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农业厅水产局畜牧局关于当前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意见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1999-12-10 生效日期: 1999-12-10
发布部门: 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桂政办发[1999]200号

  各地区行署.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柳铁,区直各委、办、厅、局:
  自治区农业厅、水产局、畜牧局《关于当前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意见》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日

  关于当前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意见
  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是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七届六次全会通过的“1234610”工作思路的重要内容之一。最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农业部关于当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若干意见,要求抓住当前主要农产品供应比较充裕的有利时机,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把农业的发展切实转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就我区来看,经过多年努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品质结构、区域布局、成熟期结构、播种期安排等方面不合理的问题。为了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精神,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现就当前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当前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改良品质为重点,依靠科技、优化布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稳定基本政策,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渐进过程,必须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当前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必须遵循“六个坚持”的原则: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二是坚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三是坚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五是坚持运用经济手段;六是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和生产经营自主权。

  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重点
  (一)种植业。
  在确保粮食生产总量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亚热带特别是南亚热带经济作物,提高品种质量,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1、粮食作物:
  要在稳定粮食总量并确保逐年有所增加的前提下,优化品种结构。要调减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劣质早籼稻面积,将部分高坑田、水尾田、望天田改种玉米及其他杂粮。到2005年,早稻面积要力争调减到1550万亩,占稻谷面积的45%,比1998年下降3个百分点;玉米面积要扩大到1000万亩,占粮食面积的18%,比1998年上升3个百分点。要扩大优质稻面积,提高优质稻比例。要在积极推广高产品质较优的杂交稻组合的同时,根据市场需要,适当推广接近或达到部颁H级标准的优质常规稻品种。到2005年,优质稻面积要达到2650万亩,占稻谷面积的77%,比1998年提高56个百分点。
  调整的重点区域是:优质稻种植重点放在商品粮调出较多的地区;早稻种植面积调减改种玉米、杂粮的重点放在人均水田面积较大、水源不保证的地、市、县(区)。
  2、油料作物:
  适度扩大花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和总产;稳定油菜种植面积,努力提高“两低”(即低芥酸、低流着)油菜比重,向优质油菜发展;在扩大油葵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主攻单产。到2005年,全区油料总产要达到65万吨,比1998年增加10.6万吨。
  3、经济作物:
  (1)甘蔗生产。要调减面积,优化布局,建设“吨糖田”,提高糖分含量。全区的甘蔗种植面积要从现在的800多万亩逐步调减到500万亩左右。重点布局在南宁、柳州地区,适度布局在钦州、贵港市和百色、河池地区。限制开荒种蔗,严禁毁林种蔗,凡25°坡以上的蔗地必须退蔗还林。
  (2)水果生产。在果树种类结构上,继续以南亚热带水果为主导,适当扩大淡季、时令小水果的比例。在品质结构上,要多发展名、特、优、稀水果,淘汰老、旧、劣质品种,发展加工型品种。在成熟期结构上,要疏中间促两头,做到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到2005年,全区果园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投产率达到75%以上,名、特、优水果比例要占80%以上;早、中、迟熟品种的比例要调整为3:5:2,改变目前中熟品种比例占80%以上的状况;鲜销与加工水果的比例要由目前的9:1调整到6:4。
  (3)蔬菜生产。要围绕冬菜和夏秋反季节蔬菜两大特色优化品种结构。全区每年蔬菜生产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左右,其中,冬菜面积700万亩,夏秋反季节蔬菜200万亩,高效精细蔬菜200万亩,其他加工类蔬菜100万亩。在布局上,重点发展百色、南宁、钦州、北海、玉林等地、市的南菜北运和以广东、港澳等地为主要市场的名优冬菜生产;充分发挥贺州、桂林、柳州、河池等地、市的气候优势,发展反季节淡市蔬菜品种。同时,加快发展食用菌、加工类优质蔬菜和粮菜型兼用品种的生产。
  (4)其他经济作物。烟叶生产按照市场需求实行严格的计划控制,制止盲目发展,避免大起大落,到2005年,全区计划种植26万亩,重点在贺州、百色、河池、柳州、玉林等地、市种植;花卉生产要以立足区内市场为主,逐步面向国内外市场。重点在南宁、柳州、桂林、北海等市开发花卉,有条件的地、市可侧重发展绿化苗木、草皮、食用窨茶花、药用花、盆花、鲜切花等名特优观赏花木和绿叶类品种;茶叶生产要以无性系良种茶、名优茶和无公害茶产品为主导,提高我区茶叶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从2000年起,每年新建高效良种茶园1.5~2.5万亩,到2005年,全区茶园总面积要达到50万亩;桑园面积稳定在30万亩左右,重点放在南宁、柳州、河池地区和柳州市。
  (二)畜牧业。
  在稳定提高生猪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草食型、节粮型兽禽,加快地方名特优兽禽养殖的产业化发展,建立优质、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业体系,为人们提供优质、健康、多样的生态型畜牧产品。
  1、肉类生产:
  (1)以提高生猪品种质量为核心,重点提高二元杂母猪饲养量,发展商品三元杂瘦肉型猪生产。桂东南地区在稳定发展外血三元杂瘦肉型商品猪的同时,要积极发展外血四元杂瘦肉型商品猪生产;桂中地区在积极扩大外本二元杂母猪饲养量,发展外本三元杂瘦肉型商品猪的同时,逐步发展外血三元杂瘦肉型商品猪;桂西地区要大力开展外本猪杂交改良,发展外本三元杂瘦肉型猪生产。各地在大力发展瘦肉型猪生产的同时,要注重保护地方优良猪种,开发特色产品。
  (2)大力发展草食动物,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草山草坡、石山灌木丛和农作物秸秆资源,重点发展牛、羊生产。在加强本地牛、羊品种选育的基础上,积极引进亚热带肉用黄牛和肉羊优良品种,开展杂交改良,提高我区牛、羊的产肉性能。要继续开发沿海滩涂水面和水库、河叉水草资源以及充分利用冬闲田种植优质牧草,大力发展养鹅、养兔。
  (3)积极发展优质肉鸡生产,重点开发岑溪三黄鸡、容县霞烟鸡、灵山麻鸡等地方名特优肉鸡品种。适当发展番鸭、水鸭等良种肉鸭生产。
  (4)根据市场多样化的需求,鼓励发展各种经济动物饲养和野生动物驯养。如养蜂、鹿、鸵鸟、肉鸽、乌鸡、雉鸡、海狸、果子狸、龟、蛇等。
  通过调整,使我区肉类生产结构更趋合理,草食、节粮型畜禽的肉类比重有明显提高。到2005年,全区肉类结构的比例力争达到:猪肉72%,牛肉5.5%,羊肉1.2%,禽肉21%,其他肉类0.3%。
  2、蛋类生产:
  稳定蛋鸡生产,鼓励发展蛋鸭生产。在大中城市周边,稳定蛋鸡生产,满足城市“菜篮子”的需要;在沿海地区,鼓励利用浅海滩涂发展高品质的蛋鸭生产,逐步提高我区蛋类的自给水平。
  3、奶类生产:
  充分发挥我区水牛资源,利用几十年来我区水牛杂交改良的成果,大力开发牛奶业。重点在南宁、钦州、防城港等市发展奶水牛杂交改良基地。同时,要加强引进、开发、推广亚热带奶用黄牛,加快我区奶业的发展。
  (三)渔业。
  主要是渔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生产布局三个方面的调整。在继续提高捕捞业,巩固发展养殖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加工业和流通服务业。首先,要调整养捕生产、加工、流通服务业三者的比例关系,使三者的产值比例由1998年的94:4:2调整到2005年的75:13:12,基本达到其他沿海省市90年代中后期的平均水平。其次,调整海水养殖与海洋捕捞两者的比例关系,使两者产量的比例由1998年的39:61调整到2005年的54:46。产品结构和生产布局的调整是:
  1.海水养殖。在充分利用现有滩涂养殖的前提下,逐步向20米左右等深线的海域发展,并结合标准海堤建设的机会,将标准海堤内附近效益极低的种植业用地调整为水产养殖业用地,建设一批标准较高的水产养殖基地,形成旅游观光渔业,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在稳定提高牡蛎和一般鱼类养殖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珍珠、对虾、青蟹、文蛤、鲍鱼以及其他名贵鱼类,提高名特优新品种的养殖比重。
  2.淡水养殖。在稳定池塘养殖的同时,重点开发水库库区、内陆江河河叉和稻田养殖。在稳定四大家鱼、罗非鱼等常规品种的同时,大力发展效益高、可创汇的虾、蟹、贝等名、特、优、新、稀品种,形成鱼虾蟹贝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改变淡水渔业品种过于单调的局面。要重点发展适合大水面养殖而且投入少、效益高、可出口创汇的银鱼生产。到2005年,全区银鱼产量力争达到2000吨左右,使银鱼生产尽快成为我区淡水渔业的一大支柱。同时,在稻田大力发展效益较高的绒螫蟹(河蟹)养殖,力争在3~5年内,使河蟹生产也成为我区淡水渔业的又一大支柱。
  3.海洋捕捞。遵循“压缩沿岸,稳定近海,积极开发南沙,稳步发展远洋”的原则,压缩沿岸渔船,改变近海渔船以底拖网为主的作业方式,适度开发占有一定潜力的中上层鱼类和头足类资源,以稳定近海捕捞生产。大力发展南沙等深外海渔业,扩大南沙开发力度,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渔船到远洋去发展渔业捕捞。到2005年,按照国务院关于海洋捕捞量零增长的要求,我区海洋捕捞产量继续保持在90万吨左右,外海、南沙和远洋的捕捞量占总捕捞量的20%左右。
  4.水产品加工。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优势产品为龙头,加快我区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要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使加工能力上规模、上档次。要重点发展珍珠、海洋生物制药、虾类、贝类的加工以及鱼粉、鱼糜生产,以提高我区渔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到2005年,全区水产品加工业产值要占全区渔业生产总产值的13%左右。

  三、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
  (一)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执行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实行优质优价政策,进一步拉开品种、质量差价,促进生产者按照市场需要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完善相应的质量检测手段,逐步改变混收混储混销的做法,实现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分级分类管理。对早籼稻中的一些品质差、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从2000年新粮上市起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
  进一步规范养殖业生产税费管理,坚决制止违反现行税收法规及国务院有关规定向农民乱收、摊派生猪税费的现象。继续执行对现行的饲料产品免征增值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的政策。继续执行对远洋渔业企业在公海或按照有关协议规定在国外海域捕获并运回国内销售的自捕水产品及其加工制品,不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免征农业特产税的政策。认真执行开发利用宜渔资源等发展渔业的有关政策。
  (二)大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切实把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作为农业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继续抓好“三田工程”和“种子工程”建设,积极开发和推广种养业优良品种,大力推广能够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先进实用生产技术。加强农产品保鲜、贮藏、运输、加工等各环节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加强农业的国际交流与技术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及台湾的先进技术。
  继续深化农业科教体制改革,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继续依法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在地方机构改革中要稳定农技推广队伍;充分发挥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作用,大力开展农技人员培训和农民“绿证”教育,努力提高农技人员和农民素质。
  (三)加强优质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和加工转化。
  加强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出口创汇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地在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快对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鼓励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工艺,提高加工能力和产品档次。乡镇企业和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要适应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业。鼓励和允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有一定规模的饲料生产企业到主产区建立生产基地,与农民建立联合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加大农产品加工转化力度。
  (四)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管理水平。当前尤其要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和销地批发市场特别是区外营销网络的建设。
  规范批发市场,积极培育代理商、批发商等中介组织,改进交易方式,逐步向公开竞价拍卖、样品交易等方式过渡。有条件的地方,要发展生产基地与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等结合的新型流通方式,拓宽农民进入市场和农产品流通渠道。要清除各种乱收费、乱罚款现象,保证农产品特别是鲜活产品的运销畅通。
  努力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出口政策,鼓励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肉类、水产品、亚热带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出口。
  (五)加强信息体系建设。
  要建立健全各级农业信息机构和落实农业信息人员,尽快完善全区农业信息网络,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形成从自治区到地、市、县、乡适应农业市场化要求的现代化信息传播系统。要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刊登播放农村实用技术信息和当地大宗农产品销售价格信息,依托县以下农业部门和供销合作社及其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开展信息服务。
  (六)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和质量监督管理。
  要尽快完成主要农产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用标准化手段促进农产品质量、效益的提高。各地、各有关部门开发优质农产品要树立品牌意识,努力创建我区一批名牌产品。要加强对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检测和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测。加强农业质量技术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法规体系,加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资料质量、计量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种苗、种畜和其他农业生产资料的行为。
  (七)切实加大对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资金投入的力度。
  在坚持以农民投入为主的前提下,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投入力度。国家和自治区的各项农业建设资金,要调整投向和建设重点,积极扶持优质、高产、高效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转化。加快农业利用外资步伐。
  金融机构要根据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要求合理调整贷款结构,适当增加农业贷款总量。农村信用社要坚持以农户为主要服务对象,支持农户调整农产品的生产结构。农业银行要加大对从事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的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力度,对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企业信誉等级高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适当扩大授信额度。

  四、切实加强对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领导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把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摆到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及时研究部署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工作,支持和关心这项工作。各地、市、县要从实际出发尽快制定规划,提出本地的调整方案和意见,落实具体政策措施。农业、水产、畜牧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能,明确责任,积极配合,加强对本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保证我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
  附表:

  一、广西粮油作物种植规划表(附表略)

  二、广西优质稻发展规划表(附表略)

  三、广西畜牧业良种化目标规划表(附表略)

  四、广西肉类产品结构调整目标规划表(附表略)

  五、广西水产业计划产值及其比例表(附表略)

  六、广西水产养殖发展规划表(附表略)

  七、广西海水养殖名特优品种发展规划表(附表略)

  八、广西淡水渔业名特优品种养殖远景规划表(附表略)

自治区农业厅
  水产局
  畜牧局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五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218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