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律师随笔 >> 查看资料

本案用人单位向职工借款事实应当如何定性

发布日期:2014-04-29    作者:110网律师
【案情】

  1998年1月,某单位要建设办公楼和职工住宿楼,由于资金短缺,面临停建的境况。该单位的领导班子召开全局干部大会,号召全体干部职工共度难关,向本单位干部借款解决资金短缺的难题。陆某响应单位号召,经多方筹借,于1998年1月14日、1999年1月6日借给单位共计人民币165000元。双方并签订了《借款合同》,明确约定从借款之日起,每满一年按年息24%支付一次利息给陆某,借款期限为五年。但至今,经陆某多次催款,单位仅向陆某支付利息165000元,尚欠借款本金165000元及利息367693元,共计532693元。为此,陆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决陆某单位归还借款本金165000元及利息367693元,共计532693元。

  【争议】

  此类案件,是否属于民间借贷的问题。若不属于民间借贷,如何定性该类案件。

  第一种意见:

  陆某是单位的正式职工,双方签订的《借款合同》目的是为了集资建房,是单位在建房过程中实施的一项内部管理行为,不属于民间借贷纠纷,也不是我国民事法律调整的范围,应该依法驳回陆某的诉讼请求。

  第二种意见:

  陆某与单位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地位是平等的,双方所签订的合同确立的权利义务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因此,法院应该认定该案为民间借贷纠纷,依法审理。

  【评析】

  笔者倾向于第一种意见,认为该案不属于民间借贷纠纷。陆某与单位签订有《借款合同》,从形式上虽涉及借贷关系,但是从双方当事人签订的《借款合同》内容上看,陆某单位向陆某借款的目的是建设办公楼和职工住宅楼,并支付相应的利息。该借款行为应该属于有偿集资的行为。该行为明显违反国务院1993年9月3日颁布实施的《国务院关于清理有偿集资活动坚决制止乱集资问题的通知》第三条的规定:“禁止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向内部职工或向社会公众进行有偿集资活动。”目前此类问题不是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应由政府机关通过行政管理行为予以解决。法院应该依法驳回陆某的诉讼请求。

  (作者单位:广西南丹县人民法院) 来源:中国法院网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李波律师
广西柳州
吴丁亚律师
北京海淀区
罗雨晴律师
湖南长沙
李开宏律师
广东深圳
王远洋律师
湖北襄阳
王高强律师
安徽合肥
刘中良律师
广东深圳
党鹏律师
陕西西安
周磊律师
江苏无锡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111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