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教育部办公厅转发全国教育工会《全国农村教师家属扶贫工作四川省万县地区现场经验交流会纪要》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1990-03-14 生效日期: 1990-03-14
发布部门: 教育部办公厅
发布文号:

在农村教师家属中开展扶贫工作,是为农村教师办的一件实事。开展这项工作,对改善农村教师生活状况,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现将全国教育工会《全国农村教师家属扶贫工作四川省万县地区现场经验交流会纪要》转发给你们,请你们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与教育工会共同研究,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开展这项工作,主要依靠各级教育工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给予支持,并注意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全国农村教师家属扶贫工作四川省万县地区现场经验交流会纪要 
  (一)、全国教育工会于1989年10月11日至16日举行了全国农村教师家属扶贫工作四川省万县地区现场经验交流会。全国总工会于庆和书记出席会议并讲话,充分评价了农村教师家属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成绩,要求会后有新的更大的发展。国家教委的代表转达了国家教委领导对这项工作的肯定和支持。四川省和万县地区的党、政、工各级领导和教师及其家属的代表介绍了宝贵的经验,韩邦彦副省长向会议报告了全省农村教师家属扶贫工作。来自辽宁河北、内蒙、湖南的代表在大会上交流了经验。在大会交流和现场考察的基础上,全国教育工会李星万主席作了题为《更广泛更深入地坚持把农村教师家属扶贫这件实事做好》的讲话。与会同志认为会议开得成功,很受启发教育,提高了认识,打开了思路,学到了方法,明确了今后的任务和方向。这次会议将使农村教师家属扶贫工作得到新的推动,出现新的局面。
  (二)、会议回顾了1987年7月黑龙江省现场经验交流会以来,在各地党委、政府、总工会、教委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经过广大教育工会干部的艰苦努力,农村教师家属扶贫工作有了新的发展,面扩大了,领域拓宽了,经验深化了,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全国已有2/3的省、自治区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这项工作,使将近10万户农村贫困教师家庭摆脱了贫困,增强了自身的“造血机能”,改善了生活,有的还成了富裕户。实践证明,这项工作不仅必要,而且是切实可行的,只要认真抓,方法对头,大体上经过3年的努力,可以实现初步的脱贫目标,是为教育办的好事、实事,得到领导和教师群众的欢迎,有影响,得人心。实践证明,对教师家属扶贫,是减轻农村贫困教师的后顾之忧,使其安心搞好教学的一项切实可行的措施。从总体上看,它不仅没有影响教学,而且是促进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进而能够推进农村教育的改革,推进当地农村两个文明的建设。因此它确实是意义重大、一举数得。存在的问题,一是发展很不平衡,有些地方还没有真正认识这件工作的重要意义,没有排上议事日程,或者只停留在少数点上,没有形成有计划有领导的广泛的行动。二是脱贫标准低,效益不稳定。会议认为要使全国农村贫困教师家庭普遍地脱贫,任务还很艰巨。应该下定决心,广泛、深入地坚持做好工作,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达到这个目标。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要大力抓好这项工作。
  关于脱贫的标准,会议认为既要参照当地农民的脱贫标准,又要考虑教师职业的特点,不能停留在低标准、不稳定的水平上,而应该定得略高一些,以争取这些教师家庭有一个比较宽裕的、稳定的生活水平。万县地区以3年时间解决了人均年收入300元以下的6000多户,第二步准备再用5年时间解决600元以下的11,000多户,他们称为宽裕型的脱贫,是值得参考的。至于各地的具体标准以及是否分步,应由各地因地制宜来定。
  (三)、会议对今后如何开展农村教师家属扶贫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
  全国农村教师有700多万,其中贫困户约占10%以上。改善农村教师待遇的主要途径在于国家和地方增加教育投入,但同时又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使教师家庭得到自我完善,这是符合国情的。当前国民经济正在进行治理整顿,党中央号召全党同志同全国人民一道过几年紧日子,我们更应该把教师家属扶贫这项实事办好,这不仅有经济意义,而且有政治意义,是符合党中央的指示精神的。
  还必须把教师家属扶贫工作同农村教育的整体改革联系起来认识。扶贫工作的开展,使教师家属掌握实用技术和生产经营管理知识,开辟了实践园地,为教师把这些技术和知识引进教育和教学,促进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的协调发展,使农村教育更紧密地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创造了条件。同时教师家庭凭借智力优势,推行先进技术,也可为当地农村脱贫致富发挥示范作用和骨干作用。这方面的重要意义正在日益显示,我们必须充分估计,并自觉引导。

  二、坚持正确方向,使扶贫工作健康发展
  农村教师家属扶贫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改善贫困教师的家庭生活,解除教师后顾之忧,稳定教师队伍,使他们把主要精力用到教书育人上来,提高教育质量,并促进农村教育的改革,更好地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过去是这样做的,今后必须继续坚持这个正确方向。为此:
  第一,要继续注意处理好扶贫与教学的关系,坚持教师必须以教学第一的原则。扶贫的对象是有劳动能力的教师家属,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不能陷入经常性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开展扶贫只能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而不能影响教学。要讲清这个原则,并订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对生产规模要控制在家庭劳力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第二,要努力把扶贫激发起来的教师积极性和学到的生产技术知识引导到促进农村教育改革上去,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促进农村教育转变到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
  第三,要正确处理教师家庭脱贫致富与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关系。教师家庭脱贫致富了,要自觉主动地以技术、信息带动和帮助周围农民,走共同脱贫致富的道路。
  衡量教师家属扶贫工作的标准主要有三条:一、贫困教师家庭经济收入增加,生活有明显改善;二、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育质量提高了,并促进了教育改革;三、对当地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今后,在扶贫工作的表彰奖励中要以此为导向,宣传那些既取得经济效益,又促进教育改革,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先进典型,发扬无私奉献和开拓进取精神。在进行扶贫的同时,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意贯彻计划生育政策。

  三、争取各方支持,拓宽扶贫门路
  农村教师家属扶贫工作是关系到整个农村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要争取各地的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总工会和扶贫办、农业银行以及各有关部门都把它作为自己份内的事,积极领导,大力支持,改变教育工会单枪匹马搞的状况。会议着重交流和提出了“三个结合”和“四条途径”的经验。
  “三个结合”是:
  一是农村教师家属扶贫工作要同当地总的扶贫工作相结合,争取纳入地方扶贫的整体计划,一视同仁,又根据教师特点有所照顾。四川省扶贫办负责同志初步考虑地方开发部门对教师家属扶贫的照顾政策包括:优先进行技术培训;农村教师家属中的能人,可以承包扶贫经济实体,优先安排贷款;把家属中的能人、示范户组织到科技承包集团中来;对于教师家属中有经营能力的,优先安排扶贫贷款;对教师家属扶贫的经验,地方开发部门及时宣传、奖励和推广。这些都可以供各地参考。
  二是同实施“燎原计划”相结合。把有条件的教师家庭作业推行应用技术的示范户、重点户,既有利于“燎原计划”项目的落实,又有利于教师家庭经济的改善,这是一条很好的路子。
  三是同勤工俭学相结合,要争取教育行政的支持,使校办企业承担一定的扶贫功能,如安排教师家属就业,把产品分给教师家庭加工,在资金上支持等。
  “四条途径”是:
  第一,在资金、技术等方面扶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教师家属,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及第三产业等。提倡搞好庭院经济
  第二,帮助教师家庭种好责任田,可以组织劳力、畜力互助,帮助购买农用物资,研究改进种植技术等。
  第三,发展校园经济,改善学校的集体福利。
  第四,兴办扶贫经济实体。
  在扶贫的资金方面要群策群力,多方筹集。上级工会和教委应该尽可能在资金上给予支持,但主要潜力在于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实行过去总结的“几个一点”,靠当地、靠下面、靠多渠道筹集。会议并强调注意运用农业银行信贷,如辽宁省农业银行专门发了关于支持农村教师家属扶贫工作的通知,实行最低的基准利率,1988年全省这方面的贷款达到1200万元,就是一条很好的经验。所有渠道的资金都必须按时偿还,恪守信用。

  四、加强组织领导
  第一,建立各级教师家属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在政府负责同志领导下,由教育行政部门、工会、扶贫办、农业银行及科技、农林等有关部门参加,对教师家属扶贫工作进行政策上的协调,决定重大措施。实际工作由教育工会具体负责。
  要学习万县地区,形成政府、教委和教育工会三条线抓扶贫工作。
  第二、形成骨干队伍。首先要健全县、区、乡的教育工会组织,配备得力的专、兼职干部。万县地区教委还明确责成各区乡农民教育专干承担教师家属扶贫工作的信息和技术指导职责,并列入考核内容。这是值得学习的经验。
  第三、依靠积极分子,建立各种扶贫组织,如扶贫基金会、技术咨询站、扶贫信息组、服务组等。对已经脱贫并掌握了一定技术知识的积极分子,要组织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会议指出,各级教育工会要依靠党政的领导和教育行政的支持,把农村教师家属扶贫这件实事抓紧抓好。这是一项很有意义、很有希望的事业。只要提高认识,方法对头,从实际出发,坚持不懈,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积极而稳妥地开展,把各种潜在优势充分集中起来,发挥出来,我们的目标一定可以实现。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343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