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关于发布“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课题申报指南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6-09-28 生效日期: 2006-09-28
发布部门: 农业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办公厅
发布文号: 卫办科教发[2006]17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卫生、质量技术监督、农业厅(局)、各直属检验检疫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保障食品安全是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共同的责任。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食源性疾病和食品污染仍然是危害公众健康的重要因素,新资源食品、以食物为载体的恐怖事件等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国家将“食品安全”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优先主题。
  本项目将在“十五”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瞄准国际食品安全科技前沿,强化食品安全科技与生物、信息等高新技术的交叉融合,力争突破风险评估、检验检测、溯源与预警以及安全控制等一批关键技术“瓶颈”;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标准化技术体系和数据库,提高我国在食品安全国际标准(规则)制定中的地位;加强检测方法和设备研发,获得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设备和试剂,提高应对突发食品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示范,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形成我国特色的食品安全保障模式;不断壮大高素质的科技创新队伍;逐步增强食品安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支撑能力,实现食品安全保障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的转变。
  现将项目课题申报指南发给你们,请按照文件要求,做好组织申报工作。
  联系人:   1.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
   麻名更  010-58881434
  2.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周乃元  010-62114172
  3.卫生部科教司
   李晔   010-68792243
  4.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
   王甲正  010-82262127
  5.农业部科教司
   陈彦宾  010-64193078
卫生部办公厅、质检总局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
二○○六年九月二十八日   附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课题申报要求
   一、基本要求:申请内容必须在本项目指南范围之内,超出指南范围的不予受理。
   二、申报单位的条件
1.大陆境内具有法人资格、有独立承担相应国家级科研课题综合能力的单位均可单独或联合申报(联合申报不得超过三家法人单位)。
2.申报单位可与境外研究机构联合申请(境外机构所需经费须自理),并应有明确的知识产权归属约定;申报单位可吸收留学人员或外籍人员,但应确保课题成果及知识产权归中国所有。
3.积极鼓励科研单位与中资企业或中方控股企业联合申报,并确保配套资金到位(不少于1:1并纳入统一预算),可共同享有相应的知识产权;企业自主申报应具有一定的研发实力,并有专门的科研项目管理部门,资产负债率低于2/3,无不良行政处罚或违法记录。
4.单独申报的单位必须提供课题实施的管理模式,并出具课题实施完成的保证承诺书;联合申报的单位要明确课题实施的负责单位,并提供合作的组织管理模式及保证课题实施完成的承诺书。申报单位可对课题整体或其中部分内容进行申报。
5.申报单位须指定课题专门财务帐户,实行单独管理,单独核算,并保证配套资金到位,支持研究工作。
6.成果查新证明必须由国家或省级权威部门出具。
三、申请负责人的条件
1.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有固定的单位(不包括在站博士后)、较高的学术水平、优秀的科研业绩和开拓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无不良科研行为,从事相关研究或技术开发五年以上。
2.用于所申请课题研究时间不少于本人工作时间的60%,在国内工作的时间不少于9个月。
3.年龄在57岁以下(含57岁),并提供身份证号。
4.只能主持申报一项本项目课题,若再申报本项目其他课题,只能以参加者或合作者的身份参加一项课题。所有课题申请人均不得参与两项以上本项目课题的申报。
5.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不得主持本项目课题申报,事业单位(含研究机构)的专职管理人员参与课题研究时间低于工作时间60%的均不得主持本项目课题申报。
经形式审查,申请单位或申请负责人不符合上述规定的申请书视为无效申请,不参与专家评审。
四、申报受理
1.课题申报材料送到: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皂君庙乙7号(北京8118信箱)
邮政编码:100081
联系人:周乃元  010-62114172
2.申报指南同时在科技部网站:(http://www.most.gov.cn)、卫生部网站:(http://www.moh.gov.cn  )、质检总局网站:(http://www.aqsiq.gov.cn)及农业部网站:( http://www.agri.gov.cn )上发布。
3.请你们根据指南要求认真组织课题申报,并将申请书(见附件3)一式11份(A4纸打印、装订成册)和电子版于2006年10月28日前寄至受理单位(书面材料以邮戳为准,电子版发送到:zhouny@cncbd.org.cn)。所有申请材料不接受当面受理。
4.我们将组织专家评审,择优支持。
附件2:'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课题申报指南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速,食品安全不仅事关消费者健康,而且影响国际食品和农产品贸易,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美国、日本、欧盟等通过调整和修订政策法规,将食品安全列入优先领域,纷纷增加科技投入等措施,强化技术研发,保障食品安全。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物仍然是危害公众健康的重要因素或潜在威胁;风险评估技术、标准体系、现行检测技术研究仍比较薄弱,缺乏基本科技数据支撑;溯源与预警体系、安全控制体系很不完善,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在'十五'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将食品安全作为优先主题的总体部署,'十一五'期间,按照'国家目标主导、整合多方资源,突破重点技术、加强集成应用,遵循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力争突破风险评估、检测、溯源与预警等一批关键技术'瓶颈',重点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检测技术、溯源与预警技术、全程控制技术及其标准攻关,同时进行综合科技示范,加强国际合作与战略研究,逐步建立起我国食品中病原微生物、农药和兽药残留、化学污染物(含生物毒素)、食品添加剂和包装材料等风险评估技术体系、模型、基地以及高通量分析技术体系,逐步增强食品安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支撑能力,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提高我国在食品安全国际标准(规则)制定中的地位,整体提升食品安全水平,逐步实现食品安全保障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的转变。
现将本次课题申报指南发布如下:
课题实施时间:2006年-2008年12月。
课题1:化学污染物暴露评估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1、暴露评估模型与软件研究:选择氯丙醇、二恶英、丙烯酰胺、重金属(如铅和镉等)、有机磷农药(如乙酰甲胺磷和马拉硫磷等)、霉菌毒素(如赭曲霉毒素和DON等)等典型污染物,开展暴露评估研究,同时以不确定性为研究重点,开发出点评估技术、随机模型及相关软件。
2. 暴露评估数据库建立:在全国大规模膳食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与开发基于个体数据的按食物种类的消费量数据库及我国食品中重要农兽药残留、天然毒素与食品污染物等的背景值和污染状况的数据库。
二、考核指标
1.针对上述典型污染物建立有效数据量不低于10万的数据库,以暴露边界比(MOE)为重点进行暴露评估,提出符合国际要求的控制标准修订建议,并开发出有自主软件著作权的计算机软件1个,包含Monte Carlo技术和Bootstrap技术的随机暴露评估模型2个;作为起草国之一,参与在CAC中氯丙醇、丙烯酰胺和二恶英标准的制定;
2.建立涵盖30个省(区、市)共4500个家庭、2万人的主要食品消费量数据(每个人、每天分食品种类单独数据,累计超过10万套),在此基础上获得点评估用的均数和高百分位数。
三、申报要求
1.课题申报单位具有从事食品污染物风险评估研究的专业机构,具备代表中国参加CAC起草氯丙醇、丙烯酰胺和二恶英等国际标准的水平。
2.申报单位掌握大规模食物污染物监测和消费量数据并能代表中国状况,对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美国环境保护局和欧盟暴露评估软件有充分了解,具备从事Monte Carlo技术和Bootstrap技术软件开发的能力。
课题2:农药及内分泌干扰物的复合效应评估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1.复合效应的评估技术研究:重点开展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等长期低剂量的联合暴露复合效应模式和评估技术研究;建立敏感生物标志物的评估技术与模型;
2.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新技术的研究:开展替代整体动物实验的细胞毒理学和分子毒理学技术研究,重点包括遗传毒性、神经行为毒性、免疫毒性与过敏性、内分泌干扰作用、致癌作用的体外替代筛选等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方法验证。
二、考核指标
1.获得3-5个用于评价复合效应的敏感生物标志物,建立一套复合效应(致癌效应和非致癌效应)的评价方法或评价指标(如HI、TEF、BMDL、ARfD等);
2.获得5-10种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累积风险评估数据,建立甲胺磷毒性当量体系;初步阐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农药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等联合暴露复合效应的作用模式(相加、协同或拮抗);
3.建立神经毒性、免疫毒性、内分泌干扰作用和致敏性评价的4套方法体系,在神经行为毒性、免疫毒性与过敏性、内分泌干扰作用、食品致癌作用等方面建立替代筛选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对《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进行修订。
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请单位有从事毒理学研究的专业机构,应通过国家或省级计量认证或者国家实验室认可,具备省级及以上科技主管部门颁发的动物实验室合格证(至少二级)。
课题3:抗生素残留引起细菌耐药性安全评价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1.抗生素残留耐药性安全评价模型研究:开展离体肠道模型及肠道微生物定植动物模型研究,定量评价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残留对人体肠道微生物结构、数量、定植抵抗力、代谢和耐药性的影响,为制定日允许摄入量(ADI)提供技术手段;
2.重要动物源病原生物耐药性的动态数据库研究:以流行病学手段监测食用动物及其产品(肉、蛋、奶及水产品)中重要病原生物耐药性动态数据库,建立动物源耐药病原菌和/或耐药基因转移扩散的风险模型。
二、考核指标
1.建立离体肠道模型和肠道微生物定植动物模型及其抗生素残留耐药性安全评价标准化操作规程,提出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等3~5种抗生素残留定量评价标准;
2.提出耐药菌和/或耐药基因转移扩散风险分析程序和风险评估模型及其标准化规程(草案);
3.建立重点养殖地区猪、鸡、奶牛等3种常见食用动物病原生物耐药性的动态数据库,样本数超过1万份。
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请单位有从事兽医药理与毒理学研究的专业机构,应通过国家或省级计量认证或者国家实验室认可,具备省级及以上科技主管部门颁发的动物实验室合格证(至少二级)。
课题4: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1.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指南与生态毒理风险评估模型研究:开展单嘧磺隆、丙酯草醚等我国创制农药生态转归和风险评估研究,建立我国生态系统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和模型;
2.农药残留田间降解动态与残留限量的关系及预测模型研究:开展农药在经济作物(蔬菜或茶叶)田间降解动态规律、残留限量预测模式、安全间隔期指南和最大限量标准研究,提出我国农药残留限量制定规程;
3.农药残留评价和管理中食用农产品分类体系研究:根据我国农产品特点,参与修订CAC农产品及食品分类体系,增加我国特有品种,建立我国食用农产品分类体系。
二、考核指标
1.提出2-3种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如单嘧磺隆、丙酯草醚等)风险评估结果,为我国农药登记和SPS通报评议提供技术依据;
2.建立1套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模型和中国农药风险评估方法指南;提出国家农产品及食品分类标准体系;
3.建立我国生态系统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和模型,揭示5-10种我国生产的混合农药残留的相互作用规律,并提出多残留累积性风险评估模式;
4.制定农药安全使用标准8-10项,农药残留限量标准10-20项,申请专利3-4个。
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请单位有从事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的专业研究机构,具备代表中国参加食用农产品分类体系国际标准修订的水平,应通过国家或省级计量认证或者国家实验室认可。
课题5: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研究
一、研究内容
1.食品添加剂毒性数据库的建立:根据JECFA、美国FDA、欧盟等对于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最新权威评价结论,开展我国食品添加剂的评估方法研究,建立食品添加剂毒性数据库;
2.食品添加剂用加工食品分类体系框架研究:开展我国与CAC食品分类体系比较研究,建立适合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的加工食品分类体系框架;
3.特定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技术研究:以食品工业用酶制剂为重点,建立生物性添加剂安全性评估技术和通用原则;研究建立食品防腐剂防腐效果的评价方法和原则;
4.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标准的修订研究:针对国家标准GB 2760 食品添加剂和GB 14880 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修订的风险管理科学基础问题,研究食品加工中安全使用范围和最大允许使用量;
5.特定食品添加剂规格标准研究:研究我国特有传统天然添加剂(如红曲红、栀子黄等)质量规格和测定方法。
二、考核指标
1.建立我国14类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毒性数据库和食品添加剂用的加工食品分类体系框架,并建立相应的安全评估技术和方法;
2.建立食品添加剂如生物性添加剂、食品防腐剂的评价技术和通用原则;
3.建立食品添加剂风险评估指南和评价方法,为我国进入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制定的核心地位奠定基础;
4.提出GB 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GB 14880《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修订建议,以及5-10种营养强化剂的强化指南;
5.制定我国特有的传统天然食品添加剂(如红曲红、栀子黄等)质量规格。
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请单位有从事食品添加剂风险评估的专业研究机构,具备代表中国参加食品添加剂用食品分类体系国际标准修订的水平,应通过国家或省级计量认证或者国家实验室认可,具备省级及以上科技主管部门颁发的动物实验室合格证(至少二级)。
课题6:食品包装材料检测与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1.食品包装材料中重要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体系研究:研究建立酞酸酯、烷基酚、氟化有机物(如氟调聚物、全氟烷酸和全氟烷磺酸等)、氯化有机物(如氯乙烯单体)、脂肪酸酰胺类、有机锡等塑料添加剂和残留物的高通量检测技术和迁移检验体系;
2.食品新型包装材料和改性包装材料的安全性评价:针对开发出的新型包装材料和改性包装材料进行毒理学和有毒有害物质安全性评价研究,确保其安全性。
二、考核指标
1.研究提出7-8类食品包装材料检测方法和相应迁移试验检验方法,经过协同性验证试验,提交标准化方法草案;
2.针对上述新材料和改性材料,在安全性评价基础上提出重要有害物质的安全限量值20项。
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请单位有专门从事食品包装材料风险评估的专业研究机构,应通过国家或省级计量认证或者国家实验室认可。其中申报进行安全性评价研究的单位要具备省级及以上科技主管部门颁发的动物实验室合格证(至少二级)。
课题7:食品新资源与功能食品的安全利用
一、研究内容
1.新资源食品安全评价技术:利用细胞毒理学技术和分子毒理学技术,开展食品新资源安全性评价技术和检验方法研究,特别是针对食品新资源评价中的全食品安全性评价新技术;
2.食品新资源的安全利用:针对我国食品新资源因不当食用所致食物中毒问题研究去毒加工关键技术,重点研究河豚鱼等食品新资源安全利用技术与控制措施;
3.功能食品安全性与功效评价技术: 选择大豆异黄酮、葛根素、人参皂甙、茶多酚、花青素、硫氰酸盐、多肽类、多糖类、抗氧化天然色素类等植物提取物化学品,寻找用于安全性与功效评价的效应性生物标志物,研制评估模型及其技术规范和毒理学检验标准化方法。
二、考核指标
1.修订食品新资源和功能食品安全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提出《新资源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和《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的修订草案;
2.完成5-8种上述植物化学品作用机理及量效关系评估,建立有效剂量和安全耐受剂量模式;
3.建立河豚鱼等食品新资源安全可靠加工去毒控制技术及安全性评估方法,提出加工过程中HACCP关键控制点;
4.获得专利3-5项,发表论文20篇(其中被SCI、EI、MEDLINE等权威检索收录的10篇)。
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请单位有从事毒理学研究的专业机构,应通过国家或省级计量认证或者国家实验室认可,具备省级及以上科技主管部门颁发的动物实验室合格证(至少二级)。
课题8:农药与兽药残留确证检测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1.高效前处理技术平台:利用凝胶色谱、固相萃取、分子印迹、免疫亲和层析(IAC)等技术,建立不同食品种类、不同测定残留目标物种类的前处理技术平台并开发分子印迹和IAC相关产品;
2.多残留检测技术开发:集成色谱及质谱联用技术,结合多维色谱联用技术,完善系统化的多残留检测技术,并进行实验室间协同性验证试验。
二、考核指标
1.建立按脂肪和含水量分类的5类食品中农药多残留检验前处理技术集成平台;建立兴奋剂(如皮质激素等)以及其他兽药多残留检测新方法15-20个;
2.建立的多残留检测技术与单残留相比提高前处理效率30%-60%,缩短制样时间20%-50%;满足国际残留监控要求,形成国家标准化方法草案;
3.研制样品前处理相关产品10-15个,获得IAC柱5-8个;
   4.申请专利3-5项。
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请单位有从事食品中残留检验的专业研究机构,应通过国家或省级计量认证或者国家实验室认可,拥有研究内容规定的仪器设备。
课题9:化学残留物检测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开发
一、研究内容
1.建立农药.兽药抗体高效制备技术平台和标准化的抗体库,开展农药、兽药与饲料添加剂残留检测试剂(盒)的研究与开发;
2.开展食品中残留生物芯片、生物传感等快速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并开发相应高通量检测设备。
二、考核指标
1.建立我国农药、兽药高亲和力、高特异性抗体高效制备技术平台和标准化的抗体库,新研制和生产30-50种农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特异性抗体,开发相关检测试剂盒20-30个(套);
2.研制高通量检测设备样机3-5套;
3.获得专利20项。
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请单位有专门从事食品中残留检验的专业研究机构,有企业参与申报的优先。
课题10: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检测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1.痕量与超痕量系统检测技术集成平台研究:以溴代二噁英、溴代阻燃剂、多核芳烃(含杂环胺)等为研究对象,利用稳定性同位素稀释高分辨质谱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二噁英和多氯联苯同时检测平台基础上建立针对食品复杂体系的前处理技术集成平台,并开展协同性验证研究;
2.元素形态检测技术及联用设备研发:开展对我国有竞争力的原子荧光仪的液相色谱联用接口技术研究,建立食品中汞、铅、砷等的元素形态检测技术,并进行协同性验证研究。
二、考核指标
1.建立上述污染物的复杂体系痕量与超痕量检验方法的前处理技术集成平台及8-10个多组分的系统检测方法,并经过协同验证试验,形成国家标准化方法草案;多溴联苯醚、溴代双酚A、溴代环十二烷、二噁英、多氯联苯、多核芳烃等测定通过国际比对认可;
2.建立的液相色谱与原子荧光联用检测设备能实现在线控制,对汞、铅、砷等元素形态通用,并满足对国家GB 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指标检测的要求;
3.获得专利1-3项。
三、申报要求
1.课题申请单位有从事食品中化学污染物检验研究的专业机构,应通过国家或省级计量认证或者国家实验室认可,拥有研究内容规定的仪器设备,能代表中国参加相关国际考核。
2.相关设备的研发工作,有企业参与申报的优先。
课题11:食品中有害残留集成检测设备的研究
一、研究内容
1.针对多组样品同时处理的关键技术,研究集成在线提取、净化、浓缩、衍生化等技术,研究开发残留检测与监控实验室用自动化多通道、多功能样品前处理设备;
2.针对有害残留的快速检测要求,研究开发便携式多通道组合式酶联免疫胶体金试纸条专用检测设备及其试剂;
3.对'十五'研究的成果如食品安全监测车等检测设备进行集成与规范化应用。
二、考核指标
1.研制出多通道残留样品前处理仪样机1台,每次可以同时处理样品16-32个,适合样品提取、净化、浓缩、衍生化及相关的高效操作,申请专利8-12个;
2.研制出多通道组合式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仪样机1台,可同时检测4-8个组分(胶体金试纸条)或2-4个试剂盒通道,数据自动采集,申请专利1-2项。研制配套胶体金试纸条6-12种,灵敏度达到残留检测要求,并推广使用,申请专利4-8项;
3.以食品安全监测车为平台,形成移动式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的技术规范,并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
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请单位有食品中残留检验设备的专业研究机构。有企业参与申报的优先。
课题12:残留标示物高通量表征关键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1.以多柱、多模式分离与色质联用技术集成,从代谢物靶标、代谢谱或轮廓、代谢指纹和代谢组4个层次发展数据解析体系,研究复杂基质中残留代谢组学海量数据解析关键技术;
2.以镰刀菌毒素为模式毒物,通过对真菌次生代谢物组、生物体液中小分子组分的综合代谢表征技术的研究,研究生物体代谢物小分子的指纹印迹。
二、考核指标
   1.建立代谢组学高通量表征技术平台,从依赖生物NMR谱图表征技术向色-质高通量表征技术的过渡;解决化学计量学方法的改进、代谢轮廓(谱)分析中的峰对齐算法、生物标志物的质谱定性和谱图解析、代谢组学平台实现中的峰匹配算法及其数据预处理方法;
2.提出镰刀菌次级代谢产物与植物交互作用的代谢产物通路,筛选、分离对小麦赤霉病菌和镰刀菌具有高度特异性及亲和力的抗体-抗真菌蛋白融合蛋白基因3-5个,获得抗性株系2-3个;
3.对玉米赤霉烯醇类在动物的体内代谢物组轮廓进行表征,获得生物标志物或残留标示物;
4.获得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1-2个,发表SCI文章10篇。
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请单位有从事代谢组学研究的专业研究机构,应通过国家或省级计量认证或者国家实验室认可,拥有研究内容规定的仪器设备。
课题13:食品中微生物高通量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一、研究内容
1.食源性微生物鉴别诊断的高通量检测技术:利用常规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DHPLC)等高通量核酸检测技术,研究食品中沙门氏菌、空肠弯曲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甲肝病毒、诺沃克病毒等19种常见细菌和病毒的快速分型、鉴别诊断与耐药基因溯源的标准化高通量检测技术及相关试剂盒;
2.发展ATP荧光法细菌总数快检系统和相关检测试剂:通过对D-荧光素的化学结构改造合成,生物工程技术制备虫荧光素酶,发展免疫磁珠提取技术,研究以生物代谢ATP进行细菌总数和特定细菌检测技术和试剂盒。
二、考核指标
1.建立并研制出DHPLC等高通量检测技术及其配套试剂盒,提出标准化草案;针对食品中上述19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和食品工业用菌和2种以上病毒开发出试剂盒,检测灵敏度达到102 CFU/mL;检测准确率达95%以上,误差率控制在10%以内;
2.分别建立D-荧光素和虫荧光素酶的生产线,实现国产化; ATP荧光法细菌总数快检试剂盒经协同性验证提出标准化草案;
3.获得专利3-5项。
三、申报要求
1.课题申请单位有专门从事食品微生物高通量检测试剂的研究队伍。有企业参与申报的优先。
2.针对DHPLC研究内容的申报单位应该符合生物安全管理要求,单独申报或联合申报者至少有一家单位具备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课题14:食品中病原生物芯片检测技术及设备的研究开发
一、 研究内容
以食品中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8种常见致病菌和甲肝病毒、诺沃克样病毒、戊肝病毒、轮状病毒等食品中常见的食源性病毒为对象,建立高通量检测技术及标准化方法,并研制出基因芯片及相关设备。
二、考核指标
1.研发食品中8-12种常见致病性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检测芯片和配套试剂盒,检测灵敏度达到102 CFU/mL左右,能够自动完成检测数据的数字化输出(CV值小于10%);
2.研制快速诊断设备3-5种,包括基因放大、芯片检测仪及相关控制与分析处理软件;
3.获得6-10项国家发明专利。
三、申报要求
1.课题申请单位有专门从事食品微生物基因芯片检测的研究队伍。有企业参与申报的优先。
2.申报单位应该符合生物安全管理要求,单独申报或联合申报者至少有一家单位具备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课题15: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溯源与预警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1.开展针对我国常见食物中毒中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如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大肠杆菌O157等)的特殊标志基因和基因差异表达研究,建立病原诊断和监控技术体系,并研制出相关产品;
2.针对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所需要的关键技术支撑,对基因结构清楚的重要病原微生物(如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大肠杆菌O157等)开展分子分型研究,建立多种从影像到数字化的分型模型和方法及其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溯源技术;
3.开展食源性疾病流行状况研究,建立预警体系。
二、考核指标
1.获得上述食源性致病菌特殊标志物各5个以上;
2.建立技术标准化的上述食源性致病菌分型和监测技术,准确溯源中毒病人体液、中毒原因食品和生产加工点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来源;
3.利用计算机编程和其他相应技术开发出成套的软硬件,建立涵盖上述食源性致病菌的细菌分子分型国家电子网络,范围覆盖5-8个省;
4.初步构建食源性疾病预警体系与电子网络;
5.发表SCI论文10篇以上。
三、申报要求
1.课题申请单位有专门从事食源性疾病溯源与预警研究队伍。有企业参与申报的优先。
2.申报单位应该符合生物安全管理要求,单独申报或联合申报者至少有一家单位具备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
课题16:食品污染溯源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1.重要污染物与食品溯源技术研究:针对放射性核素、重金属(如铅、镉等)和生物毒素等主要污染物,研究基于同位素指纹等识别技术的重要食品(如肉类、酒类、茶叶、果蔬、粮油等)中主要危害物全程追溯技术体系,并建立相关数据库;
2.大型动物食品个体鉴别技术:利用DNA指纹技术和虹膜技术,结合数字分类方法及编码技术,研究大型动物源性食品(牛、猪、羊等)个体鉴别和产地鉴别技术,编写从消费(或销售)到养殖的个体鉴别程序和应用指南。
二、考核指标
1.建立上述食品放射性核素、重金属、生物毒素等主要污染物来源的同位素指纹库和/或分子指纹(轮廓)库;制订危害物追溯技术体系,污染物溯源可信度达到80%-85%;
2.建立针对大型动物源性食品(牛、猪、羊等)的特征DNA和虹膜数据库,提出大型动物源性食品从消费-屠宰-养殖环节的溯源技术体系,并制定应用指南和程序。
3.建立上述食品全程溯源信息数据库、溯源技术及信息交换系统,制定食品主要危害物全程溯源技术使用程序和指南,使溯源响应时间达到60分钟以下;
4.申请专利7-8项。
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请单位有专门从事食品溯源的研究队伍。
课题17:重要食品保真与原产地保护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1.重要食品真实属性表征技术研究:利用光谱、色谱指纹技术,结合DNA分子标记等现代分子生物学前沿技术,对食品化学及生物成分的特性进行分析,建立肉制品、植物油、蜂蜜、酒类、茶叶、高端保健品等产品或食品成分特性表征基础数据的谱图数据库及比对数据库。
2.违禁添加非食品用原料的识别与监测技术研究:对非食品用原料建立识别和检测方法,开展典型食品的本底调查,研制监测数据库。
3.重要食品的原产地保护技术研究:针对关系国际贸易的3-5类食品(如酒类、茶叶、蜂蜜、水果、水产品等),分析食品原产地属性,结合地理信息系统,重点研究食品原材料供给分布资源模型和原产地保护产品供给分布资源模型,开发重要名牌食品的原产地保护技术。
二、考核指标
1.建立上述食品及其主要成分的分子指纹图谱、光谱谱图数据、分子生物学特征数据等基础数据库、真假比对数据库与识别信息档案库;建立真实属性表征与原产地鉴别的化学分析检测方法、现代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5-7种,并制定应用指南,经过协同性验证提交标准化方法;
2.建立3-5类食品(如酒类、茶叶、蜂蜜、水果、水产品等)的原产地属性识别信息数据库,包括50-60种原产地保护产品识别特征、10-15种重点食品原材料供给分布资源模型和50-60种原产地保护产品供给分布资源模型,提交原产地保护技术应用指南及标准化技术。
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请单位有专门从事食品溯源与原产地保护的研究队伍。'十五'参与过相关研究并有企业参与申报的优先。
课题18:粮油、蔬果等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1.粮油、蔬果等食品安全控制技术:针对化学危害的安全性问题,利用辐照、气调、臭氧、高温、低温等方法研究无污染处理替代技术;研究果蔬汁加工过程中污染在线监测技术,探索通过加工工艺控制污染技术;
2.粮油、蔬果等食品危害物安全性研究:针对不同元素形态毒性风险控制的科学问题,重点研究粮食或蔬菜中重金属和硝酸盐风险控制技术;以化学污染物残留的预测模型为手段,开发基于风险分析的产地危害物监控技术。
二、考核指标
1.开发出可用于粮油、蔬果等中的化学危害处理技术或方法3-5种,技术成本优于现有技术,并在示范区应用或在示范企业应用;
2.建立防霉有关的储运加工技术3~5项,可使霉菌及霉菌毒素降低85%以上;建立1-2项食品污染物在线监测技术;提出1-2项可降低污染物的加工工艺;
3.建立2-3种残留预测模型和安全生产专家推荐系统;建立1-3种设施蔬菜农药残留、重金属和硝酸盐的风险控制技术;
4.申请相关专利8-10项,获得2-4项。
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请单位有专门从事粮油、蔬果安全控制技术的研究队伍。有企业参与申报的优先。
课题19:动物产品兽药残留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1.病原生物耐药性检测与控制技术:针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弯曲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等病原微生物和球虫生物研制抗菌药物(如β-内酰胺类、聚醚类和氟喹诺酮类等)监测板,研究兽药合理使用规程并开发病原生物耐药性控制技术与产品;
2.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技术:以动物体液、体表附属物等研究对动物食用组织残留预测模型,研究食品动物中重要药物残留活体在线监控技术;研究鲜猪肉、鲜禽肉及鲜水产品等降低动物源性食品病原污染和兽药残留风险控制的物理化学技术。
二、考核指标
1.建立上述病原生物对抗菌药物(如β-内酰胺类、聚醚类和氟喹诺酮类等)耐药性的常规检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开发8~14种耐药性快速检测的监测板或试剂盒,制定10种检测技术规程及判定标准;
2.建立活体动物食用组织中重要兽药及其代谢产物残留的预测模型,提供3~4套食品动物药物残留活体在线监控技术;
3.研发出3~4种食品动物源性病原生物耐药性阻断剂;
4.提出2~3套鲜猪肉、鲜禽肉、鲜水产品冷却技术和病原污染控制物理化学技术;
5.申报8~10项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申报至少一个国家新兽药证书。
三、申报要求
1.课题申请单位有专门从事动物产品安全控制技术的研究队伍。有企业参与申报的优先。
2.从事病原生物耐药性研究单位应符合生物安全管理要求。
课题20:重要食品安全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一、研究内容
1.食品中有害微生物限量:选择我国特定食品中重要有害微生物,如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限量、肉鸡中空肠弯曲菌、婴幼儿奶粉中坂崎杆菌等,开展污染水平本底调查和风险评估研究,获得基础数据并提出限量标准;
2.动物性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针对畜禽和乳制品中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除草剂等农药残留进行监测,获得基础数据,开展暴露评估研究,提出最大残留限量建议值;
3.研究制定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原则及其应用指南。主要包括: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原则、风险分析活动各要素专用准则、食品中各类危害(如有害微生物、化学危害、物理危害等)风险分析专用准则等。
二、考核指标
1.研究提出上述5-7对致病菌-食物的风险评估报告(所含基础数据不少于1000份)和限量标准的修订草案,并提交国家标准化委员会;
2.修订国家标准GB 2763《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提出上述动物性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指标的建议值1项,包括20-30种农兽药在肉、蛋、奶和水产品中的残留限量指标,每个农药-食物对不少于100份数据,并向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提交国家标准GB 2763《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草案;
3.形成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原则及其应用指南,提交国家标准化委员会。
三、申报要求
1、课题申报单位具有从事食品安全标准基础数据研究的专业机构,已经建立相应的检验方法并获得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立项支持的优先。
2.从事病原生物限量的研究单位应符合生物安全管理要求。
课题21:食品安全综合示范
示范1:畜禽及其制品安全生产的综合示范
一、研究内容
--在引用'十五'成果基础上,制备免疫抗体和IAC柱建立兽药快速检测试剂盒,组装、集成和完善饲料污染物、活体病菌(或疾病)和肉及其制品污染物的检验检疫技术与相关设备;
--针对当地畜禽及其制品生产、加工和运输的1-2个技术瓶颈问题进行攻关,建立和完善良好操作规范体系;
--在当地政府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下,开展综合示范,探索和建立适合当地且有推广价值的食品安全监管的机制和模式。
二、考核指标
--研制兽药残留酶联免疫试剂盒15-20种和胶体金试纸条15-20种,获得专利3-5个;
--建立和完善一套饲料污染物、活体病菌(或疾病)和肉及其制品污染物的检验检疫技术;解决1-2个限制当地畜禽及其制品生产、加工和运输的关键技术和良好操作规范体系;
--沿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链,建立检疫检验技术、良好操作规范体系等综合示范基地5-10个,辐射基地20-30个;
--建立一套适合当地且有推广价值的食品安全监管的机制和模式。
示范2:水产安全生产的综合示范
一、研究内容
--选择我国主要水产出口基地,引用'十五'成果,研究、开发、组装、集成和完善饲料、水产动物(鱼虾等)及其加工品中污染物和渔药残留以及非法使用化学品和水产动物病菌(或疾病)的检验检疫技术;
--针对当地水产生产、加工和运输的1-2个技术瓶颈问题进行攻关,建立和完善良好操作规范体系;
--在当地政府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下,开展综合示范,探索和建立适合当地且有推广价值的食品安全监管的机制和模式。
二、考核指标
--开发渔药残留、重金属及其元素(砷汞)形态、甲醛和水产动物病菌(或疾病)的检测试剂3-5个和相关设备2-3个,获得专利2-3个;
--建立和完善一套饲料、水产及其制品病菌、渔药和污染物的检验检疫技术;
--解决1-2个限制当地水产生产、加工和运输关键技术;
--沿着种苗、养殖、捕捞、加工、贮运及销售链,建立检疫检验技术、良好操作规范体系等综合示范基地5-10个,辐射基地20-30个;
--建立一套适合当地且有推广价值的食品安全监管的机制和模式。
示范3:蔬菜安全生产的综合示范
一、研究内容
--引用'十五'成果,针对重要农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和灭菌清等杀菌剂)残留和重金属、硝酸盐与亚硝酸盐污染问题,组装、集成和完善相应的快速检测技术与相关设备;
--针对当地蔬菜生产、加工和运输的技术瓶颈问题进行攻关,解决1-2个关键问题,建立和完善良好操作规范体系;
--在当地政府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下,开展综合示范,探索和建立适合当地且有推广价值的食品安全监管的机制和模式。
二、考核指标
--研制快速检测试剂3-5个和设备2-3套,获得专利2-3个;
--建立和完善一套种植环境和设施蔬菜中农药残留、重金属和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等检测技术;
--解决1-2个限制当地蔬菜生产、加工和运输关键技术;
--沿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链,建立检测技术、良好操作规范体系等综合示范基地5-10个,辐射基地20-30个;
--建立一套适合当地且有推广价值的食品安全监管的机制和模式。
示范4:苹果及其果汁安全生产的综合示范
一、研究内容
--引用'十五'成果,研究、开发、组装、集成和完善种植环境和苹果生产与储藏及果汁加工中农药残留、重金属和展青霉素等检测技术与相关设备;
--针对当地苹果及其果汁安全生产、加工和运输的技术瓶颈问题进行攻关(展青霉素和耐热菌),解决1-2个关键问题,建立和完善良好操作规范体系;
--在当地政府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下,开展综合示范,探索和建立适合当地且有推广价值的食品安全监管的机制和模式。
二、考核指标
--研制出农药残留、重金属和展青霉素等检测试剂3-5个和相关设备2-3个,获得专利2-3个;
--建立和完善一套种植环境和苹果与果汁中农药残留、重金属和展青霉素等的检测技术;
--解决1-2个限制当地生产、加工和运输的关键技术;
--沿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链,建立检测技术、良好操作规范体系等综合示范基地3-6个,辐射基地5-10个;
--建立一套适合当地且有推广价值的食品安全监管的机制和模式。
示范5:粮油安全生产的综合示范
一、研究内容
--针对当地小麦或花生生产、加工的技术瓶颈问题进行攻关,解决1-2个关键问题;建立和完善种植、收割、加工等过程的良好操作规范体系;
--引用'十五'成果,研究、开发、组装、集成和完善种植环境和麦粒、麦粉中农药残留、重金属、霉菌毒素或食品添加剂等的检测技术和相关设备;
--在当地政府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下,开展检测技术、良好操作规范体系和溯源体系等综合示范,探索和建立适合当地且有推广价值的食品安全监管的机制和模式。
二、考核指标
--开发霉菌毒素、违禁食品添加物(如吊白块和溴酸钾)、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检测试剂3-5个和相关设备2-3个,获得专利2-3个;
--建立和完善一套种植环境和花生或小麦籽粒和面粉中镰刀菌毒素和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的检测技术;
--解决1-2个限制当地生产、加工和运输的关键技术;
--沿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和销售链,建立检测技术、良好操作规范体系等综合示范基地3-6个,辐射基地5-10个;
--建立一套适合当地且有推广价值的食品安全管理的机制和模式。
示范6:茶叶安全生产的综合示范
一、研究内容
--在'十五'成果基础上,研究、开发、组装、集成和完善种植环境和产品中农药残留与重金属检测以及茶叶保真与溯源技术;
--针对当地茶叶生产、加工的技术瓶颈问题进行攻关,解决1-2个关键问题,建立和完善良好操作规范体系;
--在当地政府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下,开展综合示范,探索和建立适合当地且有推广价值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和模式。
二、考核指标
--建立和完善一套茶叶和种植环境中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检测技术以及保真与溯源技术,开发出配套的检测试剂箱和相关设备;
--解决1-2个限制当地生产、加工和运输的关键技术;
--沿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链,建立检测技术、良好操作规范体系等综合示范基地3-6个,辐射基地5-10个;
--建立一套适合当地且有推广价值的食品安全监管的机制和模式。
示范7:重大活动中食品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及示范
一、研究内容
--选择危害重大活动(如北京与青岛奥运会、上海世界博览会等)保障中的高风险行为和反恐关键接点为突破口,开展重大活动中实施以HACCP体系为主建立的餐饮业良好操作规范和食品供应链中全程溯源技术研究。同时,针对GB 14938《食物中毒诊断和处理技术总则》修订,研究微生物、化学性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
--建立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中保障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溯源、预警和应急技术体系和相关数据库,开展食品安全保障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技术、食物反恐的预警与应急处理技术研究;研发相应预警与保障技术及突发事件的应对控制技术和相关系列技术;建立毒物现场查询毒性数据库和色谱系统快速检测的毒理学质谱库,以及电子信息预警系统,开发系列保障装备。
--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加以示范应用,建立适合当地实际监控、预警和应急信息处理和交换平台,探索和建立保障重大活动中食品安全的监管机制和模式。
二、考核指标
--分别建立针对北京、青岛奥运会和上海世界博览会等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的示范体系3个,形成一套完善的重大活动中保障食品安全的运行机制和模式;
--针对示范区内的需求,完成我国25种以上微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等诊断标准与控制指南的制修订,提出国家标准草案;
--研究提出针对上述重大活动中食物中毒中有害物质快速检测方法,并纳入诊断标准草案;提交重大活动的食品安全保障快速检测系列装备1-2套;建立的常见毒物毒性数据库和色谱系统快速检测的毒理学质谱库能够基本覆盖保障所需要的快速检验要求;建立用于恐怖病原微生物诊断的MALDI-TOF数据库;
--提出针对食物中毒高风险餐饮业HACCP实施方案,制订食物恐怖事件的应急处置中相关诊断技术和预警方案以及餐饮业科学监管模式;提出我国食物中毒预警及应急预案(草案);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电子预警系统'和制定上述重大活动中食品安全预警及应急处理预案(草案);
--建立和完善一套食品污染(包括兴奋剂等)检测技术体系。――
示范8:超市食品安全的综合示范
一、研究内容
--选择规模较大的连锁超市,针对贮运的1-2个关键问题进行攻关,建立和完善进货、包装、贮运、销售过程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及其溯源与信息查询平台;
--引用'十五'成果,组装、集成和完善食品及烹调原料采购、包装、贮运和销售过程中的污染检测技术体系(蔬菜的重金属、农药残留,肉制品的抗生素、致病菌等)和假冒食品识别技术;
--在当地政府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下,开展综合示范,探索和建立适合当地且有推广价值的食品安全监管的机制和模式;
二、考核指标
--建立和完善一套食品及烹调原料采购、包装、贮运和销售过程中的污染检测技术体系(蔬菜的重金属、农药残留,肉制品的抗生素、致病菌等)和食品溯源与保真识别技术2-3套;
--建立和完善食品及烹调原料的采购、包装、贮运和销售过程中HACCP体系实施细则;
--建立食品包装贮运良好操作规范体系,建立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保障效果评估技术体系;
--建立综合示范门市或连锁点10-20个,辐射20-30个;
--建立一套适合超市运作的食品安全监管的机制和模式。
示范区课题申报要求:
1.示范区申请应由省级(或计划单列市)地方科技主管部门组织申报,由省级(或计划单列市)政府组织实施,并须在申请书中附上省级(或计划单列市)政府对本项目申请书的意见与承诺。
2.省级(或计划单列市)政府要积极提供资金配套,示范区配套资金与国拨资金的比例至少在10倍以上,其中,用于科研的匹配资金不得低于两倍。
3.申请的示范区应有相应的研究及前期相关工作基础。
4.具有规模化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出口创汇基地、大型外向型农产品和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申报本项目可优先考虑。
附件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申报书
(试行)
   项目名称:
  课题名称:
  项目组织单位:
  课题申报单位:
  课题负责人:
  起止年限:20    年   月至20    年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    年    月
编写说明
1.本申报书由课题申报单位组织编写,经单位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科技司(局),地方科技厅(委、局)]审核同意后上报项目组织单位。
2.编写要求:
(1)课题目标符合项目的课题申报指南的要求,定位准确,指标明确、可考核;
(2)课题任务明确,要充分考虑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可行性;
(3)课题管理与实施符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4)课题所需国拨经费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管理和使用,并另编制《国家科研项目(课题)预算申报书》;
3.课题申报书A4打印,由项目组织单位确定上报份数。
课题信息表

项目名称

 

课题名称

 

申报形式

□投标? □有限择优□指定 □其它

课题申报单位

名 称

 

单位所在地

省(市、区)

代码

 

通讯地址

 

邮编

 

单位类别

□大专院校 □科研院所 □企业 □其他

代码

 

单位主管部门

 

代码

 

其他主要参加单 位

序号

单 位 名 称

 

 

 

 

 

 

课题负责人

姓 名

 

性别□男 □女

出生年

学 历

□研究生 □大学 □大专 □中专□其他

职 称

□高级 □中级 □初级 □其他

联系电话

 

E-mail

 

课题组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其他

起始时间

年月

终止时间

年 月

课题活动类型

□应用基础研究 □应用开发 □产业化开发 □其它

所属技术领域

□能源 □资源 □环境 □农业 □材料 □制造业
□交通运输 □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 □人口与健康
□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公共安全与其他社会事业

创新类型

□原始创新 □集成创新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主要研究内容(100字以内)

 

 

预期成果

□专利 □技术标准 □新产品(或农业新品种) □新工艺
□新装置 □新材料 □计算机软件 □论文论著 □研究报告
□其他

预期知识产权

获得国外发明专利项,国内发明专利项,其他项。

预期技术标准制定

□国际标准?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企业标准

产学研联合

□是 □否

经费预算

万元,其中国拨     万元。


课题申报书提纲
一、课题概述
二、课题的目标与任务
1.项目确定的课题目标与任务需求分析
2.课题目标与任务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和问题分析
三、现有工作基础与优势
1.国内外现有技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现状及预期分析
2.课题申请单位及主要参与单位研究基础(已有的研究开发经历,科技成果、科研条件与研究开发队伍现状等)
四、任务分解与考核指标
1.课题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2.主要技术指标(如形成的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新技术、新产品、新装置、论文专著等数量、指标及其水平,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或产品的竞争分析,满足项目所依托的重大工程建设或重大装备研制的需求情况等)
3.主要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如技术及产品应用产业化前景,在课题实施期内能够形成的市场规模与效益,对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提升我国相关产业竞争力的作用等)
4.课题实施中可能形成的示范基地、中试线、生产线及其规模
5.人才队伍建设
6.其它应考核的指标
五、经费预算
1.课题总投资预算、各项任务经费分配及分年度经费需求
2.资金筹措方案及配套资金落实措施
六、课题的年度计划及年度目标
1.课题进度安排

序号

进度安排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上半年

下半年

上半年

下半年

上半年

下半年

 

 

 

 

 

 

 

 

 

 

 

 

 

 

 

 

 

 

 

 

 

 

 

 

 

 

 

 

 

 

 

 

 

 

 

 

 

 

 

 

 

 

 

 

 

 

 

 

 

 

 

 

 

 

 

 

 

 

 

 

 

 

 

 

 

 

 

 

 

 

 

 

 

 

 

 

 

 

 

 

 

 

 

 

 

 

 

 

 

 

 

 

 

 

 

 


 2.课题各年度目标及考核指标
七、实施机制
1.课题的组织管理措施
2.课题参与单位的任务分工及国拨专项经费分配
3.产学研结合模式
4.知识产权与成果管理及权益分配
八、课题负责人及参加课题主要人员情况
1.课题负责人简介
2.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加人员

课题负责人

姓? 名

性别

年龄

职务/职称

业务专业

为本课题工作时间(%)

所在单位

 

 

 

 

 

 

 

 

 

 

 

 

 

 

主要研究人员

 

 

 

 

 

 

 

 

 

 

 

 

 

 

 

 

 

 

 

 

 

 

 

 

 

 

 

 

 

 

 

 

 

 

 

 

 

 

 

 

 

 

 

 

 

 

 

 

 

 

 

 

 

 

 

 

 

 

 

 

 

 

 

 

 

 

 

 

 

 

 

 

 

 

 

 

 

 

 

 

 

 

 

 

 

 

 

 

 

 

 

 

 

 

 

 

 

 

 

 

 

 

 

 

 


九、课题风险分析及对策
十、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十一、有关附件
1.相关科研成果、专利等知识产权证明材料;
2.课题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利检索、科技查新报告,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分析报告;
3.课题配套资金来源(如贷款、地方部门匹配资金等)的证明材料;
4.中试或产业化所需相关产品生产的许可证明文件;
5.与课题相关的其他证明材料或文件等。
十二、申报单位签章
课题申报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课题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十三、课题申报单位主管部门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3324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