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辽宁省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国土资源局鞍山市2007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7-07-07 生效日期: 2007-07-07
发布部门: 辽宁省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鞍政办发[2007]5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国土资源局制定的《鞍山市2007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00七年七月七日

鞍山市2007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了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和《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鞍山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鞍政办发〔2006〕94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2007年降水趋势分析
  根据市气象局预测,鞍山市2007年夏季降水略多于往年,并且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可能出现短时伏旱和局地洪涝。预计鞍山市夏季降雨量为420―500mm,比历年的426mm多1―2成,其中6、7月份降水略多,8月份降水略少。全地区大约有2―3场区域性暴雨天气。
  二、地质灾害控制因素与分布
  我市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岫岩县山区、海城市东南部山区、城区西部平原地区。主要地质灾害种类有泥石流、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
  (一)泥石流
  泥石流大多是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的,历史上海城市东南部山区和岫岩县山区各乡镇均有发生。主要泥石流灾害隐患点分布在岫岩县的汤沟、朝阳、大营子、石庙子、牧牛、三家子、韭菜沟、偏岭、哈达碑、石灰窑、红旗营子、黄花甸及海城市的孤山、接文、析木、马风、什司县、英落等乡镇。此外,岫岩县其它乡镇均有泥石流灾害点分布。
  (二)滑坡和崩塌
  地质和地形条件、采矿、筑路、建设工程等经济活动开挖边坡、降水是滑坡和崩塌的控制因素。主要自然滑坡和崩塌灾害隐患点分布在岫岩县汤沟、黄花甸、偏岭、哈达碑、兴隆、石灰窑、大营子及海城市孤山、接文、析木、马风、什司县、英落、大屯、毛祁等乡镇。另外因采矿、筑路、建设工程等经济活动开挖的边坡及尾矿坝亦是容易发生滑坡和崩塌的重要隐患点,零散分布于矿区、公路两侧和建筑工程区。
  (三)地面塌陷
  引起地面塌陷的动力因素主要有地震、降雨以及地下开挖采空、大量抽水等。我市地面塌陷分为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城区的铁西区(含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区)和千山区西部平原区。重点地段是四方台―化纺厂―双台子啤酒厂,第一粮库―铁路器材厂,新华站―铁西广场―四十四中学等3条岩溶发育带。采空区塌陷主要分布在城区铁东区长青街道、大石头一带及海城市、岫岩县、千山区地下采矿分布区及老窿分布区。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形成的地面塌陷隐患点主要分布在海城水源地(响堂)、西郊水源地(铁西开发区、宁远镇)和立山水源地(太平)。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根据历年地质灾害情况统计和地质灾害分布及发生特点,我市地质灾害多发生在汛期。因此确定我市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6月中旬到9月末。
  四、组织领导
  为做好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鞍山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其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李世凯 副市长
  副组长:孙书鹏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成 员:康志刚 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邹玉颖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杨春安 市建委副主任??
  黄 平 市财政局副局长??
  邵会杰 市城建局副局长??
  张东红 市交通局副局长??
  曲振东 市水利局副局长??
  卢忠诚 市气象局副局长??
  刘 毅 市旅游局副局长??
  任殿忠 市安全生产监管局副局长??
  汪长?? 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全市地质灾害防治的日常管理工作,主任:康志刚(兼)。
  各县(市)、区要成立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工作情况,联系电话:5552758。
  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地质灾害的巡查监测,制定防灾避灾措施
  各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有关文件要求,组织相关人员对各灾种重点预防部位进行巡查,布置防范、观测重点,制定防灾避灾措施,编制本地区2007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于7月15日前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落实防灾责任人、疏散路线、避灾地点和避灾方法,规定报警信号。编排汛期值勤(班)表,确定负责人和联系电话,并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各单位在汛期要有专门人员昼夜值班,责任到人,值班到位,确保通讯畅通。
  有关部门汛期值班电话:
  市国土资源局 白天:5552758夜间:5519785
  市建委  白天:5533603夜间:5535735
  市水利局  白天:2935226夜间:2935226
  市交通局  白天:5893043 5893013??
  夜间:5893039
  (二)建立群专结合的群测群防网络
  各县(市)、区要建立由县级监测网、乡镇级监测网和村组级监测网组成的群测群防网络。县级监测网由分管该项工作的县(市)、区政府有关领导负责,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日常工作。主要负责境内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区)的监测预警;建立一级监测站,进行灾害应急调查、应急监测、抢险救灾;负责管理该地区的监测系统、信息系统和预警系统;负责全地区的技术指导和管理。
  乡(镇)级监测网由分管该项工作的乡(镇)政府有关领导负责。主要负责区域内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进行日常巡查和简易监测,并做好记录、上报等工作;协助上级监测机构做好区域内重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组织群测群防工作,做好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预警和自救工作。
  村组级监测网由村委会主任或组长负责。主要负责该村或组、居委会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进行日常巡查和简易监测,并做好记录、上报等工作,组织群众进行地质灾害预警和自救工作。
  各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及各级监测机构要密切注意观测前期降水量、暴雨强度,山坡、沟谷岩石动向,做好临灾预报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特别是泥石流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做到专业与群众防治相结合、群策群力防治地质灾害。
  (三)做好人工开挖的边坡巡查、监测、防治工作
  各县(市)、区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要配合国土资源部门做好因筑路、工程建设等经济活动人工开挖的边坡巡查、监测、防治工作,并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责成有关单位进行治理,防止人为地质灾害的发生。
  (四)加强中小学校区(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各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对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中小学校区(舍)周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并指导学校做好监测工作,发现险情,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要广泛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教职员工和中小学生预防各类地质灾害的防灾意识,增强其临灾避险和自我救助的能力。
  (五)发放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
  各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要根据当地已查出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将群测群防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落实到乡(镇)长和村委会主任以及受灾害隐患点威胁的村民,要在6月30日前将涉及地质灾害防治内容的“防灾明白卡”发至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负责人和受威胁的群众手中。
  (六)根据天气预报做好临灾预报工作
  各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要根据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和省、市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结合以往发生的地质灾害情况,做好临灾预报工作,及时向县(市)、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发布。
  (七)做好地质灾害的应急、救助工作
  各地一旦有灾情、险情发生,当地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鞍山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鞍政办发〔2006〕94号)的有关规定做好相应的应急和救援工作。国土资源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尽快查明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提出应急治理措施,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
  (八)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
   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应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做好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各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的地质灾害防治专业知识和政策水平,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地质灾害预防的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九)注意总结防灾避灾经验
  汛期过后,各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要对防灾避灾工作进行总结,对灾害发生的原因、灾害危害程度、成灾预报和防灾避灾经验进行总结,并以书面形式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市国土资源局
二00七年七月三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971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