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市教育初步现代化评估验收情况的通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6-04-03 生效日期: 2006-04-03
发布部门: 山东省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淄政办字[2006]17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根据《淄博市教育督导条例》和《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淄博市教育初步现代化区县建设指导标准(试行)和淄博市教育初步现代化乡镇建设指导标准(试行)的通知》(淄政办发(2001)201号)要求,在乡镇和区县自评、复评的基础上,2003年,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对张店区、临淄区教育初步现代化建设工作进行了评估验收,2006年1月10日至1月18日,对淄川区、博山区、周村区、桓台县、高青县、沂源县和高新区及其所属乡镇进行了评估验收。从两期评估验收情况看,各区县、高新区和各申报乡镇均达到了市教育初步现代化标准要求。现将评估验收情况通报如下:   一、主要成绩
  (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高度重视教育初步现代化建设工作
  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得到落实。各区县、高新区始终把教育作为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主要领导能够定期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各大班子领导经常视察、调研教育工作,及时解决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坚持每年为教育办实事、办好事;建立了领导任期教育目标责任制和教育执法目标责任制,将各乡镇教育工作纳入考核,教育执法责任细化分解到各部门、各乡镇,每年组织对教育工作和教育执法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年度考核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为教育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2、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落实各级教育职责。各区县、高新区均确立并逐步落实了“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了区县、乡镇、村三级办学责任;高新区及7个区县实现了农村教师工资全部上划县级财政统一发放,教师工资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收入稳步增长;所有区县、高新区进一步完善了中小学人事管理体制,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和教师资格认定、调配交流等管理工作,全部由县级以上组织人事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按有关规定办理;大部分区县为退休民办教师落实了工资待遇,教师队伍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3、领导重视,政策支持,初步现代化建设工作开展顺利。各区县、高新区在制定的《教育发展“十五”规划》中,都对创建教育初步现代化区县、乡镇、学校提出了总体要求,出台了教育初步现代化建设的相关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实施步骤和配套措施。高新区和大部分区县、乡镇都成立了教育初步现代化领导小组,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对乡镇教育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为教育初步现代化创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制定并实施有关政策,推动了教育初步现代化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优化教育信息化环境,加快了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
  1、加大教育投入,夯实教育现代化建设基础。一是在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区县、高新区均制定实施了公用经费统筹和拨付办法,分别制订了城市和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拨付标准,大部分区县能够拨付到位。二是除少数区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外,大部分区县基本实现了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三是部分区县城市教育费附加基本能够做到足额征收并足额拨付教育使用。四是各区县、高新区均建立了教育经费审计制度,能够依法多渠道筹资办学,捐资助学氛围浓厚,大部分区县无乱收费和挪用教育经费现象。
  2、不断改善软、硬件办学条件,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一是各区县、高新区均制定了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建立并有效实施了校舍检查维护制度,完成了危房改造任务;为解决路途较远学生的上学和安全问题,部分条件较好的城区学校和乡镇学校开始试行寄宿制或配备了交通班车。二是经过布局调整,整合、盘活了学校教育资源。目前,各区县、高新区和大部分乡镇学校均能够按新课程方案要求配备图书、教学仪器等,并及时更新维护;建立了青少年宫、图书馆、体育场、德育基地等设施,并正常开放;积极协同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实施校园安全责任制,层层签订校园环境和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安全工作落实到位,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三是各区县、高新区教育信息化装备优良,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教育软件广泛应用,均建成了县城教育区域宽带网,并实现了与市教育区域网及区县学校、乡镇学校的宽带互联;条件较好的区县和乡镇学校实现了“班班通”,大部分学校已经达到了教师办公每人一台微机,小学三年级以上均开设了信息技术和外语课程,并能自主上网学习;学校能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信息设备使用培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培训;积极开展信息化辅助教学、信息化与课程整合、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师生评价研究等科研课题的研究,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50%以上的小学教师和70%以上的初中教师能够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课时覆盖率达到30%以上;区县属学校、乡镇中学、中心小学能够实现教师网上备课、资源共享,形成了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良好局面。
  (三)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师成长机制,为教育初步现代化建设强基固本
  1、各区县、高新区以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建立完善了教师评聘分开机制和竞争机制,部分区县已开始面向社会引进优秀教师,建立了教育人才有序流动服务体系,教职工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逐步提高。目前,我市大部分区县幼儿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到50%以上;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城市达到80%以上,农村达到60%以上;初中教师本科学历城市达到60%以上,农村达到40%以上;普高、职高教师学历达标率95%以上,并有一定比例的研究生学历。
  2、科研带动战略落实较好。各城市、农村学校积极申请立项开展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及子课题研究,或结合学校实际自主设立教育科研课题进行研究,建立了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和推广应用制度,科研氛围浓厚、教师参与热情高,各区县、高新区均有不同层次的科研成果,有的科研成果在全国、全省得到推广。
  3、实施科研带动,积极建立和完善教师专业化成长激励机制。广泛开展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师德标兵、优秀校长、优秀教育政工干部、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和个人等评选活动并形成制度,落实了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校长及骨干教师培训制度,建立了名校长、名教师培养规划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落实,落实了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相关待遇,有力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优化和提高。
  (四)加强管理,深化改革,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1、学校管理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区县教育部门、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到位,大部分区县能够积极参与省、市档案等级认定。各区县、高新区均建立了会计达标、绿化美化达标制度。校园文化建设各具特色,城区学校80%以上确定了校风、校训、校旗、校徽和校歌,部分学校创办了校刊、校报;学校环境普遍做到了绿化、美化,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建立了校长离任审计和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规范。各区县、高新区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不断加强学校管理,从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到后勤管理基本能够体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理目标,责任明确,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各类教育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一是各区县、高新区教育部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按规划实施新课程方案,积极开展区县级教师培训和校本研修,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快、效果好。二是科学实施教育教学评价,积极开展多元化评价研究,评价标准日趋客观、公正,大大调动了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三是建立并实施了国际、国内交流制度,广泛实施城乡交流和对口支援,开展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促进了地区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四是建立了社区教育制度,按要求聘任了法制副校长,加强了与社会、家庭的广泛沟通与联系;建立了贫困生就学保障制度,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五是制订了以区县为单位的特色学校建设计划并形成网络,区域艺术特色、体育特色、信息化特色教育成效显著。以区域特色为主线,各校均制订了特色学校发展规划,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六是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中段教育均以国办为主,社会力量为辅,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随着学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类教育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3岁以上幼儿入园率城区达到95%以上、农村达到90%以上,并建成了一批省、市级示范幼儿园、十佳幼儿园和骨干幼儿园,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居全省前列;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98%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生达到85%以上,中考质量不断提高;残疾学生入学率达到95%以上,中小学生犯罪率低于万分之一,中小学生体育合格率、达标率及发病率均符合国家标准;高中段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高等院校录取的比例不断上升;高中段教育区域化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整体办学水平和竞争实力得到提升;职业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设置,广泛开展定向培训、订单式培训,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合格专业人才。各类教育呈现出协调、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投入不足,管理不够到位。个别区县教师工资尚未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教师工资未实现统一发放;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没有足额征收或未严格按规定拨付教育部门使用,个别区县和乡镇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未按照规定拨付,所查区县都未真正落实县级财务统管。
  (二)现代化教学设备配备水平有待加强。部分农村学校微机配备需要加强;有的学校没有实现专任教师每人一台微机,微机配置较低,影响了教师电子备课和多媒体教学。
  (三)教育教学装备水平有待提高,管理需进一步加强。个别区县学校教育教学装备和管理落后,实验实习条件较差,特别是适合教育信息化要求的装备配置不足,缺乏适应新课改要求的图书和实验条件等,个别学校甚至达不到基本的办学条件。
  (四)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中学生社区服务制度和特色学校建设有待加强。
  (五)中小学生体育活动和卫生健康工作的指导、监测考核工作力度有待加强,在校学生近视新发病率有所上升。
  对于以上问题,各区县、高新区要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使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再上新的台阶。
附件: 1.全市教育初步现代化评估验收得分情况
  2.全市教育初步现代化评估验收合格区县和乡镇名单
  3.2006年参评区县重点指标对比情况 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四月三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734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