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安徽省人民政府批转省计委关于安徽省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3-02-11 生效日期: 2003-02-11
发布部门: 安徽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皖政[2003]1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计委《关于安徽省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已经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今年是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于把十六大精神落到实处,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今年宏观发展环境的分析判断和工作部署,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早安排、早部署、早行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全面完成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而努力。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三年二月十一日
  

关于安徽省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2002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克服困难,开拓前进,保持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9%,超过预期目标0.4个百分点,是1998年以来的最高增幅。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壮大。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重点建设得到加强。经济发展环境有所改善,招商引资氛围日趋浓厚。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战略稳步实施,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2002年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标志着省九届人大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基本完成。
  过去的五年,我省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机遇,积极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带来的冲击,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步。国内生产总值跨上了3000亿元台阶,年均增长8.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突破了3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4464亿元,为上一个五年的1.8倍。尤其令人欣喜的是,经过五年的努力,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不断壮大,扩大内需的内在机制逐步完善,经济自主增长的能力有所提高。这些,为我省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了物质基础。
  今后五年是我省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为全面完成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未来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我们要抓住当前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进一步作出艰苦不懈的努力。
  ——坚持以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确保2007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今后五年我省经济增长速度力争达到9.5%左右,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4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550亿元,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制造业和基础产业为重点,以信息化为动力,
  大力提升工业化水平。建设、壮大汽车和机械装备基地、新型家电基地、新型建材及金属材料加工基地、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能源生产供应基地。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建设现代农业,使非农产业增加值超过农业增加值,养殖业产值超过种植业产值,农民非农收入超过农业收入,实现农村经济的历史性跨越。改造传统服务业,培育新兴服务业,使旅游、现代物流、房地产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加快国有企事业改革步伐,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力争非公有制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较大提高。
  ——分类指导。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支持合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推动皖江地区特别是马芜钢地区加快融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到2007年合肥和马芜铜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超过1500美元和2000美元。加速皖北地区工业化进程,培育一批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带动结构升级。加快“两山一湖”旅游开发,逐步建成世界级旅游胜地。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商品化程度,振兴山区经济。加大江淮分水岭地区综合治理力度,改善生产条件。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增强活力,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坚持科教兴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以提升生产力水平为重点,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力争到2007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左右。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积极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提高办学质量,五年培养各类专门人才80万人。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一批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卫生、体育等方面的重点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安徽”,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力争到2007年末全省总人口控制在6600万人以内。
  ——高度重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力争五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00万个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扩大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力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到2007年分别达到8700元和2700元。
  ——加大投入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持之以恒地抓好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地启动民间投资,大胆灵活地拓宽市场融资,力争五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000亿元,重点加强农业、教育、科技、基础设施、加工制造业和公共服务工程建设。通过政府投入和政策引导,基本形成旱涝兼治的防洪保安体系、快速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高速率大容量的信息网络体系。
  经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
  ——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1%左右;
  ——外贸出口增长8%左右;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00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左右。
  实现上述目标,今年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继续推进农业“三项工程”,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突出发展养殖业和蔬菜园艺业。引进优良品种,加快优质肉牛和奶牛、三元杂交猪、优质肉羊和良种家禽繁育体系建设。以皖北黄牛、山区特色养殖、城郊蛋奶和沿江沿淮水产养殖等为重点,推进规模化经营。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继续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加快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步伐。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建设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体系,突出抓好省综合检测中心和皖北小麦、沿江水稻、皖江蔬菜、毫州中药材、皖北黄牛等区域性检测中心建设,引导和帮助农民发展安全优质、符合国际标准的农产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引进工商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检测检疫、信息网络、保鲜冷藏和物流配送为重点,提升大中型农副产品市场档次,促进农产品流通。
  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扶持各县利用现有社会培训资源,提高农民就业技能。注意保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快城镇化进程,继续扶持县城关镇和中心建制镇发展,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增强城镇经济实力。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实施防洪保安工程,在完成长江干堤加固工程的同时,逐步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淮河治理上来,加快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淮河干流整治、沿淮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和重要支流治理等工程进度。更加重视抗旱工作,加大对淠史杭、驷马山、女山湖和花凉亭等大型灌区投人力度,继续在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实施“把水留住、把树种上、把结构调优、把路修通”工程,支持淮北地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引江济难、颖河、涡河、白莲崖水库等治淮工程和青弋江整治等前期工作。以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重水土流失地区、江淮分水岭生态脆弱地区、沿江造纸林基地和黄山、九华山旅游干线两侧坡耕地为重点,完成500万亩的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任务;继续实施长江防护林、万里绿色长廊和黄山松材线虫病防治等工程。开展大规模的县乡道路建设,全面完成第二期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任务,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和用电条件。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管好用好各类扶贫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果。以工代赈要在继
  续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在人口居住分散的深山区、库区,以小城镇和中心村为依托,实施易地扶贫开发。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加工制造业基地
  按照“突出重点、加快集聚、形成优势”的原则,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扩大规模,提升结构,建设加工制造业基地;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区块;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加速建设计算机软件、生物医药、电子材料和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在积极争取国债资金的同时,重点建设资金、“三高”资金和高技术产业化引导资金等,要向加工制造业基地集中。
  培育一大批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市场主体。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一批具有市场优势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和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吸引各类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在我省建立生产、研发基地;利用国家允许外资参与国有企业并购和国有股权对外资转让的政策,推动大中型企业与国内外实力雄厚的投资者合作。引导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走专业化分工道路,发展特色产业和配套产业。开工建设丰原集团燃料乙醇联产酵母和大豆深加工、海螺日产万吨水泥熟料、华康粮油集团油菜籽深加工、非金属矿深加工等项目,确保奇瑞汽车二期、马钢热轧薄板、佳通轮胎全钢子午胎、无为新科六类电缆等项目投产,推进林纸一体化、皖北集中制草浆、淮南煤化工、新型家电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以装备制造业升级、安全生产条件改善和污染防治为重点,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在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过程中,要把推进企业信息化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注重采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装备和工艺水平。有条件的企业要逐步建立起计算机集成制造和控制系统,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再造流程,创新管理,提高整体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千方百计扩大招商引资,不断开创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进一步广泛发动,把我省招商引资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力求在大企业并购重组、引进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拓展招商引资领域等方面有新的突破。继续实行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加大各项工作的落实力度。花大力气改善投资环境,努力降低电价,完善投资政策,千方百计帮助各类投资者降低投资成本、制造成本和运营成本,营造浓厚的安商、亲商氛围。要改进招商方式,更多地采取小分队招商、代理招商和网上招商等。在准备充分、讲求实效的基础上,办好面向日韩和沿海发达地区的省级重点招商活动。充分发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在招商引资中的载体作用。加强招商引资的前期工作和招商成果的跟踪落实,提高成功率。
  把更多的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推到
  招商引资的第一线。重点骨干企业都要制定对外招商引资方案,实行多形式、多领域的合资合作。今后,大型工业基建和技改项目原则上都应走合资合作和股权多元化之路。
  继续实行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在巩固美日欧市场的同时,加大开拓非洲、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力度。大力扶持生产企业的对外出口,加快进出口经营权向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扩散,支持已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扩大经营范围,增强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加快国有外贸企业改革步伐,鼓励有条件的外贸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建立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引导外贸企业学会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和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做好反倾销的应诉工作。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承包工程,带动商品出口。
  四、加大投入力度,增加消费需求
  继续抓好国债项目的争取工作,抓紧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高技术产业化和重大装备制造本地化、重点企业技术改造、服务业基础设施、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职业教育和高中扩招、公检法司设施等方面选择一批项目,精心做好前期工作,争取国家支持。同时,确保在建国债项目全面建成交付使用。进一步加强对国债项目的稽察,保证工程质量和资金的规范使用,使国债项目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锲而不舍地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对列入计划新开工的宁西铁路合肥至南京段、宣杭铁路复线、铜九铁路、沿江高速公路、合钢黄高速公路、西气东输管网和加工制造业等重点项目,要逐一列出进度要求,落实责任,按季考核,定期协调解决前期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力争按期开工。加快安庆电厂、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刘庄煤矿、微杭机公路、界阜蚌公路三期、城市防洪工程、大房郢水库等在建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合徐高速公路北段、芜宣高速公路、合肥软件产业基地一期、宿州大型优质小麦基地等项目建成投产。制定并启动“小西电东送”计划,积极推进池州电厂、阜阳电厂、两准煤电基地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适时推出一批新的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启动民间投资,拓宽投融资渠道。坚持政府部门、企业与银行间的投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信息沟通,扩大中长期贷款规模。继续做好企业上市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发行企业债券。进一步放开投资市场,凡是允许外资进人的领域都允许国内各种资本进入。选择一批已经建成并具有较好效益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性项目,通过公开拍卖等方式转让经营权、股权,今年,争取在交通、自来水供应、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产业化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扩大投资需求的同时,更加重视增加消费需求。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市场。进一步落实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税费改革、劳务输出、退耕还林钱粮补助等
  各项农村经济政策,拓宽增收渠道,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大病救治制度,整顿教育、建房等各类收费,使农民更加放心消费。继续增加城镇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完善鼓励和引导消费的政策措施,扩大消费信贷的品种和规模,培育住房、旅游、汽车等新的消费热点,改善消费环境和服务。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达到8%以上。
  五、积极发展服务业,提高“三产”水平
  加快传统服务业的重组、改造,引导大型商业零售企业进行跨区域连锁经营,开展物流配送,提升商贸流通业的整体规模和实力。支持现代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社区服务业,以敬老爱幼服务和便民服务为重点,支持一批社区服务示范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房地产、旅游、文化等新兴服务业比重。组织实施好“两山一湖”旅游规划。加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农网到乡人村等工程建设,向建设“数字安徽”的目标迈进。
  市场经济离不开社会中介组织。要鼓励发展会计、律师、公证、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发挥其对企业经营管理评价、投资人权益维护、资本流动引导和社会经济监督等功能。各类中介组织要与政府部门脱钩,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优胜劣汰的运行机制。
  大、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按照十六大精神,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并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结合起来,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实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全面完成国有中小企业改制任务。组织实施好电力、民航等行业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大信贷支农力度。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继续坚持“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扩大粮食补贴直接补贴给农民的试点范围。加快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步伐,形成多元化的棉花经营主体。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对政府投资管住管好,对企业和社会投资放开搞活。结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对企业出资建设的项目,除少数重大和限制类项目外,均实行登记备案制度。对政府投资的项目建立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
  以政府信用为先导、企业信用为重点、个人信用为基础,建设覆盖全社会的联合征信体系,逐步实现“信用安徽”的目标。尽快建立征信机构,构筑信用信息数据库、数据交换中心和全省统一的社会征信网络平台。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试点。
  七、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把净增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政策和
  加大再就业投入作为重要工作目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高度重视服务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的发展,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提倡和推广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支持县(市、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将市场信息网络向街道、社区延伸,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及时有效信息。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教育培训资源,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技能。今年是高校扩格后毕业生就业的高峰年,必须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切实关心城镇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低保”的衔接工作,对协议期满暂时无法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岗职工,继续运用各类筹资渠道保障其基本生活。对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岗职工,要按规定及时办理各种社会保险的接续工作。合理确定“低保”标准和低保对象补助水平,将所有符合条件的困难居民都纳人保障范围。继续扩大城镇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险的覆盖面。
附:安徽省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
  安徽省发展计划委负会
二○○三年一月二十九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192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