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六盘水市200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6-05-29 生效日期: 2006-05-29
发布部门: 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文号: 市府办发[2006]54号
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
  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六盘水市200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六年五月二十九日
六盘水市200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做好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因地质灾害给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结合我市区域地质环境、水文、气象等条件、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全市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防治方案。
  本方案实施的基本原则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突出重点;分级负责,政府领导,部门协作。   一、2005年我市地质灾害发生情况
  2005年,我市四个县(特区、区)都不同程度的发生了地质灾害,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5至8月,灾种主要是滑坡、地裂缝、地面塌陷、崩塌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查出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783处,受胁22877户99245人。发生地质灾害事故1起,死亡1人,成功预报地质灾害1起,避免2户8人的伤亡。因灾造成的伤亡人员与2004年相比呈大幅下降。
  二、我市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
  (一)滑坡:主要集中发生在5至8月,以中小型为主,大型、特大型次之,平面形态多呈不规则和舌形,主要分布在陡峻的山原、高中山、中山、低中山斜坡和峡谷地带,坡度大多在20°至50°之间,常发生在软质岩体和软硬相间的岩体构成的斜坡,主要诱发因素是降雨、地表水冲刷以及建筑切坡、采矿等人为工程活动。
  (二)崩塌:大多发生在5至8月和凌冻期,以中小型为主,多发生在坡度为50°以上的陡坡,主要诱发因素是降雨、地表水冲刷以及切坡、采矿等人为工程活动。
  (三)泥石流:均发生在5至9月,尤以每年7月发生频率最大,以小型、沟谷型、降雨型、稀性泥石流为主,主要分布在高中山、狭谷、沟谷斜坡地带,主要诱发因素是不合理的采矿、修路弃渣弃土、过度砍伐林木等人类工程活动以及强降雨。
  (四)地面塌陷:均为小型,多处于发展期。主要是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1)岩溶塌陷主要集中分布于水城盆地、六枝峰丛槽谷等地,主要诱发因素为抽取地下水和暴雨渗灌;(2)采空塌陷主要分布在大规模采煤的矿区,诱发因素主要是地下采煤形成大面积采空区。
  (五)地裂缝:大多产生在含煤岩层及其上覆地层,主要分布在煤矿开采区域。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地下采煤和矿井疏干排水,导致顶板失去支撑,岩体应力平衡受到破坏,围岩产生变形,沿构造裂隙等软弱结构面发生拉裂。
  三、2006年地质灾害预测
  (一)地质灾害发生时段预测
  我市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常与降水密切相关,根据降雨趋势预测,我市今年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时段为5至9月,这一时段是我市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其中6至8月为地质灾害高发期,具体灾害发生情况将受降雨量控制。当连续降雨达到150毫米或日降雨达100毫米以上时,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即可发生;当连续降雨达到200毫米或短时间(1日或数小时)降雨达150毫米以上时,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将可能大量发生。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预测
  1.大湾重点防治区
  位于钟山区大湾镇,总面积113.2km2。区内煤炭资源丰富,采矿活动强烈,由此而引发的地质灾害严重,且随着煤炭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引发的地质灾害将越来越严重,共发育地质灾害19处,其中滑坡8处,地裂缝6处,泥石流5处。对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仍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点有15处,共威胁394户1553人,预测经济损失404.9万元。
  19处地质灾害中有15处列入监测体系:其中乡(镇)级监测点有7处,村级监测点8处;须重点防治的点有5处,次重点防治的点有4处,一般防治点有6处;纳入近期防治的点有5处,防治措施以搬迁避让为主。
  2.木果—水城—六枝重点防治区
  呈条带状分布于汪家寨—水城—蟠龙—新窑等地,总面积1719.0km2。为我市的主要经济区和交通干线动脉地带,同时又是我市的主要工矿区及矿产资源规划开采区,分布有9个国营大矿及200多个小型有证矿,人口密度大,居住集中,经济较为发达,发展速度较快,人类工程活动极为强烈,尤以采煤活动最为强烈,由此而引起的地质灾害现象十分严重。区内地质灾害密集,共发育地质灾害点281处,其中滑坡159处、地裂缝53处、崩塌29处、泥石流26处、塌陷14处。对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仍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点有246处,共威胁5202户23275人,预测经济损失5550万元。
  281处地质灾害中有246处列入监测体系:其中县级监测点有3处,乡(镇)级监测点有115处,村级监测点128处;须重点防治的点有86处,次重点防治的点有71处,一般防治点有89处;防治措施以搬迁避让与工程治理为主。
  3.发耳—都格重点防治区
  位于水城县发耳乡、都格乡境内,总面积184.7k㎡。是我市规划中的主要能源及经济开发区,随着发耳电厂等大型厂矿企业在发耳的动工建设,不久又将成为我市的又一强势经济带。区内人口集中,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主要为采煤,由此而引发的地质灾害严重,区内共发育地质灾害点23处,其中滑坡11处、地裂缝8处、崩塌2处、泥石流2处。对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仍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点有21处,共威胁907户3856人,预测经济损失972万元。
  23处地质灾害中有21处列入监测体系:其中县级监测点有1处,乡(镇)级监测点有14处,村级监测点有6处;须重点防治的点有8处,次重点防治的点有10处,一般防治点有3处;纳入近期防治的点有8处,防治措施以搬迁避让为主。
  4.212省道罗基利—四格段重点防治区
  位于盘县四格乡,总面积25.9k㎡。该区地形切割强烈,坡陡峰峻,水系发育,侵蚀强烈,玄武岩等易滑地层大面积出露,自然条件下易产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地质灾害点8处,其中滑坡4处、泥石流1处、崩塌3处。对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仍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点有5处,共威胁97户383人,此外还威胁省道5000m,预测经济损失499.8万元。
  8处地质灾害中有5处已列入监测体系:其中乡(镇)级监测点2个,村级监测点3个;须重点防治的点有1处,次重点防治的点有2处,一般防治点有2处,防治措施为工程治理。
  5.羊场—柏果—乐民—板桥重点防治区
  呈条带状分布于羊场、淤泥、松河、洒基、柏果、盘江、断江、红果、火铺、乐民、石桥、西冲、水塘、板桥等乡(镇),总面积751.1k㎡。为我市的主要经济区,同时又是我市的主要工矿区及矿产资源规划开采区,分布有6个国营大矿及175个小型有证矿,人口密度大,居住集中,经济较为发达,发展速度较快,人类工程活动极为强烈,尤以采煤活动最为强烈,由此而引发的地质灾害现象十分严重。区内地质灾害密集,共发育地质灾害点299处,其中滑坡164处、地裂缝111处、崩塌22处、塌陷2处。对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仍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点有266处,共威胁10761户45836人,预测经济损失12763.5万元。
  299处地质灾害中有266处列入监测体系:其中县级监测点有21处,乡(镇)级监测点有165处,村级监测点80处;须重点防治的点有113处,次重点防治的点有92处,一般防治点有61处;防治措施以搬迁避让为主。
  6.响水—大山—马依—老厂重点防治区
  呈条带状分布于响水—大山—马依—老厂等乡(镇),总面积294.3k㎡。是我市规划中的主要能源及经济开发区,随着盘南电厂、盘南煤矿等大型厂矿企业在响水的兴建,又将成为我市的又一强势经济带。人口集中,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由此而引发的地质灾害现象将更加严重。共发育地质灾害点54处,其中滑坡40处、地裂缝10处、崩塌4处。对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仍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点有50处,共威胁1788户7591人,预测经济损失1868万元。
  54处地质灾害中有50处列入监测体系:其中县级监测点有3处,乡(镇)级监测点有32处,村级监测点15处;须重点防治的点有20处,次重点防治的点有19处,一般防治点有11处;防治措施以搬迁避让为主。
  7.三官营—黑石头重点防治区
  位于盘县新民乡,总面积53.3km2。区内煤炭资源较为丰富,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煤炭资源将得到大量的开发,势必会引发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现象。现发育地质灾害点11处,其中滑坡7处、地裂缝2处、崩塌2处,对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点有11处,共威胁350户1390人,预测经济损失350万元。
  11处地质灾害点均已列入监测体系:其中乡(镇)级监测点8个,村级监测点3个;须重点防治的点有2处,次重点防治的点有5处,一般防治的点4处,防治措施为搬迁避让。
  (三)铁路及主要公路沿线、主要河流流域、水库等地质灾害危险地段预测
  1.水柏铁路、贵昆铁路、株六复线在市境地段,可能发生的灾害为滑坡、崩塌。
  2.水黄公路、两水公路,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为滑坡、泥石流。
  3.镇胜公路英武至平关施工地段,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
  4.南、北盘江流域局部地段,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泥石流。
  5.盘南电厂、发耳电厂、野马寨电厂施工造成的潜在不稳定斜坡地段,可能发生的灾害为滑坡、崩塌、泥石流。
  6.玉舍水库库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为滑坡。
  (四)主要矿区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地段预测
  1.六枝工矿(集团)公司下属各矿及选煤厂、煤矸石堆积区、采空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和泥石流。
  2.水城矿业(集团)公司下属各矿及选煤厂、煤矸石堆积区、采空区,大湾矿采区山体开裂地带,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和泥石流。
  3.盘江煤电(集团)公司下属各矿及选煤厂、煤矸石堆积区、采空区,山脚树矿5#、7#滑坡区,火铺矿二十二、北三滑坡区,月亮田矿老机关滑坡地段、大雁山陡岩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和泥石流。
  (五)我市地质灾害特别危险点预测(见附表)。
  四、防治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件大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严格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一把手负总责。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是地质灾害防治的主管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各有关部门是地质灾害防治的责任单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部门责任制,市人民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和六枝工矿(集团)公司、盘江煤电(集团)公司、水城矿业(集团)公司要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督促直属责任单位制定防灾预案,建立监测系统,在危险点建立警示标志,设立观测点,落实防灾责任人和监测责任人,明确预警信号及险情出现时的人员、财产转移路线,并进行工程治理或灾民搬迁,将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报市国土资源局备案;对地质灾害危险点和重大隐患点,乡(镇)人民政府要逐点制定防灾预案、落实预防措施。汛期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值班制度,明确值班人员和电话,做到责任到人,值班到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市国土资源局值班电话:8236614、8267860;值班人员:李长元,手机13329684164,任樯,手机13885846362)。
  (二)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防御地质灾害必须紧紧依靠当地人民群众,建立群测群防网络。全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宣传栏、宣传手册等形式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宣传活动,汛前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镇)、村的地质灾害点向当地受胁群众现场讲授地质灾害的简易观测方法和防灾的基本知识,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治灾、减灾意识,尽最大可能地防止灾害发生,减轻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对诱发地质灾害的人为工程活动,要加强监督管理,对一切可能导致重大地质灾害的违规工程活动,要坚决予以制止,督促工程建设单位采取有效的预防保护措施;对已发生和造成危害的,按照“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督促责任单位及时治理。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工程项目建设的,项目建设单位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充分应用,使因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序开展
  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切实保证地质灾害调查、区划、评估、监测、预报所必需的工作经费及部分特别危险点受胁农户的搬迁、治理经费。同时,对特大型自然诱发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要积极申报立项,争取国家投入,对人为工程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治理所需经费由责任单位负责承担。
  (四)加强监测工作,做好预测预报
  地质灾害防御重在监测、预报。各县、特区、区对地质灾害危险点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建立警示标志,设立监测点,落实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加大监测力度,详细记录监测数据,并明确预警信号和险情发生时的人员财产转移路线,向受胁农户发放地质灾害“灾情防范明白卡”。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指导监测工作,对监测数据要充分进行分析应用,做好险情判断工作,为各级人民政府指挥防御地质灾害提供可靠信息。
  (五)加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的检查力度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会同建设、交通、水利、煤炭、教育等有关部门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的应用进行全面检查。六枝特区、水城县和钟山区要积极开展本区域内煤炭矿山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盘县要加大对煤炭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的应用检查力度,努力避免因地质灾害造成群死群伤事件。
  (六)加强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和治理工作,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组织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对我市的地质灾害重要隐患点危险性进行全面的踏勘,对确需进行工程治理的要拟定工程治理方案,争取资金进行治理,对确需进行搬迁的,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进行搬迁。对撤离危险区域,仍未搬迁的,要调查原因,对工作不力造成伤亡事故的,将追究有关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的责任。
  (七)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工作,为科学防治地质灾害提供重要依据
  市国土资源局已组织有关专家对《市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进行了论证,市人民政府将下发各县、特区、区贯彻落实。各地要参照市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
  (八)建立健全全市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网络系统,为指挥防御地质灾害提供决策依据
  全市已建立8个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网络系统气象自动监测站,各级国土和气象部门要加强管理,重点是要增加投入,加强维护,确保气象自动监测站发挥作用,为指挥防御地质灾害提供决策依据。
附件:六盘水市地质灾害特别危险点一览表(略) 市国土资源局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185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