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4-02-01 生效日期: 2004-02-01
发布部门: 烟台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烟政发[2004]2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为提高我市制造业发展水平,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促进全市经济跨越发展,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和《烟台北部沿海经济产业带总体规划纲要》,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我市制造业基地建设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跨越发展目标,以机械、电子、黄金、食品等四大产业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项目建设为主载体,发挥骨干企业、重点园区和沿海产业带优势,推动科技进步,提升产业层次,搞好产业配套,加快国际尤其是日韩制造业向我市转移,壮大制造业产业群。具体坚持“五个并重”,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重,扩大制造业规模与提升制造业发展层次并重,培育制造业大企业与扶持有优势的特色中小企业并重,推动产业集聚与加快国内外人才和研发机构集聚并重,国内招商与国外招商并重。到2010年,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制造业利用外资年均增长50%,制造业产品出口创汇年均增长32%,四大支柱产业建成国内竞争优势明显的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大企业,一批国内市场占有率高、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拥有核心技术的主导产品,使我市成为某些领域的区域性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制造业强市。 
  二、发展重点 
  (一)机械制造业。突出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推动机械制造业战略性调整;着力抓好一批骨干企业和主导产品,全面提升机械制造业市场竞争力。到2010年,全市机械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750亿元,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船舶及其他机械制造业年销售收入达到750亿元。 
  1.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 
  整车发展的重点是,轿车,推动与通用汽车公司的合作,东岳汽车一期工程形成15万辆生产能力,二期达到30万辆,并形成6个品种以上的产品系列;适时增加中级轿车和环保型出租用轿车生产平台。客车,依托“北方奔驰”和“烟台舒驰”等,发展中高档高速公路客车、公交客车、旅游客车和适用于公路运输及城市客运的中型客车。改装车和特种车,发展适用于高等级公路运输的重型半挂牵引车和专用半挂车,争取将一汽山东汽车改装厂纳入一汽集团的总体规划。载货汽车,依托莱动内燃机有限公司、烟台汽车制造厂等,引进或开发轻型卡车、皮卡系列车型,尽快形成5万辆的年生产能力。零部件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跟进整车的发展,发挥众多零部件企业的集群优势,加大投入,着力提高技术水平、产品档次和规模实力,形成一批规模较大、技术先进、面向多种车型配套并进入国际市场的零部件企业。支持大宇发动机、东星、玲珑橡胶等骨干企业加强国际合作,加快技术改造,提高产品开发、系统配套和模块化供货能力,进入国际配套体系。引导中小零部件企业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二、三层次的配套体系。 
  重点规划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基地。以位于开发区的东岳汽车公司为中心,福山区和芝罘区的相关区域为两翼,东岳汽车公司方圆5公里以内,主要布局建设关键轿车零部件及部分大体积零部件项目,5公里以外、10公里以内,主要布局建设中体积零部件项目,为东岳汽车建立配套体系。同时,在莱山区APEC科技工业园和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建立日韩美汽车项目基地,吸引日韩美等大的汽车及零部件厂商入驻。有条件的部分县市区,可以依托现有园区建立园中园,重点面向国内汽车生产厂家招商引资,改造提升现有零部件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膨胀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规模。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基地由市里统一规划建设,统一优惠政策,统一招商引资,实行半封闭运行。要抓住当前汽车产业大发展的新机遇,全力开展招商引资,争取3—5年内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在我市形成明显集聚效应。 
  2.船舶及其他机械制造业。船舶,在开发区、蓬莱、龙口规划建设造船工业基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承接国际上尤其日韩大的造船工业项目。重点依托莱佛士船业有限公司等,发展海洋工程船、大型油轮、大型钻井平台、豪华游艇、高速游艇等产品,把我市建成全国海洋工程船和豪华游艇生产基地、有较强竞争力的渔轮修造基地和省内船用配套产品生产基地。普通机械制造业,依托莱动内燃机公司、冰轮集团、环球机床附件公司、轴承仪器有限公司等,发展TL4110系列发动机、大型农业机械、制冷设备、数控机床和轴承检测设备等产品。专业设备制造业,依托大宇重工、方圆集团、山东鸿达等,发展工程挖掘机、大型自升塔机、多功能型塔机、大型混凝土搅拌机等产品,扩大精密模具、工业用泵、冶金机械、石油机械等专用设备生产。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依托烟台电缆厂等,发展电力电缆、漆包线、变压器等产品。 
  (二)食品加工制造业。发挥我市食品资源优势,构建地域特色鲜明、技术含量较高、出口创汇为主的食品工业结构,加强宣传造势,打造面向日韩的食品加工制造业基地,打造具有烟台特色的食品名城、名企、名品,打造诚信、绿色、安全的烟台食品品牌。重点抓好葡萄酒、果蔬和水产品深加工,培育壮大9大企业群,即以张裕、中粮(蓬莱)、威龙等为龙头的葡萄酒生产企业群,以龙大、九发等为龙头的果蔬生产企业群,以安德利、源通、天府、金海、山村果园等为龙头的果蔬汁生产企业群,以京鲁渔业、东方海洋等为龙头的水产品加工企业群,以莱阳鲁花、招远金城等为龙头的粮油加工企业群,以莱阳春雪、烟台喜旺、民和牧业等为龙头的肉禽加工企业群,以龙丰集团、婴儿乐集团为龙头的方便功能食品生产企业群,以完达山(牟平)乳业、力源、三乐等为龙头的乳制品生产企业群,以烟台欣和味达美等为龙头的调味品生产企业群。到2010年,全市食品工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600亿元,年出口交货值达到720亿元,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食品工业企业达到20家,80%以上产品实现按国家或行业标准生产和加工,创建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 
  (三)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以建设IT产业园、烟台软件园和信息产业城“两园一城”为重点,积极发展高性能计算机与外部设备、高性能通讯与网络设备、高性能数字家电与电子应用产品、新型电子元器件、新型电子信息专用材料和计算机软件等“三高两新一软”电子信息产品。重点抓好36家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发展,加大新产品开发、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提高规模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以浪潮LG和泰信电子为依托,扩大CDMA手机生产能力,建成国内重要的通信终端设备生产基地。扶持数字电视用高清晰度荫罩、高档磁性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发展,使正海电子成为国内彩管、显示管系列荫罩的排头企业。扶持高档电解铜箔和覆铜板发展,使金宝电子发展成为国内纸基覆铜板规模最大的企业。到2010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 
  (四)黄金工业。努力建设集生产、加工和交易于一体的黄金产业集群,打造中国黄金强市。重点培植招金集团、蓬莱黄金集团、莱州金仓黄金矿业公司等大型黄金企业。巩固完善以招远、蓬莱、莱州为重点的黄金精炼基地,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上市交易,打造“招金”、“金创”、“金仓”、“天承”等国内名牌金锭。着眼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的黄金加工企业,提高黄金饰品及工艺品新品种的研发和生产能力,着力发展黄金深加工业,建设中国北方黄金饰品加工交易中心。到2007年,黄金深加工用金量达到100吨/年,到2010年,全市黄金工业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 
  在加快发展机械、电子、黄金、食品四大支柱产业的同时,纺织服装、生物制药、新材料等其他制造业也要充分发挥优势,搞好产业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培育规模经济,推动全市制造业基地建设。纺织服装,重点发展氨纶、锦纶、芳纶等化纤产品,抓好芳纶1313等重点项目,保持特种化纤生产在全国的领先优势。生物制药,以荣昌、绿叶、鲁银药业、大信药业、只楚药业等为龙头,加大YH—16抗癌药剂、人造皮肤、抗流感药剂等新药研发和产业化力度。新材料,扩大聚氨酯化工原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的生产规模,不断开发新的应用领域和增值空间。 
  三、工作措施和扶持政策 
  (一)集中力量搞好一批园区建设,优化生产力布局。把园区建设作为制造业基地建设的主阵地,重点扶持现有国家和省级园区及其他一批骨干园区膨胀发展,推动招商项目和现有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一批集聚效应突出的专业化制造业功能区。加强对园区单位面积投资率、产出率和利税率的考核,促进园区快速健康发展。市里近期重点抓好汽车零部件基地的规划、招商和建设,有关县市区和市直部门要抓紧推进各项工作,争取年内基地建设和招商引资有明显成效。要尽快确定汽车零部件基地的具体选址,抓紧在现有园区的基础上完成规划调整,论证确定各园区的功能定位,并研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组织人事部门要会同有关县市区组建园区管委会,尽快开展工作。有关县市区要尽快完成园区通平工作,在现有基础上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为项目进园和招商引资创造条件。要加快推进上海汇众汽车零部件公司、西上海物流公司上海延锋江森汽车座椅公司上海延锋内饰件公司上海屹丰汽车模具公司等项目;同时,与上海方面密切联系沟通,使其原来的配套体系加快向烟台转移。部分县市区汽车工业园要加快现有骨干企业搬迁进园,推进刹车盘和汽车车体壳扩建、奥特汽车配件、隆基载重汽车制动毂、北方奔驰重卡等一批在建、在谈项目,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迅速形成集聚效应。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造制造业基地的坚实载体。铁路,加快实施烟大铁路轮渡项目,上半年完成征地拆迁,年底前铁路引线路基、桥涵工程及码头软基处理工作量过半,渡轮建造完成30%,2006年工程竣工。争取龙烟铁路年内开工建设。公路,重点搞好国道206线烟台至蓬莱段建设,争取年底前竣工通车,同时做好蓬莱至三山岛、养马岛至蛤堆后公路的前期工作,进一步延伸、贯通滨海观光路。港口,加快八角港区启动建设,年内完成港区规划,上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争取开工水工工程。电力,海阳核电项目年内完成进厂道路和村庄搬迁,开展场区平整工作。IGCC项目上半年完成主设备合同签订,年底前完成初步设计。加快推进八角电厂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列入国家规划。推进龙口电厂调峰机组项目,年内完成可研报批。加快烟台电厂热电联产机组项目建设,争取2006年竣工投产。天然气,4月份完成干线及五区管网新建部分,具备供气条件,6月底正式供气。水,核能海水淡化项目争取批复项目可研,开展初步设计和场区通平施工。继续配合省里搞好胶东调水工程建设。通信,采用先进技术加快现有通信网络的改造、升级,形成新一代宽带高速基础网络,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通信基础设施。年内重点抓好交通信息网络、口岸大通关信息平台、城市“一卡通”等项目建设。同时,市计委、交通局等部门要跟踪研究青烟威城际轨道交通、蓝烟铁路电气化改造、烟韩铁路轮渡等重大交通项目,抓住机遇适时启动,为制造业的持续更快发展打造坚实载体。 
  (三)抓好基地建设重点项目,培植制造业大的增长点。把项目建设作为制造业基地建设的突破口,围绕发展北部沿海产业带,壮大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黄金和食品四大支柱产业,尤其是加快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基地、临港工业园和食品工业名城,每年初由市计委会同市经贸委等部门和各县市区,筛选提出年度基地建设重点项目,并明确进度要求,落实责任分工,由市政府办公室正式发文实施。筛选确定2004年度基地建设重点项目90个,其中,基础设施项目18个,汽车及零部件工业项目31个,投资1亿元以上的打造中国食品名城项目9个,投资1亿元以上的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和黄金项目24个,重点招商项目8个。有关县市区、市直部门和项目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和进度要求,组成专门班子,落实工作责任,加强调度检查和协调服务,全力推进,务求突破性进展。对已开工项目,要抓资金到位,抓建设进度,力争早竣工、早发挥效益;未开工项目,要由专人跟踪负责,尽快完成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对招商引资项目,要加大跟踪洽谈力度,尽快付诸实施。规划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由市交通局、市计委等负责,抓紧向国家和省有关部门进行专题汇报,争取上级各方面的支持。以上项目由市计委等部门负责调度检查,市政府将定期通报项目进展情况,确保项目达到预期进度。 
  (四)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提高制造业基地建设和发展的国际化水平。把招商引资作为制造业基地建设的主抓手,积极建设面向日韩的产业协作区,承接日韩等地的产业转移。重点围绕发展四大支柱产业,加强对国际特别是日韩产业转移趋势和动向的研究,建立健全与国际大企业、知名中介和我国驻外使领馆的联系,筛选论证一批能够与跨国公司对接的大项目,按国际惯例包装和运作,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结合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由市国资局和经贸委负责制定国际资本兼并、收购我市国有企业的政策和办法,推动外资并购我市国有企业,鼓励大企业与世界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的跨国公司合资合作,吸引跨国公司来烟建立区域性研发、生产和营运基地,使我市大企业尽快进入跨国公司的生产销售体系。各县市区和部门的招商引资工作,要强化“全市一盘棋”观念,加强协调,密切配合,防止压价竞争。进一步明确、落实招商责任,建立招商问责制:市外经贸局和市计委分别牵头组织实施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国外、国内招商引资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开展产业招商活动;市经贸委、交通局、黄金局、信息产业局、汽车办等部门负责提出相关产业及交通物流招商项目,大力开展产业招商。近期重点抓好汽车零部件基地、造船工业基地、中国食品名城和水产品加工基地的起步和招商工作。 
  (五)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一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市里从科技三项费用中安排专项资金,鼓励企业争创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市经贸委、计委和科技局要加强对企业技术与创新体系建设的规划和指导,组织大企业搞好国家、省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争取工作,争取到2010年,全市重点产业领域和大企业全部建有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二是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依托烟台大学城,努力引进一批名牌大学、科研院所到我市设立分校分院分所,与地方合建一批研发、转化和服务中心,把大学城建成全省重要的技术创新高地和产学研相结合的示范基地。积极开展开放式产学研合作,围绕四大支柱产业及相关行业,创造条件建立行业性技术中心,面向全行业提供技术开发、集成和转移等服务。三是加快信息化工程建设。围绕建设“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市”,搞好龙口等4个重点示范区,机械制造等3个重点示范行业和30家重点示范企业的信息化工程建设。组建“胶东半岛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中心”,提高重点领域、企业的产品设计水平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四是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由组织人事部门负责,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落实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规定,大力引进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由市教育、劳动保障等部门负责,加快发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高级技术工人。 
  (六)构建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有关部门要在企业成立和改组转制、项目立项(备案)、资金融通、人才引进、外商生活居住、户籍管理等方面提供便利,在吸引投资、企业新建、技术创新等方面研究实施适当政策倾斜,并认真贯彻落实省关于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扶持政策。参照外地做法,来烟投资或设立销售公司,一定年限内当年上缴地方税收达到一定规模的,按比例奖励企业经营者;鼓励大企业在本地投入和配套,与引进大项目实行同等的政策优惠和奖励;鼓励装备制造业发展,整机产品实行低税率增值税;加快实行制造业设备折旧,销售收入过10亿元企业及所属企业需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除另有规定外,按建筑物不短于20年,生产设备不短于10年,电子设备及火车、轮船外的运输工具不短于5年,由企业自主决定年限;设立财政专项资金,按照新产品创造的新增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的一定比例,在一定年限内对国家级新产品和省市级重点新产品予以扶持,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财税、科技、经贸等部门要据此抓紧制定具体细则,并认真抓好落实。 
  (七)进一步改善投资发展环境。推动“诚信烟台”建设,加快建立重点面向企业、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信用体系,打造诚实守信的发展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坚决制止“三乱”,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由市监察局、财政局和物价局负责,对市级所有涉企收费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合法的收费项目由市里统一公示。对“三乱”屡禁不止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责任。重点围绕满足日韩外商的投资、工作和生活需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人才储备,创造一个居住和医疗条件良好、文化教育设施完备的人居环境。(1)由市口岸办和港航局负责,协调海事、边防、检验检疫、海关等部门,进一步改善口岸通商环境,吸引更多航运企业增加航线和航班。加大对烟台—韩国大邱和烟台—日本大阪航线的培育力度,增强对外辐射和服务功能。(2)市教育局负责对现有的12所有外籍子女入学资格的中小学校,进一步完善设施,充实师资力量,提高办学水平,并会同规划、建设等部门,规划建设专门的国际学校。(3)市卫生局负责研究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专门面向外商服务的医院或病区,并不断改善条件,提高医护水平。(4)市规划局和建设局负责规划建设高标准的外商居住区。(5)市人事局负责对精通日韩语的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管理工作。2004年引进懂管理、精通日韩语的高层次人才120人,其中市直30-50人、每县市区(不包括长岛)5—10人;向日韩派出留学生30人,选派30—40人到日韩进行短期研修,并依托有关高校联合举办日语、韩语培训班。(6)市计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关于发展夜间经济的建设项目和扶持政策。 
  (八)加强对制造业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组建烟台市制造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计委、外经贸局、经贸委、交通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计委,作为基地建设的办事机构,负责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提出年度工作方案并分解落实、进行检查督导和综合协调等工作。市外经贸局牵头负责抓好基地项目的对外招商工作,市经贸委牵头负责抓好四大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和行业管理工作,市交通局牵头负责抓好基地道路、港口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其他部门和单位也要按照本意见的分工,认真抓好落实,为我市制造业基地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各县市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加快启动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各项工作。市政府将建立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调度、评价和考核制度,纳入市直机关目标责任制考核和县市区经济指标考核。 
  附件: 
  1.烟台市制造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2004年度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项目安排(略) 
 
 
二○○四年二月一日 
 
 
烟台市制造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张建华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 
  副组长:李淑芹副市长 
  刘筱杰副市长 
  成员:初炳玉市政府副秘书长 
  尹国文市政府副秘书长 
  栾军波市政府副秘书长 
  孙承贤市计委主任 
  程显萃市外经贸局局长 
  杨中山市经贸委主任 
  权良宝市交通局局长 
  王茂祥市科技局局长 
  叶文君市财政局局长 
  李洪武市人事局局长 
  徐维胜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孙万升市规划局局长 
  朱淑卿市信息产业局局长 
  姜清春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 
  邱迅市黄金管理局局长 
  孙涛市汽车办公室主任 
  栾福章市乡镇企业局局长 
  宋修广市国税局局长 
  杨殿国市地税局局长 
  杨昭启市工商局局长 
  林学敏市质监局局长 
  边佩全烟台海关关长 
  杨俊峰烟台检验检疫局局长 
  徐少林人民银行烟台市中心支行副行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计委,孙承贤兼办公室主任。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952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