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7-08-16 生效日期: 2007-08-16
发布部门: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湘政办发[2007]46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八月十六日
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2006〕36号,以下简称《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7〕37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普查目的和目标
  (一)普查目的。
  通过污染源普查,掌握全省污染源分布、污染物排放强度、污染治理设施能力及技术水平、污染排放规律,分析全省污染源的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为全省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二)普查目标。
  1、全面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污染治理水平和治理费用等情况。
  2、建立省与地方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核定省控重点污染源名单。促进污染源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为污染源的管理奠定基础。
  3、提高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尤其是基层环保部门的管理能力,健全各级环境统计、监测、监督和执法体系。
  4、通过普查工作的宣传与实施,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污染源普查,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二、普查时点、对象、范围、内容和种类
  (一)普查时点。
  普查时点:2007年12月31日。
  时期资料:2007年度。
  (二)普查对象与范围。
  污染源普查对象为全省境内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1、工业源。主要普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二产业中除建筑业(含4个行业)外39个行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工业源普查对象划分为重点污染源和一般污染源,分别进行详细调查和简要调查。
  重点污染源范围是:有重金属、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排放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11个重污染行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16个重点行业(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中规模以上企业。
  一般污染源是指工业源中除重点污染源以外的工业企业。
  2、农业源。主要普查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
  种植业污染源主要针对粮食作物(包括谷类、薯类和豆类)、经济作物(包括水果、花卉、油料、糖料以及棉、麻、茶、烟草、中药材等)和蔬菜作物(包括叶菜类、瓜果类、茄果类、根菜类、豆类、花菜类)的主产区开展肥料、农药和农膜污染调查。
  畜禽养殖业污染源以舍饲、半舍饲规模养殖为调查对象,针对猪、奶牛、肉牛、蛋鸡和肉鸡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畜禽粪便和污水开展调查。
  水产养殖业污染源以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围栏养殖、工厂化养殖为调查对象,针对鱼、河蚌、鳖等规模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开展调查。
  3、生活源。主要普查第三产业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单位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染。
  第三产业普查范围主要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住宿业、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包括洗染、理发及美容保健、洗浴、摄影扩印、汽车与摩托车维修与保养业)、医院、具有独立燃烧设施的机关事业单位、机动车、民用核技术利用和大型电磁辐射设施使用单位。
  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普查以城市市区、县城、建制镇为单位(不包括村庄和集镇)进行生活能源消耗量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量的调查。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主要普查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和危险废物处置厂等。
  (三)普查内容。
  1、工业源。
  (1)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及其它相关情况,包括企业排污口情况、排水去向等;
  (2)原材料消耗情况,包括水的使用和消耗量,能源(煤、油、电、气等)结构和消耗量,燃料含硫量,主要有毒有害原辅材料消耗量等;
  (3)生产产品情况,包括该企业主要产品的种类、产量等;
  (4)产生污染的设施情况,包括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锅炉、窑炉等设施,产生废水、固体废物的设施,以及这些设施的种类、数量和规模;
  (5)各类污染物产生、治理、排放、综合利用情况,各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及投入情况等;
  (6)污染物排放监测情况,包括监测点位、时间、频次,污染物种类和排放浓度、排放量等。
  2、农业源。
  (1)种植业污染源。主要普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作物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情况。普查内容主要包括:肥料:包括化肥、有机肥两大类。化肥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有机肥包括商品有机肥、人畜粪便、土杂肥、厩肥、沼肥等。调查内容包括肥料名称、有效成分及其含量、施用量、施用方法、施用时期等。农药:包括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等。调查内容包括农药名称、剂型、有效成分及其含量、农药用量、施用方法、施用时期等。农膜:本次普查主要针对地膜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地膜厚度、覆盖面积、使用量、回收量等。秸秆:调查内容包括产生量、直接还田量、露天焚烧量、随意丢弃量、饲料利用量、燃料利用量、堆肥利用量、材料利用量等。
  (2)畜禽养殖业污染源。主要普查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在规模养殖条件下污染物的产生情况。普查内容主要包括:畜禽种类、养殖组织模式、存栏量、出栏量、饲养阶段、畜禽体重、采食量、精粗饲料主要成分含量,粪便和污水产生量、清粪方式、利用方式、利用量、排放量,粪便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方式、处理能力、运行时间和运行状况。
  (3)水产养殖业污染源。主要普查鱼、河蚌、鳖等在规模养殖条件下污染物的产生情况。普查内容主要包括:养殖种类、养殖方式、养殖模式、养殖产量、养殖面积、饵料、肥料、渔药的生产厂家、品牌、剂型、有效成分及其含量、使用量、使用方法、使用时期、养殖排水情况。
  3、生活源。
  (1)排污单位基本情况,包括第三产业单位注册登记的基本信息,各类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况,污染治理情况等;
  (2)以市州为单位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情况等;
  (3)城市(镇)生活能源结构及其消费量、污染物排放情况,生活供水量、排水量及污染物浓度等。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单位基本情况,污染治理设施情况和运行状况,污染物的处理处置量等情况,渗滤液、污泥、焚烧残渣的产生、处置及利用情况等。
  (四)普查污染物种类。
  按照全面普查、突出重点的原则,本次污染源普查的污染物种类为对环境影响较大、对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义的污染物。具体是:
  1、工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1)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汞、镉、铅、砷、六价铬、氰化物;造纸、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业废水中增加五日化生需氧量(BOD5);城镇污水处理厂增加总磷、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锰生产行业增加锰。
  (2)废气: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电解铝、水泥、陶瓷、磨砂玻璃等行业废气中增加氟化物;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废气中增加铅、砷、镉;机动车排气污染普查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
  (3)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分类调查)、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尾矿、放射性废渣等类别;脱硫设施产生的石膏、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和危险废物焚烧的残渣等。
  (4)放射性:伴生放射性矿物开发利用和民用核技术利用企业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放射源等。
  2、农业源。
  种植业:地表径流包括总磷、可溶磷、总氮、硝态氮、铵态氮以及毒性高、用量大、难降解的1~2种农药(如毒死蜱、阿特拉津、氟虫腈、克百威、2鄄4鄄D鄄丁酯、涕灭威、百草枯等,各地可根据作物施药的具体情况选择,以下同);地下淋溶包括总氮、硝态氮、铵态氮、1~2种农药;地膜残留量。
  畜禽养殖业:污水包括化学需氧量(COD)、铵态氮、总磷、总氮、铜、锌、pH等;固体废物包括含水率、总磷、总氮、铜、锌等。
  水产养殖业:养殖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总磷、总氮、铵态氮、硝态氮、铜、锌等。
  三、普查的技术路线和时间安排
  (一)普查技术路线。
  按照现场监测与物料衡算及排污系数计算相结合,技术手段与统计手段相结合,国家、省指导,市州、县市区调查和企业自报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普查的技术路线。
  1、工业源和集中污染治理设施。
  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同时采用现场监测和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等方法测算污染物排放量,并按照规定程序和方法相互校验、核定污染源排放量。
  对其他工业源,采用分类抽样监测的方式,核对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污染物排放量。对污染物排放量小、排放形式简单的,也可以用排污系数法直接计算排污量。
  2、农业源。
  采取分类抽样与实地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参考全省各级农业统计资料,测算全省农业源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
  根据农业部的总体部署安排,综合考虑我省影响农业源污染物产、排的主要因素,全省共设置54个农业源污染源产排污监测小区,其中种植业污染源监测小区46个,包括地下淋溶监测小区3个、地表径流监测小区23个和地膜残留监测小区20个,养殖业污染源监测小区5个,水产养殖业污染源监测小区3个。通过分类监测农业源污染物产、排数量,获得全省各主要类型农业源的产、排污系数。
  3、生活源。
  第三产业中的调查单位采取面上对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分类抽样监测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方法核定污染物排放量。
  居民生活污染调查根据统计人口、生活用水量、能源结构和消耗量,通过排污系数测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二)普查时间安排。
  普查工作总体时间安排为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07年1月一2007年12月)。
  (1)启动(2007年1月一8月)。2007年3月成立省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2007年6月组织各地建立市级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并报省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备案;2007年7月召开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会议部署我省普查工作;2007年7月召开市州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部署我省普查工作;2007年8月转发《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方案》。
  (2)技术准备(2007年3月一12月)。2007年5月一6月制定我省污染源普查方案,确定普查技术路线,并通过专家论证;2007年5月一11月转发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及普查技术手册,组织普查软件的试用;2007年3月一12月对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农业源开展监测,污染源单位建立、整理排污台账和原始记录。
  (3)培训(2007年8月一12月)。组织各级普查机构工作人员和普查员进行分级培训,根据普查工作开展的内容及时间安排相应的培训内容。包括污染源普查方案的内容、普查范围和主要污染物;普查技术路线,普查方法,各类普查表格和指标的解释、填报方法;普查数据录入软件的使用、数据库的管理和普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4)普查对象清查(2007年10月一12月)。做好普查填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清查企业、调查单位的名录;整理原始记录和台账;核查主要生产设备的状态和生产能力等情况。
  (5)宣传和动员(2007年5月一12月)。2007年6月一7月制定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宣传方案,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2007年7月配合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会议,开展第一轮宣传报道活动;2007年10月一12月召开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工作动员会议,同时开展第二轮宣传报道活动,为全省普查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2007年11月一12月指导各级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排污企业情况进行调查和清查,防止漏报,为普查资料的填报做好充分准备。
  2、全面普查阶段(2008年1月一12月)。
  2008年1月一6月根据普查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普查数据的汇总、审核,普查数据的录入和污染源数据库的建设,普查的质量保证,普查成果的开发利用等;2008年2月一4月组织开展全省各排污单位填报工作,进行数据录入、审核工作;2008年3月一5月组织各地进行数据审核、汇总,建立污染源数据库;2008年4月一6月组织入户调查和现场监测的抽查和验收;2008年5月一6月对市县级污染源数据库进行抽查和审核;2008年7月合并、汇总各地上报的数据,报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3、总结发布阶段(2009年1月一7月)。
  校核、汇总普查数据,建立全省污染源普查数据库;开发建设污染源管理信息系统;汇总、分析普查数据,形成总体报告,公布普查结果;组织各级普查领导小组进行工作总结和技术总结,开展自下而上的验收。
  四、普查组织及实施
  (一)基本原则。
  污染源普查工作按照全省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采取全面清查、条块结合的方式,由省和各级普查领导小组、普查办公室统一领导组织实施。
  (二)组织机构。
  普查工作在省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湖南省第一次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普查领导小组)负责全省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实施,决定污染源普查重大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普查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主要职责是:组织拟订全省污染源普查方案,经省普查领导小组审定后组织实施;制定和组织实施全省污染源普查各阶段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全省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宣传报导和培训;对各市州污染源普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验收;向省普查领导小组提交普查报告,根据省普查领导小组决定发布普查数据。
  各市州、县市区根据普查工作需要,成立本地区普查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负责本地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组织实施。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成立污染源普查办公室,负责本地污染源普查实施的各项工作。省内大型企业要配备专人负责污染源普查工作,协助所在区域的普查机构做好本单位的污染源普查组织工作。
  (三)部门分工。
  普查工作在省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分工协作。省环保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全省污染源普查工作,负责拟定全省污染源普查方案和不同阶段的工作方案,组织普查工作培训,负责污染源的监测,对普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结果发布,组织普查工作的验收。宣传部门负责组织污染源普查的新闻宣传工作,配合做好新闻发布会及其有关宣传活动。发展改革部门配合做好污染源普查成果的分析、应用。经济部门配合做好工业源的普查工作。公安部门配合做好机动车污染的普查及相关普查成果的分析、应用。财政部门负责普查经费预算审核、安排和拨付,并监督经费使用。建设部门参与生活源普查,会同环保部门负责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场)普查。农业部门会同环保部门负责农业源的普查。工商部门负责提供污染源企业注册登记的基本信息。气象部门负责提供气象资料。环保部门负责工业源、生活源和危险废物处置厂的普查。统计部门负责审定污染源普查表,参与普查总体方案设计,协同环保部门做好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省军区后勤部负责按全国的统一要求组织军队、武警部队所属单位污染源和环保设施的普查。
  (四)质量保证。
  根据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普查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及普查工作评价标准,省将建立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控制责任制,并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岗位,对污染源普查实施中的每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全省统一普查的各项标准、统一数据处理程序和数据处理方案、统一重要问题的解释等。
  地方各级污染源普查机构应根据统一规定,建立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控制责任制,并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岗位,并对污染源普查实施中的每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
  各级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合上级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核查各地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在各主要环节,按一定比例抽样,抽查结果作为评估各地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的依据。数据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必须重新调查。
  制定污染源普查各项技术规定,要吸收相关行业或领域的专家参加,对污染源普查方案和重要技术规定进行评审和论证,确保污染源普查各项技术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五)宣传动员。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普查的宣传动员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和互联网以及群众性活动等多种形式宣传普查的目的和意义。要根据不同的阶段进行重点宣传,增强宣传效果。通过宣传、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并配合做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使普查对象和社会公众明确普查的目的、意义、权力和义务,共同做好普查工作。
  (六)责任追究。
  各级政府对在普查工作中严重违反本实施方案有关规定的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应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要依法依规处理;对虚报、瞒报、迟报、拒报,或伪造、篡改普查资料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普查基层数据或汇总数据不得作为对单位或政府部门政绩考核的依据,不与其完成“十一五”总量削减计划挂钩,不作为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和收费的依据。如有违反,将依法依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普查经费
  (一)经费来源。
  所需经费由国家、省、市州、县市区财政共同承担。各级政府要将污染源普查所需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专款专用。
  省级经费用于:全省污染源普查方案和技术文件的制定,普查软件及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承担的重点污染源普查监测经费,市、县承担的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普查监测经费补助,宣传与培训,全省数据的汇总、校核、加工与建档,普查成果的开发利用,普查工作验收、总结,贫困地区补助,普查员、普查指导员补助等。市州、县市区经费用于:各地普查方案制定,组织、宣传动员、培训、入户调查、现场监测、设备购置、数据录入、校核、加工、检查验收、总结等。
  (二)经费预算。
  各级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普查工作方案编制普查总体经费预算和分年度经费使用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作为污染源普查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分别列入各相关部门的部门预算中,分年度按时拨付。
  (三)经费管理。
  污染源普查经费要专款专用,严格执行预算范围和财政制度,从严控制支出。属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的,按政府采购规定和招投标程序执行。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预算编制的指导和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
  六、普查实施细则
  (一)普查员的选调和培训。
  各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要根据普查工作量抽调一批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业务骨干担任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负责本辖区内普查的组织实施和普查登记工作。本次普查对象的所有法人单位、有填报任务的产业活动单位,要选调l一2名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普查员,负责本单位普查表的填写、审核和上报工作;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选调2一3名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普查员,负责本辖区内普查表的填写、审核和上报工作;各市州、县市区要选调10一20名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普查指导员,填报和指导填报辖区内污染源普查表。省负责各市州、县市区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和骨干以及污染源普查培训教师的培训。
  (二)普查区和普查小区的划分。
  各级普查机构以行政村和社区(居委会)为基础,划分普查区和普查小区,并绘制分普查区域的示意图,作为摸底调查和普查登记的依据。
  (三)单位清查。
  各地普查机构要按照污染源普查单位清查摸底方案的规定,对辖区内的所有产业单位按普查小区进行逐一清查核对,形成正式普查登记名册。并做好普查填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清查企业、调查单位的名录,整理原始记录和台账,核查主要生产设备的状态和生产能力等情况。
  (四)普查登记。
  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将清查核对后所形成普查名册,按地址代码逐级分解反馈到各乡镇、街道普查办公室,各乡镇、街道普查办公室以此组织普查员对所辖普查区内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按普查小区逐个发放普查表进行登记。乡镇、街道普查办公室对所辖普查区收集、登记的普查资料审核无误后,上报至县级普查办公室;县市区级普查办公室对乡镇、街道普查办公室上报的普查资料进行认真审核后,进行录入、汇总。经审核评估后,将普查资料及评估报告一并上报至市州普查办公室。对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也可由市州、县市区普查机构直接填报。各市州普查办公室对县级普查办公室上报的普查资料及评估报告组织审核、汇总、评估认定后上报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单位清查和普查登记期间,省、市州、县市区三级普查机构,要开通24小时值班电话,负责问题解答。
  (五)审核与检查。
  各级普查机构和普查员要严格按照普查表的填报规定和填写说明,认真填写普查表。
  (六)复查与验收。
  普查登记结束后,普查员要按照自查、互查等方式进行全面复查,检查调查单位是否有重复和遗漏,填写是否完整、数据质量是否可靠、计量单位是否准确、逻辑关系是否合理等,发现差错,及时改正。复查工作完成后,各级要对普查登记阶段的工作质量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要返工重新进行登记,直至达到规定的要求。
  (七)普查资料报送。
  普查资料采取分批上报的方式,市州上报省的时间为2008年6月,县级上报市州的时间由市州确定。市州、县市区两级普查办公室原则上以移动硬盘、磁盘或光盘的形式上报数据。上报数据的同时,附报上报数据资料的清单、数据审核评估情况说明、数据检查表等。上报数据要符合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规定的数据结构,满足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规定的数据审核要求。在规定的报告期后20天内,市州普查办公室应安排有关人员轮流值班,及时解决省普查办公室对上报数据提出的查询问题。未经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市州普查办公室不得擅自更改已上报的数据或重新上报数据。
  (八)普查的数据公布和资料管理。
  各级普查机构要对普查汇总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和评估,并以普查公报的形式向社会发布。普查数据需经上级普查办公室最终核实反馈之后方可对外提供和使用。对外提供、发布普查数据,要严格执行统计信息新闻发布管理的有关规定,合理确定提供的内容、时间和范围。
  省、市、县三级分别利用普查资料建立污染源普查名录库和数据资料库,同时,要利用部门的行政记录,按年度对名录库进行维护更新。
  各级普查机构要做好普查资料的保存、管理及对外提供工作,并组织、调动社会有关方面力量对普查资料进行开发和应用。各级普查机构及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对普查中知悉的国家机密和被调查对象的技术和商业秘密履行保密义务。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468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