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6-06-23 生效日期: 2006-06-23
发布部门: 山东省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文号: 威政办发][2006]36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市科技局拟订的《威海市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工程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二○○六年六月二十三日
威海市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工程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全国和全省科技大会精神,推动全市科技自主创新工作,根据《山东高新技术发展条例》有关规定,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组织实施“威海市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工程”(以下简称“自主创新工程”)。为此,特制定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总方针,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中心,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优化科技创新体系为目标,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自主创新活动,加大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加快高新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步伐,为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技企业为主体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为重点。
  2.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3.坚持项目、人才、基地一体化。
  4.坚持推动产学研相结合。
  5.坚持科技资源共享。
  二、重点任务和目标
  实施“自主创新工程”的重点是支持具有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的重大自主高新技术产品研发与产业化、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平台建设等三个方面的工作,不断优化自主创新环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与层次,逐步把我市建设成为创新型城市。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培植3-5家国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和产品生产基地。
  (一)加大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力度。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生物与新药、新能源与环保节能、农业高新技术等六大高新技术领域,集成市内外各种优势资源,取得关键技术和产业发展上的突破。
  1.电子信息领域。以发展高新技术、降低成本为方向,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业群作为依托,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高端新产品。
  (1)研究开发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重点开发高效能计算机及网络服务环境、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
  (2)研究开发计算机支撑的工业控制软件系统,重点开发高档装备数字控制集成系统、无线网络监控系统、核心电力电子器件、集散/现场总线监控系统、高精度伺服控制系统。
  (3)研究开发异网同构技术、数据压缩传输与接收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信息存储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多种新型传感器及基于多种传感信息的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开发光纤通信、多媒体通信、智能网、高清晰度大屏幕显示技术。
  (4)大力发展动漫软件和作品,建立面向企业共享的动漫技术培训、交流、交易网络平台,重点支持创作适合企业技术创新的优秀典型动漫软件和作品。
  (5)加强集成电路产品设计开发。重点开发为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整机产品配套的集成电路、量大面广有特色的专用集成电路、集成光电子器件。
  2.新材料领域。充分发挥国家“863”新材料成果产业化基地的优势和品牌效应,大力发展基础材料的绿色制备技术,提高基础原材料性能,带动基础原材料产业的技术升级。开发新型材料及其先进制备技术,在高端产品方面大幅度提高竞争力。加快特色材料产业化基地建设,推动新材料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复合材料。加大研究开发节能、长寿命、轻量化、环保型、高性能复合材料制品的力度。加快改性聚烯烃弹性体材料、高性能碳纤维材料及其制品、高性能涂料、高性能橡胶材料及其制品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2)结构材料。研究开发高性能陶瓷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弹性体材料及其相关产品。
  (3)功能材料。研究开发功能膜材料、节能环保纳米轮胎、高性能平板显示材料、新型耐热材料及其相关产品。
  (4)金属材料。重点是加快铝镁合金材料、耐磨耐蚀材料、非调质钢及其相关产品的产业化进程。
  3.光机电一体化领域。以提高制造技术和培养持续创新能力为重点,研制关键的基础机械、基础配件、重大机械成套装备、大型特种车辆和船舶,发展绿色制造和生态工业。
  (1)通用设备产业群。重点研究开发高性能系列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高性能印刷机械、特种功能电机等为代表的机械制造业。
  (2)交通运输产业群。开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性能特种车辆;开发多品种新材料汽车零部件和汽车电子产品,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加大远洋功能船舶、造船新工艺和高性能配件的研究开发力度,提高造船制造技术,促进造船业发展。
  4.新能源与环保节能领域。大力应用高技术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应用,促进能源、经济与环境相互协调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研究硅单晶、多晶、砷化镓单晶、有机薄膜等光伏电池材料及技术,开发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电站。研究开发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太阳能与民用建筑密切结合综合利用太阳能技术、太阳能发电并网技术等。
  (2)科学利用风力发电资源,研究开发风力发电技术和装备,探索在海岛、近海建设风力发电示范基地。
  (3)研究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及催化剂,开发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纳米碳载催化剂硼氢化物碱性燃料电池技术及产品;研究开发电动汽车和船用大型燃料电池。
  (4)以环保节能为重点,研究开发大功率LED、高效环保节能型空调设备、高效节能灯、大型风机、高效矿山分离设备等为代表的能源环保型产品。
  (5)研究开发生物汽、柴油,农作物秸秆气化和焚烧能源回收技术、生物垃圾处理、生物污水处理技术等。
  5.生物与新药领域。以生物技术的综合利用和创新药物的研制开发为重点,建立起以创新为主的自主研制开发体系。通过连续攻关,逐步提高我市生物技术和新医药工业群体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1)研究开发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技术,为创新药物、新型疫苗、酿造业等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研究开发治疗疑难病症的生物新药、现代中药、化学新药及其关键工艺、装备技术,逐步改变我市生物与新药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
  (3)研究开发先进生物医疗器械、大型医疗设备和生物防治先进设施,逐步替代国外产品,提高国内医疗设施水平。
  6.农业高新技术领域。加速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整体水平,改造传统农业。重点支持具有突破可能和广泛应用前景的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培育农业高科技企业,加快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
  (1)调整农作物和海产品品种引进与选育方向,重视高产、优质品种的选育;完善农作物和海产品高效、优质、高产生产综合技术体系。
  (2)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提高农业生产过程控制和管理水平。
  (3)利用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农产品和海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提高食品安全性;利用生物技术改良土壤和海水养殖环境。
  (二)积极利用共性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扶持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项目,争取到“十一五”末,传统产业高新技术改造面达到40%以上,制造业信息化促进企业效益增长20%以上,技术支撑体系完善,力量充足,能够满足制造业企业发展的需要。
  运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能源技术等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提升。利用信息技术嫁接改造机械设备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的传统产品;利用新材料技术嫁接改造化工、轻纺等行业产品;利用先进能源技术改造各行业耗能大户、城市公用事业等,提高能源利用率;推动制造业装备和管理的数字化,提高传统产品档次和生产管理效率。
  (三)加强高新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扶持科技自主创新共享平台、行业研发平台、创新服务平台等的建设,不断优化我市高新技术人才创业和企业自主创新的环境。力争到“十一五”末,建设与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紧密联系的、设施先进、技术力量充足的科技自主创新共享平台3-5个,培育国内先进的高新技术行业自主创新研发平台10个,培育功能齐全、服务能力较强的自主创新服务平台3-5个。
  1.加强创新共享平台的建设。继续抓好宋健科学技术研究院、哈工大微电子中心、山大国际生物中心和哈工大汽车研究中心的建设,在“十五”硬件建设的基础上,改变支持方式,采取扶持与企业联合攻关和扶持前瞻性课题研发相结合的机制,发挥平台优势,不断扩展平台的研究方向,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争取和利用企业的研发资金,通过有效运作,使平台建设逐步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从根本上提升威海市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汽车制造等领域高新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层次。
  2.加强行业研发平台的建设。重点抓好碳纤维及其制品、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高性能轮胎、光伏发电薄膜电池、特种高性能泵、大功率节能型电机、大型船舶与特种船等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平台的建设,引导和鼓励企业走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产业升级和不断拓展相关行业的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撑。积极创建国家、省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不断提高研发平台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3.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依托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创中心和制造业信息化服务机构等,重点扶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制造业信息化监理与咨询、国际科技交流、孵化器网络化服务等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服务机构不断完善和创新服务内容,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树立服务品牌,增加市场竞争力,为大学、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科技人才等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一站式、一体化服务,为推动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进程提供保障,同时通过服务逐步减少科技企业的经营成本和风险。
  三、主要措施
  (一)认真落实《山东高新技术发展条例》,加大研究开发投入。按照《山东高新技术发展条例》有关规定,强化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从2006开始,市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推动“自主创新工程”的实施,2006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以后年度根据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投入,引导社会和企业共同参与高新技术自主创新活动,推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二)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建立领导协调、部门联动机制,结合科技进步专项考核,每年进行抽查与督察,确保国家、省、市出台的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研、创业、投融资、财税、人才等方面的政策落实到位,真正为高新技术产业与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环境。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落实专利申请资助制度,鼓励企业和科技人员利用法律保护自主创新成果。
  (三)制定威海市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工程实施与管理办法。按照“自主创新工程”确定的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目标,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与管理办法,对工程项目的受理、评审、立项、验收做出具体规定。加强项目中期管理,组织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对企业项目进展情况和研究开发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抽查,每年对实施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专家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项目和资金安排的依据。
市科技局
二○○六年六月二十二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039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