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判裁案例 >> 案例正文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97.03.25.九十六年度簡字第二八三號簡易判決

时间:2008-03-25  当事人:   法官:詹日賢   文号:96年度簡字第00283號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簡易判決

96年度簡字第00283號

原告永園有限公司

代表人某○○

被告財政部臺灣省南區國稅局

代表人某○○局長

訴訟代理人某○○

丙○○

上列當事人某營利事業所得稅事件,原告不服財政部中華民國96年6月13

日臺財訴字第(略)號訴願決定,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緣原告92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列報營業收入某額新臺幣(

下同)120,737,455元,營業成本112,010,996元,被告原核以其耗用

之原料超過上(91)年度核定耗用標準,乃剔除原料超耗769,010元

,核定營業成本111,241,986元。原告不服,申經復查,未獲變更,

提起訴願,亦遭決定駁回,遂提起本訴訟。

二、原告起訴意旨略以:

(一)原告係奉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下稱環保署)核准,依據「應回收廢

棄物回收清除處理補貼申請審核管理辦法」(下稱申請審核管理辦

法)及「廢棄物清理法」第18條第1項所訂定之「廢容器回收貯存

清除處理方法及設某標準」(下稱處理方法及設某標準)第2項訂

定之「稽核認證作業辦法」,取得受補貼機構資格之廢塑膠容器處

理業,從事廢PET容器之回收。有關廢塑膠容器之回收清除處理工

作,環保署訂有「應回收廢棄物稽核認證作業辦法」(下稱作業辦

法)及「廢棄塑膠容器稽核認證作業手冊」(下稱作業手冊)作為

相關廢塑膠容器回收稽核認證作業程序之準則。依上開辦法規定,

原告將購自回收業所回收經分類壓成瓶磚之廢塑膠容器,經磅秤過

磅、解包散料、雜質查驗某,再領某投產,生產完成PET碎片等再

生料及衍生廢棄物。前述自進某、驗某、領某、生產、出廠等程序

,均有環保署指定之「臺灣德國萊因技術監護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萊因公司)委派之認證人某現場全程監控,依前開作業辦法

執行稽核認證作業,嚴加控管;此外,自領某、進某、工廠處理流

程,至成品(PET回收料)、廢棄物之產出、入某、出廠及其流向

,均由CCTV攝影系統全程監控,足見環保署對原告生產數量及表單

控管之嚴謹程度,較諸成本會計制度健全之大公司作業有過之而無

不及。被告認定經抽查相關進某憑證,以當年8月7日為例,其當日

廢寶特瓶收貨憑證過磅員與驗某人某為倉儲人某孫美文;又查當日

前後19分鐘(時間:08:21:36及08:40:18)內分別磅秤車號

12-FV及HB-121兩部車輛運送供應商順源公司之貨物,惟郤由同一

司機李金隆所簽收,顯不合理內部控制有瑕疵云云,顯係誤解。原

告說明如下:原告進某當時環保署派有其委託認證公司即萊因公司

人某駐廠驗某,原告人某只是隨同驗某,基於人某精簡原則此驗某

工作由倉管人某兼任。另兩部車由同一司機簽收,因這兩部車是一

部連結子母車,子車、母車車牌不同但由一位司機駕駛故由同一司

機簽收。

(二)原告有關原料耗用,應有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下稱查核準則

)第58條第1項核實認定之適用:

1、按「製造業已依稅捐稽徵機關管理營利事業會計帳簿憑證辦法

設某帳簿,平時對進某、領某、退某、產品、人某、製造費用

等均作成紀錄,有內部憑證可稽,並編有生產日報表或生產通

知單及成本計算表,經內部製造及會計部門負責人某章者,其

產品原料耗用數量,應根據有關帳證紀錄予以核實認定。」為

查核準則第58條第1項所明定。經查,原告有關原料耗用及成本

計算,分別編有原料之進某單、領某單及產品入某單、出貨單

,並編有生產日報表,經內部製造及會計部門負責人某章,應

有核實認定之適用。

2、至訴願決定所稱:「訴願人某列之生產日報表並未記載機器每

日運轉時間、直接人某人某等事項,核與會計帳簿憑證辦法第2

條第2款第6目規定不符」,用以認定原告之成本無法勾稽乙節

,顯有不當。查原告之生產流程已如上所述,其生產日報表用

以記載投入某料及產出成品之數量為已足;至其人某成本及製

造費用之分攤,係以生產數量為分攤基準,而人某成本則另設

有打卡卡片及薪資表可稽,要無如訴願決定所稱,生產日報表

未紀錄與原告行業特性無關緊要之所謂機器每日運轉時間及直

接人某人某等事項,即予認定生產成本無法勾稽。

3、又訴願決定以原告之直接原料明細表再三質疑投入某他瓶磚如

何產出透明PET碎片投入某明瓶磚,如何產出雜色PET碎片9

2年8月7日之生產日報表投入某色瓶磚,未用任何脫色劑,為何

無綠色PET碎片產出等等,用以否定原告生產日報表對相關原料

投入某成品產出,無法勾稽云云,顯昧於事實,並多所誤解。

經查,原告之原料係依上開作業手冊規定分類打包,其他瓶磚

中之醬油、油類等廢PET容器因其瓶身為透明,所以會產出透明

PET碎片。另所謂綠色瓶磚即上開作業手冊規定分類中之「廢PE

T容器有色」,其中含綠、褐、乳某、淡藍等顏色或其他非無色

(透明)者,因其種類不只包含綠色廢PET容器,所以會產出雜

色PET碎片。另部分透明瓶磚有時因回收商分類有誤,混入某色

或其他類PET容器,原告於製程中將其另外分類挑出,所以會產

出雜色PET碎片。又92年8月7日投入某色瓶磚,未產出綠色PET

碎片乙節,經查此為環保署所規之進某流程,因為查驗某做之

解包動作,且進某日所有當日解包瓶磚皆視為當日領某,原告

若無法當日投入某產需以太空袋放置瓶磚解包區,並應於次月7

日前全數處理完成。所以當日若生產透明PET碎片,當日所解包

之綠色瓶磚有領某但並未投入,俟生產綠色PET碎片再行投入。

所以沒有訴願決定中所言有投入某色瓶磚而無綠色PET碎片產出

。另次級品及PE碎片(非訴願決定書誤植之PET碎片)係生產過

程所產出之非PET主產品。

4、至被告一再指陳原告分類品質混亂,成本無法勾稽一節,顯有

誤解。原告前已就被告質疑部分於起訴狀中詳加說明,且原告

所使用之原料,即為「資源回收」之廢塑膠容器,依環保署所

訂作業手冊,訂有「雜質率」認定標準,因是原料混有其他雜

質乃屬正常,自非如被告所稱分類品質混亂。此外,從原告於

製程中將不同種類容器分類挑出,並詳實記載於生產表單觀之

,即足徵原告生產紀錄詳實可稽;亦同時證明被告堅稱原告分

類混亂,生產成本無法勾稽云云,與事實不符。

5、另被告指陳原告所編列之生產日報表並未記載機器每運轉時、

直接人某人某等事項,核與會計帳簿憑辦法第2條第2款第6目規

定不符云云。原告說明如下:就人某成本及製造費用之分攤

而言,原告係以生產數量為分攤基礎,且人某成本設某打卡卡

片及薪資表可稽,應符合查核準則人某、製造費用等均作成紀

錄之規定。至稅捐稽徵機關管理營利事業會計帳簿憑證辦法(

下稱管理會計帳簿憑證辦法)所規定製造業應設某生產日報表

,記載每日機器運轉時間、直接人某人某等,僅係例示規定,

作為分攤歸屬直接人某及製造費用至產品成本之各項方法,經

查本公司為單一生產線,每次投入某程僅約40分鐘即可完成,

以累計生產數量為分攤基礎應屬合理。再就材料耗用與製成

品產出之關係言,原告領某備有領某單,製成品產出有生產日

報表及產品入某單作數量控管,其原料耗用及成品產出之數量

紀錄殊屬明確,應可核實認定。另原告並不適用分批成本制

,因分批成本制係當製造業每次所生產之產品不同,亦即每次

生產所使用之原料,及(或)經過之加工程序不盡相同時,方

適合採用分批成本會計計算成本,例如依顧客訂單生產產品或

分次生產多種不同的標準化產品之行業。經查原告係將購自回

收業所回收經分類壓成瓶磚之廢塑膠容器,經磅秤過磅、解包

散料、雜質查驗某,再領某投產,生產完成PET碎片等再生料及

衍生廢棄物,為單一原料,單一生產線,製程單純,並不適用

每次生產原料及加工程序不同之分批成本制,併此說明。

(三)原告之廢塑膠容器回收行業,既無財政部訂頒之原料耗用通常水準

(耗料標準),則其他政府主管機關之耗料標準非無不得參酌之餘

地:

1、依環保署公告之上開作業辦法第11條規定:「稽核認證團體執

行稽核認證作業發現受補貼機構有下列異常情形者,應立即通

報管理委員會處理:...6、雜質率超過百分之15。」即環

保署公告原告之同業損耗率為15﹪,而原告92年之損耗率僅為

13.28﹪,並未超出環保署規定之上限,可證原告未有超耗之

情形。

2、環保署所公告使用之上開作業手冊中91年、92年產出率皆是85

﹪原告尚大於其手冊規定,且因為逐年標籤、污泥有增加的趨

勢,94年產出率已調降為82%。

3、原告所經營之行業,財政部並未訂有原料耗用通常水準,而環

保署之損耗率標準亦係根據專家意見,依據各種廢塑膠容器回

收之實際作業情況所訂出之標準,作為計算政府對廢塑膠容器

回收清除補貼費給付之計算基礎,此觀諸前述作業手冊及作業

辦法,自進某、生產,至出貨,均有嚴格之委外認證人某及CC

TV攝影系統現場全程監控,其嚴謹之程度並不亞於查核準則第

58條第3項財政部核定各行業耗用原料通常水準之製訂過程,

當亦可作為原料耗用量之認定標準,且亦自較查核準則第58條

第3項所稱之上年度核定情形客觀準確。

4、原告詳實說明環保署作業及監管流程,用資證明原告生產數量

及表單控管之嚴謹程度。環保署因考量環境污染防治及落實政

府補貼政策,其控管及要求自較查核準則第58條第1項所揭櫫

條件為高,依「舉重明輕」法則,原告之原料耗用,應有核實

認定之適用。

5、被告認原告:「無查核準則第58條第1項及第2項之適用,又查

無同業原物料耗用通常水準及機器、設某、製造程序、原料品

質相當之該同業原料耗用情形可資比照」云云,顯昧於事實,

於法不合。被告縱認原告無查核準則第58條第1項及第2項之適

用,惟經查環保署核定廢容器回收廠商不只原告一家,依查核

準則第58條規定原物料耗用標準適用順序,原告應優先適用比

照同業原料耗用情形。又被告所稱無相當同業可資比照云云,

顯非事實,據原告所知,主要廢容器廠商包括尚億環保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臺灣瑞曼迪斯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再生工業股份

有限公司、東林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縱然各家之規模不

一,惟其機器、設某、製造程序及原料之品質應屬相當,非為

不能比較。至有同業原物料耗用情形而未援引比照,逕按上年

度核定耗料比率核定,即屬違法。

(四)退某言之,縱以原告上年度核定之耗料標準比較,亦應考量原告本

年度之實際生產情形,予以查明核實認定:

1、依最高行政法院61年判33號判例:「製造業有關製造成本之查

核,稽徵機關應先根據其製造成本之明細分類帳暨生產紀錄,

核定其原料耗用數量,縱使該業之通常水準,未經核定,又無

同業原料耗用情形可資比照而按製造業上年度核定情形核定時

,如經其提出正常理由查明屬實者,仍應予以認定,以符課稅

公平之原則。」

2、依最高行政法院68年6月份庭長評事聯席會議決議:「所得稅

法第28條所稱製造業耗用原料之通常水準,原應斟酌當時之原

料品質機器設某與製造程序核定之,而原料品質、機器設某與

製造程序均可能因時間不同而有差異,故如原核定之通常水準

有變更者,自仍以當年度核定之水準核定之。」且被告認定原

告援引上開決議,指稱:「乃為當年度通常水準變更時方有其

適用,本件並無通常水準,自無前揭決議之適用」乙節,殊屬

非當,因財政部訂定之製造業耗用原料之通常水準,若原料品

質、機器設某與製造程序因時間不同而有差異,仍可加以變更

,為上開庭長評事聯席會議決議精義之所在;換言之,財政部

訂定之耗料標準尚需考量每年之原料、設某及製程差異而變更

,則原告92年度與上年度之原料耗用,除列舉客觀數據外,並

有環保署核定之明確數據佐證,而被告並未針對原告所提證據

加以查核,亦未考量原告本年度實際生產情形之差異,即按上

年度核定原料耗用比率逕予核定,殊屬非當。

3、查原告91年度之製成率為87.54﹪(損耗率12.46﹪),92年度

之製成率為86.72﹪(損耗率13.28﹪),與91年度比較損耗率

多0.82﹪。但91年度標籤、污泥產生率佔原料總耗用數量為6.

11﹪,而92年之標籤、污泥產生率佔原料總耗用數量為8.31﹪

,比91年度多2.2﹪,而產品損耗率比91年度多0.82﹪,因此

可知92年度之損耗率增加,係標籤、污泥之產生率增加,而

產品之損耗率並未增加,所以未有超耗之情形。比較表如下:

年度製成率損耗率標籤、污泥產生佔原料總耗用數量

91年87.54﹪12.46﹪6.11﹪

92年86.72﹪13.28﹪8.31﹪

4、經查廢塑膠容器之標籤貼紙逐年不同,有增多增大之趨勢,因

是其所佔之重量比例逐年提高,是以環保署之原料損耗標準因

而逐年提高,產出率隨之逐年下降,已如前述,則被告無視於

原告提出之客觀事實與正當理由,遽予按上年度核定耗料標準

認剔超耗,即昧於事實,又對於原告舉出之實證及環保署核定

之明確數據,未經查明,即予認剔,顯屬專斷,殊難令人某服

5、另財政部訂定之耗料標準尚需考量每年之原料、設某及製程差

異而變更,則原告92年度與上年度之原料耗用,除列舉客觀數

據外,並有環保署核定之明確數據佐證,即96年11月30日原告

當庭所呈因為認證作業雜質率罰則已修改放寬,進某造成原料

雜質率提高而被告並未針對原告所提證據加以查核,亦未考量

原告本年度實際生產情形之差異,即按上年度核定原料耗用比

率逕予核定,殊屬非當。

(五)綜上所述,原告92年度原料耗用,應有查核準則第58條第1項核實

認定之適用;縱認原告不符上開規定,則環保署訂頒之耗料標準亦

可資參照。退某步言,即按上年度核定耗料情形比較,被告亦應實

地查核原告之原物料耗用情形及其所提出之正當理由,據以審查核

定,俾符課稅公平之原則等語,並聲明求為判決訴願決定與原處分

(含復查決定)均撤銷,資為爭議。

三、被告則略以:

(一)原告依據環保署規定編列符合該署認證之相關報表,係為領某回收

清除處理補貼費之用,環保署公告之上開作業手冊係作為規範登記

為廢塑容器(廢PET容器類)處理業受補貼機構之依據,環保署如

何對其嚴謹監控,仍係作為其領某補貼費之適用,參酌前揭財政部

67年10月30日臺財稅第37287號函釋意旨,核非原物料耗用通常水

準之依據。次查,本件直接原料回收商分類混亂,為原告所是認,

訴願決定質疑其直接原料明細表內載投入某他瓶磚,如何產出透明

PET碎片投入某明瓶磚,如何產出雜色PET碎片,旨在彰顯其分

類品質混亂,無法明確區分種類,相關原料投入某成品產出,無法

勾稽。且其編列之生產日報表又無依前揭規定完整紀錄產品之生產

流程、投入某某及費用及在製品與成品之生產數量等資料,被告自

難對其產品之進某、領某、退某、人某、製造費用等紀錄,加以勾

稽核對其生產成本之實際情形,其原料耗用未能核實認定。綜上,

其主張符合查核準則第58條第1項核實認定規定乙節,顯係對法令

有所誤解,核不足採。

(二)經被告抽查原告相關進某憑證,以當年8月7日為例,其當日廢寶特

瓶收貨憑證過磅員與驗某人某為倉儲人某孫美文;又查當日前後19

分鐘(時間:08:21:36及08:40:18)內分別磅秤車號12-FV及HB-12

1兩部車輛運送供應商順源公司之貨物,惟卻由同一司機李金隆所

簽收,顯不合理,內部控制有瑕疵(詳8月7日廢寶特瓶收貨憑證及

過磅單等);且其編列之生產日報表並未記載機器每日運轉時間、

直接人某人某等事項,核與管理會計帳簿憑證辦法第2條第2款第6

目規定不符,其編列之生產日報表既未依前揭規定完整紀錄產品之

生產流程、投入某某及費用暨在製品與成品之生產數量等資料,被

告自難對其產品之進某、領某、退某、人某、製造費用等紀錄,加

以勾稽核對其生產成本之實際情形,其原料耗用未能核實認定。故

原告一再主張其相關生產數量及表單控管之嚴謹程度,較諸成本會

計制度健全之大公司作業有過之而不及,符合查核準則58條第1項

核實認定規定乙節,顯係對法令有所誤解,洵不足採。

(三)原告雖主張環保署核定廢容器回收廠商不只原告一家,包括尚億環

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雖規模不一,亦應可援引比照同業原料耗

用情形云云。經查,本件係因原告每包瓶磚原料品質不一,又經抽

查其相關進某憑證,內部控制有瑕疵情形,是被告自無從查得機器

、設某、製造程序、原料品質等相當之該同業原料耗用情形可資比

照適用。且原告所引之廢容器回收廠商分佈於臺北市、桃園縣及臺

中縣等,渠等原料來源與原告(屏東)差異較大,所稱應得援引適

用乙節,顯係對法令誤解。

(四)又原告主張係廢塑膠容器回收行業,既無財政部訂頒之原料耗用通

常水準,則其他政府主管機關之耗料標準非無不得參酌之餘地乙節

,查環保署公告使用之上開作業手冊,係環保署作為規範登記為廢

塑容器(廢PET容器類)處理業受補貼機構之依據;而營利事業所

得稅之核課,係依據所得稅法規定辦理,二者各有依據,應無互為

援引之適用,本件原料耗用仍應依查核準則58條規定適用順序辦理

(五)另原告援引最高行政法院61年判字第33號判例及68年6月23日庭長

評事聯席會議決議,主張本件縱以其上年度核定之耗料標準比較,

仍應考量其本年度實際生產情形,予以查明核實認定云云。惟查,

本件分類品質混亂,無法明確區分種類,相關原料投入某成品產出

,無法勾稽,無從核實認定,應無前揭判決之適用;後者乃為當年

度通常水準變更時方有其適用,本件並無通常水準,自無前揭決議

之適用。

(六)原告於96年11月30日當庭提出之認證作業雜質率罰則規定,乃係作

為其領某補貼費之適用,而營利事業所得稅之核課,係依據所得稅

法規定辦理,二者各有依據,應無互為援引之適用,本件原料耗用

仍應依查核準則58條規定適用順序辦理。

(七)綜上,本件無查核準則第58條第1項及第2項之適用,又查無同業原

物料耗用通常水準及機器、設某、製造程序、原料品質等相當之該

同業原料耗用情形可資比照,而91年度原核於93年12月14日實地查

核原物料耗用情形,據以核定91年度營業成本61,215,600元(製成

率87.54%),業經確定在案,是原核依查核準則第3項規定,以其

耗用之原料超過91年度核定耗用標準,剔除原料超耗769,010元,

核定營業成本111,241,986元,依法並無不合。

四、按「營利事業所得之計算,以其本年度收入某額減除各項成本費用、

損失及稅捐後之純益額為所得額。」為行為時(下同)所得稅法第24

條第1項所明定。次按「製造業已依稅捐稽徵機關管理營利事業會計

帳簿憑證辦法設某帳簿,平時對進某、領某、退某、產品、人某、製

造費用等均作成紀錄,有內部憑證可稽,並編有生產日報表或生產通

知單及成本計算表,經內部製造及會計部門負責人某簽章者,其製品

原料耗用數量,應根據有關帳證紀錄予以核實認定。製造業不合前項

規定者,其耗用之原料如超過各該業通常水準,超過部分,除能提出

正當理由,經查明屬實者外,應不予減除。前項各該耗用原料之通常

水準,由主管稽徵機關會同實地調查,並洽詢各該業同業公會及有關

機關擬訂,報請財政部核定;其未經核定該業通常水準者,得比照機

器、設某、製造程序、原料品質等相當之該同業原料耗用情形核定之

;其無同業原料耗用情形可資比照者,按該事業上年度核定情形核定

之。但上年度適用擴大書面審核者除外,若無上年度核定情形,則按

最近年度核定情形核定之。」為查核準則第58條第1項至第3項前段所

規定。又按「凡實施商業會計法之營利事業,應依左列規定設某帳簿

:...2、製造業:...

(6)生產日報表:記載每日機器運轉時間、直接人某人某、原料領

用量、及在製品與製成品之生產數量等資料。」為管理會計帳簿憑證

辦法第2條第2款第6目所規定。另「查所得稅法第28條所稱製造業耗

用原料通常水準,依現行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58條第3項規定

,係由省(市)主管稽徵機關會同實地調查,並洽詢各該業同業公會

及有關機關擬訂;是稽徵機關查核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案件有關

製造業產品耗用原料之認定,自應按省(市)主管稽徵機關會同實地

調查訂定之通常水準為據,至經濟部工業局頒發之損耗率,係供原料

退某之用,未便援引作為耗用原料通常水準之依據。」為財政部67年

10月30日臺財稅第37287號函所釋示。按財政部前揭函釋係上級機關

為下級機關在執行職務時所為之解釋,性質上屬行政規則,查其內容

係闡明法規之原意,故該函釋應自原法規生效時日起生效(司法院釋

字第287號解釋參照),且該函釋並未牴觸上開法律規定之意旨,爰

予援用。

五、本件原告92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列報營業收入某額120,73

7,455元,營業成本112,010,996元,被告原核以其耗用之原料超過上

(91)年度核定耗用標準,乃剔除原料超耗769,010元,核定營業成

本111,241,986元等情,有被告92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核定

通知書、調整法令及依據證明書及營利事業所得稅核定稅額繳款書附

原處分卷可稽,應堪認定。原告提起本件行政訴訟,無非以:其係奉

環保署核准登記為廢塑容器(廢PET容器類)處理業受補貼機構,其

自進某、領某、生產、出廠等程序,均有環保署指定顧問公司委派之

認證人某現場監控,並全程攝影,且基於精簡人某原則此驗某工作由

倉管人某兼任,其相關生產數量及表單控管之嚴謹程度,較諸成本會

計制度健全之大公司作業有過之而無不及,故其應有查核準則第58條

第1項核實認定之適用;次查,原告之原料耗用及成本計算,分別編

有生產日報表及產品入某單作數量控管,並經內部製造及會計部門負

責人某章,其原料耗用及成品產出之數量紀錄殊屬明確,應可核實認

定;再者,訴願決定所載原告編列之生產日報表並未記載機器每日運

轉時間、直接人某人某等事項,核與會計帳簿憑證辦法第2條第2款第

6目規定不符,據以認定原告之成本無法勾稽乙節,顯有不當,因其

生產日報表記載投入某料及產出成品之數量為已足,至其人某成本及

製造費用之分攤,係以累計生產數量為分攤基礎應屬合理,而人某成

本則有打卡資料及薪資表可稽,生產日報表有無記載前揭內容,與成

本勾稽無關;又訴願決定質疑原告直接原料明細表所載投入某他瓶磚

,如何產出透明PET碎片;投入某明瓶磚,如何產出雜色PET碎片;92

年8月7日投入某色瓶磚,未產出綠色PET碎片等疑義乙節,但查,原

告係因部分透明瓶磚回收商分類有誤,混入某色或其他類PET容器,

原告於製程中將其另外分類挑出,致產生出雜色PET碎片或當日綠色

瓶磚解包,未於當日投入某產,致未產出綠色PET碎片;且原告係廢

塑膠容器回收行業,既無財政部訂頒之原料耗用通常水準,則其他政

府主管機關之耗料標準非無不得參酌之餘地;又據原告所知,主要廢

容器回收廠商包括尚億環保科技股份公司等多家廠商,縱各家之規模

不一,惟其機器、設某、製造程序及原料之品質應屬相當,非為不能

比較;另又縱以原告上年度核定之耗料標準比較,參照最高行政法院

61年判字第33號判例及68年6月23日庭長評事聯席會議決議意旨,亦

應考量原告本年度之實際生產情形,予以查明核實認;故原告92年度

原料耗用,應有查核準則第58條第1項核實認定之適用,縱認定原告

不符上開規定,則環保署訂頒之耗料標準亦可資參照,被告逕按上年

度核定耗料情形比較,亦應查明原告所提出之正當理由,據以審查核

定,俾符課稅公平之原則云云,資為爭議。

六、經查:

(一)按製造業之原料進某、領某及存貨等成本是否符合前揭查核準則第

58條第1項核實認定之規定,應以營利事業會計制度是否健全,內

部控制是否嚴密而定,其平時之領某料及產品產量、人某、製造費

用等均有內部憑證可稽,始得依帳載核實認定。本件原告係經營原

料製造(廢塑膠容器回收加工粉碎)業務之營利事業,有其營利事

業登記資料查詢一件附本院卷可稽,依前揭查核準則第58條第1項

規定,自應保持足以正確計算其營利事業所得額之帳簿憑證及會計

紀錄,如設某生產日報表及進某、領某、退某、產品、人某、製造

費用等內部帳載憑證,憑供稅捐稽徵機關查核其耗用材料及生產費

用之依據。惟查,原告雖提出其編列之生產日報表,但並未記載機

器每日運轉時間、直接人某人某等事項,有原告成品倉庫存日報表

附本院卷(被告96年11月28日南區國稅法1字第(略)號函、

補充答辯狀暨所附證據參照)可稽,核與管理會計帳簿憑證辦法第

2條第2款第6目規定不符;原告縱然主張其人某成本及製造費用之

分攤,係以生產數量為分攤基礎,且其人某成本設某打卡卡片及薪

資表可稽,又其為單一生產線,每次投入某程僅約40分鐘即可完成

,以累計生產數量為分攤基礎應屬合理云云,但查,其編列之生產

日報表既未依前揭規定完整紀錄產品之生產流程、投入某某及費用

暨在製品與成品之生產數量等資料,被告自難對其產品之進某、領

料、退某、人某、製造費用等紀錄,而加以勾稽核對其生產成本之

實際情形,其原料耗用自有無法加以核實認定之情形。

(二)次查,經被告抽查原告相關進某憑證,以92年8月7日為例,就車號

FV-12(原告誤載為12-FV,此有本院車號查詢拖車車籍資料附本院

卷可稽)及HB-121兩部車輛運送供應商順源公司之貨物,當日廢寶

特瓶收貨憑證過磅員與驗某人某為原告倉儲人某孫美文,亦有原告

廢寶特瓶收貨憑證、繳庫明細表及成品倉庫存日報表附本院卷(被

告前揭函、補充答辯狀暨所附證據參照)可稽,原告雖主張其係基

於精簡人某原則而由倉管人某兼任驗某工作云云,惟查,原告就其

進某入某流程既設某過磅稱重與驗某人某,旨在層層節制,以收控

管之效,但其為精簡人某而竟由倉管人某兼任過磅稱重與驗某工作

,已喪失其層層控管之機能,故被告以原告內部控制確有瑕疵,其

表單控管並不嚴謹,尚不符合查核準則58條第1項核實認定規定,

顯非無據。

(三)至於原告主張其係廢塑膠容器回收行業,既無財政部訂頒之原料耗

用通常水準,則其他政府主管機關之耗料標準非無不得參酌之餘地

云云。然查,環保署所規定編列符合該署認證之相關報表,係為領

取回收清除處理補貼費之用,故環保署公告之上開作業手冊係作為

規範登記為廢塑容器(廢PET容器類)處理業受補貼機構之依據;

又原告另於96年11月30日所提出之認證作業雜質率罰則規定,亦係

作為其領某補貼費之相關規定,縱然環保署對業者訂有嚴謹之監控

流程及標準,惟均屬作為稽核業者領某補貼費之準據;但本件則為

營利事業所得稅之核課,係依據所得稅法及查核準則等相關規定辦

理,且參酌前揭財政部67年10月30日臺財稅第37287號函釋意旨,

原告所主張之上開行政規定核非原物料耗用通常水準之依據,本件

原料耗用仍應依查核準則第58條規定適用順序辦理,故其兩者規範

之目的不同,自難相提並論。從而,原告本項主張,顯有誤解,不

足採取。

(四)又按「製造業有關製造成本之查核,稽徵機關應先根據其製造成本

之明細分類帳暨生產紀錄,核定其原料耗用數量,縱使該業之通常

水準,未經核定,又無同業原料耗用情形可資比照而按製造事業上

年度核定情形核定時,如經其提出正當理由查明屬實者,仍應予以

認定,以符課稅公平之原則。」「所得稅法第28條所稱製造業耗用

原料之通常水準,原應斟酌當時之原料品質機器設某與製造程序核

定之,而原料品質、機器設某與製造程序均可能因時間不同而有差

異,故如原核定之通常水準有變更者,自仍以當年度核定之水準核

定之。」最高行政法院分別著有61年判字第33號判例及68年6月23

日68年6月份庭長評事聯席會議決議可資參照。惟查,本件原告所

編列之生產日報表既有前揭未依規定完整紀錄產品之生產流程、投

入某某及費用暨在製品與成品之生產數量等資料之情事;且原告內

部控制確有瑕疵,其表單控管並不嚴謹,致被告對於原告相關原料

投入某成品產出及生產成本之實際情形,無法加以勾稽核對,故其

原料耗用無法加以核實認定,已如前述。則本件被告既無法「根據

其製造成本之明細分類帳暨生產紀錄,核定其原料耗用數量」,自

與前揭最高行政法院判例意旨所載之情形有間。再者,最高行政法

院68年6月23日68年6月份庭長評事聯席會議決議之內容乃為當年

度同業原料耗用之通常水準有變更時,方有其適用,但本件並無同

業原料耗用之通常水準規定,自無前揭決議適用之餘地,要不待言

。又原告主張據其所知,主要廢容器回收廠商包括尚億環保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臺灣瑞曼迪斯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再生工業股份有限

公司、東林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縱然各家之規模不一,惟其

機器、設某、製造程序及原料之品質應屬相當,非為不能比較云云

。但查,原告所舉之廢容器回收廠商分佈於臺灣各處(即92年間尚

億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設某於臺北市、臺灣瑞曼迪斯股份有限公

司設某於桃園縣大園鄉、臺灣再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設某於桃園縣

觀音鄉、東林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設某於南投縣名間鄉等情,有

本院工商電子查詢資料附本院卷可稽),則被告抗辯原告所舉之其

他同業之原料來源與原告所在之屏東地區即有差異,尚難相提並論

乙節,自屬有據;且原告就上開同業之機器、設某及製造程序是否

均與之相當,亦未舉證以實其說,故其訴稱應得優先適用比照同業

原料耗用情形云云,亦有誤解,尚難憑採。

(五)另查,本件被告認原告因其平時之領某料及產品產量、人某、製造

費用尚無完全之內部憑證可稽,致無法依帳載核實認定,故無法適

用查核準則第58條第1項核實認定之規定;且查無同業原物料耗用

通常水準及機器、設某、製造程序、原料品質等相當之該同業原料

耗用情形可資比照,;又被告於93年12月14日實地查核原告91年度

原物料耗用情形,據以核定原告91年度營業成本61,215,600元(製

成率87.54%)乙節,有被告96年12月20日南區國稅法1字第(略)

653號函所附原告91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審查報告書暨相關文件附

本院卷可稽,是被告以原告平時之領某料及產品產量、人某、製造

費用尚無完全之內部憑證可稽,致無法依帳載核實認定,無法適用

查核準則第58條第1項核實認定之規定,而依查核準則第58條第3項

前段規定,以原告本年度耗用之原料超過91年度核定耗用標準,剔

除原料超耗769,010元,核定營業成本111,241,986元,揆諸前揭法

令規定及說明,依法並無不合。

七、綜上所述,原告之主張既無足採,則本件被告以原告92年度營利事業

所得稅結算申報,列報營業收入某額120,737,455元,營業成本112,

010,996元,認定其耗用之原料超過上(91)年度核定耗用標準,乃

剔除原料超耗769,010元,核定營業成本111,241,986元,依法並無違

誤。訴願決定遞予維持,亦無不合。原告提起本件訴訟求予撤銷訴願

決定及原處分,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又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

餘攻擊防禦方法,均核與本件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述,附

此敘明。

八、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依行政訴訟法第236條、第233條

第1項、第195條第1項後段、第98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華民國97年3月25日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第三庭

法官詹日賢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

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

訴理由書(須按他造當事人某數附繕本)。

中華民國97年3月25日

書記官宋鑠瑾



==========================================================================================

为尽量避免给当事人造成不良影响,经当事人本人申请110.com将对文章内容进行技术处理,点击查看详情
==========================================================================================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相关判例: 年度 法院 行政 高等 高雄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4249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