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广东省人民政府转发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广东气象事业建设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议案的决议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0-11-07 生效日期: 2000-11-07
发布部门: 广东省政府
发布文号: 粤府[2000]72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 
  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广东气象事业建设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议案的办理方案报告》,并作出了相应的《决议》。现将决议及办理方案报告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年十一月七日 
 
  ?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广东气象事业建设 
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议案的决议 
 
 
(2000年9月22日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广东气象事业建设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议案的办理方案报告》。会议同意省人民政府的报告,由省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会议认为,气象事业是基础性公益性事业,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防灾减灾,促进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是广东“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会议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提高对气象事业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它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切实加强领导,重视、关心和支持气象事业建设,确立防重于救的思想。要及早制定年度实施计划,按轻重缓急,分年实施。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在实效,各项工程建设要高起点、高标准,提高科技含量,保证工作质量。根据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和规划要求,分级负责,落实建设资金,保证资金专款专用。要加强气象队伍建设,提高气象人员素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认真加强气象设备的管理,充分发挥气象装备的作用,不断提高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为防灾减灾提供“主动、及时、准确、优质、高效”的预报服务,真正发挥气象工作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加强检查监督,保障议案的顺利实施。 
 
 
关于加强广东气象事业建设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议案的 
办理方案报告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 
  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广东气象事业建设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议案》(第0001、0003、0017、0031、0036、0051、0057、0092、0095、0112、0128号),交由省人民政府办理。省人民政府组织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气象局等单位,并邀请省人大农委参加,分别到湛江、茂名、阳江、梅州、河源、韶关等市进行了专题调研,还组织有关人员赴气象事业建设比较先进的上海北京市进行了考察学习。在此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提出了办理方案。现报告如下: 
  一、我省气象事业建设和防灾减灾服务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地处低纬度,面临海洋,地形复杂,江河水库多,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天气多变,气象灾害种类繁多,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频繁。其中台风、暴雨的暴发频率、强度和影响程度居全国之首,登陆或严重影响我省的热带气旋占全国的近一半。90年代以来,年平均登陆或严重影响我省的热带气旋7个,大范围严重寒害4次。据估计,近年来我省年平均气象灾害损失达180多亿元,占我省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3一4%,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与地区(1一3%)。气象灾害已成为制约我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问题之一。? 
  在中国气象局和我省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省的气象工作近年来有了较大发展。1991年成立了广州区域气象中心,随后建成了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简称9210工程)和一批较为现代化的骨干工程。目前,我省共有国产早期数字化天气雷达4部,人工气象观测站91个,自动气象站150个,市级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12个,使我省气象部门在防灾减灾和为经济建设及人民生活等方面提供了较好的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据估计,1995年至1999年,气象服务取得的经济效益,平均每年达17. 23亿元。? 
  但是,我省的气象事业建设和防灾减灾服务工作仍然比较落后,远远不能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国内的上海北京等一些先进省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气象事业建设滞后? 
  一些地方领导认为,气象部门是国家直属事业单位,是“中央军”,因而对气象事业建设缺乏关心和支持,没有把气象工作纳入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有灾害才想起气象部门。对气象部门实行的双重领导管理体制认识不清,对气象事业建设投入少,气象事业发展滞后,不能适应防灾减灾工作的需要。? 
  (二)气象监测网点稀疏,设施陈旧落后? 
  根据我省的天气气候特点,全省最少应布设6部多普勒雷达,才能形成完整有效的天气雷达拼图,实现全省雷达在灾害性天气期间昼夜联防监测能力。但目前我省仅在汕头建成一部多普勒雷达,有2部在广州和湛江布点施工建设,其余均为常规测雨雷达。这些设备只能连续工作几小时,故障率高,探测能力差,范围小,无法提供更多的天气信息,难以准确预测台风和暴雨等突发灾害天气。另外,我省还应设立自动气象站550个以上,目前只有150个,且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仅广州、深圳两市就有90个,占60%,而占全省陆地面积2/3以上的粤西、粤北、粤东北地区至今仍没有一个自动气象站。? 
  气象信息处理、分析和数值天气业务预报运算的计算机速度太慢,无法满足预报精度较高的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的需要。气象预报手段基本还是以传统落后的经验预报为主,难以提供定时、定点、定量预报服务。我省仅有汕头、阳江、清远、连平4个高空气象探测站,且采用的仍是几十年前的技术和装备。? 
  (三)气象业务设施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气象部门实行的是双重计划财务体制,气象业务设施建设经费投入来自中国气象局及地方财政两个渠道。近年来,我省各级财政对气象工作给予了不少支持,投入逐年有所增加。但是,由于我省气象业务设施建设基础较差,水平较低,这些投入难以适应我省气象工作的发展需要,也难以实现与全国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同步发展。从1996年至1999年,省财政投入的气象业务设施建设专项经费3006万元,仅能初步实施省政府与中国气象局共同立项的广东省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首期工程,起步建设广州和湛江两部多普勒雷达和珠三角、粤东南150个自动气象站,全省气象监测预警系统所需要的其他重大工程项目无法铺开。? 
  (四)气象队伍素质不能适应气象工作发展需要? 
  当今的气象工作,包括探测、处理、分析、预报和服务等环节,使用的技术是卫星、雷达、远程通信传输、高性能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技术,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和综合人才。目前,市、县气象台站,特别是山区气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还比较低。全省气象部门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学历、专业技术职务距中国气象局关于《省和省以下气象部门基本气象系统岗位设置意见》的要求相差甚远。市级气象部门只有个别硕士生学历人员,县级气象部门没有一个高级技术职务人员。? 
  二、加强我省气象事业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主要措施? 
  根据中国气象局下达给我省的气象事业发展任务和省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要求,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省人民政府决定:从2001年到2005年,用5年时间,在全省建立起气象“两网一体系”,即由6部多普勒天气雷达和630个地面气象观测点组成覆盖全省的高密度、自动化大气探测网,以广州区域气象中心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为核心的气象信息网和较为现代化的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我省对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和为政府防灾决策、社会公众服务的水平,使我省的气象事业进入全国的先进行列。?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气象预报是否准确,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气象事业是基础性公益事业,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防灾减灾,促进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气象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其建设,是广东“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要认真学习、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切实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落实和完善投入机制。将气象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积极关心、研究解决涉及气象事业发展和长远建设的问题。要建立和完善气象计划、财务体制,为我省气象事业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加投入,加快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抓好三项重点工程建设,实现“两网一体系”目标? 
  根据《全国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和《广东省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规划》,首先抓好三项重点工程建设,初步实现“两网一体系”目标。然后,根据我省的财力情况和实际需要,再逐步建设、完善其他工程。首先建设的三项重点工程是:? 
  1.自动气象站网工程:新建400个自动气象站,并将全省91个人工气象站改造为有线遥测站。? 
  2.雷达工程:在梅州、韶关、阳江市布设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 
  3.高性能计算机及网络工程:引进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升级和完善广州区域气象中心信息网络系统。? 
  各市县要根据省的总体规划,认真制订本地的建设计划,确保重点工程按时完成。经济发达地区应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建设要高起点、高标准。? 
  各项工程建设,都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充分论证,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保证建成的系统稳定、可靠运行。? 
  (三)明确资金筹措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经匡算,实现上述气象建设目标共需投入资金19640万元。这些资金由中国气象局和省、市、县三级政府共同负担。总体的投入比例为:国家与地方为1∶1,在地方的投入中,省与市县的比例为3∶1。经与中国气象局商定,中国气象局投入9640万元,省投入7500万元,市县投入2500万元。分5年投入,每年中国气象局投入1928万元,省投入1500万元,市县投入500万元。投入的原则是:为全省服务的项目,以中国气象局和省为主,地方进行配套;为地方服务的项目以市县投入为主,省给予补助;省级的补助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对发达地区,省给予少量补助,主要是按省的统一部署靠自身力量建设。中国气象局以设备折算的方式投入。省、市、县的投入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这些资金要保证专款专用,项目建设要严格按照基建程序办理,定期对资金、项目进行审计检查。? 
  (四)实行政策支持? 
  气象业务建设项目所需建设用地,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纳入市、县年度用地计划,统一予以安排,其中属公益服务性质的项目用地,可实行划拨使用;气象通信所用公用电信网通信费用给予优惠。? 
  (五)加强气象队伍建设,提高气象人员素质 
  加强对在职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新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开展竞争上岗,实行优留劣汰;推行公开招聘制度,吸纳高层次人才,逐步改善全省气象部门的人员结构,实现中国气象局规定的气象岗位设置要求,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占50%,硕士学历占5%,每个市均要配有硕士学位人才。? 
  (六)进一步加强气象服务工作? 
  气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要多向当地政府请示汇报,多与有关部门联系沟通,积极主动地为决策机关、为生产单位、为人民群众提供适时的气象服务,特别是提供及时准确的重大灾害天气预报服务,真正发挥出气象工作在防灾减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中的最大效益。 
  本方案由省气象局组织实施。 
  附:气象议案投资项目一览表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年八月一日 
 
 
 
  气象议案投资项目一览表 
  (单位:万元)       
  项目 总投资 投资比例 说明  
  中国局 省 市、县  
  自动站 
  400个×10万 4000    1500 2500     
  遥测站 
  91个×40万 3640 3640       国家基准站4个、 
  国家基本站21个 
  和一般站66个。  
  多普勒雷达 
  3台×3000万 9000 4500 4500    布设于梅州、 
  韶关、阳江。  
  计算机系统 
  1个×3000万 3000 1500 1500    区域气象中心用机 
  和计算机网络。  
  总计 19640 9640 7500 2500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981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