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200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5-01-21 生效日期: 2005-01-21
发布部门: 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政府中共深圳市委
发布文号: 深发[2005]2号

现将《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2005年工作要点》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2005年1月21日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2005年工作要点
  200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规划各项任务目标、谋划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一年,抓紧做好全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根据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会精神,2005年市委、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和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发挥深圳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坚持“五个统筹”,切实克服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科教兴市、文化立市、人才强市、依法治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坚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促进党的建设上新水平。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深圳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2005年深圳市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是:本市生产总值3832亿元,增长13%;地方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4亿元,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3亿元,增长13%;进出口总额1535亿美元,增长7%,其中出口788亿美元,增长5%,进口747亿美元,增长9%。
  围绕上述目标,2005年要重点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深刻领会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大意义。把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重点抓好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完善学习制度,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的自觉性,提高驾驭全局、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带头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方面做出表率。把做好干部培训工作作为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力争将全市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普遍轮训一遍。教育和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更加坚定不移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自觉地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

  2、切实把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全市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自觉把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同解决本单位、本部门存在的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同党员干部个人的思想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提高“五个能力”和“四个新”的要求,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力争在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等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以实际行动,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体现在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上,切实把今年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确保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3、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自觉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紧紧围绕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奋斗目标,认真解决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的矛盾和主要问题,突出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紧紧抓住产业优化升级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关键环节,坚持以人为本,把全面协调作为取向,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方略,把改革创新作为抓手,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终目的,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的各项措施,坚决克服片面追求数量和速度的倾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调控指标体系,以创建“效益深圳”为目标,真正把经济工作的重点转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大力节约能源和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及环境保护,逐步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深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以科学务实的态度,高质量编写好“十一五”规划。

  4、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牢固树立“产业为本、产业第一”的思想,以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为核心,积极抢占结构调整制高点,主动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升级,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资密度、低污染”的项目和产业,大力推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积极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不断增创深圳产业发展新优势。坚持优先发展优势产业的发展战略,继续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业和金融业等现有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使我市产业发展形成“四大支柱产业”的新格局。适度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培育、发展大型民族企业,促使优势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以“融入世界、服务全国”为目标,以国际化、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导向,以相关优惠扶植政策为支撑,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建设产业集聚基地为抓手,大力整合全市产业资源,不断提升我市优势传统产业的竞争力。积极把握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引导我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注重农业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大力发展三高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业、景观农业和城市林业,抓紧制定我市林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快建设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市政公园和社区公园,切实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城市林业建设水平。

  5、强化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柱地位。以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为重点,继续巩固壮大电子信息产业,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发展软件外包及外包服务,巩固深圳软件强市的地位。大力促进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医疗器械等优势产业发展,完善数字电视、半导体照明、汽车电子等产业,培育发展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鼓励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业,完善创新体系,全面提升我市高新技术的自主创新力、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持续吸纳力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强劲带动力和对走向世界的广泛影响力。大力推动深圳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建设。积极向国家发改委申请设立“深圳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通过完善政策,继续加大政府、金融机构对科技的投入,完善包括科技成果评估、交易、仲裁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配套服务的科技中介市场体系。

  6、巩固发展金融业。继续落实《深圳市支持金融业发展若干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按照市场化、股份化、现代化要求,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现代金融企业的组织结构。大力发展货币市场、风险投资市场、证券基金市场、保险市场和其他衍生金融产品市场,加快推进以资本市场为重点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支持保险业创新发展。抓住CEPA机遇,加强深港两地金融业的合作,积极吸引国内外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落户深圳,强化深圳区域金融中心地位。完善金融系统风险预警机制,整顿规范金融秩序,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和信贷信用中的其他失信、骗信行为,努力建设金融运行安全区。大力推进金融信息化建设,实现金融电子化、网络化和国际化,进一步提高金融效率。

  7、巩固发展现代物流业。坚持海、陆、空并重发展战略,积极规划建设面向全球的海港、空港,辐射全国的铁路、公路立体交通网络,深化改革,优化环境,建立配套齐全、集散能力强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构建现代化物流枢纽城市。大力发展海铁联运,积极培育临港工业等高附加值的港口产业,实现港口主业和配套服务业之间协调发展。加强与香港航运业在建设、经营、管理码头方面的合作,促进深圳港从大港向强港升级。积极推动机场飞行区扩建工程的建设,提高深圳机场在珠三角机场群中的竞争力。以盐田港保税区“区港联动”物流园区为试点,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推进东、西两港区“区港联动”物流园区建设,积极推动泛珠三角范围内的海铁联运。加强和推广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构筑“统一、共享、安全、高效”的物流信息平台。

  8、加快发展商贸旅游业。以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为目标,以加快推进“国际滨海旅游城市”和“粤港国际级旅游圈”为契机,坚持以旅游带商业、以商业促旅游,推动商业旅游业的共同发展。抓住商业零售业全面放开的机遇,深入改革商贸流通体制,进一步整合商业资源,优化商业布局,努力把深圳建设成为适应各种层次消费群体需求的“购物天堂”。抓紧完善旅游规划,认真做好旅游资源特别是海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加快休闲度假、生态观光、地域文化等旅游资源和旅游线路的开发,大力培育特色旅游产品。推动港澳和珠三角旅游资源的整合,进一步加强深港两地旅游管理机构联动机制和旅游网络体系建设,完善“72小时免签证”、“一地两检”等管理政策的衔接,共同构筑度假、休闲、购物、观光、娱乐等为一体的跨界旅游格局。

  9、拓展新兴服务业。积极发展工业设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物业管理、社区服务、教育培训、体育等新兴服务业,加强深港在专业服务领域的合作,提升我市会计、审计、咨询、律师、监理、质检认证、仲裁、公证等专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积极申办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充分利用新会展中心展馆等设施,全力办好“高交会”、“文博会”等一批品质好、规模大、档次高的知名展会,不断提高现代会展业的规模和水平。

  10、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用高新技术或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规划建设一批优势传统产业集聚基地,加强产业配套及产业技术研发,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积极推动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推进老工业区的改造和升级。大力培育发展名牌产品,积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走“精品经济”发展路子,提升服装、家具、钟表、印刷、内衣、模具、黄金珠宝、皮革及制鞋等优势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11、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在坚决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前提下,结合深圳实际,重点规划建设一批有市场、有效益、上水平的重大产业项目,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加快地铁、港口、公路、能源等基建项目的建设进度,保持基建投资快速增长的势头。科学研究我市房地产投资的调控政策,引导房地产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按照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阶段及项目行业分类,建成库容大、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覆盖面广的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推动社会投资项目管理制度改革,制定出台《深圳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修改完善《深圳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暂行管理办法》、《深圳市社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和《深圳市社会投资项目备案暂行办法》。完善项目计划滚动编制制度,保持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的连续性,促进固定资产投资持续稳定增长。

  12、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按照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的方针,努力为民营经济的创业、从业人员营造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的良好发展氛围。认真落实已出台的有关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清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加大对民营及中小企业创业与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完善以创业辅导和信用担保为重点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建设,缓解民营及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创业环境优化。继续实施“民营企业50强”计划,加快培育一批大中型民营企业和企业集团,引导鼓励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领导和服务,充分发挥好民营经济工作委员会对民营经济组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协调、服务作用和总商会、民营企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上台阶、上水平。

  13、加强资源能源的开发储备和对制约经济发展“瓶颈”的监测预警。切实转变以初级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观念,采取措施鼓励企业、单位降低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将经济发展带来的污染控制在生态环境承载的能力范围之内。有序推进东部水源工程二期和北线引水工程、蓄水扩容工程、供水网络支线工程、东江下矶角梯级(蓄水扩容工程)等的建设,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优化电源结构,增加电力供给,重点建设东部、前湾等燃气电厂,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积极购买西电和港电,适时开展油电改气电,鼓励我市企业在省内外寻求合作建设电厂。认真组织全市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专题调研,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战略储备方案,增强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保护能力。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完善油品、医药及医疗器械、粮食等战略物资储备制度,提高经济抗波动能力。完善经济运行监测网络和预警体系,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特别要安排好电源和电网建设,及早做好迎峰度夏预案,保证供电安全。合理配置海洋资源,促进海洋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14、进一步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进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信息资源,全面实施“数字城市”战略。建立完善以电子口岸、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为重点的信息系统,构建全市统一的综合电子服务平台,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加大对城市信息网络设施投入,扩大宽带网覆盖面。加强数据库建设,提高信息消费水平。加强互联网监管,强化信息网络安全保障。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步伐,积极推进规范化、法制化建设,认真做好深圳卫视在兄弟省、市的落地工作。

 

三、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5、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以重心下移、提高效率为着眼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合理划分事权,分清责任,明确市、区、街道的管理范围和权限,理顺相互关系,进一步提高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效率和水平。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办事时限,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率,重点解决企业登记前置审批、基建投资审批、企业年检、资质资格认定等难点,建立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审批运行机制,真正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积极创新政府行政管理手段,继续推行“网上审批”。充分发挥“深圳市行政许可电子监察系统”的作用,加大对行政审批工作的监督力度。进一步完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政府重大事项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建立健全决策责任制,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坚持从严治政、反腐倡廉,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坚决反对奢侈浪费,严厉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执行效能建设各项制度,继续推行和加强绩效审计,强化效能激励约束机制建设,完善行政监督制约机制。

  16、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产权主体多元化,完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和改组,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对一般竞争性领域的企业加快改制进度,加大资产重组力度;对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的重点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增强核心竞争力。继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探索履行出资人职能的更有效途径,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畅通国有产权流转渠道,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创新和完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继续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选拔任用方式,健全重大失误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收入分配。

  17、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坚持存量调整优化与增量改革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开放经营性和准经营性投资领域,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规范政府投资行为,重点抓好城市交通、水务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带、区镇城市化及社会事业五大领域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增强政府经济调控的有效性。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制定并落实我市2005年投融资体制改革计划。制定深圳市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更好地推动并规范我市境外投资项目的有序开展。加快轨道交通二期建设引入其他投资者的各项工作,积极做好世行贷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做好大鹏所城项目申请世行资金各项工作,推进机场二跑道项目投融资体制改革、垃圾焚烧处理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社会文化事业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

  18、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抓住深圳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的机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继续创新体制,转化机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推进粤剧团股份制改造,深化交响乐团体制改革,启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和文联体制改革,深化报业集团改革,完善广电集团扁平化管理架构,探索对大剧院、音乐厅等公益性场馆运营权的公开招标。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实现从“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从管理政府文化服务机构为主向管理全社会文化为主、从行政手段管理为主向经济法律手段管理为主的转变。深化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产业和捐助文化事业。

  19、深化各项配套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保险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困难群众无饥寒。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生产要素按照贡献及市场规律参与分配办法。推进职务消费的货币化改革,继续进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调研和方案制订工作。启动建立公务员廉政公积金试点工作。继续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适度放开医疗市场,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尽快建立健全社会危机预警机制、快速反应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抓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加强减灾、防灾工作,全面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鼓励、规范和引导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加快发展,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在各个方面的积极作用。理顺外来人口管理体制,建立人口长效管理机制。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健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引导和培育力度,转变股份合作公司经济增长方式。继续推进政府资助类基金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财政性资助金的引导和放大效应,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四、加强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
  20、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和分工以及生产过程加速重组整合的机遇,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降低综合营商成本,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不断优化外商来源结构和投向结构,吸引外商对我市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项目投资,做好外商投资的增资扩产工作。创新招商方式,加强招商队伍建设,通过专业化和代理招商,建立并巩固长期有效的招商渠道和网络。加强与世界著名企业的合作,在争取跨国公司、采购中心、研发机构落户深圳的同时,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继续办好保税区。充分发挥外事、台务、侨务在招商引资中的重要作用。

  21、稳步扩大外贸出口。积极应对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壮大外贸出口群体,提高外贸进出口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大力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扩展出口产品种类,扩大出口规模,巩固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拓展中东、拉美、独联体、东欧、非洲、东盟和南亚等地区的经贸市场。加强与国际大型连锁集团采购系统的合作,把更多的商品推向世界。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扶持我市优势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拓展劳务输出和工程承包业务,主动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对外输出品牌、技术和管理,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高度重视我国加入WTO“后过渡期”应对工作,建立和完善反倾销与产业损害预警系统,构建深圳国际贸易救济法律服务平台,维护企业正当权益,保护产业安全。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种类型的国际洽谈会、交易会、商业论坛等,利用各种机会宣传深圳,扩大深圳对外影响。

  22、进一步加强深港经济合作。紧紧抓住实施CEPA的机遇,加强深港投资贸易推广合作,积极推动产业的深度分工和良性互动,促进深港经济融合发展。抓紧落实深港“1+8”合作框架协议,加强深港两地在口岸、商贸旅游、基础设施、金融服务、科技教育、环境保护、公共技术平台和中介服务等领域的合作,重点推进金融、物流支柱产业对港资的开放。继续加强全市口岸的软硬件建设,进一步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在粤港合作框架下,进一步完善深港政府间的沟通协商机制,鼓励和支持民间交流。进一步加强深港制造业的合作,进一步结合深圳的制造业、技术、市场、劳动力优势与香港的国际商贸、金融、管理、营销、人才等优势,实现政策上互动、产业上互补、市场上互通、发展上互利。

  23、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抓紧落实《深圳市融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实施方案》,加快“9+2”泛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合作和资源整合,拓展深圳经济发展的空间和腹地。大力推动大珠三角区域合作,主动做好规划、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衔接,共同构筑一个分工合作、相依相通、共存共荣的区域经济体系。加强深圳与全国各地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做好内地来深投资的协调和服务工作。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继续做好对口扶贫工作和第三期同富裕工程。

 

五、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提高城市的国际化、现代化水平
  24、强化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按照国际化城市的目标要求,在对全市未来的人口、资源、环境和产业结构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启动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抓紧编制《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年一2010年)》和《深圳市产业布局规划》,进一步制定完善与城市建设相关的法规规章,加强和完善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规划的编制工作,充分发挥规划对城市发展的综合调控作用。严格执行新颁布的《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坚持规划的刚性标准,严格城市规划的编制和修改程序,实现规划的法制化,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充分做好城市规划的前期论证和设计,抓紧开展全市一体化的交通网络及城市生态建设的具体立项工作。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公众参与制度,扩大市民在城市规划与管理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25、严格控制土地开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科学制定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建设用地计划和土地开发供应计划。加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对各类建设用地的供应实行总量控制,实行强化节约和集约用地政策,严禁浪费土地。抓紧研究部署存量建设用地普查工作,研究制定鼓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政策措施。推进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规范国有土地的交易活动,强化对非经营性用地改为经营性用地的管理。加强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土地管理;落实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工作,增加政府土地储备;强化用途管制,禁止原镇、村非法转让土地。继续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工作,将清理闲置土地和纠正违法违规占地的工作一抓到底。

  26、高标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区域铁路设施的规划、建设,提高深圳枢纽在国家铁路网的地位,构筑珠三角区域铁路,进一步促进区域融合。加大特区内外交通、通讯、环保和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力度,全力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主体,其他公交方式为补充的多层次、一体化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网络;积极推行整体交通发展战略,以“双港”为龙头,铁路、公路客货运为纽带,建立起各种交通方式高效协作、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抓紧“一横八纵”干线道路的规划建设,加快城市道路“瓶颈”路段的改造,有效缓解行路难、停车难问题。立足抗大旱、保供水,科学调度,合理分配水资源,新建、扩建一批水库、水厂、泵站等城市供水工程,确保城市供水能力的适度超前,加大全市供水规划实施力度,提高城市供水水量、水质保障程度,解决用水困难地区饮水问题,力争2005年全市供水普及率达到100%。着手规划建设全市统一的污水排放处理管网,加强污水处理监管力度,切实解决河流发黑发臭的问题。继续争取省电网增加深圳电力供应,加快电厂、输变电工程建设和技改工程,保障电力供应。加快推进地铁、机场飞行区扩建、港口码头、铜鼓航道、深港西部通道和东部供水水源网络配套工程建设,建立和完善我市大气、水、海洋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社会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实施市场化。

  27、大力整治城市环境。以建设“环境深圳”、“生态文明城市”为目标,继续实施“净畅宁工程”和“梳理行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构筑城市最基本的生态框架,有效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认真贯彻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切实将环境保护引入各级政府的政绩评估中。下大力气加强空气污染控制和水源保护工作。花大本钱治理河流污染,重点治理深圳河、观澜河、石岩河、龙岗河、坪山河、深圳水库排洪河、福田河、大沙河等河流污染。加快全市地下排污管网建设,兴建一批污水处理厂,加快配套管网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水源保护林建设工作。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加快垃圾处理厂建设,提高垃圾综合利用率和无害处理率。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重点治理好汽车尾气污染和电力行业的大气污染。防治噪音污染,加强机动车、施工工地、社会生活噪音污染控制,严格控制大型货车行驶路段和速度。合理利用水资源,完善开采地下水计划,严格控制取用地下水的数量,逐步提高地下水水位。提高公民水资源忧患意识,推广使用节水器具,调动全社会节约用水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加强山体裸露和水土流失治理,重点解决安托山片区(含深欧、深云石场)、留仙洞片区、布吉水径片区、东信石场等采石取土严重影响市民生活环境和城市景观的问题,继续推进海洋生态环境和海岸线自然景观保护,切实改善整体环境质量。继续推进全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环卫管理网络;继续抓好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特别是新公园的筹建工作,优化城市生态质量;加强城市灯光环境建设,营造城市优美的第二轮廓线。

  28、积极稳妥推进城中村改造。坚决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九次全会和全市清查违法建筑违法用地暨城中村改造动员大会精神,加大违法建筑违法用地清查、查处力度,采取法律的、经济的、政策的、行政的、组织的等多种合法手段,多管齐下、综合执法,坚决遏制新违法建筑出现,积极为城中村改造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城中村改造综合研究与专题调研,编制城中村改造总体规划纲要,制定好实施细则、技术规范和检查监督办法,形成相关配套政策,切实规范和引导城中村改造,确保成熟一个改造一个,改造一个成功一个,努力将“城中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社区服务齐全、管理良好的现代化文明社区。进一步明确市、区及各职能部门事权,加强协调,提高办事效率。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29、加强人口调控和管理。从实际出发,以政策为支撑,用制度作保证,制定科学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总量,调整优化人口结构,加强人口管理,提高人口素质,努力营造规模适度、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布局均衡的城市人口环境,使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重点是在摸清深圳人口现状和城市实际承载力的基础上,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人口流动、证件管理、劳动就业、计划生育、外来工子女教育等关键环节入手,尽快制定、实施加强和改善人口管理的“1+5”文件(一个意见、五个办法),使人口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六、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城市
  30、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要求,探索和完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新体制、新途径、新措施。根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一府两院、政协及各人民团体的关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完善议事程序,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构成。依法做好人大的换届选举工作,切实加强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建设。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更好地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积极推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拓宽工作思路,加强与所代表群体的联系,充分发挥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

  31、继续推进依法治市。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把立法决策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决策紧密结合,与解决深圳面临的突出问题相结合,通过立法,促进一系列影响深圳发展的突出问题的合理解决。进一步完善立法工作的各种制度和程序,坚持权利和义务、权力和责任相统一原则,防止滥用权力,进一步克服部门利益倾向,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要继续探索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新途径,扩大社会的广泛参与,更好地反映民意、体现民志、集中民智,不断提高立法质量。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及市政府具体实施意见为契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对全市行政系统各职能部门履行职责、执法机关行使执法权的监督检查,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度,坚决纠正、严厉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行为,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从制约司法公正、影响司法权威的关键环节入手,切实解决有损司法权威的主要问题。以保证司法公正为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普法工作,提高广大市民的法律意识,各级党员干部尤其要自觉增强法制观念,带头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使党的一切活动都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进行,决不允许任何人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

 

  32、大力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创新和拓宽基层民主的形式和内容,保障人民群众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使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企务公开、居务公开,调动人民群众依法参与民主实践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把监督的重点放在对行政权和司法权的监督上,尤其要强化对财政预算、政府重大投资项目、重大国有资产产权转让事项、重要人事任免、重大案件审理的监督。

 

七、加快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3、大力弘扬深圳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培育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激发广大干部群众不畏艰险、奋发有为的精神斗志,增强市民对深圳的认同感、归属感。广泛开展以“爱国、守法、诚信、知礼”为内容的现代公民教育活动,继续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深圳市民行为道德规范》,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文艺作品、公益广告等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和途径,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努力实现道德教育的经常化、大众化。着重加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发挥党员干部在道德建设中的表率作用。充分利用全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切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突出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制定新标准、新办法,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树立社会正气。广泛开展志愿者、送温暖、献爱心、帮困扶贫等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培育先进典型。加强信用道德教育,推进信用城市建设,完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扩大诚信覆盖范围,推进信息实时更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逐步形成信息全面、准确、及时的政府公共诚信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高效便捷的信用信息服务。重点抓好生产流通领域、服务行业、中介组织、党政机关和执法部门的诚信建设。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信用机制、责任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监管机制,着力营造政策稳定、秩序规范、重信守诺、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34、积极营造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的舆论环境。坚持团结稳定鼓劲、以正面导向宣传为主,把体现党的主张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坚持党管宣传的原则,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导权。党委宣传部门要根据每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当好舆论宣传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形成重大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进一步加强舆论监督,推动市委、市政府各项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高度重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建立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各种类型的社会舆情信息中心,进一步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做好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工作,引导群众正确分析形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自觉为改革发展稳定作贡献。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通过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人心、化解矛盾、稳定社会,把广大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共同致力于深圳的发展。

  35、积极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总目标,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规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繁荣各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加强哲学社会研究,提高我市学术文化水平。大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抓好提供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开展便利公共文化服务、营造良好公共文化环境工作。抓好深圳报业集团经营业务上市、广电集团卫视落地、数字电视和发行集团中心书城筹建工作,拓展三大文化集团的发展空间。总结首届文博会的经验,提前做好第二届文博会的各项筹备工作。以培育我市第四支柱产业为目标,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扶持印刷、动漫、文化旅游、传媒等优势文化产业的发展,建立一批文化产业基地。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集艺术性、标志性、实用性于一体,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国际水准的大型文体基础设施。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深圳市委关于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文学艺术事业的意见》,以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5周年活动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36、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为目标,积极探索建立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推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上新台阶,努力建设“人文深圳”。按照中央文明办颁布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调整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思路和重点,继续推进创建文明市、文明区工作,强化创建责任,力争成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以“深圳关爱行动”、“建设绿色家园”、“五进社区”(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安全进社区)、“深圳文明行动”、“深圳读书月”、“深圳全民国防教育月”、“深圳社科普及周”、“百万市民讲外语”、“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示范岗”、军警民共建等创建活动为载体,运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把先进文化理念和党的意志、主张变为群众的“普世价值”,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37、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贯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加强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落实党管武装各种制度和原则,积极推进城市民兵工作改革,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抓好双拥工作,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继续保持“双拥模范城”荣誉。

 

八、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增强深圳综合竞争力
  38、加快完善创新体系。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业化为目的、人才为核心、公共研发体系为平台,辐射周边、拓展海内外、官产学研资介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从整体上推动我市科技工作迈上新台阶,形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动力。充分运用市场调节和政府鼓励两种手段,加快建立企业自主研发和生产配套体系,切实把科技创新落实到产业,落实到企业,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发挥我市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和证券市场优势,建立健全技术资本运营体系,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不断增强可持续的开发创新能力。加快构建面向社会、面向中小企业的多层次、专业化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重点推进“深圳虚拟大学园重点实验室平台”和国家大学科技园产业化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软件园、留学人员创业园、高新区的软硬件条件。积极引导支持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我市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科技投入与财政投入相适应的机制,保证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稳定增长。

  39、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以我市成为全省首个教育强市为契机,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建立健全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更好地发挥教育在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加大义务教育实施力度,积极探索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的责任,明确各自的职责。按照“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长期努力、加快推进”的原则,多渠道解决好外来劳务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在标准化、均衡化的基础上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化。进一步提高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水平,办好深圳大学城,加强深港高等教育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国外著名高校来深合作办学,促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跨越式发展。继续通过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方式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深工作。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建立与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相适应的、职前与职后教育培训相互贯通的职业教育体系。以我市作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研究制定《深圳市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创新办学体制、投融资体制和学习制度,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整合各类教育资源,采取规范、调整、提高的方针,促进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40、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切实加强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快制定我市人才发展战略实施纲要和新的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完善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发挥作用的机制和环境。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开发利用国际和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建设好国际和国内两大人才市场,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机构。严格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不拘一格选拔和任用人才。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重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发挥和充分挖掘现有人才的作用和潜能,盘活人才存量。加大吸引与我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和引进国外智力工程的工作力度,积极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和外国专家来我市工作创业,吸引高新技术成果的拥有者来我市投资创业发展并作好相关服务工作,为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加大高精尖人才工作力度的同时,注重人才团队结构配置,重视各类企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整体提升。

 

九、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1、确保社会治安的稳定。以打造“平安深圳”为目标,充分发挥司法机关惩治犯罪、维护稳定的职能作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从根本上维护社会稳定的途径和办法。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始终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进一步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两抢”、“两盗”、“涉黑”等犯罪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建立健全反恐斗争和危机应对机制,坚决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的各种破坏活动。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综治基层基础,完善“网格化”布警的运作机制,大力推进社区警务建设,进一步加强出租屋和外来人口管理,提高治安防范水平。坚持从严治警、从优待警、科技强警,切实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公安队伍在社会治安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

  42、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增强做好处理信访突出问题、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的责任感与紧迫感。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对重大信访问题实行领导包案、挂牌督办、重点突破。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维稳工作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充分发挥市、区、街道党政机关及应急指挥、维稳综治、信访、公安等部门在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职责,加强协调和配合,形成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调处机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完善市、区、街道、社区多层次、多形式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坚持控源治本,夯实基础,加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长效机制建设,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事前预防和控制上来。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整体效能,抓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人员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内部、遏制在萌芽状态,努力实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的目标,积极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43、积极构建和谐社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社区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深圳市社区建设工作管理办法》、《深圳市社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05一2010年)》,努力构建“安全文明、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的和谐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以居民自治为方向,建立和完善运作机制和协调机制;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方便社区群众,为社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以文化活动为载体,把社区理念、道德教育、文娱活动渗透到社区建设管理的各个方面,提高群众的认知度和参与的广泛性,增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实现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进一步完善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发挥民政、治安、环保、卫生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社会的力量和资源,切实发挥和谐社区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44、切实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高度重视户籍人口中的下岗职工、低保家庭及外来劳务工等弱势、困难群体,制定帮扶弱势、困难群体的优惠措施,继续推进十项民心工程和同富裕工程,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加强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和安全生产的管理,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把就业和再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为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发就业岗位,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社会保险运作机制。加强劳动保障执法和处罚力度,切实解决拖欠劳务工工资问题,维护外来劳务工的合法权益。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促进发展的目的,在加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稳步增加居民收入,确保广大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分享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加快旧房改造,扩大建设经济适用房,研究适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大力实施市、区老年福利服务计划和“助残工程”,提高设立老年人服务中心、老年服务站点的密度;大力开展创建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活动,在城市道路、主要公共场所和重要公共建筑设置方便残疾人使用的设施、通道,并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

 

十、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45、努力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善于从战略上、全局上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掌握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基本规律,全面提高各级党委驾驭经济持续发展的前瞻能力和战略选择能力,努力把握战略机遇,把我市经济发展推上新的台阶。探索建立党领导经济工作的科学、协调、高效的体制、机制和方式,着力推进经济工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强化决策责任,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确保中央、省的政策措施和各项部署的贯彻落实。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掌握新情况、发现新问题,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抓住主要问题,形成正确的决策思路,使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更能切合实际。

  46、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做好今年市级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完成市直局级领导班子考察工作,加强对市管班子“一把手”的选配和管理,严格执行《深圳市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加大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工作的力度。做好优化人大、政协领导班子结构的具体工作。完善新任副局级领导干部到信访部门挂职锻炼的工作制度,按规定进行区级“五长”交流,推进干部跨部门竞岗交流、机关与基层双向交流、重要岗位定期交流,逐步加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之间的干部交流。加强市委管理的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创新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制。

  47、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紧密结合我市党员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实际,区别情况、分类指导,确保教育活动扎实有效推进。把党员先进性教育与省委部署的“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做到“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形象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坚持发扬党内民主,坚持领导干部带头,认真解决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有关部门要做好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各级党委要研究制定对特殊党员群体开展教育活动的方式方法,调整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

  48、继续实施固本强基工程。探索街道社区党组织在辖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具体方式和办法,完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机制,构建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后的社区党组织工作新机制。加大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逐步实现50人以上的企业有党员,100人以上的企业有党组织。重视发挥基层组织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高度重视做好社区工作。完善社区建设工作机制,抓紧落实社区工作人员的编制问题,着力解决社区建设中场所、人员、资金等难点问题。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强化社区服务功能,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各种优质便利的服务,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49、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充实、完善我市反腐保廉预防体系总体思路,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建立健全我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继续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教育,引导领导干部着力解决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问题,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切实做到为民、务实、廉洁,树立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严格执行《中共深圳市委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试行办法》,突出抓好对“一把手”的监督。各级党组织要自觉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政机关民主决策机制,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健全社会公示、专家论证和公开听证等决策咨询机制,继续推行政务公开、居务公开、企务公开,使之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充分发挥行政监察系统的职能作用,促进依法行政、从严治政。下大力气,着力解决影响党心民心的突出问题,特别要结合市几套班子的换届,采取有力措施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狠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风气,纠治收送“红包”问题,坚决制止领导干部超越职权、滥用权力的行为,防止领导干部插手市场经济活动,在借贷资金、承揽工程、审批土地和拆违建、城中村改造等工作中搞权钱交易,防止一些领导干部支持、纵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职务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以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权力、谋取不正当利益和违法违纪案件为重点,坚持查处大案要案,用良好的党风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有力保证。继续做好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保廉工作,加强对驻外中资机构的监管。

  50、认真做好第四次党代会的筹备工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精心部署,高质量地做好大会的筹备工作。严格标准、严格程序,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走群众路线,选出高素质的党代表。市委组织部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市级领导班子进行认真考察,协助市委酝酿、推荐、考察下届“两委”候选人预备人选。宣传新闻部门要为这次党代会的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按照本要点,认真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计划,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振奋精神,扎实工作,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3618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