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意见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11-03-03 生效日期: 2011-03-03
发布部门: 湖北省政府
发布文号: 鄂政发[2011]13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2月10日召开的全国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切实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建设,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抓好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我省是农业大省,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和农民增产增收,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最近,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农业的发展,农民种粮预期收入增加。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全面把握粮食和农业生产形势,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好“米袋子”、“菜篮子”生产,为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增产增收作出贡献。

  

  二、立足抗灾夺丰收,坚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发展目标不动摇

  

  我省是农业多灾省份,历年灾害多发、频发,多数年份重发,给粮食和农业生产造成了损失。因此,减灾就是增产,抗灾就是增收。各地要高度重视,做到抗灾思想不松懈,抗灾措施不松劲。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做好物资、技术等方面的准备。要充分发挥专业化病虫防控补贴的引导作用,强化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要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强技术指导,强化免疫工作,提高免疫密度,降低疫病传播风险。要坚持科技抗灾、避灾、减灾,一旦发生灾情,迅速组织力量,果断有效处置,最大限度减少各种灾害损失,努力实现农业“八连丰”。

  

  三、强化工作措施,大力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

  

  (一)加强在田作物管理。当前,要按照“抗旱保墒,浇水保苗,促根壮苗”的技术路线,实行分类指导,科学运用肥水,因时、因地、因苗落实好田间管理措施。尤其是对受旱严重的地区要早浇返青水、早施返青肥,促进小麦、油菜正常生长和平衡生长。

  

  (二)抓好双季稻生产和高产创建活动。我省粮食发展的潜力在于提高复种指数,扩大双季稻、扩种马铃薯;途径在于推动高产创建。双季稻生产区要建设早稻集中育秧大棚,鼓励扩种双季稻。大力实施新增粮食产能工程,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粮食优质高产创建力度,确保全省万亩示范片超过500个,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力争粮食单产提高4公斤。对集中种植马铃薯10万亩以上的大县或板块基地,要予以重点扶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挖掘资源潜力,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6200万亩左右,今年粮食总产增加2亿公斤以上。

  

  (三)突破性发展特色蔬菜。加强蔬菜基地建设,确保全省800万亩菜地保有量面积落实,提高大中城市蔬菜自给能力。大力发展高山蔬菜、水生蔬菜和食用菌,加强蔬菜设施建设,建设一批设施化、集约化、标准化的蔬菜生产基地,确保蔬菜产量增长5%。

  

  (四)抓好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大力开展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重点发展以生猪“150”模式为主的家庭畜禽养殖,高标准建设规模养殖小区。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水禽、肉禽和禽蛋产业,突破性发展草食畜牧业和饲料工业。力争今年生猪出栏数增长5%,肉类总产量增长5%。

  

  (五)加大精养鱼池改造力度。2011年开始,启动精养鱼池改造五年行动计划,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支持力度,每年完成30万亩以上的鱼池改造任务。加快完善水产良种体系,加强优良品种选育,加快品种改良,重点建设一批小龙虾、河蟹等名特优良种繁育基地。加快发展名特优水产,提高名特优比重,不断提高水产养殖效益。

  

  (六)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优化农机结构,拓展补贴范畴,满足农民群众对农机增长的需求。认真落实扶持农机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用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资金,对农机推广的重点地区和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社予以扶持。


  (七)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进一步完善农村公益事业“以钱养事”机制,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扩大国家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示范县建设范围,实现农业大县全覆盖。加强农科教结合,充分发挥科技在粮食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的支撑作用,加快农业先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促进科技进村入户。完善防灾减灾技术体系,提高科技抗灾水平。加强春耕种子、肥料、农药等物资的调剂和供应,确保春耕生产需求。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和严重坑害农民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八)促进粮食和农业规模化生产。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和推动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要素化和资本化工作。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动农村承包土地股份合作,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导农民将土地承包权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向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集中,促进粮食和农业规模化生产。

  

  四、加强粮食流通工作,促进粮食生产

  

  广泛宣传并认真执行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组织引导多元主体积极、理性入市收购粮食,继续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解决好粮食收购资金贷款问题,确保粮食收购工作顺利进行,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大力培育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建立优质粮源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实行优质优价收购和粮食加工转化增值,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加强粮食宏观调控,认真做好粮油市场监测预警工作,落实地方粮油储备,确保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五、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农田水利建设是水利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提高粮食和农业生产能力的根本之策。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农田水利的战略支撑地位,进一步加快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快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改造,重点抓好粮食主产县高产农田灌排设施更新改造和配套挖潜,加快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加快山丘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和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巩固完善“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共建”的农田水利新机制,通过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奖补结合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鼓励农民兴办农田水利,建设抗旱设施。积极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大节水技术推广力度,不断创新节水机制和节水模式。抗旱、节水灌溉等机械设备符合国家和省目录的,购机补贴予以倾斜。

  

  六、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责任制度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同步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农村与城市共同繁荣。粮油、生猪大县奖励资金的增量部分主要用于发展粮油和生猪产业。要把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为市、县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考核和督促工作。要进一步细化要求、实化措施,全面落实“米袋子”和“菜篮子”行政首长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粮食和农业生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加强部门协作,整合力量,形成合力,及时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一一年三月三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834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