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案例分析 >> 民商类案例 >> 查看资料

紧急避险的危险消除后的救济措施

发布日期:2014-01-03    作者:110网律师

紧急避险的危险消除后的救济措施
——王xx破坏交通设施上诉案
关键词:紧急避险救济措施不作为刑事责任
【案 由】破坏交通设施罪
【审判法院】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判决曰期】2004年4月1日
【审级程序I第二审程序
【公诉机关】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检察院
【上诉人】王xx(原审被告人)
【权威收录】最髙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人民法院案例选》2009 年第3辑(总第69辑)
裁判规则:
行为人紧急避险,待危险消除后负有采取积极救济措施消除危险状态的 义务,能够履行而不履行的属于不作为,应负刑事责任。
基本案情:
涉案航标船系国家交通部门为保障过往船只的航行安全而设置的交通设 施。上诉人驾驶机动渔船至该航标船附近时,见本村渔民从渔船上撒网致使 浮于水面的网上浮标挂住了固定该航标船的钢缆绳,即驾船前往帮助摘取。 当上诉人驾驶的渔船靠近航标船时,其渔船的螺旋桨被该航标船的钢缆绳缠 住,上诉人为使渔船及本人摆脱困境,持刀砍钢缆绳未果,又登上该航标船将 钢缆绳解开后驾船驶离现场,致使脱离钢缆绳的航标船颀江漂流至下游两公 里处。
争议要点:
上诉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
栽判理由:
上诉人在其渔船存在翻沉的现实危险下,不得已解开航标船钢缆绳来保 护其与船上他人人身及渔船财产的行为,虽系紧急避险,但在危险消除后,明 知航标船漂离会造成船舶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应负有采取相应积极救济措施 消除危险状态的义务,上诉人能够履行该义务而未履行,属不作为,其行为构 成了破坏交通设施罪,应负刑事责任。鉴于本案未发生严重后果,上诉人认罪 @度较好,对其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可适用缓刑。
适用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 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
刑。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第七十三条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 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 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曰起计算。
第一百一十七条破坏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航道、灯塔、标志或 者进行其他破坏活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
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刘中良律师
广东深圳
谢保平律师
福建福州
蒙彦军律师
陕西西安
陈皓元律师
福建厦门
李波律师
广西柳州
唐政律师
上海徐汇区
王远洋律师
湖北襄阳
王高强律师
安徽合肥
朱正洪律师
江苏南京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972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