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淄博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5-02-18 生效日期: 2005-02-18
发布部门: 山东省淄博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淄政发[2005]9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齐鲁化工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淄博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业经淄博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专业计划,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另行下达。 淄博市人民政府
二○○五年二月十八日 附:淄博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4年,在面临较多困难和不利条件的情况下,全市经济增长速度与效益同步提高,发展活力与后劲明显增强,社会全面进步,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是好的,各项预期目标顺利完成,7项主要指标提前实现“十五”计划。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230.96亿元,增长17%。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9%、20.9%和11.6%。境内财政总收入完成129.14亿元,增长27.83%,其中,两税收入达到108.2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0.04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2.8%。农民人均纯收入4432元,增长13.57%,增速为8年来的最高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60元,增长14.2%。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各项扶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总产增长5.1%。农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蔬菜、畜牧、林果产业健康发展。蔬菜总产值增长5.5%;肉类产量增长9.2%,奶类产量增长27.5%;完成造林15.2万亩,果品总产量增长16.7%。建设和完善了3个省级和12个市级农业标准化基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64个,新增绿色农产品28个。集中扶持了2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年内转移农村劳动力超过7万人,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比重达到54%以上。水库除险加固、灌渠改造、流域治理等工程进展顺利,年内解决了59个村、4.5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客车目标,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非农产业占农村经济的比重已接近90%。
  工业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着力缓解资金和煤电油运等瓶颈制约,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工业效益水平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898.42亿元、增长33.94%,实现增加值608.91亿元、增长27.1%,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利税和利润分别为1884.07亿元、197.98亿元和103.07亿元,分别增长34.85%、44.52%和55.4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完成总产值474.06亿元,增长24.3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4.97%。东岳全氟离子膜交换树脂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博航电子、山东双凤、新华医疗器械的3个项目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1家,培植大企业取得明显成效,有20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百强企业完成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7%、65%和71%。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百项重点工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6.65亿元,齐鲁72万吨乙烯改造等48个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组织实施了中国陶瓷科技城、义乌小商品城等一批商贸流通重点工程,其中30个项目建成投入运营。旅游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齐文化等旅游资源开发实现较大突破。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7.52亿元,增长50.6%。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电子政务等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市政府网站荣获“2003—2004年度中国城市优秀政府门户网站”称号。金融业稳步发展,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943.9亿元和675.73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4.51%和10.37%。社区服务业示范项目建设成效明显。餐饮服务、交通运输、房地产等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投资、出口、消费合力拉动经济增长。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在认真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经济园区清理整顿工作的同时,努力促进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0.95亿元,增长45.1%,其中工业投资343.25亿元,增长41.9%。招商引资在面临突出制约因素的情况下,取得了新的成效,年内实际引进外来投资131.4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4.5亿美元,按可比口径增长61.83%。进出口总额完成26.64亿美元,其中出口14.51亿美元,增长43.7%。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9.82亿元,增长15.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9%。
  区域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实施促强扶弱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强区县发展速度加快,举全市之力支持高青、沂源跨越发展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年内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691.86亿元,增长23.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6.2%。20个经济强乡镇实现增加值356.84亿元,增长42.97%。
  城市现代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淄博新城区骨干路网建设全面展开,进行了核心区城市设计等新城区规划设计工作和体育中心、图书馆、城市休闲公园等新城区主体建筑的前期准备工作,基本拉开了新城区开发建设的框架。老城区改造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年内改造背街小巷178条,新建改建公厕87座。生态市建设全面启动,城市绿化美化净化迈上新台阶,高标准编制了生态市建设规划,并开始组织实施。顺利完成了中心城区近郊水泥企业的搬迁改造任务,生态恢复建设正逐步展开。对孝妇河流域28家企业实施了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孝妇河干流综合治理示范段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加快了淄川、博山、周村等污水处理厂建设,建成和在建的污水处理厂已达11座。新建城市绿地748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8.5%,其中5条绿色通道建设共完成拆迁104.34万平方米,新建绿地面积404公顷。柳泉路跨济青高速北延、309国道张店至青州段及周村至王村段改造、博沂路芦芽至南麻段改造、仲临路博山段改造等公路重点工程建设基本完成,济青高速南线沂源段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村镇规划建设得到加强,特别是在有条件的乡镇整建制推进城镇化建设逐步成为区县、乡镇的共识,淄川双沟、桓台马桥等乡镇已经开始按照整建制城镇化建设的理念,集中推进产业集聚和居住集中发展。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年内新增就业再就业1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已达46万人,养老金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继续保持100%。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1.1万人。城市低保标准由每月160元提高到190元,农村低保制度已经扩大到张店、淄川、博山、临淄、周村、桓台6个区县和淄博高新区。启动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60项,其中省级以上项目35项。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工程建设,完善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职业教育继续得到加强。高等教育加快发展,全日制高等院校发展到12所,在校生达到7万人。普通高考本专科录取人数首次突破2万人。贫困生上学难问题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年内市级投资资助贫困学生4160名。顺利推进了卫生“两个体系建设”,对部分偏远乡镇卫生院和400处农村卫生室进行了改造建设,改善了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开局良好,参保人数累计达到了81.6万人。全民体育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实现了淄博籍运动员奥运金牌零的突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45‰。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市政府为人民群众所办实事如期完成。
  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结构调整的任务比较繁重。三次产业结构不够协调,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工业结构层次较低,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尚未解决。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不高,大而强、高成长型的优势骨干企业较少。投资结构不够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还比较严重。二是经济运行中的困难比较多。受资金短缺、煤电油运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部分行业、企业生产运营困难,停产半停产现象增多。三是统筹发展的压力比较大。农民收入加快增长的基础不够稳固,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社会事业改革和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待于进一步改善。老工业城市面临的就业再就业、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任务相当艰巨。区域经济发展不够平衡,支持高青、沂源跨越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05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态势的关键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14%和1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均增长1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外贸出口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4‰。在具体工作中要力争做得更好一些。200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安排的重点和主要工作任务是:
一、坚持城乡统筹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一)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政策。严格保护农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从今年起免征农业税。进一步落实好对种粮农民实行直补、良种补贴和购置农机具补贴等政策。稳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畜牧、林果、蔬菜等产业发展壮大。把做大做强畜牧业作为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坚持数量扩张与食品安全并重,围绕得益、海达、汇源、民信等龙头企业的发展,突出抓好奶牛、肉牛、肉羊、肉鸭等无公害、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建立健全畜产品安全控制体系和动物疫情测报网络,搞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加快推进林果业“二次调整”,发展名优特品种,搞好与市场的对接。鼓励引导蔬菜业向绿色、有机方向发展,提升质量档次。完善农业标准体系、检测检验体系和认证体系,力争实现主要农产品的无公害化。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搞好100万亩优质粮基地、100万亩果牧生态农业基地、80万亩蔬菜基地、20万亩特色农业基地和8个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企业化发展,依托畜牧、林果等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果制品、肉制品、奶制品等绿色食品加工业。加大对骨干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力争年内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以上。鼓励发展规范的农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
  (三)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搞好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年内培训农村劳动力2万人。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自主创业支持体系,加快建立城乡劳动力统筹体系,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力争年内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7万人以上。
  (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完善太河、萌山、田庄、红旗等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搞好水库灌区和引黄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完成30座小型病险水库应急除险加固工程,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应急抗旱工程建设。继续抓好水土保持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年内解决68个村、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年内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625.5公里,实现全市农村公路村村通目标。
  (五)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把有条件的乡镇整建制推进城镇化建设作为加快城市化进程、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措施,选择一批具备条件的乡镇,搞好规划编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整合利用好土地资源,集中规划建设产业小区、生活小区和公共基础设施,努力实现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
二、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把工业结构调整作为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努力实现老工业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新提升。一是切实抓好经济园区和专业化加工制造基地规划建设。全面推进全市18个整合保留经济园区和化工、医药、新材料、纺织服装、机电装备、建材冶金等专业化加工制造基地的规划建设,重点搞好产业规划和主体项目策划,建立包括投入强度、产出效益、科技含量等指标在内的科学评价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集中一批优质资产和优势项目进入园区和基地发展。特别是对于产业特色和优势突出、能够形成重要增长极的齐鲁化学工业区和东岳氟硅材料工业园的规划建设,要切实在政策扶持、项目策划、对上争取、协调服务等方面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推动其尽快成为在全省、全国具有突出地位的重点经济园区。二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新材料、精细化工、新药为重点,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建设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重点抓好以东岳、齐鲁伊士曼为龙头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以硅研院、工陶院为龙头的陶瓷新材料,以旭硝子、鲁阳为龙头的耐火和节能新材料等重点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和园区的规划建设。尽快做大做强精细化工产业,抓住齐鲁72万吨乙烯建成投产的重大机遇,加强项目策划和发展规划研究,努力在化工产品精深加工、化工产业链延伸发展方面实现大的突破。加大对新药、生物医药研究开发的扶持力度,积极鼓励新华医药等大型医药企业搞好与国际一流企业的合资合作,努力提高新药、生物制药的研发能力,加快推出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药产品。加快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努力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省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工程中心和产业化项目。三是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紧紧围绕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和分工,特别是抓住日韩制造业转移带来的重要机遇,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引导纺织行业面对后配额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提高工业装备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为重点,进行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全面提升纺织服装产品的质量、档次,提高市场竞争力。引导建材行业以引进来、走出去、创品牌为重点,加快引进国际国内一流品牌企业,对现有釉面砖生产企业、生产线进行整合,通过直接与“名牌”接轨,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努力培植壮大“皇冠”等自主品牌企业和产品。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快建材行业向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的地区转移,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推动冶金行业以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及扶优扶强为重点,搞好行业整合,集中扶持发展具有行业带动作用和竞争实力的骨干企业,严格控制和关停一批破坏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造成无序竞争的小冶金企业。支持机械行业在巩固机电、泵类等传统优势产品的基础上,加强整机和成套产品的研发生产,突出做大做强造纸机械、水泥机械,努力实现整机成套产品研发生产上的大突破。四是做大做强比较优势产业和高成长型企业。加强与国内一流专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全面完成对我市的化工、医药、新材料、纺织、建材、机械、轻工、电子等行业的竞争力研究,编制好行业发展规划,集中策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结构调整的重点工业项目。特别是对于化工、医药、新材料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东岳、万杰、博汇、宏达、山玻、鲁泰等一批高成长型的企业,要充分运用各类政府资源,加大支持力度,引导其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加速膨胀发展,使其尽快成为在全省、全国具有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能够带动和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集中力量抓好“百项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做好“十一五”重点工业项目的筛选论证工作,力争有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省“十一五”规划,确保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有序接续。继续组织开展好“夺星创优争百强”活动。注重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五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继续深化国有企业“二次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步伐。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重组,抓好经济强乡镇、强村和骨干民营企业发展。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信用评级制度,着力解决好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等问题。力争全市民营经济各项指标增速达到30%以上。六是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产业和循环经济。综合利用经济法律、科技、行政等手段,鼓励和引导企业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推进化工行业的清洁生产、建材行业的粉煤灰综合利用、冶金行业的废气回收利用等为重点,抓紧搞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示范项目的启动工作。
  (二)加快发展服务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结构调整中需要重点加强的薄弱环节,努力实现老工业城市服务业发展的新突破。按照遵循规律、合理布局、适度规模、提高档次的原则,整合提升商贸流通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支持义乌小商品城等大型市场建设和发展,加快淄川服装和建材、周村沙发和纺织、博山机电和陶瓷、临淄化工和塑料等专业批发市场的改造建设。搞好鲁中商贸广场、新世纪广场、鲁中工业品展销中心、金宝岛大厦等续建和港澳广场、金荣达商务广场等新建工程建设。搞好309国道综合物流带和化工、机电、纺织服装、建材等专业化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设。培育和发展鸿运物流、齐鲁物流、联运国际物流、交运公司、中邮物流等重点物流企业。加快发展旅游业。切实加大对齐文化旅游开发的支持力度,加快规划建设重点齐文化旅游开发项目。继续抓好聊斋城、古商城、原山、鲁山、马踏湖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继续推进一批社区服务业重点示范项目建设。继续加快发展信息咨询、中介服务、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业。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实施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努力扩大居民消费。
  (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和带动结构调整。坚持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努力实现老工业城市对外开放水平的新提高。更加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突出重点地区招商、重点园区和基地招商、重点产业链招商,精心组织好一系列招商活动,努力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抓住山东建立日韩产业协作区的机遇,集中搞好产业、企业、项目三个层次的具体对接。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南商北上”的机遇,一方面高度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招商,另一方面加大对跨国公司的招商力度,鼓励更多的企业融入跨国公司的生产营销渠道,积极引进更多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促进机制转换和产业升级。积极利用好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继续扩大对外贸易。深入实施科技兴贸和以质取胜战略,鼓励企业获得国际通行的产品质量、环境管理和安全标准等体系认证。支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培植一批知名出口品牌。加快外贸主体多元化,引导更多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出口。落实好出口退税政策,扶持骨干出口企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突出抓好齐鲁石化、张钢等驻淄大企业和鲁泰、兰雁等重点企业的加工贸易发展,大幅度提高加工贸易在出口中的比重。完善外贸出口预警机制,提高处理国际贸易争端、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搞好对外投资,联合、联片开发市外、国外战略资源,鼓励优势企业发展境外加工贸易。继续搞好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鼓励企业积极承揽境外大型工程项目。
三、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下大力气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一)稳妥推进投资体制改革。按照国家、省投资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研究制定我市相关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综合运用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财政信贷政策、信息发布等手段,调控社会投资。改进和规范投资项目审批程序,完善建设项目登记备案办法,出台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办法,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改进和规范政府投资管理方式,实施预算内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办法和委托投资咨询评估管理办法。完善政府投资后评估制度,建立严格的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二)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坚持盘活存量与优化增量相结合,大力支持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结构调整、带动作用大的重点项目建设。引导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协调各方面资金重点投向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的优势项目。政府投资要向农业、社会事业、生态保护等领域倾斜,启动一批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就业的项目。综合运用土地供应、环保评价、市场准入等措施,切实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继续完善项目推介制度,引导商业银行增加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信贷投放。鼓励各商业银行积极争取上级行、兄弟行的支持,引导企业加大对域外股份制银行的争取力度。继续加强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开发性金融合作。大力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或发行企业债券。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项目建设。选择部分城市公用事业和社会事业项目,向社会转让经营权,所得收益主要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四)千方百计缓解建设用地制约。抓住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机会,努力争取国家、省的支持,增加规划用地指标。帮助企业和基层做好项目建设的申报工作,提高审批或核准成功率。努力做好土地的集约利用工作,对全市土地指标进行统筹调剂,优先保证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发展的用地需要。充分发挥我市中央省属企业多的优势,加快中央省属企业与地方经济的融合互动发展,利用好中央省属企业的存量建设用地,争取新发展一批依托中央省属企业的地方企业和项目。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整合盘活存量村镇建设用地,争取把更多的“空壳村”转化为企业和项目建设用地。
四、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加快研究构造现代化城市框架。超前把握桓台、周村、临淄等区县与中心城区融合互动发展的趋势,围绕桓台新城区与中心城区的融合、周村城区东扩与淄博新城区的融合、临淄区与中心城区的产业协调、张博路沿线的产业科学布局和高标准城市通道的整治建设等,研究论证好现代化城市框架的构造问题,切实搞好统一规划,协调推进开发建设。
  (二)统筹抓好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在城市建设上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和建设与经营有机结合、良性互动的原则。搞好淄博新城区核心区部分地块的城市设计工作,贯通新城区“两纵四横”六条主要道路及相关配套工程,争取开工建设体育中心、图书馆(档案馆)、西十三路等新城区重点工程,继续做好教育园区、新区医院、行政审批中心等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组织编制老城区分区规划及部分地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继续抓好中心路改造工程、实施东二路等道路改造,积极筹建昌国路立交桥,搞好老城区重点地段排水管网的建设和改造,完成50条小街巷的治理改造。
  (三)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以水域、大气和重点区域环境的综合整治为重点,继续加大结构性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强环境检查监测,促进企业达标排放,坚决关闭一批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全面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年内新增城市绿地600公顷,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继续推进孝妇河综合治理、天然气替代、城市绿色通道、四宝山地区生态恢复、城乡大环境绿化等重点工程建设,统筹规划并适时启动猪龙河综合治理,着手开展中心城区东南部化工企业搬迁改造的研究论证工作。
  (四)加强交通、水利、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柳泉路北延、国道张博复线、省道胶王路青州界至淄川文化路口段、省道博沂路谢家店至芦芽段、仲临路璞丘陵至崮山段、博沂路博山东过境、河辛路临淄段等工程建设,全力支持济青高速南线沂源段和惠青黄河公路大桥建设,开工建设滨博高速公路博山下路口立交桥工程。做好寿济路上跨张东铁路立交桥、张博复线北延与张田路连接工程、滨博高速与济青高速高接高互通之间增设互通立交工程、省道102线上跨省道803线及张博铁路立交桥工程等项目的立项争取工作。着手规划建设新的淄博长途汽车站。适时完善配套50万吨日城市引黄供水工程,做好南水北调高青樊林调蓄水库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统筹地表水、地下水、客水、再生水的合理利用,提高城市供水保证率。抓好张店南郊、淄川杨寨等9项重点输变电工程和华能辛店电厂2×300MW燃煤机组、淄博热电公司2×150MW热电项目建设,做好华电淄博热电公司2×100MW
  燃煤发电机组的项目前期准备和争取工作。
  (五)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继续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引导各区县集中发展具有基础和优势的特色产业。对临淄区等强区县赋予更多的经济自主权,进一步增强其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加大对高青、沂源两县的支持力度,狠抓政策落实,实施重点突破,促进两县跨越式发展。同时,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认真做好对口支援菏泽东明县和西藏昂仁县工作。
五、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一)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巩固加强基础教育,大力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段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工程建设,启动城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加快优质高中资源建设,突出抓好市实验中学、淄博六中、沂源一中扩建。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搞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继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对12000余名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救助。全面完成卫生“两个体系建设”任务。实施农村卫生体系专项规划,年内完成9处乡镇卫生院和400处村卫生室的改造建设。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力争年内参加试点人数达到140万人。建立健全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和质量监管网络。加快市职业病防治院迁建和市第四医院传染病病房楼建设,开工建设市精神病医院病房楼。年内抓好全市100个典型村的农村体育“五个一工程”建设,积极备战21届省运会。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努力形成多元化投资体制,加快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等社会事业的产业化发展。毫不放松地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
  (二)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重点围绕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失地农民和富余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进一步健全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力争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9万人。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等基本保险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巩固“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年内社会化管理率达到98%,纳入社区管理率达到75%。研究建立农村失地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全面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城乡统筹、互为衔接的社会保险体系,建立社会保障风险基金。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努力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医疗、教育、住房等实际问题。实施“夕阳扶老”项目,年内建设和改造50处乡镇敬老院。
  (三)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高度重视解决困难群众子女上学、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及农村征地、城镇拆迁、企业改制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继续推进“平安淄博”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坚决杜绝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及时排查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积极稳妥地推进价格改革。
  2005年是承前启后的一年。要坚持“一手抓当前、一手抓长远”,在确保圆满完成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的同时,切实做好“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突出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绿色城市和“两提前、一率先”的奋斗目标,切实增强“十一五”规划的前瞻性、针对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创新理念、更新思路,科学谋划淄博未来的发展蓝图,抓住并且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附: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3151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