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发布法律咨询 回复法律咨询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110法律微网
您的位置: 110网首页 >> 法律咨询 >> 所有类别 >> 民事 >> 婚姻家庭 >> 查看咨询        今日活跃律师: 李晓航  
该问题已关闭

你好,我跟老公结婚差不多十四年了,有两个孩子,现在还有一个小型的加工厂

天津 05-09 17:39  悬赏 0  发布者:ask201…… 给我留言  回答:(5)
你好,我跟老公结婚差不多十四年了,有两个孩子,现在还有一个小型的加工厂,开加工厂时,差不多钱都是我让家人借的,到现在还没还清呢,我们感情早已破裂了,经常吵架,早已分床睡,一个月差不多都没一次性生活,以前他还打我,一个月除了生活费,多一分钱都不会过我,像防贼一样防我,为了孩子我一直忍着,想维持一个完整的家,现在我们想离婚了,但他的意思什么都不过我,还让我带一孩子,我想问一下这个婚怎么离,我有没有赔偿
您也有法律问题? 您可以 发布咨询,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全部答案
回复时间: 2017-05-09 17:44
起诉离婚。
回复时间: 2017-05-09 17:46
您好,婚后所得为夫妻共同财产,可以要求分割。婚后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需要共同承担
回复时间: 2017-05-09 17:48
要看证据处理的。。。
回复时间: 2017-05-09 17:50
法律意义上的家暴是指一方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对另一方实施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家暴的认定在法律上比较严格,如果法院认定为构成家暴,那么法院有很大可能判决离婚。同时无过错方可以主张精神损失费以及物质损失费。

双方在日常生活中一方若有家暴情形存在,另一方或者家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警、申请庇护或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来保障受害方的健康。
人身安全保护令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 禁止对方实施暴力;
2. 禁止对方骚扰、跟踪、接触你及其相关近亲属;
3. 责令对方迁出你的住所;
4. 实施保护你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
回复时间: 2017-05-09 17:58
您好!
1.家暴的时候,您有没有报警?有没有出警记录?
2.孩子的抚养权,为了保障孩子的权益,需要综合考虑双方的抚养条件、孩子的年龄等,由更适合抚养孩子的一方来抚养;
3.加工厂,婚后所得,一般是夫妻共同财产,不过也不一定非要均分;
4.借的外债,夫妻共同债务,需要一起偿还;
5.一方抚养孩子,另一方支付抚养费;
6.男方不同意离婚,或其它问题协商不了,可以起诉离婚。


《婚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
《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
(二)生产、经营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婚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婚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婚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
为尽量避免给当事人造成不良影响,经当事人本人申请110.com将对文章内容进行技术处理,点击查看详情
黑龙江哈尔滨
山东东营
广东深圳
湖南长沙
福建厦门
云南昆明
浙江金华
广东广州
河北石家庄
最新回复律师
黑龙江 哈尔滨
人气:588039
重庆 渝中
人气:397804
北京 朝阳区
人气:46375
安徽 合肥
人气:284472
山东 东营
人气:27140
广东 深圳
人气:141195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716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