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律师随笔 >> 查看资料

往日不再来:生活方式如此,纠纷解决机制也复如此

发布日期:2018-11-29    作者:邓普云律师
与现代人动辄表示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同,传统中国人是以建立无讼社会为理想的。虽说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利益冲突,就免不了有纷争,不过历史上的古圣先贤们,为了息讼,就曾想了很多办法,而最经常的就是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感化众人,以恢复社会秩序的和谐与稳定。传说时代的舜帝即是这样一位息讼止争的高手。我们都知道《史记·五帝本纪》中所记载的舜的故事,说在舜时历山之农者侵畔,河滨之渔者争坻,正对这种情况,舜并没有采取强硬的手段进行治理,而是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之器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即舜在历山耕种,感化历山的人,使他们都能让出自己的田界,在雷泽捕鱼,雷泽上的人都能让出自己的住所;在黄河沿岸制作陶器,其出产的陶器再没有粗制滥造的。一年之后,他所居住的地方成了村落,两年后即成为城邑,而三年以后便成了都市。笔者所居济南城内的千佛山,古时即称为历山,又名舜耕山,相传正是舜帝为民时躬耕之所在,市内的历山路舜耕路”“舜井街”“舜和酒店等,处处散发出悠久的历史文化气息,或许我们每日呼吸的这座城市的空气,即是大舜之遗风吧。无论如何,舜以其德政收社会治理之功,确是在《史记》中有可查的,可以说舜为后世树立了以德止争的榜样。其后的周文王,也以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而使周国境内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同样是一派温暖祥和其乐融融的景象。
经过后世儒者的提倡,大舜、文王这种行德政以平决狱讼的方式,逐渐成为历代朝野为政者的追求,而手握司法权柄的地方父母官们,也将以道德教化平息纷争的事迹加以纪录,作为自己的政绩传之于世,诸如清代知县陆陇其、蓝鼎元等处理兄弟争財争田案的妙判不绝于史。虽然这些司法官们在审案时的智谋与策略各不相同,但却都以德教化解纷争为尚,体现了谦和礼让息讼止争的精神,最终还收到了兄弟妯娌友恭亲爱的功效。这样的故事或有夸饰渲染之嫌,但父母官们通过调解息讼所营造的和煦温暖的意境、淳厚的民风与温良恭俭让的社会风尚毕竟还是很诱人的。
当然,要使调解达到息讼的目的,必须有争讼的一方能做出牺牲,或者是双方都能搁置争议,或各退一步,放弃对是非对错公平正义的追求才可能达致,如果有一方认死理,非要争出个所以然来,结局可就不那么美好了,所以调解也被戏谑地成为和稀泥这一点,在那些被特别传颂的兄弟争田案中均有体现,因为那些父母官们并不关注争田兄弟中谁伪造了遗嘱,谁贿赂了证人,不判断当事人手中证据的真伪,而他们所在意的只不过是调解结案率。而在那些由乡绅、长老等主持的调解中,和稀泥的倾向更为明显。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的无讼一节中,曾讲到他参加国的一些调解集会。他说,调解是个新名词,旧名词是评理。在每一次调解活动中,都由一位很会说话的乡绅开口。他的公式是把那被调解的双方都骂一顿。这简直是丢我们村子里脸的事!你们还不认了错,回家去。接着教训了一番。有时竟拍起桌子来发一阵脾气。他依着他认为应当的告诉他们。这一阵却极有效,双方时常就和解了,有时还得罚他们请一次客。这位乡绅并不管被调解双方孰是孰非,也不分析所是什么,只那么不分青红皂白地骂一顿,责骂的理由竟是丢了村子里的脸,而他认为应当的就成了权威。其结果是虽然双方和解了,但纠纷却并未有实质性的解决,只是摄于威权之下的暂时息讼而已。
其实,姑且不论地方官如此处理案件占比的多少,单就其适用程序来看,最多属于不可复制的非制度性的一次性智慧,这在安土重迁的传统社会或可收定分止争之功,若是在社会流动急速的工商社会中,这种立基于人情伦理的调处息讼的纠纷解决方式,其效果则不得不让人怀疑。中国人是在清末开始告别传统走向现代的,其表征之一即是权利观念的流行,而国家的法律也突出了其保障权利的功能。法官们摒弃了以往父母官们在纠纷解决中管束和引导其子民的职能,代之以专业化的司法技能来处理案件,办案已演化成为一种职业,对当事人的道德与伦理观念则不再负有责任。加之现代人多不愿意被不清不楚地和稀泥,拒绝放弃在以往可能被销蚀掉的那些权利的情况下,调解的功效自是要大打折扣。而随着那些拍一拍桌子、骂一顿就能让人和解的长老、乡绅的消失,人们不再服膺于传统社会的权威时,民间的调解也会日渐式微。
调解曾被汉学家们称为东方的法治经验,而当我们谈论优秀的传统法律文化时,也常常津津乐道于此。只是任何一种解纷机制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调解也概莫能外。林语堂先生在《吾国与吾民》中,曾分析中国人理想中的社会,是人民皆能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保存着上古淳朴之风的优良生活的社会,对政府与法律的概念常深染着人类情感的色彩,对法律、律师和高度机械化的社会普遍地不信任。在这样的社会中,既无权利的观念,也缺乏法律的保障,当遭遇不法侵害与纷争时,只能隐忍自己对公义的追求,听凭县令、长老等的慈悲恻隐之心的发散,而倡导谦让追求和谐的调解,自然也可发挥其非同寻常的效能。
只是时移世易,调解所依凭的田园社会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方式早已离我们远去,在今天高铁高速信息化大数据的都市中,在人们生活变动不居、权利观念凸显的时代,倡导德政,依赖调解作为基本的解紛机制,多少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人们会渴望那些美好的旧时代,或者怀念旧有的好日子,对大舜时期素朴的生活致意;但是无论是好是坏,那些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的观念、想法、价值观和习惯也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的已然过去,没有人可以将过去的东西重新找回来。往日不再来虽让人伤感,却又是一句大实话。适宜的,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如此,纠纷解决机制也复如此。
(此文章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高庆强律师
广东茂名
刘中良律师
广东深圳
徐荣康律师
上海长宁区
罗雨晴律师
湖南长沙
陈皓元律师
福建厦门
朱学田律师
山东临沂
周磊律师
江苏无锡
王高强律师
安徽合肥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653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