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法律常识 >> 防骗手册 >> 查看资料

展商自锁“成功展会”大门?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admin
   “客流少!天天赔钱!来买东西的人还没卖东西的人多。”    
   昨日,参加首届迎新春各民族食品(年货行)展销会的展商们,锁上了展厅大门,“我们实在赔不起了!”“当初说得可好了,开展后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与冷清场面相对应的是展会承办单位工作人员的话:“这是商业局主办的……我们在不少媒体上打过广告,其中就有你们……”    
   经调查,这位工作人员在说假话。    
   展会大厅卖的比买的多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了“展销会”现场———沈阳科学宫会展中心。    
   记者发现,一楼食品展厅的大门紧锁,里面的展位和展品用布盖着,展商们无精打采地站在展厅门口。    
   “当初说得可好了,开展后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每天的客流特别少,来买东西的人还没我们人多呢!”福建的杜女士说,他们是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赶过来的,带了10多万元的蘑菇、木耳等东西,现在全压在手里。和杜女士有类似经历的,还有来自贵州、吉林、四川等地的百余位展商。    
   对于展会冷清,展商们怀疑承办单位前期的广告宣传不到位。    
   据展商们介绍,当天8时30分,他们忍痛将展厅大门锁了起来。“一天的费用五六百元钱,只能卖出去几十块钱,实在是赔不起了!”    
   据介绍,“展销会”从21日至31日举行,每个摊位的展费为3500元,大多以汇款的方式交到位于沈阳市南京北街上的沈阳金恬商务会展中心。     
   承办单位展会办得很成功    
   经展商指引,记者找到了此次会展的承办单位———沈阳金恬商务会展中心。一名叫李文萍(音)的工作人员表示,展厅的门是展商们自己锁上的,一少部分同意锁,一大部分不同意锁,锁门的原因是“个别展商有自己的目的”。    
   记者:有消息说展商锁门是因为展览大多数人赔钱。    
   李:不可能人人挣钱,赔钱的还是少数。记者:大多数都挣钱的话不会锁门吧。    
   李:挣不挣钱他们自己知道,我们没时间了解他们是挣是赔。    
   记者:您认为展商赔钱的原因是什么?    
   李:他们的东西有问题,与市场不对路。赔钱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和我们没关系。    
   记者:有展商认为卖不出去东西与前期宣传不到位有关。    
   李:这是商业局主办的,能骗人吗?我觉得这次“展销会”办得很成功!“展销会”之前,我们在不少媒体上打过广告,其中就有你们《华商晨报》!          
   商业局他们盗用我们名义    
   据展商介绍,展会前他们收到的邀请函上,主办单位为沈阳市商业局。“当初我们都是冲着商业局来的。”    
   昨日下午,记者联系到沈阳市商业局,会展办公室的庄主任明确表示,他们并不是本次活动的主办方。“他们曾找我们做主办单位,我们没同意!没想到他们竟然敢盗用我们的名义!如果情况严重,不排除通过法律途径追究他们的责任!”庄主任认为,出现这样的状况,承办单位和展商都有责任。    
   “展商大部分是从外地来的,这样的经历会影响他们对沈阳的印象,为维护沈阳的形象,我们已经找了承办单位,先要求他们想方设法把展销会继续做下去,而且要做好!”庄主任表示,承办单位要尽量从参展商的角度出发,想办法注意加大客流量,活跃现场气氛,争取把展商的损失降到最低。    
   目前,沈阳市商业局方面正在对此事做进一步调查。     
   本网评述:    
   2004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刚刚开始。新年换新貌,新年新气象。可是新一年的沈阳“节庆”展销会气愤却没有那么热闹,不是门庭若市却是门可罗雀。承接了2004年展会的许多“毛病”,别看着这“病”不大,可足以“致命”。 
   一、骗展换新颜
   2004年的展会多是以“克隆”成功的展会为生,但目前的“节庆”展销会却是盗用政府名义,展开骗术。以为打着政府的旗号就可以混水摸鱼、瞒天过海,招展骗才。参展商不知,主办方不知,承办方自有说法。    
   二、缺乏准确的市场调查
   展会的开办是首先就是要做市场调查,只有在市场调查的前提上才能主办展会。换句话说没有准确的市场分析对于开办展会来讲就是无稽之谈。而此次沈阳的节庆展销会显然是在缺少市场分析的情况下开办的。自己的钱到是挣到了,可是别人的钱呢?承办方单相思——“展会办得挺成功”!    
   三、宣传不到位,反怪参展商
   展商本是抱着“挣钱”的希望参加展会,但展会实际的效果与预期并不相符。展商被逼无奈只好闭馆。当记者采访展商时,展商认为是主办方没有做好展前的宣传工作。买的人没有卖的人多。当记者又采访承办方时,承办方宣称在十几家报刊做宣传,并在记者所在的报纸刊登过广告。但经过实际的调查发现承办方在说谎。展会的消费者少,承办方认为是市场不对路和参展商产品的问题。既然是市场不对路又为何开办展会?    
   展会的骗术在新的一年里得到了更新但是展术在新的一年里又是怎么呢?一滩清水不能叫几滴墨水染黑了。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李波律师
广西柳州
陈宇律师
福建福州
李晓航律师
黑龙江哈尔滨
牟金海律师
山东东营
罗雨晴律师
湖南长沙
刘平律师
重庆渝中
王远洋律师
湖北襄阳
陈皓元律师
福建厦门
王高强律师
安徽合肥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977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