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南京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农林局《关于2002年全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意见》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1-12-07 生效日期: 2001-12-07
发布部门: 南京市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宁政办发[2001]151号

各郊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农林局拟定的《关于2002年全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贯彻落实。


二○○一年十二月七日


  关于2002年全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近年来,郊县各地适应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要求,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农业生产结构得到调整优化,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全市粮经种植面积比已由四年前的68∶32调整到41∶59,种养产值比由59∶41调整到48∶52;特色规模生产基地再上台阶,江浦苗木、六合无公害蔬菜、高淳特种水产、栖霞奶牛等基本形成了区域化的生产格局,全市连片万亩以上规模、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基地已经达到30多个;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效显著,肉制品、乳制品、蜂制品等产业链基本形成,农产品批发市场与生产基地的衔接更加紧密,一批产地批发市场开始崭露头角;农业结构调整投入机制有所创新,出现了一批外资、民资以及工商资本投资开发农业的典型,提高了我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档次和水平;农民收入得到显著增长,郊县绝大多数农民从结构调整中得到了实惠,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62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60多元。通过上下共同努力,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已经积累了初步的工作经验、形成了较好的工作基础。但是客观地说,与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先进地区的发展水平相比,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工作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农业生产效益较低,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标准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名牌农产品不多,农业外向度仍然不高。为了适应我国加入WTO和我省粮棉购销体制改革等新形势的需要,进一步把我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向深入,就明年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提出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2002年我市农业结构调整总的指导思想是: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粮食放开和加入WTO的有利时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为核心,继续依靠科技进步,突出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发展具有南京特色、融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于一体的都市型农业,形成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多元化投入、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管理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加快提升我市农业产业的整体水平。
  主要目标是:粮经种植面积比达到35∶65,种养产值比达到45∶55;农业总产值增长8%,农业增加值每亩1300元;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无公害产品占全市农产品总值的比重,农林产品15%、畜产品20%、水产品30%;农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农产品出口创汇增长20%。

  二、工作重点
  1、大力发展优势农业。认真总结我市各地近年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扬长避短,加快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一是苗木产业。继续巩固和扩大江浦汤泉苗木产业发展的成果,加快江宁、溧水、雨花、栖霞等地苗木基地的发展步伐,争取通过2-3年努力,形成江南、江北各5万亩,全市10万亩的苗木生产规模,并充分利用我市苗木优势,全市发展数10万亩杨树等经济林。二是特色水产业。进一步扩大以高淳为中心的水产业发展规模,做响“固淳”螃蟹等水产品品牌。三是畜牧业。充分发挥雨润公司、奶业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抓紧培育一批上规模的养殖基地和大户。四是蔬菜产业。根据我市实际,加快实施精品战略,重点在设施栽培、无公害生产、保鲜加工、出口创汇上进行攻关和突破。五是旅游农业。总结推广江心洲休闲农业的发展经验,充分利用郊县山水资源比较丰富、地理位置紧邻大城市的条件,在旅游农业上大做文章。要从全市总体的角度考虑优势产业的布局,必要时可以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优势产业要坚持少而精,原则上各区县选准1-2个产业进行重点突破。
  2、积极启动绿色农业。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上来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无公害食品基地,发展蔬菜、水果、茶叶等有机(绿色)食品,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重点制定盐水鸭、无公害蔬菜、优质双低油菜、优质西甜瓜、富硒大米、无公害营养鸡蛋、现代渔业示范等7个产品质量标准;制定乌嘴鸭清洁化生产技术规程以及无公害蔬菜、盆栽花卉、优质甘蔗、葡萄等10个栽培技术标准。建设鲜食玉米、南京雨花茶、省级波尔山羊三个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省级河蟹无公害养殖标准化示范县(高淳县)。制订和实施无公害农产品“十五”行动计划,实行畜禽产品全过程控制,在白云亭蔬菜、应天路水产等批发市场进行市场准入试点。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提高对畜产品、水产品和其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的能力。加强以林业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农田林网、旅游区、高速公路两侧和江河沿岸为重点,实施大规模绿化造林工程,提高我市农业环境的总体质量。
  3、继续突破开放型农业。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引进我市农业发展急需的国外智力和技术,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充分利用当前国际资本转移带来的难得机遇,大力吸引境外资本进入我市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同时积极鼓励技术入股、管理承包等多种要素、多种方式参与农业产业经营,实现农业结构调整的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创新农业投资机制,积极引导、鼓励实力雄厚、技术档次高的外资企业以及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到我市投资开发农业。积极尝试财政投入农业的机制改革,选择一批重点农林业项目,采取招标方式投放财政资金,有效合理配置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中的各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鼓励农业企业建设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重点扶持蔬菜、水产品、畜禽、水果、花卉及其加工品以及有机食品的出口。
  4、着力打造品牌农业。强化品牌意识,瞄准国内、国际市场,培植农产品品牌,以品牌效应拉动农业发展。按照《南京名牌农产品认定和管理办法》的要求,继续组织好名牌农产品的评选活动,并形成进入和退出机制,营造争创名牌农产品的良好氛围。目前已被评为全省名牌的雨润肉食品、雨花茶、桂花鸭、芦花鸭等4个农产品,要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知名度,加快走出省门、国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品牌创建的力度,重点培育“茉莉花”富硒大米、“土桥”绿色大米、“固城湖”色拉油、“卫岗”奶制品、“金陵”乌嘴鸭、“思源”有机食品、“八卦”芦蒿、“大自然”西瓜、“固淳”螃蟹、“老山”蜂制品等14个品牌,争取从中再培育出2-3个全省名牌。

市农林局
  2001年11月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172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