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人事人才发展“十五”规划纲要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1-06-06 生效日期: 2001-06-06
发布部门: 人事部
发布文号: 人发[2001]5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副省级城市人事厅(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司(局):
  为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实施人才战略的要求,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精神,我们制定了《人事人才发展“十五”规划纲要》。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人才战略是新世纪人事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人事人才发展“十五”规划纲要》的精神,并结合实际,制定各自的人才开发规划,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努力把中央提出的人才战略任务落到实处。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实施人才战略,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新世纪人事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为全面加快我国人事人才事业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制定“十五”期间全国人事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一、我国人事人才事业发展进入了重要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人事人才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事人才保障,取得了明显成效。
  至人才队伍整体实力不断增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宏大、门类齐全、整体实力逐渐提高的人才队伍。目前我国各类人才总量达到6075万人(指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914万人,约占人才总量的三分之二,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业中的经营管理人才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一。在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农业65万人,工程、科学研究594万人,经济、会计、统计571万人,教学1151万人,卫生333万人,律师等一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逐步增长。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较快,与1978年相比,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由18%上升到50%,45岁以下人员的比重由68%上升到77%。
  至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格局初步形成。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人事人才工作在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中,把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和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结合起来,不断拓展工作领域,由国有经济转到整个国民经济,由城市延伸到农村,由国有单位扩展到非国有单位,由传统的国家干部扩大到各类人才。人才工作由行政调配为主转变为人才预测与规划、培养与使用、配置与管理为主的全方位人才资源开发上来。
  至市场机制对人才资源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单位用人找市场、个人择业进市场的双向选择机制正在逐步替代统包统配制度,统一有序的人才市场体系正在建立完善,并向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人事代理和人才测评等制度逐步建立,人才市场社会化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九五”期间,各类人才每年进入人才市场的约800万人次,通过市场实现流动的约120万人,人才市场配置率逐年提高。
  至适应不同人才发展需要的分类管理制度初步建立。根据人才管理法制化、科学化的要求,按照不同人才的职业特点和社会责任,初步建立符合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不同特点的分类管理制度。
  至人才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人事人才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动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服务。通过人才预测,制定规划,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引进人才;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调节,为国有企业和国家重点工程配置人才;通过对口支援、定向培训,为中西部地区培养人才;通过智力扶贫、“专家会诊”,为贫困地区和困难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人才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推动,相互促进。
  在充分肯定人才资源开发取得成效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及今后人才资源开发还面临一些问题:(1)人才专业结构和行业分布不合理,长线专业人才过长,高层次人才年龄结构偏高,高新技术和复合型人才普遍短缺,农业、信息、金融、法律等行业人才严重不足;(2)人才资源地区、所有制间结构失衡,全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74%集中在国有单位,高级人才的85%集中在东中部地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比例偏低,仅占总数的5.7%;(3)人才短缺与积压现象并存,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才61%集中在事业单位,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技术人才短缺,产学研脱节现象严重;(4)竞争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完善,各类人才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上述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加以解决。
  展望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将深刻影响并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世界范围内的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将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将更加倚重于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前途。世界范围内科技和经济的竞争将更激烈,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适应世界发展潮流,我国将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资源开发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培养、吸引和使用好适应知识经济和国际竞争需要的大批优秀人才,是关系我国的发展前景,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百年大计。

  二、“十五”人事人才发展的方针和目标任务
  (一)人事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
  人事人才事业发展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人才人事理论为指导,按照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贯彻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改进党管干部的方法,探索新时期党管干部的实现形式,从人才战略上研究人才的教育和培训、配置和使用,既重视建设物质文明的人才队伍,也要重视建设精神文化的人才队伍。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为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今后五年人事人才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是:
  1、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大力实施人才战略,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风气,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营造人才创业环境,充分发挥各种人才的潜能和作用,把人才资源开发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
  2、坚持人事人才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才规划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保证人才总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协调,人才素质提高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相同步,实现人才资源持续开发与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增长良性互动。
  3、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研究新情况,扩大新领域,探索新办法,加快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进程,推动人才资源在不同产业、不同地区及不同所有制间的结构调整。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强化人力资本观念,积极发挥人才供求、竞争、价格等机制的作用,引导人才资源合理流动,达到人才资源优化和高效配置。
  4、把提高人才素质放在人才资源开发的首位。人才资源开发要在稳步扩大人才队伍数量的同时,把提高人才素质特别是创新能力放到优先地位。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大国家重点紧缺人才的培养开发力度,不断提高知识和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二)人事人才发展主要目标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适应科教兴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实施的需要,“十五”期间人事人才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高层次和急需人才培养为重点,以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为人民服务为目的,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快人才资源开发社会化进程,提高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建立和完善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的人才市场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解决好地区、产业间人才布局失衡的状况,充实和加强西部地区人才力量,加快培养农业、信息、金融、财会、外贸、法律、现代管理及高新技术领域里的高层次急需人才。积极应对加入WTO的挑战,抓紧培养一大批熟悉世贸组织规则、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能够参与解决国际争端的专门人才。到2005年,人才总量达到835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约380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总量达到5400万人,比1999年增加1486万人,占“十五”期间人才新增总量的65%,占社会劳动者比重的7%,占社会总人口比重的4%。大力开发高层次和高新技术人才,全面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三)人事人才发展的主要任务
  1、努力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要切实加强各类人才的培养,既重视人才的业务素质培养,又注重人才的政治素养的提高,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队伍。
  至建设高素质社会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素质,特别要注重增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作为当前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人才学历层次,到2005年,专业技术人员中大学学历的要从现在的50%提高到70%;改善年龄结构,55岁以下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要由现在的65%提高到70%以上;提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使我国高、中、初级结构比例由目前的1:5.2:9.9逐步向1:3:6的合理比例靠近。
  至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重点在用人环境、用人机制、监督体系上有所创新。在控制总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质量,突出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到2005年,地市以上行政机关公务员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力争从现在的60%达到90%。进一步提高县乡行政机关公务员文化程度。按照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要求,提高效率、减少开支、倡导社区服务,增强公务员制度的活力和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
  至建设高素质职业化经营管理人员队伍。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深化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新机制,把组织考核推荐和引入市场机制、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加快培育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市场,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经营管理者素质。按照企业的特点,加快制定经营管理者培养、选拔、考核、监督办法,并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2、促进地区间人才资源合理布局。人才资源地区布局要全国一盘棋,根据东、中、西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布局特点,形成以东带西,以西促中,东、中、西联动的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新局面。要以加强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尽快改变地区间人才资源布局不合理的现象。东部地区要着重培养造就高层次科技人才,中西部地区要在稳定和提高现有人才队伍的同时,积极培养、吸引人才,建设适应西部大开发需要的人才队伍。要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沈阳、南京、广州、武汉、成都、西安、兰州等城市构筑体现各自特色和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人才高地,重点培养、造就高层次和高新技术人才,以保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促进经济集约化发展。充分发挥人才高地的辐射作用,推动其它地区的人才队伍建设。妥善解决大城市人才积压、浪费和中小城市、农村乡镇企业缺乏人才的矛盾,采取多种形式或推动人才资源结构调整,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和整体人才效益。
  3、优化产业间人才资源配置。根据国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部署,积极推动人才资源重组,实现产业间人才资源合理布局。加强和稳定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加大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使农业发展走科技兴农、人才兴农的新路子。到2005年,农业技术人员由目前的65万人增加到90万人左右。结合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应用型科研机构转制为企业,推动科技开发人才向企业转移,改变我国企业技术力量薄弱、产学研脱节状况,“十五”期末,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占全国总数的比重从目前的40.5%提高到50%以上,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妥善解决大城市人才积压、浪费和中小城市、农村乡镇企业缺乏人才的矛盾,采取多种形式推动人才资源结构调整,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和整体人才效益。不断提高第三产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大力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十五”期末,各级各类信息软件开发人才增加300万人,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增加40万人。
  4、加快西部人才资源开发。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西部地区在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制定规划时,都要制定人才发展规划。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改善人才成长环境,培养当地人才,提高现有人才素质,同时要积极引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人才开发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未来;既要积极引进人才,又要充分发挥本地人才的作用。要通过搞活国有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强西部经济活力来吸引人才,凝聚人才。力争到“十五”期末,西部地区人才总量从目前的1100万人增加到1500万人,专业技术人员从目前的760万人增加到1000万人,基本满足“十五”期间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特别是满足西部大开发对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5、大力培养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是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也是专业技术人员开发培养的关键。要通过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程,充实和完善继续教育内容,促进专业技术人员更新知识,提升创新能力。“十五”期间,每年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面达55%,重点加强西部地区继续教育工作,解决当前继续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要在认真总结“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研究制定高新技术人才培养规划,大力培养电子信息、生物工程、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领域的人才,努力改变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人才短缺现象。

  三、“十五”人事人才发展的主要政策与措施
  (一)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按照中央提出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要求,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破除阻碍人才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努力形成一个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各种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新局面,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树立新观念,确立新思维,建立新机制,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建立一套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充满生机活力的管理机制,形成一套法制完备、纪律严明的监督体系。
  至按照建设高素质社会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要求,坚持“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思路,结合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加快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建立符合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特点的任用制度,积极推行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相结合的灵活用人方式。根据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参加世贸组织要求,进一步深化职称改革,逐步建立政府宏观调控、个人自由申报、社会客观评价、单位自主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体系。积极推行执业资格制度,制定实施《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暂行条例》,逐步扩大执业资格制度的实施范围,对责任重大、社会通用性强并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技术岗位实行准人控制,推进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的国际互认。
  至围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着力制度创新,完善考录竞岗制度,试行委任与聘任相结合的新的任用制度,改进公务员分类管理和年终考核制度;加强能力建设,鼓励公务员参加MPA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能力;强化服务意识,推行社区服务,拉近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做到政务公开,让公众了解办事程序和规则,接受群众监督;推行电子政务,加强信息服务,减少公共行政成本,逐步实现“服务、办理和监管”一体化,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廉洁、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
  至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一套适应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特点的考评、奖惩、培训、分配制度。按照精干、高效原则设置各类管理岗位和管理人员职数,精简职能部门,减少管理层次。改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方式,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推荐中心等中介机构,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考核办法,研究制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业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实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打破各类人员身份界限,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实行公开竞聘、择优聘用、定期考核,并实行任期制,形成管理人员能上能下的机制。
  (二)加大企业和农业人才开发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打破人才部门、单位所有的壁垒,采取积极措施,鼓励科技人才进入企业、农业等人才相对薄弱的领域。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为企业培养和吸引高层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技术创新。稳定发展农业科技推广队伍,鼓励农业技术人员开展科技开发、科技承包和提供有偿服务,对取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要予以重奖,并保护其合法收入。对到农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政策上要予以倾斜。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到企业和农村单位兼职,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要重视农村教师资源开发,充实和调整农村教师队伍,发展农村教育。
  (三)实施有利于西部人才开发的优惠政策。全面实施西部人才开发计划,把西部人才资源开发与西部大开发结合起来,把充分发挥西部现有人才作用和引进人才结合起来,为西部人才开发营造良好的政策氛围。进一步完善西部地区人才选拔、培养、使用和竞争激励机制,改善西部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提高西部地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水平,逐步使其达到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研究制定人才智力引进政策,引导东部地区科技人才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参与西部建设,时间可长可短,“户口不迁、身份保留、来去自由”。对到西部地区工作的急需人才,实行报酬与创造的经济效益挂钩;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引进的急需人才,实行按岗位定酬、按业绩定酬、按任务定酬。研究制定吸引海外留学人员以多种方式参加西部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强西部地区重点发展产业的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建设,加大对西部地区留学人员科研资助力度,有计划地组织海外留学人员到西部地区开展技术交流、洽谈项目。加强东西部地区实用人才对口支援,继续做好干部援疆、援藏工作。加强对西部地区领导人才、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
  (四)加大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力度。强化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制定《“十五”国家公务员培训工作纲要》,切实加强公务员培训工作,使公务员培训规范化、法制化。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制定《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和《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十五”规划纲要》,使继续教育成为各类人才的终身教育。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更新和充实继续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统计、登记、评估和奖励制度。完善继续教育考核制度,把考核结果与职务晋升、人才流动、职业转换结合起来,逐步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加强培训机构的管理,加快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发展远程继续教育网络。鼓励各类人才自觉接受继续教育,并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加快建立国家、单位、个人三方负担的继续教育投入机制。
  (五)加快发展和完善人才市场。进一步办好基础性人才市场,健全专业性人才市场,完善区域性人才市场,发展农村人才市场,加快培育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和高新技术人才市场,使市场在人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大力推进和发展人事代理,规范人事代理行为,做好人才档案管理工作。建立人才中介服务标准体系,提高人才市场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快全国人才市场信息网络化建设,逐步实现全国联网、信息共享。制定《人才市场管理条例》,加强人才市场法制化管理。建立人才市场许可证制度和年审制度,规范出入境人才中介活动,加强网上人才市场管理。
  (六)大力开发海外留学人才资源。继续贯彻“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宣传介绍国内经济建设的成就,采取回国工作、为国服务并举的政策,吸引海外留学人员报效祖国。
  加大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的力度。今后重点引进学成后在国外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国际组织、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取得显著工作成绩、并为国内急需的有真才实学的中青年高层次留学人才。鼓励金融机构、企业自主引进高层次留学人才和国内急需的外国专家,国家出资帮助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引进高层次留学人才。加大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建设,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业,转化高科技成果。按照本人能力水平、对国家的贡献和所创造的经济社会效益,从优确定工资和津贴;在住房、保险、探亲、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方便。先期回国的和在国内成长的人才,有突出贡献的同样享有相关的优惠政策待遇。
  进一步鼓励海外留学人员为国服务。鼓励各类海外留学人员及留学人员专业团体以自己的专业和专业团体的优势,通过兼职、合作或接受国内委托研究,创办企业、讲学、交流、咨询、考察、中介服务等形式,为促进国家科技经济社会发展而开展的各种活动。保障海外留学人员在专有知识、技术专利、科研成果等方面享有的知识权益,允许留学人员以专利、发明、专有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共享合作或委托研究开发的科研成果。对在为国服务活动中做出杰出贡献的海外留学人员,人事部将颁发海外学子奖。
  (七)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公务员工资水平。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加快建立有利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公务员与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平衡比较调查机制和公务员工资水平动态增长机制。结合住房分配货币化和养老、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公务员工资水平,使公务员薪酬福利制度科学合理。研究制定地区附加津贴制度。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分配自主权,切实搞活内部分配,积极探索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研究制定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较大幅度地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的收入水平。改进和完善奖励、津贴等办法,较大幅度地逐步提高各行各业有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的待遇。增强国家对工资分配的宏观调控能力,逐步解决地区、行业间工资分配差距过大问题。
  (八)扩大人事人才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智力引进工作,积极研究和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能,加快培养和引进适应国际竞争的各类人才。加强人事人才领域的多边国际合作,巩固和发展双边国际合作关系,有重点地开辟合作渠道,提高对外交流合作的水平与效果。进一步搞好国外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组织考察培训,学习国外人才资源开发的经验。改进国际职员工作,逐步形成公开、平等、竞争的国际职员选拔派遣机制,进一步向国际惯例靠拢,巩固扩大我国国际职员队伍。

  四、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管理和领导
  (一)发挥宏观调控在人才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人才资源配置作用的同时,要重视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变化的趋势,进行人才需求预测,制定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发布全社会人才供求信息,加强对各地人才资源开发的宏观指导。要制定有效政策和法律,防止人才竞争中的不正当行为,保护用人单位和个人的正当权益。要营造事业凝聚人才的良好氛围,为各类优秀人才施展才华提供舞台,保证经济效益相对较低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薄弱领域特别是基础研究领域的人才需要。重视军队人才资源开发,切实做好军队转业人才的安置工作,充分发挥军队转业人才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加强人才资源二次开发,发挥离退休人才特别是有专长的老年人才的作用。
  (二)加强人事人才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人事人才管理要不断提高规范化、法制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法规体系,抓紧制定《公务员法》、《事业单位聘用制条例》、《公务员行政处分条例》。加强立法指导和执法检查。加强人事人才政策法规执行的监督工作,建立统一规范的人事监督制度。要根据人才资源开发预测与规划、培养与使用、配置与管理等环节,抓紧制定能够统揽人才资源开发各环节工作的综合性政策法规
  (三)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人才是决定我们事业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各级领导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人才队伍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进一步增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各地区、部门要互相配合,加强协作,形成上下左右联动局面。要加大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确保人才开发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我们要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不辱使命,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为实现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建设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做出应有的贡献。
人 事  部
2001年6月6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527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