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论文 >> 司法制度 >> 查看资料

浅析如何提高法官思想素质

发布日期:2010-10-30    文章来源:互联网
浅析如何提高法官思想素质

杨亚新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尤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有中国特色经验并借鉴其他 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 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积存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 中得出的不可支援的结论。
  一、概述
  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它在领导我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先后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 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理论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 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直至成熟,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起点。
  第二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邓小平理论开始产生,形成主题。
  第三阶段:从十一大到十三大,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形成轮廓。
  第四阶段:从十三大到十四大,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体系。
  第五阶段:从十四大到十五大,邓小平理论进一步发展。
  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围绕这个根本问题,邓小平坚持一切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一切从我们所处的时代特征出发, 尊重群众,尊重实践,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在人民群众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的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党的十 五大报告明确指出: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对邓小平理论中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更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
  2、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是分不开的,“解放思想,开支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
  3、改革开放就是解放思想。
  4、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勇于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善于从实际出发,努力去开拓进取。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宣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
  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明我们党对我国国情的客观判断和科学认识,为我们党制定今后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同志认为:“我们现在真正要做的就是通过改革加快发展生产力。
  (六)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上来的同时,就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七)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四项基本原则,包括: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党的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八)实施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战略
  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
  为了实现上述“三步走”的战备目标,邓小平同志着重论述了以下问题:
  1、确立了这个战备总体而已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要处理好改革、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3、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
  4、制定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5、正确处理好眼前和长远的关系。
  6、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九)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
  3、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4、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
  5、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
  6、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十)建设有中国特殊社会主义的政治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讲民主,不能搬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
  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但它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十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邓小平一贯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了,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提出我国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并对这一目标的实现进行了深刻地论述:
  1、有理想、有道德,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
  2、有文化、有纪律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保障。邓小平认为,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3、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整个文化建设事业的指导方针
  4、对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如何看待出现了少数贪污腐化和滥用权力的现象
  (十二)“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邓小平对统一祖国的构想,也是邓小平理论中极具中国特色,又极富创造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三)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邓小平提出的外交思想。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  和平是我们真实的政策,是我们对外政策的纲领。
  邓小平认为,争取和平就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的对外政策主要是两句话,一句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另一句话是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
  在处理国家关系上,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
  (十四)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现场进行了深刻而又细致地阐述:
  1、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
  2、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3、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的组织原则,也是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应用。
  4、充分依靠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五)军队建设思想
  邓小平军队建设思想的出发点就是: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邓小平善于军队建设思想主要内容是:
  1、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
  2、国家的主权、国家的案例要始终放在第一位。
  3、积极防御作为战略方针。
  4、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战争,敌人就是现在来,我们以现有武器也可以打,最后也可以打胜。
  4、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肩负着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保卫四化建设的光荣使命。
  5、中国人民解放军能够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性质。
  6、加强军队的人才建设和科学管理。
  7、新时期军队质量建设的重点是:抓编制,抓装备,抓训练。
  (十六)执政党建设理论
  执政党建设理论包括:执政党应当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当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邓小平针对这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化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理论。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1)这已有历史证明。自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来,就证明了没有无产阶级的政党就不可能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抉择,人民的厚望。
  (3)针对怀疑是事定党的领导的错误思潮,进行了尖锐地批驳。
  2、坚持党的领导的同时,加强和改判党的领导
  党要善于领导;要不断地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加强领导。
  首先,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
  其次,要加强和改判党的领导,必须实现依法治国。
  3、改善党的领导方式,不断研究和改进党的领导方法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邓小平对这一问题的总体主张是,我们的“工作方法总要适应四个现代化的要求,改得好一点,快一点。”
  首先,要不断提高党驾驭全局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其次,必须始终坚持“两手抓”的方针。
  再次,是重要的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
  4、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 
  首先,今后要求从中央起,各级党委一定要把思想理论工作放在正确轨道和重要位置上。
  其次,必须有效地加强和改善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5、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在党内和国家政治生活中,要真正实行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

北安市人民法院
杨亚新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王高强律师
安徽合肥
蒙彦军律师
陕西西安
罗雨晴律师
湖南长沙
朱建宇律师
山东菏泽
孙志军律师
湖北武汉
李德力律师
福建莆田
高宏图律师
河北保定
陈皓元律师
福建厦门
陈宇律师
福建福州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109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