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论文 >> 刑法学 >> 查看资料

试论“两抢一盗”犯罪

发布日期:2022-03-27    文章来源:互联网
【内容摘要】:和谐社会是社会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社会状态,也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状态,更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的健全的社会状态,而和谐、有序的社会状态离不开法律制度的规范。只有切实加强治安防范措施,加强犯罪打击力度,才能确保一方平安。而“两抢一盗”又是社会危害性很大的犯罪形式,要想整治社会治安,必须坚持“两抢一盗”的方针不动摇,只有把严重的犯罪活动打下去,把严重的暴力犯罪打下去,把多发性侵财犯罪打下去,才能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才能彰显法治的力量,才能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才能保障人民的安居乐业。
2005年,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5年全国群众安全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显示,对于目前的社会治安状况,认为“安全”的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36.1%,”基本安全”的占54.8%,”不安全”的占9.1%。公众的“不安全指数”比2004年有所上升。其中认为“最不安全”的因素就是社会治安中的“两抢一盗“问题。安全感是每个人生存的基本需求之一,公众的安全感来源于社会的稳定,彼此的诚信,以及制度的可预期性。但归根结底还来源于政府部门的保障。但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我国对外开放、进行市场经济建设的新形式下,各种灾难随时都可能降临,我们无论凭借多么完备的法治,都不可能实现“零危险”的社会状态。所以怎样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杜绝犯罪的发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严峻的考验。

[关键词]:治安防范;两抢一盗;犯罪;

一、深刻认识“两抢一盗”案件形成的社会根源
(一)、犯罪人员的来源构成。
(1)、流动人口是我国现阶段的一种重要现象,当前规模巨大的人口流动,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压力和问题,随着城市化过程的不断推进,流动人口总量不断上升,给城市的安全带来了更大的隐患。例如从我市破获的“两抢一盗”案件来看,2002年外省市占32.56%,本市占11.11%,2003年外省市占38.2%,本市占10.2%,2004年外省市37.6%,本市占12.6%。
(2)、城市的下岗职工、社会无业人员也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他们大多没有一个正式、固定的工作,也就没有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当生活陷入困境时,不能通过合法的途径得到救济,便走上了犯罪道路,以盗窃等侵财类犯罪来缓解一时之急。
(二)、犯罪人员的职业构成。
收入较低的单位用工、从事建筑、搬运、经商服务、收旧拾荒以及无业人员最具犯罪倾向。他们一般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当打工不易、挣钱不多、致富无望的时候,就会带着一种强烈的失落感和自以为被剥夺的心态来看待他所置身的这座城市,内心很容易诱发出反社会的报复行为,他们往往急功近利,赚钱心切,往往不择手段,铤而走险,以非法的手段去谋取财富。
(三) 、犯罪人员的心理构成。
好逸恶劳、贪图安逸享受是“两抢一盗”犯罪的主观原因。道德的沦丧、文化糟粕的影响是诱发“两抢一盗”犯罪的客观原因。好逸恶劳、不思进取、贪图享受的享乐主义使得他们的头脑中迅速形成一种严重扭曲的金钱观,畸形的消费观,颓废的享乐观,耻辱感、罪恶感下降,因而为满足私欲而进行侵财犯罪活动。这些人一般文化程度低,法制观念淡薄,头脑易热,自我约束力差,处事缺乏理性,做事不记后果。
二、关于“两抢一盗”的几个相关问题
周永康同志在会上就“两抢一盗”案件的侦破工作作了辅导讲话。他指出,“两抢一盗”犯罪案件一般具有团伙性、流动性、连续性、地域性和时段性的特点,针对犯罪特点,公安机关在侦破工作中必须把握5个要领,即提高快速反应和现场抓获能力、提高现场勘验、访问的能力、提高阵地、刑嫌和技术控制的能力、提高区域性清查和守候的能力、提高依法打击处理的能力。他最后强调,各级公安机关要从领导机制、情报机制、联动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和责任机制的建设入手,构建侦破“两抢一盗”犯罪案件的长效工作机制。
要把广泛动员群众放在首位,坚持五个综合(综合的思想、综合的力量、综合的资金、综合的手段、综合的效果),广泛动员和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这场斗争中来,动员群众尤其是当事者、知情人提供破案线索,检举揭发犯罪,形成对“两抢一盗”犯罪分子人人喊打的局面。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的要求,认真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开展打击和预防“两抢一盗”工作方案和措施,经常听取汇报,严格责任制,严格奖惩,突出重点,加强对机动车市场、手机市场、金银首饰加工点、农贸市场废品收购站等场所的管理。
要进一步加大各项综治措施的落实力度。要通过平安创建,大力推进社区治安防空体系建设,提高社区防范能力,把入室盗窃、入室抢劫等可防性案件压下去;加大巡逻力度,社区巡逻、街头巡逻相结合,增强社会治安控制力;切实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管理,搞好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重点做好出租房屋的管理,加强对社区闲散青少年的管理,进一步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努力减少重新犯罪,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宣传表彰专项斗争中涌现出来的见义勇为先进典型。
同时要求在警力、精力、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和保障,确保此次专项行动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专项行动中,各级公安机关认真分析、研究本辖区“两抢一盗”犯罪的规律和特点,对于特定地区什么犯罪突出、特定时段什么犯罪突出、特定人群易于实施什么类型犯罪、什么场所易于销赃、什么地点易于藏匿等情况都进行研究分析,明确打击重点和工作目标。在此基础上,各级公安机关充分发挥警种、部门的职能作用,认真落实打击“两抢一盗”工作责任,进而形成了多警参战、整体打击的格局。与此同时,公安机关向社会公布了刑事犯罪举报中心电话,发动群众提供违法犯罪线索,检举揭发违法犯罪分子,对协助公安机关破案的有功人员,及时给予奖励。
  根据“两抢一盗”违法犯罪活动的时段性、区域性特点,工业集中地区公安机关适时与企业保卫部门一起开展集中清查、专项治理、集中打击处理等各种专项行动,及时打击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三、加大对“两抢一盗”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在开展打击“两抢一盗”犯罪专项行动中,法院也应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做到全部案件都在审限内审结,最大限度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在开展打击“两抢一盗”犯罪专项活动中,还应该坚持做到五个原则:一是保持高压态势,依法从重判处。对抢劫、抢夺致人重伤、死亡,后果严重、手段恶劣的,以及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依法从重处罚;对抢夺残疾人、老年人、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财物,抢夺救灾、抢险、防汛、优抚、移民、救济等款物,一年内抢夺三次以上,利用行驶的机动车辆抢夺的,依照刑法以抢夺罪从重处罚;对入户抢劫、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依法重判,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至死刑。同时,也严防出现以罚代刑、滥用缓刑、重罪轻罚等打击不力的现象。二是抓好大要案的审判。对于影响大、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案件,安排精干力量,迅速审理,及时下判,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紧密结合。三是确保案件质量。坚决贯彻罪行法定原则和罪行相适应原则,做到不偏不倚、不枉不纵。四是确保办案效率。在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前提下做到快审快结,最大限度地弥补被害人的损失。五是打防结合,综合治理。法院在审理“两抢一盗”案件的同时,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对参与“两抢一盗”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政策,寓教于审,惩教结合,促进未成年犯的矫治工作。同时,加强与检察、公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不定期的抽调人员参与出租屋清查等打击犯罪的活动,加大法制宣传力度,防患于未然。
积极投入打击“两抢一盗”犯罪专项活动顺应了民意民心,充分发挥了人民法院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稳定的审判职能作用,体现了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宗旨意识。
四、如何防范“两抢一盗”犯罪
首先应号召广大群众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走人行道,使犯罪分子无从下手或难以逃脱;携包行走时,应将包朝向人行道里侧,手机或贵重饰品挂在胸前,尽量不要外露;从银行取款时,要预防犯罪分子尾随跟踪抢劫;骑自行车时,不要将包放在车衣架上或购物篮子内;夜深时,女性最好不要单独行走;不要携带巨额资金或贵重物品招摇过市,应尽量乘坐出租车至目的地,并记下车牌号码;外出时,应锁好门窗,还要搞好邻里关系,相互照应;遇人敲门时,要看清后才开门;不贪小便宜,不迷信;发现无牌、假牌、无证、假证、摩托车及可疑人员应及时报告;无论被盗、抢、骗、敲诈数额有或无,多或少,都应及时报案,以便收集犯罪证据,将犯罪分子绳子以法。
其次,还应该加强对二手机动车市场、手机市场、金银首饰加工点、典当行、农贸市场、废品收购站等场所和行业的控制,会同有关部门对这些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堵塞犯罪分子的销赃渠道。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员和出租房屋、中小旅馆等违法犯罪高危人群和案件高发地段的管理工作,从中发现犯罪线索,抓获违法犯罪分子。结合打击盗抢机动车犯罪,加强对摩托车的管理,减少犯罪分子实施飞车抢夺的犯罪工具。
公安部副部长张新枫表示,各地区、各部门、各警种将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整体作战合力,同时广泛发动群众,营造良好的严打声势。在专项斗争中,各地既要根据全国的统一部署开展工作,又要因地制宜,主动出击,对本地治安问题进行一次深入摸排,认真梳理本地治安难点,集中整治本地的社会治安乱点。
五、具体措施
一、严格工作责任
1 、实行分管领导每天带队下基层巡查督导治安防控工作制度。 自 10 月 21 日始至今,由分管领导每天组织人员,对辖区治安防控工作进行巡查督导。一是公安分局每日及时制定并上报辖区治安防控工作有关值班表;二是政法委每日安排相关人员对应参与检查督导;三是分管领导及时将督导的情况书面报送政法委;四是政法委负责协调,对当日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的单位,由上一班检查的领导负责交由下一班检查的领导进一步督导,直至问题解决。
2 、做好社区内无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注意对他们进行就业辅导教育和职业培训。无业人员只有具有一技之长才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岗位,而增加无业人员的就业机会是有效减少“两抢一盗”犯罪的重要途径。同时在培训过程中还可进行法制教育,预防犯罪教育等,引导他们克服好逸恶劳,挥霍成性的习惯,教育引导他们自食其力,勤劳致富,减少“两抢一盗”犯罪案件的发生。
3 、各街道认真制定每季度“一升一降”考核指标。 建立每旬对刑事发案及“两抢一盗”的情况通报制度,实行将“一升一降”的具体指标与责任人捆绑式制度。普遍建立对达不到“一升一降”指标的所属单位在一定范围内.作出不作为的通报批评;对每季度刑事发案率没有明显下降和群众满意率达不到 92% 标准的单位,将实行综治“一票否决”权制,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领导责任。
二、优化力量组合
1、狠抓沟通联系机制的落实,形成整体合力。 辖区办事处狠抓下片民警、巡逻中队、社区联防队、小区保安四级治安防控网络建设。在防范工作上,采取巡逻中队和派出所巡逻警车负责辖区各条街道、主干道和重点路段的巡逻和设卡防控,严防“飞车抢夺”和检查登记可疑机动车辆;下片民警负责带领社区联防队员和社区值班“两委”成员深入辖区小巷、楼幢进行徒步巡逻和定点守候,并适时开展出租私房、流动人口大清查,严防入室盗窃、盗抢机动车等案件的发生;小区保安负责本小区的治安防范,个别小区保安还配合社区联合进行治安巡逻。治安防控网络遍及辖区大街小巷,形成了条块结合、内外互动、横纵到边的治安防控体系。
2、提高路面见警率。 市区主要街道由治安巡逻中队集中统一加强对市区中心社区治安防范,集中打击“两抢一盗”案件;集中对重点路段进行设卡盘查和治安巡逻,重点检查两名男子乘骑的摩托车,对无人无牌的摩托车,连人带车予以扣留盘问,并做好相关登记;各级公安机关抽调人员成立专案组,重点打击“两抢一盗”犯罪。
3、各级政法委强化组织协调职能。 强化公、检、法三家协调工作,集中主要精力强化对“两抢一盗”案件的审理工作,做到快侦、快诉、快判。
4、各级公安机关制定各种治安防控力量优化配置方案。 明确民警和各种治安防控力量的责任区和工作任务,实行民警带队巡逻,做到巡逻防范时在时间上相互衔接、空间上互为策应、手段上优势互补。
三、落实工作措施
(一)、适时精心组织进行专项整治。对治安混乱重点部位、流动人口聚居区域组织进行专项清查行动,消除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的犯罪空间。
(二)、实行民警入户访谈制度。通过走访辖区群众,获取重要线索成功破获案。各级公安机关应对该项制度进行监督。 (三)、加强公安机关的宣传力度,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 (四)、监管空白地区进行设卡盘查,加大盘问、检查力度。遏制犯罪行为的发生。
通过不懈的努力,打击“两抢一盗”的斗争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提早研究,超前部署,专项斗争启动快;二是扫掉了一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盗抢大案,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提高了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率;三是有效整合了警力资源、信息资源、手段资源和侦察资源,形成了全警动员、全警参战、整体作战的良好态势;四是通过实战,总结形成了一批好的经验作法,有力促进了打击“两抢一盗”犯罪长效机制建设。
公安机关在下一阶段的斗争中还应该突出打击重点,强化工作措施,着力抓好5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多管齐下,多策并用,坚决把“两抢一盗”案件的高发势头压下去;二是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营造严打声势;三是强化打击处理工作,增强严打实效;四是边打击、边治理,边防范,边建设,巩固斗争成果;五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专项斗争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资料:
[1]王作富.主编《认定抢劫罪的若干问题》,载《刑事司法指南》2000年第1辑,法律出版社。
[2]苏惠渔.主编《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版。
[3]王勇.《定罪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
[4]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2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5]赵秉志.主编《侵犯财产罪研究》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陈皓元律师
福建厦门
陆腾达律师
重庆江北
马云秀律师
广东深圳
罗雨晴律师
湖南长沙
王远洋律师
湖北襄阳
朱建宇律师
山东菏泽
王高强律师
安徽合肥
徐荣康律师
上海长宁区
李波律师
广西柳州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000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