棉农须自行挑拣异性纤维和其它危害性杂物。 
  棉花收购企业应严格按照《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要求建立健全棉花质量检查验收制度,设立专门岗位检查验收棉农交售籽棉的“四分”和异性纤维的排除情况。对混类交售、异性纤维较多、僵瓣和含水超标的棉花,要令其进行挑拣、摊晒,对拒不挑拣、摊晒的,可以拒收。 
  棉花收购者收购棉花时,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检验,不得压级压重和抬级抬重,严禁不经检验直接以籽棉结价,严格执行倒袋检验,并派专人在上垛环节挑拣异性纤维和其它危害性杂物。所有上垛人员均应戴白色棉布帽,禁止塑料编织袋和色布袋等进入收购站。棉花收购企业必须按照有关要求配备检验人员、检测仪器设备和棉花品级实物标准。收购的棉花必须分级堆垛,并采取必要的防潮措施,防止棉花受潮变质。 
  棉花加工企业要严把加工质量关,要采取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异性纤维的混入。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检验人员、检测仪器设备和棉花品级实物标准的配备要符合国家及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在喂花环节派专人挑拣异性纤维和其它危害性杂物。棉花加工企业要严格加工质量的跟班检验制度,加大对皮棉加工质量的监控,最大限度地减少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索丝、棉结等疵点。严禁片面追求产量,降低加工质量,从而使棉花降级的行为,切实做到因花配车,严禁混等混级加工和加工超水棉。 
  棉花加工企业对加工后的棉花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包装。并标注标识,标识应当与棉花质量相符,加工后的棉花应成包组批堆放。严禁包装、标识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棉花出厂。皮棉出厂时必须做到批批检验,货证相符,货证同行。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其所属专业纤维检验机构,要加大对收购、加工、销售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督促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对于收购企业不落实棉花收购质量验收检查制度,导致棉花质量下降的,要加大查处力度,从源头上把好籽棉收购质量关。要加大对棉花加工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不按规定排除异性纤维及其它危害性杂物,不按技术要求加工皮棉,从而导致皮棉质量下降的,要督促企业整改,对拒不纠正的,取消其加工资格。对棉花销售环节中无质量标识、货证不符、货证不同行,棉花包装、标识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要严厉查处。在棉花工作的各个环节,严格实行质量岗位责任制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实现对棉花质量的全程负责。 
  凡棉花收购、加工、销售、承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质量违规违法行为,一律按国务院《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予以处罚。 
  三、强化政策扶持,为做好棉花产业质量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各级政府要依据国家、自治区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精神,积极组织、协调相关部门,重点做好各环节影响棉花质量因素的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狠抓棉花质量管理工作的好经验、好办法。首先,要大力推行棉花的公证检验制度。各级纤维检验机构要切实负起责任,确保检验结果客观、公正、及时。其次,要积极开展棉花收购优质优价的试点工作。从长远来看,国内外用棉企业对原棉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优质必将通过优价来体现,早做早主动。第三,要大力扶持涉棉龙头企业,积极开展棉花的产业化经营。通过土地转租、签订订单、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把农民、科研、加工、纺织、贸易等行业和部门有机的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积极开展棉花的产业化经营。第四,认真贯彻“技术标准”战略,加强标准化工作,把棉花标准化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要研究发达国家的标准化管理模式,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完善棉花标准体系、监测体系以及服务支撑体系,加大标准的实施和监督力度,按国家、自治区颁布的质量标准以及各企业制订的质量管理目标组织生产,发展优质专用棉(长绒棉、中长绒棉、高强力棉、彩棉等)。第五,强化品牌意识,努力培育新疆的优质棉花名牌,使棉花质量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增强新疆棉花在国内乃至于国际上的竞争力,将棉花可持续发展落到实处。 
  四、加强领导,强化服务,为做好棉花产业质量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棉花产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必须切实加强对棉花质量管理工作的领导,适当安排专项经费,认真组织、协调好农业、质量技术监督、工商、供销等部门,尽快研究制定并严格落实更加细化、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管理措施,切实抓好品种、生产、采摘、收购、加工等各环节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各地及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信息服务,建立完善的棉花信息服务体系或网络,密切关注国内外棉花市场变化情况,及时研究棉花供求形势及价格变化趋势,为生产者提供全面、准确、及时、优质的科技信息、市场信息和辅助决策信息,增强科研和生产部门在市场经济下的应变和适应能力,规避市场风险。同时还要注意借鉴国内外抓好棉花质量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引导和推动各相关环节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自治区农业厅 
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自治区工商局 
自治区供销社 
二○○二年五月二十三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881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