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判裁案例 >> 案例正文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侵犯著作权和版式设计专有使用权纠纷案二审民事判决书(2004)高民终字第1144号

当事人:   法官:   文号:(2004)高民终字第1144号

上诉人(原审被告)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住所地重庆市渝中区X路X号。

法定代表人陈某某,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温福强,北京市正则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清华大学,住所地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法定代表人顾某某,校长。

委托代理人刘某某,男,汉族,56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住(略)。

委托代理人张毓霞,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审被告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住所地重庆市渝中区X路X号。

法定代表人陈某某,主任。

上诉人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简称维普公司)因侵犯著作权和版式设计专有使用权纠纷一案,不服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4)一中民初字第X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2004年9月6日受理本案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4年11月15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上诉人维普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温福强,被上诉人清华大学的委托代理人刘某某、张毓霞到庭参加诉讼。原审被告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简称西南信息中心)经本院合法传唤未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认定,

一、关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物理与工程》、《工科物理》、《世界建筑》、《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装饰》、《实验技术与管理》等期刊作品著作权归属问题。

清华大学的《工科物理》、《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装饰》、《实验技术与管理》等期刊情况符合国务院2001年12月12日公布的《出版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清华大学是其期刊的主办单位,应是其期刊作品民事责任的承担者,根据民事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清华大学也应是其期刊作品的权利人,并对其期刊作品享有著作权,即编辑作品著作权和版式设计专有使用权。因清华大学主张的是2003年以前的期刊作品,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04年3月17日才获得法人资格,在此之前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物理与工程》三刊的情况依然符合上述规定。就《世界建筑》一刊而言,主办单位是清华大学,而非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该设计院属于协办单位,因此除非另有约定,否则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不能作为期刊作品的著作权人。维普公司、西南信息中心所称清华大学主体不适格,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不予采信,综合上述情况,清华大学主张由其独立作为著作权人的事实成立,法院予以确认。

二、关于光盘版期刊诉讼时效问题。

维普公司、西南信息中心提交的清华大学与其他期刊杂志社共同致国家版权局的信函等证据,可以印证清华大学至少于2000年10月即已知晓其期刊权利被侵害,清华大学在本案中一并主张维普公司、西南信息中心1999年版光盘期刊的侵权之债,涉及诉讼时效问题,清华大学于2000年10月已经知晓维普公司、西南信息中心侵权而未及时行使诉权,懈怠行使诉权的事实成立,已构成权利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而未积极行使诉权的过错,光盘版中所涉及的期刊权利已经超过诉讼时效,不再予以保护。

三、关于维普公司与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签有许可使用协议是否可以免除民事侵权责任的问题。

维普公司辩称其已与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签订了著作权许可使用协议,支付了相关的费用,并以此证明已经履行了保护著作权人权益的法定义务。但维普公司并未向法庭出示证明清华大学是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成员,以及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有权托管清华大学著作权事宜的相应证据,因此,维普公司即使与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签订了著作权许可使用协议,仍不能视为其已取得了清华大学的许可。维普公司、西南信息中心在明知清华大学对其期刊享有编辑作品著作权和版式设计专有使用权的情况下,未经清华大学许可使用其期刊制作经营《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又名《中文期刊数据库》,简称《数据库》)网络版已构成故意侵权,维普公司、西南信息中心应对其侵权行为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的法律责任。

关于《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两刊是否已许可西南信息中心使用的问题,因清华大学承认签订协议事实,法院予以确认。对于是否许可使用涉及清华大学与西南信息中心之间的合同争议,应另行解决,本案不做处理。但维普公司未经许可使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两刊已构成侵权,应对此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

四、关于损害赔偿问题。

由于当事人双方自愿就期刊使用量问题达成一致意见,法院对此予以确认。清华大学请求以维普公司、西南信息中心对期刊字数使用量作为索赔额的事实依据,予以准予。依据国家版权局1999年4月颁布的《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确定,编辑作品的付酬标准为每千字3-10元。维普公司、西南信息中心在网络版期刊中共使用清华大学期刊x.4千字(不含《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两刊),共计266册。维普公司使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两刊6176.5272千字,共计40册。依据上述规定,并根据维普公司、西南信息中心侵权的情节确定清华大学编辑作品著作权及版式设计专有使用权的损失赔偿额,其中期刊版式设计专有使用权依照著作权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保护期为十年,从1992年计,过期部分不予支持。清华大学为本案诉讼支付的合理费用1315元,应由维普公司、西南信息中心承担。清华大学放弃对北京市海淀区第三公证处公证费1000元的主张,法院准予。对清华大学的诉讼请求不予全额支持。

综上所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四十七条第(一)项、第四十八条第一款之规定,判决:1、维普公司与西南信息中心立即停止对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物理与工程》、《工科物理》、《世界建筑》、《装饰》、《实验技术与管理》等七种学术期刊的使用;2、维普公司立即停止对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两期刊的使用;3、维普公司与西南信息中心就网络版期刊共同侵权(不含《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两刊),连带赔偿清华大学经济损失(含合理支出费用)人民币x元;4、维普公司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网络版期刊侵权,赔偿清华大学经济损失x元;5、驳回清华大学其他诉讼请求。

维普公司不服原审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理由是:(一)原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1、原审判决对涉案期刊著作权归属于被上诉人的认定是错误的。⑴原审判决以《出版管理条例》中对于出版管理的具体规定和《期刊出版许可证》中所标注的与著作权归属全无关系的“主办单位”来推定涉案期刊著作权归属于被上诉人是错误的。⑵根据著作权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为作者,即著作权人。而体现期刊杂志编辑作品著作权和版式设计专有使用权的权利人的表现形式应是在该期刊杂志社版权页上署名的编辑者。本案中,被上诉人在期刊上标注的身份仅是主办单位,原审判决在无其它证据证明的情况下,认定被上诉人具有该期刊的编辑作品著作权和版式设计专有使用权是完全错误的。⑶原审判决认定因为被上诉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而涉案期刊的编辑者没有独立法人资格,故被上诉人就是著作权人了。这种观点不符合法律规定,是错误的。2、原审判决对《数据库》制品网络版侵权诉讼时效的认定是错误的。根据上诉人提交的证据可以认定,被上诉人至少在2000年10月就已经知悉上诉人在使用涉案期刊制作《数据库》网络版,但上诉人直至2003年3月31日才起诉,故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被上诉人只能主张2001年3月31日后的权利,之前的已经超过诉讼时效。3、原审判决认定上诉人使用涉案期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行为构成侵权是错误的。虽然只有西南信息中心与杂志社签订了《〈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原文收录协议》,但该协议核心内容是杂志社许可《数据库》使用杂志作品。原审判决一方面认定上诉人与西南信息中心共同制作《数据库》制品,共同侵权,应相互承担连带责任;另一方面在认定使用上述两份期刊的侵权行为上又将两者区分开,并认定上诉人侵权显然是错误的。(二)原审判决适用法律不当。原审判决以国家版权局1999年6月实施的《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作为上诉人赔偿经济损失金额计算的依据标准是错误的。《数据库》制品属于电子出版物和网上使用作品的情况,不应适用该规定。另外,原审判决不顾某《数据库》制品内存容量大的特点,不顾某《数据库》等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制品使用作品报酬应低于纸介质出版物的行业惯例,在每千字3-10元稿酬标准中选择每千字10元的高限标准确定赔偿额,有失公允。请求二审法院撤销原审判决,依法改判;判令由被上诉人承担本案一、二审诉讼费。

清华大学及西南信息中心服从原审判决。

经审理查明:清华大学是《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物理与工程》(原名《工科物理》)、《工科物理》(现名《物理与工程》)、《世界建筑》、《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装饰》、《实验技术与管理》等9种学术期刊(实为8种)的主办人,并取得了国家新闻出版署对8种期刊颁发的《期刊出版许可证》,证书中亦载明主办单位为清华大学。8种期刊版权页的署名情况如下:《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均署名“主办者清华大学,编辑者清华大学学报编辑部,出版者清华大学出版社”,《物理与工程》署名“主办: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清华大学主办,编辑:清华大学出版社《物理与工程》编辑部,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工科物理》署名“主办单位:国家教委高等学校工科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工科物理编辑部”,《世界建筑》署名“主办:清华大学,协办: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出版:世界建筑杂志社”,《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署名“主办:清华大学,编辑出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编辑部”,《现代教育技术》署名“主办:清华大学,编辑出版:《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社”,《装饰》署名“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编辑:中国装饰杂志社编辑部,出版:中国装饰杂志社”,《实验技术与管理》署名“主办:清华大学,编辑出版发行:《实验技术与管理》编辑部”。清华大学提交的清华大学出版社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表明该社成立时间为2004年3月17日。另外,维普公司、西南信息中心对清华大学期刊更名事实没有异议。

一审期间,维普公司、西南信息中心针对清华大学提交的1999年出版的《数据库》光盘证据,提交了清华大学以清华大学学报编辑部名义与其他期刊杂志社于2000年10月共同致国家版权局信函,用以证明清华大学于2000年即已知晓维普公司、西南信息中心侵权,并以此认为清华大学主张维普公司、西南信息中心光盘版期刊侵权已超过诉讼时效。清华大学表示:我方主张的是维普公司、西南信息中心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利用清华大学期刊制作“期刊数据库”,并从事经营的行为,不论维普公司、西南信息中心采用光盘形式还是网络形式都是侵权。但清华大学同时承认其所公证的网络版期刊证据中不包含光盘版中所涉及的期刊部分,现其指控维普公司、西南信息中心仍在使用光盘版中所涉及的期刊没有证据。然而清华大学坚持认为其可以主张光盘版期刊,理由是,清华大学当时并不知晓维普公司、西南信息中心侵权。对此清华大学没有提供证据。

2002年以来,维普公司、西南信息中心利用上述9种期刊制作经营《数据库》网络版,并对外提供该方面宣传页与订单,其中在宣传页上标有“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荣誉出品”字样,在订单上注有维普公司、西南信息中心的名称。2002年11月28日及2003年10月22日,清华大学两次通过北京市国信公证处对维普公司、西南信息中心的《数据库》网络版进行证据保全,公证证明了维普公司、西南信息中心对清华大学9种期刊的使用情况,在现场点击《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页面后,即显示有“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与全文版”字样。维普公司、西南信息中心对上述使用9种期刊等事实没有异议,但提出自己并未使用期刊中全部文章,有一部分仅限于对期刊目录的使用,不涉及文章内容。2004年5月11日,双方当事人在一审法院就清华大学诉维普公司、西南信息中心在网络版中对期刊文章的总用量进行勘验,勘验中双方鉴于用量核对工作复杂,均表示不申请鉴定,并自愿就使用量达成一致意见,即以清华大学向法院提交的《被告收录原告期刊全文情况统计》表(包括总表和光盘版统计表)所列数据为基础,以文章字数为统计单位,总字数中扣除10%的字数,以此确定为维普公司、西南信息中心对清华大学期刊文章的用量,为此双方确立了《被告使用原告期刊字量统计表》,并予签字认可,即维普公司、西南信息中心在网络版中共使用清华大学期刊x.4千字(不含《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两刊),其中《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96册(1992年-1998年,2000年-2003年)、《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册(2000年-2002年)、《物理与工程》和《工科物理》33册(1995年-2003年)、《世界建筑》61册(1992年-2002年)、《装饰》20册(1993年-2002年)、《实验技术与管理》40册(1993年-2002年)。维普公司使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两刊6176.5272千字,其中《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7册(1994年-2002年)、《现代教育技术》13册(2000年-2003年)。

维普公司、西南信息中心为证明其使用清华大学期刊已按稿酬提存方式向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付了酬金,提交了2000年5月16日维普公司与重庆市版权局签订的《著作权委托书》和2000年12月4日维普公司与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签订的《制作数字化制品许可合同》。清华大学表示:我方从未委托过任何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代为管理与清华大学期刊有关的著作权事宜,维普公司的付费行为与清华大学无关。

与此同时,维普公司、西南信息中心还提交了2001年11月22日、2002年1月20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编辑部、《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社分别与西南信息中心签订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原文收录协议》,用以证明清华大学同意西南信息中心使用这两种期刊。其中《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编辑部与西南信息中心的协议宗旨载明:“《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从2000年起开始收录期刊原文并回溯至1989年,以网络和光盘等方式为高等院校、公共图书馆、科研机构及社会各界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为了在保障期刊编辑部和作者等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提高科技期刊文献的利用率,促进科技文化知识的传播,推进文献信息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乙方(即西南信息中心)《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甲方(即《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编辑部)期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原文的有关事项达成如下协议。”协议中列明甲方权利与义务:“1、许可乙方以网络和光盘等方式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使用甲方上述期刊登载文章的版式设计,并按协议附件约定方式取得著作权使用报酬。”乙方权利与义务:“1、经甲方许可,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使用甲方期刊登载文章的版式设计,以网络和光盘等方式向社会提供文献信息服务。2、充分尊重作者和甲方权利,未经作者和甲方允许,不改变期刊原文的内容和版式设计。”《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社与西南信息中心的协议内容与前者完全相同。针对上述协议的内容,清华大学表示:两协议的协议人是清华大学和西南信息中心,并没有维普公司,维普公司依然构成侵权。况且,协议证明不了清华大学已许可西南信息中心行使清华大学期刊编辑作品著作权。

清华大学为证明为阻止维普公司、西南信息中心侵权支付了合理费用,提交了北京市国信公证处标有1000元公证费的发票及北京智能三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出具的标有315元复印费的发票,维普公司、西南信息中心对此没有异议。同时清华大学放弃了对北京市海淀区第三公证处公证费1000元的主张。

上述事实,有清华大学提交的9种期刊影印件及8种《期刊出版许可证》、《数据库》宣传页与订单、《被告收录原告期刊全文情况统计》(包括总表和光盘版统计表)、《被告使用原告期刊字量统计表》、(2002)京国证民字第X号公证书、(2003)京国证民字第x号公证书、清华大学出版社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北京市国信公证处1000元公证费发票、北京智能三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315元复印费发票;维普公司与西南信息中心提交的1999年版的《数据库》盘片影印件、《著作权委托书》、《制作数字化制品许可合同》、《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编辑部、《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社分别与西南信息中心签订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原文收录协议》、清华大学与其他期刊杂志社共同致国家版权局的信函以及双方当事人陈某等证据在案佐证。

本院认为,二审中当事人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1、原审判决对涉案期刊著作权归属于被上诉人清华大学的认定是否正确;2、原审判决对《数据库》制品网络版侵权诉讼时效的认定是否正确;3、原审判决认定上诉人使用涉案期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的行为构成侵权是否有误;4、原审判决以国家版权局1999年6月实施的《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作为上诉人赔偿被上诉人经济损失的计算依据是否恰当。

(一)关于原审判决对涉案期刊著作权归属于被上诉人清华大学的认定是否正确。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的规定,著作权的主体有三类: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该条第二款规定: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十条规定: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其他组织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但又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因此,作为著作权的主体必须能够独立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涉案期刊编辑部不具备独立人格和财产,不能成为著作权主体。另外,国务院2001年12月12日公布的《出版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等应当由出版单位出版。……法人出版报纸、期刊,不设立报社、期刊社的,其设立的报纸编辑部、期刊编辑部视为出版单位。”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依照本条例第九条第三款的规定视为出版单位的报纸编辑部、期刊编辑部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其主办单位承担。”由此可知,期刊作品的民事责任或者由期刊杂志社承担,或者由其主办单位承担。因此,期刊作品著作权的主体只能是期刊杂志社或者是期刊主办单位。本案所涉期刊均未成立期刊杂志社,因此,其主办单位清华大学就享有涉案期刊的著作权。原审判决对涉案期刊著作权归属于被上诉人清华大学的认定并无不当。

(二)关于原审判决对《数据库》制品网络版侵权诉讼时效的认定是否正确。

本案中清华大学提交的上诉人网络版侵权的证据为2002年、2003年所作的公证,证明上诉人在2002年、2003年仍在使用清华大学的期刊作品,侵犯了清华大学汇编作品著作权及版式设计专有使用权。清华大学在本案中并未主张2001年3月31日之前的权利,因此,《数据库》网络版侵权并不涉及诉讼时效问题。原审判决对此的认定并无不当。

(三)原审判决认定上诉人维普公司使用涉案期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的行为构成侵权是否有误。

根据维普公司、西南信息中心提交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编辑部、《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社与西南信息中心于2001年11月22日、2002年1月20日签订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原文收录协议》,《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编辑部、《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社许可西南信息中心以网络和光盘等方式在《数据库》中使用涉案期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该协议并未许可维普公司使用上述两期刊。西南信息中心不是该《数据库》的制作者,亦不是该《数据库》的权利人,况且其也无权将涉案期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再许可给他人使用。原审判决认定上诉人维普公司使用涉案期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的行为构成侵权并无不当。

(四)关于原审判决以国家版权局1999年6月实施的《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作为上诉人赔偿被上诉人经济损失的计算依据是否恰当。

在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对《数据库》等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制品使用作品报酬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原审判决参照国家版权局1999年6月实施的《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作为上诉人赔偿被上诉人经济损失的计算依据并无不当。况且原审判决在每千字3-10元的稿酬标准中并未选择每千字10元的高限标准确定赔偿额,而是根据本案的实际情况选择了低限标准乘以适当的倍数后酌情确定的。本案是侵权诉讼,上诉人要求按照正常许可使用的报酬标准计算赔偿数额是毫无道理的。

综上,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维普公司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对其上诉请求,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一审案件受理费x元,由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共同负担9590元(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7日内交纳),由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单独负担1443元(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7日内交纳);二审案件受理费x元,由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负担(已交纳)。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判长陈某川

审判员魏湘玲

代理审判员张冬梅

二ОО四年十二月六日

书记员迟雅娜



==========================================================================================

为尽量避免给当事人造成不良影响,经当事人本人申请110.com将对文章内容进行技术处理,点击查看详情
==========================================================================================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3459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