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江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0-06-02 生效日期: 2000-06-02
发布部门: 江西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江西省人民政府令第95号
  《江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已经2000年4月19日省人民政府第43次常务会议府论通过 ,现予发布。 
 
 
省长: 舒圣佑 
二○○○年六月二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保障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和人为诱发的对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的防治管理。地震灾害的防御管理按国家有关法律执行。 

    第四条   地质灾害的防治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并负责组织地质灾害事件的调查和界定。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对在防治地质灾害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地质环境、防止地质灾害发生的义务,有权制止和举报破坏地质环境、诱发或者加重地质灾害的行为。 
 
 
第二章 规 划 
 

    第八条   全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由省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地区、设区的市、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分别由地区、设区的市、县(市、区)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 根本级人民政 府批准实施,并报上一级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跨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由其共同的上一级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报上一级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条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地质灾害现状; 
  (二)易发区和危险区的划定; 
  (三)防治目标与任务; 
  (四)总体部署与防治项目; 
  (五)基本措施与资金安排; 
  (六)群测群防及信息系统建设; 
  (七)监督机构; 
  (八)预期效果。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统一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安排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组织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和防治。 
 
 
第三章 预 防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普及和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 

    第十二条   从事生产、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诱发或者加重地质灾害。 
  发现地质灾害险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必要的应急防灾措施。 

    第十三条   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地质灾害现状调查和险情巡查,并根据国务院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后组织实施。 
  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的内容包括: 
  (一)地质灾害监测、预防重点; 
  (二)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的威胁对象、范围; 
  (三)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监测、预防责任人; 
  (四)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预警信号、人员和财产转移路线。 

    第十四条   对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应当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并实行重点管理。 
  地质灾害易发区,由省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政公署或者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县(市、区)人民政府提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予以公告。 

    第十五条   对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应当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并实行预警管理制度。 
  地质灾害危险区,由县(市、区)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予以公告; 
  跨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危险区, 由其共同的上一级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予以公告; 
  但涉及城镇、重要交通干线和重要设施的地质灾害危险区,须经省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复核,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予以公告。 
  地质灾害危险区险情排除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撤除预警,并予以公告。 

    第十六条   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边界上设立明显标志。对险情威胁严重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采取交通管制、居留限制、人员疏散等避灾措施。 

    第十七条   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禁止采矿、伐木、开荒、削坡、取石、取土、堆放渣石、弃土、抽取地下水等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活动。 

    第十八条   城市建设、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项目建设和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在申请建设用地之前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结果由省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认定。不符合条件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第十九条   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监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和群测群防网络。 
  地质灾害监测机构和有监测任务的单位、个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要求承担监测任务,开展监测活动。有关单位应当对地质灾害监测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配合。 
  地质灾害监测及群测群防网络规划、工作制度及技术规范,由省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损毁或者破坏地质灾害监测设施。 

    第二十条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实行预报制度。预报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发生时间、发生地点、成灾范围和影响强度等。 

    第二十一条   地质灾害的预报分为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期预报和临灾预报。 
  地质灾害长期预报和重要灾害点的中期预报由省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报省人民政府发布。 
  地质灾害的短期预报、 临灾预报以及一般灾害点的中期预报,由其所在的地区、设区的市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报本级人民政府发布。 
  群众监测点的地质灾害预报,由县(市、区)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组织发布。鼓励单位和个人提供地质灾害前兆信息。 

    第二十二条   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可能造成地质环境破坏、诱发地质灾害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接受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如实反映情况,并按要求提供有关资料。 
  对可能诱发或者加重地质灾害的生产、建设活动,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制止;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及时停止可能诱发或者加重地质灾害的生产、 建设活动。 
 
 
第四章 治理 
 

    第二十三条   主要由自然作用形成的地质灾害,由当地人民政府按照政府投入和受益者合理负担的原则,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治理。 
  主要由人为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由诱地质灾害治理责任应当包括提供地质灾害治理所需经费制定或者委托制定地质灾害治理方案、向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承担或者委托承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等内容。 

    第二十四条   主要由自然作用形成的地质灾害,由当地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治理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主要由人为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由治理责任人按照国家规定提出治理方案,编制治理方案可行性论证报告,报省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制定可行性论证报告需要勘查的,必须进行勘查。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必须依据经批准的治理方案施工。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后,必须经原审批治理方案的机关组织验收,通过验收后的治理工程方可投入使用。 
  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主要由人为活动诱发的严重威胁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成治理责任人限期治理。 
  治理责任人必须按照限期治理的决定,如期完成治理工程。逾期不治理或者治理不符合标准的,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指定其他单位代为治理,治理费用由治理责任人承担。 

    第二十六条   承担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及监理的单位,必须依法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 

    第二十七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损毁或者破坏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施。确有必要变动、关闭或者拆除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施的,必须经原验收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机关批准。 
 
 
第五章 抢险救灾 
 

    第二十八条   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由当地人民政府统一指挥、组织实施。地质灾害发生地区的相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当地政府的指挥,执行抢险救灾紧急任务。 

    第二十九条   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的人民政府和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调查,确认险情。对确认的临灾险情,应当按照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成立抢险救灾指挥机构,划定临灾区范围,制定抢险救灾方案,并采取预警避险措施。 

    第三十条   地质灾害发生后,抢险救灾指挥机构必须立即实施抢险救灾方案,组织抢险救灾,并加强对灾区的巡查、监测,及时判断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和变化,科学指导和部署抢险救灾。 
  地质灾害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上级人民政府及其地质矿产行 政主管部门及时报告灾情。 

    第三十一条   地质灾害发生后,灾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卫生、粮食等有关部门应当妥善安排灾民,依法做好灾民的转移安置、医疗救护、救灾物资发放供应和灾情调查评估工作。 

    第三十二条   灾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统一规划和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灾后重建工作。需要灾后原地重建的,应当组织调查,查明原地的地质条件,对已有的和潜在的地质灾害进行有效治理。 
  需要灾后异地重建的,应当对新址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调查评价,避免地质灾害隐患。地质灾害尚未发生, 
  但经省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确认有重大地质灾害险情,需要异地重建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灾后异地重建的规定办理。 
 
 
第六章 奖 惩 
 

    第三十三条   对下列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与奖励: 
  (一)在执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任务时,组织严密、指挥得当、防治得力、出色完成任务的; 
  (二)从事生产建设时,防治措施有效、防止诱发或者防止加重地质灾害成绩突出的; 
  (三)采用先进科学技术,防治地质灾害成绩突出的; 
  (四)提供地质灾害前兆信息取得显著防灾效果的; 
  (五)保护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施成绩显著的; 
  (六)在抢险救灾工作中,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功的; 
  (七)有其他特殊贡献、成绩显著的。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警告或者罚款: 
  (一)不按防灾预案要求承担监测预防任务的; 
  (二)工程建设项目应作而未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或评估结果未经省级以上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认定而进行建设的; 
  (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未经治理方案批准机关验收而投入使用的。前款规定的罚款限额,按下列规定执行: 
  1.对非经营活动中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违反者属公民的,罚款200元;违反者属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罚款500元至1000元; 
  2.对经营活动中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违反者没有违法所得的,罚款5000元至10000元;违反者有违法所得的,罚款 15000元至30000元。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视不同情节处以警告或者按照本办法第 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限额罚款;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发布或者扩散地质灾害预报并造成损失的; 
  (二)擅自变动、关闭或者拆除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施的; 
  (三)侵占、损毁、破坏地质灾害监测设施或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施的; 
  (四)在地质灾害限期治理中逾期不治理或者未按期完成治理任务、不承担代为治理费用的; 
  (五)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进行采矿、伐木、开荒、削坡、取石、取土、堆放渣石、弃土、抽取地下水等可能诱发地质灾害活动的; 
  (六)不及时停止可能诱发或者加重地质灾害的生产、建设活动并造成不良后果的。 

    关联法规    

    第三十六条   无资质证书或者不按资质证书规定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及监理活动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三十七条   主要由人为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损坏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诱发者应当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 

    第三十八条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087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