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论文 >> 刑法学 >> 查看资料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几个问题

发布日期:2013-06-05    作者:邓世运律师
近期,谎称客机上有炸弹的“诈机”事件频发,515日上午17日下午发生的两起“诈机”事件都引起了广泛关注。广州刑事律师邓世运此前已经指出,“诈机”行为将可能构成犯罪,详见《谎报航班上有炸弹威胁将可能涉嫌犯罪》。
 
对于“诈机”行为,由于目前并无相关司法解释,司法机关在办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犯罪案件时执法标准不统一,检察机关也常常遭遇“认定难”。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相关指导案例,对此类犯罪中“编造行为”、“故意传播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后果”问题的认定,提供了认定指导。
 
一、“编造行为”和“故意传播行为”的区分和认定
 
指导案例一:李XX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案例,旨在明确区分“编造行为”和“故意传播行为”认定问题。按照指导性案例,编造恐怖信息以后向特定对象散布,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构成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编造恐怖信息以后向不特定对象散布,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对于实施数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行为的,不实行数罪并罚,但应当将其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二、“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认定         
 
指导案例二:卫XX编造虚假恐怖信息案例,旨在为认定“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提供认定指导。关于编造虚假恐怖信息造成“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认定,应当结合行为对正常的工作、生产、生活、经营等秩序的影响程度、对公众造成的恐慌程度及处置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对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威胁民航安全,引起公众恐慌,或者致使航班无法正常起降的,应认定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三、本罪与他罪关系问题以及“造成严重后果”的认定
 
指导案例三:袁XX编造虚假恐怖信息案例,旨在为明确处理本罪与他罪关系问题以及“造成严重后果”认定问题提供指导。对于编造虚假恐怖信息造成有关部门实施人员疏散,引起公众极度恐慌的,或者致使相关单位无法正常营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应当认定为“造成严重后果”。以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的方式,实施敲诈勒索等其他犯罪的,应当根据案件事实和证据情况,择一重罪处断。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王远洋律师
湖北襄阳
徐荣康律师
上海长宁区
陈祖权律师
广西桂林
朱学田律师
山东临沂
周磊律师
江苏无锡
罗雨晴律师
湖南长沙
陈铠楷律师
四川成都
刘海鹰律师
辽宁大连
牟金海律师
山东东营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475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