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判裁案例 >> 案例正文

淮安市人民检察院诉康某某、王某甲危险物品肇事案

时间:2006-02-21  当事人:   法官:   文号:41

公诉机关:江苏省淮安市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康某某,男,30岁,山东省济宁市人,济宁市远达石化有限公司驾驶员,住(略),2005年4月9日被逮捕。

被告人:王某甲,男,38岁,山东省宁阳县人,济宁市远达石化有限公司驾驶员,住(略),2005年4月9日被逮捕。

江苏省淮安市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康某某、王某甲犯危险物品肇事罪,向江苏省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起诉书指控:被告人康某某、王某甲驾驶安装报废轮胎的拖挂罐体车,超限超载运输40.44吨液氯,途中因轮胎爆裂导致交通肇事,使液氯大量泄漏。事故发生后,二人既不救助对方车辆的遇险人员,也不在现场设置任何警示标志,而是跑到现场附近的麦田里,王某甲打电话报警,报警时未说明危害情况。尔后二人在麦田里观望约3小时后逃离,次日下午向南京警方投案自首。此次事故,造成485人中毒,其中29人死亡,一万余名村民被迫疏散转移,近9000头(只)家畜、家禽死亡,2万余亩农作物绝收或受损,大量树木、鱼塘和村民的食用粮、家用电器受污染、腐蚀,各类经济损失约2000余万元。康某某、王某甲的行为,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构成危险物品肇事罪,请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鉴于康某某、王某甲能投案自首,依法可从轻处罚。

公诉机关提交户籍证明等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报警电话录音视听资料、道路交通事故技术鉴定书、肇事车辆检验报告、被害人尸体检验鉴定结论、现场勘查笔录、现场图、照片及交通事故认定书、淮安市人民政府的“情况说明”等证据。

被告人康某某对上述指控未作辩解,其辩护人认为:1.尸体检验鉴定结论上没有死亡时间,不能说明29名被害人是在此次事故中死亡;淮安市人民政府“情况说明”中的直接经济损失只是估算数字,不能作为认定本案经济损失的依据。因此,认定康某某的行为造成特别严重后果,证据不足。2.本次事故发生后,公安机关的接警人员未能问清楚事故的具体原因,以致不能及时有效地展开救助,并且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又引发液氯二次泄漏,由此造成的特别严重后果,不应由康某某承担罪责。3.康某某离开现场后,次日即投案自首,不存在逃逸行为。综上所述,康某某的行为虽然构成危险物品肇事罪,但后果不是特别严重,应当在三年以下量刑。

被告人王某甲对上述指控未作辩解,其辩护人认为:1.王某甲在事发后能及时报警,客观上减轻了犯罪的社会危害性。2.王某甲在事发后投案自首,依法可以从轻处罚。3.王某甲平时表现好,犯罪后认罪悔罪态度较好。请求法院对王某甲减轻处罚。

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

被告人康某某、王某甲均是山东省济宁市远达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达公司)雇佣的驾驶员,均领取了危险货物运输从业资格证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操作证,具有从事危险品运输的专业资格。远达公司经营化工产品和原料的批发、零售,由于不具备运输危险品资质,遂与济宁科迪化学危险货物运输中心(以下简称科迪中心)签订委托管理合同,将远达公司的危险品运输车辆和驾驶人员挂靠人户到科迪中心名下,从而取得运输危险品资质,但车辆和人员仍由远达公司经理马某国(另案处理,因危险物品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实际管理。

2005年3月28日上午,受马某国指令,远达公司驻南京车队队长张某乙安排被告人康某某、王某甲驾驶鲁(略)号牵引车,牵引LJ-X号拖挂罐体车,去山东省临沂市沂州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沂州化工公司)拖运远达公司销售给江苏钟山石化有限公司的液氯。3月29日上午,王某甲到沂州化工公司申请装货。该公司负责销售工作的销售二部经理刘某丙和公司副总经理朱某某(另案处理,因危险物品肇事罪各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零六个月)违反LJ-X号拖挂罐体车的核定载重量,批准为该车充装40.44吨液氯。装车后,康某某驾车、王某甲押车,二人沿京沪高速公路由北向南行驶。当日约18时40分,该车行至沂淮江段(略)+525M处时,左前轮轮胎突然爆裂,致使车辆方向失控,撞毁中间隔离护栏,冲入对面上行车道。LJ-X号拖挂罐体车与鲁(略)号牵引车脱离,向左侧翻在道路上。事发时,恰有山东临沂籍驾驶员马某军驾驶鲁(略)号半挂车在上行车道由南向北驶来。马某军紧急避让未成功,鲁(略)号车车体左侧与侧翻的LJ-X号拖挂罐体车顶部碰刮后冲下护坡,马某军被夹在驾驶座位中间,同车副驾驶马某被摔出车外,后马某帮助马某军转移至公路中间的隔离带。碰刮中,LJ-X号拖挂罐体车顶部的液相阀和气相阀脱落,罐内液氯大量泄漏。

被告人康某某、王某甲看到液氯泄漏后,立即越过高速公路的西边护网,逃至附近麦田里。逃跑过程中,王某甲用手机拨打“110”电话报警称:“有辆装危险品液氯的拖挂罐体车,在京沪高速公路淮阴北出口南15公里处翻车。”当晚,康某某、王某甲潜伏在附近的麦田观望现场抢险,约二三小时后逃离现场至淮安市区住宿,次日上午乘车逃至南京,下午向南京警方投案自首。

该起液氯泄漏事故,造成马某军、马某及事故现场周某的淮阴区、涟水县大量群众中毒,其中马某军、张周某等29人因氯气中毒死亡,王某、严海浪等400余人住院治疗,陈兵等1800余人门诊留治,1万余名村民被迫疏散转移,并造成数千头(只)家畜、家禽死亡,大面积农作物绝收或受损,大量树木、鱼塘和村民的食用粮、家用电器受污染、腐蚀,财产损失巨大。

事后经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对鲁(略)号拖挂罐体车轮胎爆裂原因进行鉴定,结论为:1.该车长期在超载情况下行驶,轮胎气压高于标准压力,使轮胎刚性增大,胎冠中间部位凸出,与地面接触面积减少,受力增大,引起胎冠中央过度磨损,胎冠及花纹底部开裂,形成众多裂纹。2.由于超载引起轮胎过度变形和轮胎气压升高,在行驶中随着轮胎内部温度的升高,轮胎帘线过度伸张,橡胶复合材料的物理特性连续遭到破坏;加上轮胎胎冠原有裂纹处应力集中,在交变载荷的重复作用下,应力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开裂处产生逐渐扩大的破坏,形成帘线与橡胶间的粘着失效,胎肩与胎冠处产生部分脱空现象,行驶中脱空部位温度过高,帘线负荷能力下降,导致帘布层折断,胎冠和胎肩爆裂。3.左前轮紧贴爆裂胎冠及胎肩的帘布层断裂的端头较为整齐,属突然爆裂所致,而其余帘布层帘线的断裂端头均发粘、发毛且卷曲,呈明显碾压所致。4.该车使用的左右前轮、第二、第三轴左后轮的轮胎花纹深度以及磨损程度,均不符合(略)-2004国家标准,且未达到同一轴轮胎规格和花纹相同的要求。该车使用存在严重交通安全隐患的报废轮胎,行驶中发生爆胎是必然现象。

淮安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支队京沪高速公路大队对交通事故责任作如下认定:康某某驾驶机件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的车辆运输剧毒化学品且严重超载,导致左前轮爆胎,罐车侧翻,液氯泄漏,是造成此次特大事故的直接原因。王某甲作为驾驶员兼押运员,对运输剧毒化学品的车辆安全行驶负有重要监管职责,却纵容安全机件不符合技术标准且严重超载的剧毒化学危险品车辆上路行驶,是造成此次事故发生的又一直接原因。事故发生后,康某某、王某甲逃离现场,应共同负事故的全部责任。

上述事实,有以下证据证实:

1.机动车驾驶证、危险货物运输从业资格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操作证以及被告人康某某、王某甲的供述,证实康某某、王某甲有危险品运输的专业资格,被远达公司雇佣,从事危险品运输工作。

2.马某国、张某乙、荣宗太、郜忠伟、杜本元的证人证言笔录、化学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委托管理合同,证实远达公司的危险品运输人员和车辆挂靠在科迪中心,实际由马某国经营管理。

3.远达公司、沂州化工公司及科迪中心的营业执照、远达公司与江苏化建的液氯买卖合同、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和运输通行证等书证,被告人康某某、王某甲的供述以及马某国、张某乙、刘某丙、朱某某、施某某、沈某某、丁某等证人的证言笔录,证实远达公司从沂州化工公司购买液氯销售、运输到南京的情况。

4.行驶证、拖挂罐体车使用证、液氯计划单、包装单、检斤单、代销货发票、提取代销货发票记录、照片以及刘某丙、朱某某、王某丁某证人的证言笔录、被告人康某某、王某甲的当庭供述,证实LJ-X号拖挂罐体车充装介质为液氯,最大充装重量为30吨,2005年3月29日LJ-X号拖挂罐体车实际装载40.44吨液氯。

5.“110”接警单、王某甲报警电话录音、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七大队情况说明以及被告人康某某、王某甲的当庭供述,证实2005年3月29日下午,康某某驾驶并由王某甲押运的拖挂罐体车行驶至京沪高速路淮安段时,因左前轮胎爆胎而发生交通事故,导致液氯大量泄漏;康某某、王某甲在现场附近的麦田观望,王某甲仅用电话报警,没有留在现场救助对方车辆上的人员和协助警方进行事故处理,直至次日下午到南京警方投案。

6.被害人马某某陈述笔录,证实马某军驾驶的货车与对面车道上冲过来的车辆相撞,己方车辆冲下路边护坡,后马某军与自己均被对方拖挂罐体车泄漏的气体毒害,马某军中毒死亡,当时对方车辆无人前来救助,自己因被救护人员及时送往医院抢救才脱险。

7.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笔录、现场图、现场照片以及证人宋某戊的证言笔录,证实事故现场位于京沪高速公路沂淮江段(略)+525M处,鲁(略)号牵引车左前轮胎爆裂泄气,牵引车与拖挂罐体车脱离,拖挂罐体车左侧翻在上行车道,罐顶部液相阀、气相阀脱落,液氯泄漏;鲁(略)号解放半挂车冲人公路护坡,车上装载的空液化气钢瓶散落在护坡及边沟。

8.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技术鉴定书,认定鲁(略)号车左右前轮、第二、三轴左后轮使用的轮胎均为报废轮胎,发生爆胎是必然现象。

9.淮安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京沪高速公路大队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被告人康某某、王某甲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规定,共同负事故全部责任。

10.淮安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所出具的检验鉴定报告,证实LJ-X号拖挂罐体车顶部的气相与液相阀根部与罐体连接的螺栓断裂,阀门脱落,造成罐体敞口,氯气大量泄漏。

11.法医检验鉴定结论及照片、公安机关和有关村委会出具的被害人身份证明、被害人唐某己、宋某庚、赵某某、刘某辛、冯某、徐某某、张某壬、唐某癸、周某某等人的陈述笔录、医院病程记录等,证实马某军、张周某、唐某国等29名被害人因氯气中毒死亡,唐某己、宋某庚、赵某某等人中毒后到医院救治。

12.淮安市人民政府的“情况说明”,证实此次液氯泄漏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相关群众人身及财产损失的情况。

13.淮安市价格认证中心出具的价格评估报告、交通事故车损估价鉴定结论书,证实鲁(略)号车损为(略)元、石油液化气钢瓶损失为(略).5元。

以上证据经质证、认证,足以作为认定本案事实的根据。

《刑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控辩双方一致确认被告人康某某、王某甲的行为已经触犯《刑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的情况下,本案争议焦点是:康某某、王某甲的行为造成的后果属于严重还是特别严重

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

本案涉及的危害社会后果,是道路运输过程中的交通事故导致液氯大量泄漏造成的。液氯,是《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中列明的剧毒危险化学品。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首先应当看行为人是否实施某违反管理规定的行为,其次看违反管理规定的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再次看危害后果的严重程度。

本案发生于2005年3月29日,当时与道路运输液氯行为相关的法律和管理规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以下简称《道路运输条例》)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实行资质认定制度;未经资质认定,不得运输危险化学品。”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应当对其驾驶员、船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进行有关安全知识培训;驾驶员、船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必须掌握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安全知识,并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部门考核合格(船员经海事管理机构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第二款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的驾驶员、船员、装卸人员和押运人员必须了解所运载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危害特性、包装容器的使用特性和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运输危险化学品,必须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被告人康某某、王某甲分别领取了危险货物运输从业资格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操作证,证明二人了解道路运输液氯的安全知识,有从事道路运输液氯的专业资格,同时也证明在道路运输液氯的过程中,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都随车配备。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一条规定:“驾驶人驾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前,应当对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性能进行认真检查;不得驾驶安全设施某全或者机件不符合技术标准等具有安全隐患的机动车。”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第三款规定:“任何人不得强迫、指使、纵容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第一款规定:“通过公路运输危险化学品,必须配备押运人员,并随时处于押运人员的监管之下,不得超装、超载,不得进人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禁止通行的区域;确需进人禁止通行区域的,应当事先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由公安部门为其指定行车时间和路线,运输车辆必须遵守公安部门规定的行车时间和路线。”根据查明的事实,LJ-X号拖挂罐体车核定的最大充装重量为30吨液氯,而本次事故发生前实际充装了40.44吨液氯,严重超载;牵引LJ-X号拖挂罐体车的鲁(略)号车,使用了多个应当报废的轮胎,以至在行驶中左前轮爆胎,方向失控,酿成交通事故。被告人康某某、王某甲都持有机动车驾驶证,对机动车的安全技术要求,不仅了解且有一定实践经验;二人还持有危险货物运输从业资格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操作证,对用存在安全隐患的机动车运输液氯可能发生的危险,二人事先有充分的认识。但是,康某某仍驾驶着存在安全隐患且严重超载的机动车上路行驶,王某甲作为危险品运输的专业押运人员,不尽监管职责,纵容康某某实施某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的行为。二人明知他们的行为有可能引发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故,却轻信能够避免,以致事故发生。对事故的发生,二人主观上存在重大过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剧毒化学品在公路运输途中发生被盗、丢失、流散、泄漏等情况时,承运人及押运人员必须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并采取一切可能的警示措施。”作为专门从事剧毒危险化学品运输的驾驶员、押运员,被告人康某某、王某甲对液氯泄漏后的危险性是十分清楚的。交通事故导致液氯泄漏后,康某某、王某甲有义务利用随车配备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抢救对方车辆上的受伤人员,在现场附近设置警戒区域,有义务及时报警,并在报警时主动说明危险物品的特征、可能发生的危害,以及需要采取何种救助工具与救助方式才能防止、减轻以至消除危害,有义务在现场等待抢险人员的到来,利用自己对剧毒危险化学品的专业知识以及对运输车辆构造的了解,协助抢险人员处置突发事故,尽量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蔓延、扩大。但在事故发生后,康某某、王某甲不但未尽以上应尽的义务,反而迅速逃离现场。王某甲虽然在逃离途中通过电话报警,但报警时未说明需要其说明的情况。抢险人员到来后,二人未协助抢险,而是在附近的麦田里观望,以致此次液氯泄漏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衍化为重大公共灾难事件。康某某、王某甲的行为,与本案的特别严重后果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应当对本案的特别严重后果承担责任。康某某的辩护人提出,警方接警时未能向报警人问清楚事故具体原因,抢险时处理措施某当造成液氯二次泄漏,扩大了危害后果,故本案的特别严重后果与康某某的行为无关,不应由康某某承担罪责。该辩护理由不能成立,不予采纳。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做好指挥、领导工作,采取必要措施,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在本案液氯泄漏事故发生后,淮安市人民政府依法履行指挥和领导职责,立即采取必要措施某救受害人员,迅速控制危害源,并对受害群众的人身及财产损失情况进行调查,组织相关方面专业人员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出具“情况说明”。淮安市人民政府的“情况说明”,是其履行法定职责的结果。“情况说明”反映的众多人员中毒和财产损失巨大等事实,客观存在;但“情况说明”中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是由评估产生的,尚需其他证据予以印证。起诉书在没有提交其他证据的情况下,根据“情况说明”提供的数字指控本次事故造成各类经济损失为2000余万元,对这一具体数额不予确认。根据法医鉴定,29名被害人均死于氯气中毒。法医鉴定中虽然没有29名被害人的具体死亡时间,但基于29名被害人均是在本案的液氯泄漏后死亡,死因又是氯气中毒的事实,足以认定29名被害人的死亡是被告人康某某、王某甲运输液氯肇事的行为所致。据此,对康某某的辩护人所提不能以“情况说明”中的数字认定本案经济损失的辩护意见,予以采纳,对其所提不能认定29名被害人在此次事故中死亡的辩护意见,不予采纳。

综上所述,被告人康某某驾驶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机动车超载运输剧毒危险化学品液氯,被告人王某甲不尽押运职责,纵容康某某实施某述违法行为,二人共同违反毒害性物品的管理规定,以致在运输中发生液氯泄漏的重大事故,其行为已经触犯《刑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构成危险物品肇事罪。事故发生后,二人不尽救助对方受伤人员、设置警戒区域和协助抢险人员处置事故的法定义务,而是逃离现场,致使损害后果特别严重,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应当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幅度内量刑。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成立,予以支持。

《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第六十二条规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从重处罚、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事故发生的次日,被告人康某某、王某甲向公安机关投案,投案后亦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有自首情节。对康某某、王某甲,依法可从轻处罚,王某甲辩护人所提王某甲有自首、报警和认罪态度好等情节的辩护意见,应予采纳。但是根据康某某、王某甲在本案中的犯罪事实、犯罪性质、犯罪情节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刑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只能从轻处罚,不能减轻处罚,故对王某甲的辩护人关于应减轻处罚,以及康某某的辩护人关于应在三年以下量刑的辩护意见,均不予采纳。

据此,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6年2月21日判决:

被告人康某某犯危险物品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

被告人王某甲犯危险物品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

一审宣判后,公诉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提出抗诉,被告人康某某、王某甲也未上诉,一审判决发生法律效力。



==========================================================================================

为尽量避免给当事人造成不良影响,经当事人本人申请110.com将对文章内容进行技术处理,点击查看详情
==========================================================================================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3233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