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吉林省“十五”期间农业技术创新指导意见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1-11-26 生效日期: 2001-11-26
发布部门: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各市州、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省农委制定的《吉林省“十五”期间农业技术创新指导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01年11月26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目前,我省已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实现。为完成“十五”计划任务,推动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特制定吉林省农业技术创新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放在首要位置,把解决农业数量和质量效益方面的重大技术问题作为根本任务,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重点的农业高新技术,选择优势学科和前沿领域,有重点地开展基础性研究。整合开发一大批关键技术,为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
  1.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技术创新的目的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就是技术创新的课题。当前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发展外向型农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技术创新要紧紧围绕这些重要课题来进行。
  2.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标志的高新技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将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一些传统的技术、实用的技术目前还没有被广大农民完全掌握和应用,还有一定的增产增收的空间和潜力。因此,既要注重高新技术的研究应用,也要加快传统技术的推广普及,并有效地组装配套。
  3.引进与自主研究开发相结合。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加快提高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要把积极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作为农业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结合我省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融合和整合,使之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4.全面启动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农业技术创新应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全面动员,整体启动。鉴于目前有些技术难点急需攻破和有限的条件,在全面启动技术创新的同时,要组织精干力量,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限定目标,集中攻关,实现重点突破。
  5.宏观管理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农业技术创新的地域性和直接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服务性,决定了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对技术创新的领导,搞好宏观管理。同时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运用市场机制的办法,把农业技术作为一种资本适时推向市场,加大市场推动的力度,拓展农业技术创新的渠道。
  (三)工作目标。
  今后5年,农业技术创新在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重点围绕农业质量与效益增长来进行,着力解决结构、品种、质量、效益、市场开发、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知识创新为先导、社会化服务为桥梁、对全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新型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使我省整体农业技术水平步入国家先进行列。到2005年,通过技术创新,全省主要粮食作物品种更换2次,良种覆盖面达到100%,化肥利用率提高15个百分点,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60%,牧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达到60%,林木良种育苗率达到80%,造林成活率达到7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

  二、主要任务
  “十五”期间,我省农业技术创新将围绕良种繁育等二十个重点领域实施科研攻关,解决一大批农业生产关键技术。
  (一)良种繁育:收集国内外作物野生种、近缘野生植物以及各种小作物种质资源,建立核心种质及基因库,创建优质、高产、抗病、专用、营养、安全、综合性状突出的亲本材料,加强常规技术育种和高新技术在育种方面的开发与应用,重点选育一批优质、高产、多抗、适销新品种。
  (二)旱作节水:以旱作节水农业为重点,研究开发蓄水保墒、覆盖保墒、抗(耐)旱品种、宽窄行休闲种植、免耕少耕深松等技术,研究开发生物化学节水、工程节水、微滴喷灌等方面技术,提高土壤的蓄水保水供水能力,节约生态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形成旱作农业栽培技术体系。
  (三)畜牧生产:选育优良畜禽品种,搞好饲料开发,研究重大疫病防治技术,加快牧业小区建设,制定畜禽饲养程序和畜产品质量标准。大力推广家畜繁殖改良、畜禽饲养、限牧舍饲养等项技术。注重开发名牌产品,搞好胚胎移植示范,扩大生物饲料的应用面积,发展秸秆和草粉产业。
  (四)暧棚生产:引进开发低造价、节能、高效日光温室建设及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引育暖棚生产专用优良品种,示范推广暖棚生产无土栽培、微滴灌、气体施肥、生物肥料及生物防治、土壤改良等方面技术。
  (五)渔业生产:加强大中水面渔业开发技术、池塘生物净化技术、立体生态型养殖技术、池塘多品种混养技术的研究,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强化渔药、渔饲料等渔业生产资料市场的行业管理。加强渔业良种繁育体系、水产品加工基地和水产交易市场建设,使渔业发展尽快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六)绿色食品:采用高新技术和生物技术等现代手段,研制绿色食品生产、加工等配套新技术,积极开发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完善并实施《吉林省A级绿色食品玉米、水稻、大豆、高粱、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组织研究和制定果蔬、畜产品、特产、杂粮等类A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按国际有机农产品标准,研究制定农产品AA级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七)作物栽培:建立玉米、水稻、大豆、经济作物、药用植物、蔬菜、杂粮杂豆等节本提质增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开发专特用玉米、水稻优质米、两高大豆、优质小冰麦等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农作物间套复种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玉米大豆轮作、玉米牧草轮作、秸秆还田、覆盖栽培、培肥地力和改善土壤结构等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研究制订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和配套栽培技术规程。
  (八)肥料施用:重点研究开发有机肥工厂化生产技术、精准农业施肥技术,建立土壤、施肥计算机专家系统;研究中微量元素和氮磷钾配合施用技术,有机与无机肥配合施用技术;研究开发生物肥料,研究土壤养分速测技术和提高化肥利用率技术;研究开发优质特用作物专用肥料施用技术。促进化肥施用技术向高浓度、复合化、专用化、长效化方向发展。
  (九)土壤改良:研究开发有机生物肥料技术、秸秆生物快速腐熟技术、培肥改土技术、轮作技术、种草种树技术、农作物保护性耕作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
  (十)农业机械:重点研究和推广复式作业农机具,推广单双行精量半精量播种机、深松机、灭茬机等与节本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相配套的先进实用农机具,重点向实现深松、深翻、精量播种、收获等全程机械化作业的目标努力。
  (十一)农田水利:重点研究灌涝区改造、盐碱地治理、渠道防渗、量配水设备、节水灌溉管理等项技术,科学制定节水定额,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促进以节水、节肥、节能、增产为主要目标的节水农业不断向深度发展。
  (十二)水土保持:重点开展水土保持和防洪减灾规律的研究,加大水蚀和风蚀治理措施、湿地保护措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的研究和应用。结合发展高效农业和农民增收致富,开展生态林、果树栽培、草产业引种繁育技术的研究。
  (十三)能源利用:积极开发、引进省柴节煤新技术,节能地炕和新式节能吊炕技术,“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和沼气工程技术,太阳能和风能利用技术,生物质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可再生能源技术。
  (十四)生态环境:重点研究西部盐碱洼地改造与综合治理技术,宜耕农田高产高效与土地治理相结合的综合技术、草场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重点研究中部农区秸秆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培肥地力技术,秸秆过腹还田综合配套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安全生产能力;重点开展长白山野生资源的收集、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研究,开展可再生能源建设。研究中西部农田防护林更新技术,加快农防林更新步伐;研究抗旱造林、盐碱沙地荒漠造林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研究低质低产林改造技术,提高林分质量。
  (十五)农村供水:科学规划,采取措施,努力加强乡村自来水建设,继续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抓紧完成中度病区的防病改水工作,为全省小城镇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
  (十六)经营管理:加强农经管理软件开发与应用,建立农村集体资产、农村财务、农村承包合同、农民负担、经济统计、政策法规现代化体系。重点开展村级财务代理制、集体资产登记评估流转、农村审计监控、农业应用计算技术等方面技术研究,实现农村经营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十七)农业气象:建立和完善农业气候区划信息系统、农业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基地建设,建立人工增雨专业信息服务平台,改进人工增雨作业技术手段,研究建立“吉林省防雹减灾预警服务系统”,不断提高人工增雨和防雹效果。
  (十八)灾害控制:研究开发农作物抗灾减灾预警和专家决策系统。利用“3S”系统对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实况进行全面、持续、定性、定量观测记载,明确病虫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开展灾害预测监控和可视预报。研究开发生物源农药、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农药评价与使用技术。研究畜牧养殖疫病控制技术。研究开发新型植保机械。
  (十九)加工储运:大力开展粮食、油料、果蔬、肉类、奶类等大宗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包装、运输技术研究及其相应设备的研制与开发,发展农产品专储、专运技术,大幅度提高农用工业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整体效益。
  (二十)区域发展:大力开展农业区域发展战略研究,重点进行农业结构和布局的研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强东部山区半山区特产、林产品加工、制药等产业发展的技术、政策研究与开发,中部地区粮食、畜牧等产业发展的技术、政策研究与开发,西部地区水资源利用、退耕还林(还草)等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城镇郊区发展设施农业、精品农业和休闲农业的技术、政策研究与开发。

  三、保证措施
  (一)改革农业科技体制。优化农业科技组织结构,形成科技、经济紧密结合机制。省级农业科研院所,要依托学科优势,按照社会公益类、科技服务类、技术开发类的调整方向进行科技资源的优化和重组,搞好结构性调整。部分区域明显、优势突出的研究院所,可通过竞争成为省属科研机构的组成部分;部分科研力量薄弱的研究院所,可转变为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开展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推广等工作;具备开发实力的科研院所,可转成农业科技企业,推动农业科技产业的发展。要面向市场选课题,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筛选科技项目,把着眼点放在满足市场需求的视角上。要面向社会招标,跨行业、跨单位挑选专家,实行科研项目首席专家负责制。要依靠科研办企业,依靠企业办科研,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
  (二)建设高科技人才队伍。通过实施“跨世纪农业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等工程,在一些直接影响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学科、技术领域,培养形成一支基础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勇于创新开拓、充满发展活力的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队伍。通过创造优越的科研与生活条件、实行课题首席专家负责制等政策措施,有计划地引进和吸收一批国内外一流的农业科技专家,到我省工作和服务。要特别关心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和生活。要鼓励和支持重大农业科技项目攻关、中青年专家业务培训和一些重大科技项目的预备性实验。要注重抓好农民科技培训,通过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努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民科技骨干队伍。
  (三)加强国内外技术合作。要积极组织引进国内外农业先进技术和品种,重点引进一些对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起重大作用、经济效益高、增产潜力大、引进消化快、覆盖面广的实用技术和品种。要聘请国内外农业专家来我省从事科研、教学和其他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要注重培养懂科技、熟悉经贸,熟练掌握外语的农业科技外事人才,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四)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建立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投入多元化的农业技术创新投入机制,逐步加大对农业技术创新的投入。科研、推广、技术服务单位要充分利用国家对科技成果、新产品和农业技术服务的政策,依靠自身技术产业化的盈利来补偿科研、推广经费,使科技投入步入良性循环轨道。要拓宽科技投资渠道,通过金融贷款、社会融资、吸引民间及海外资金等,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农业科技资金投入格局。
  (五)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要加强农业科技政策、法规保障体系建设。深入贯彻实施国家颁布的《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动物防疫法》、《种畜禽管理条例》、《水法》、《水土保持法》、《渔业法》、《森林法》等政策、法规和条例,依法保护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要规范科技市场运作,确保农业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的有偿使用,推动科学技术研究的稳步发展。
  (六)建立完善高新技术园区。在东、中、西三个不同区域,建立科教兴农与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园区、旅游观光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园区、提质降耗生产示范园区、旱作节水示范园区、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长白山特产资源开发示范园区、农业高科技产业化示范园区、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示范园区、秸秆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园区。各地根据区域经济特点,按照技术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区的建设步伐。
  (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农业科技创新对于振兴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把科技创新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大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力度。各级农业科研、教学和推广部门,都要明确责任,加强分工协作,认真履行职责,为全省农业科技创新做出应有的贡献。
         省农委                         
2001年10月9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483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