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抓住西部开发机遇加快兰州商贸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0-05-31 生效日期: 2000-05-31
发布部门: 甘肃省体改委兰州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国家经贸委等五部委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中西部地区开发开放力度,加快中西部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商贸中心试点工作的意见》(国经贸贸易(1999)1066号),要求兰州等有关城市结合中西部地区开发与发展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快商贸中心建设,发挥商贸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省市已将商贸中心建设列为《兰州实施西部大开发战备的基本思路》的重要内容,旨在实现“五年见中效”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建设商贸中心改革试点工作的力度。为了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按照国家五部委批准的总体方案及制定的阶段性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努力实现“十年见大效”目标,把兰州初步建成市场体系完整、机制灵活、功能齐备、网络畅通的区域性商贸金融中心,现结合兰州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兰州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本思路,今后五年兰州商贸中心建设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我国即将加入WTO的历史机遇,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充分发挥商贸龙头和市场导向作用,实施投资、消费双向拉动战略,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产业联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构筑大商贸、大市场、大流通格局,使兰州成为西北重要的商贸金融中心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基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发展目标
  到2005年努力完成410585工程,即建成城市四个功能区,十大区域性批发市场,五类要素市场,八个商业繁华区,五大配套服务系统,基本实现“10年见大效”目标。初步建立起开放型、多层次、规范化的市场体系和比较合理的产业结构与比较发达的商品生产体系,形成畅通、高效、有序的商品流通网络和适应国际国内竞争的市场运行机制,形成同国内外广泛联系的全方位开放格局和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系统,增强和提高城市经济规模、综合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使兰州在西北乃至全国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并逐步具备走向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能力和水平。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65亿元,年均增长9%。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30%左右,三次产业比重为4.3:50.7:45。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6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58.33亿元,市场成交额达到32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6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69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17元。

  三、重点工作
  (一)建立起开放型、多层次、规范化的市场体系
  1.建成四个功能区。(1)雁滩商品贸易区要完成路网、供电、供水、邮电、金融等配套设施建设,发展成为集蔬菜瓜果、旧货、粮油、花卉、家具、建材、日杂、托运等为主体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群,形成集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一体、新型专业批发市场为主体的商贸区。(2)民族贸易区要完成小西湖立交桥和民贸大厦等大型项目建设,加快区内设施配套,形成集民族贸易、交通客运、民族风味小吃、市场交易为主的民族贸易集散中心。(3)货运仓储区要加快仓储设施更新改造,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社会化、现代化水平,形成具有较强吞吐集散功能的货运仓储区。(4)出口加工区要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生物制品、新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核技术应用、航天等高科技产业,增强出口加工能力,技工贸总收入达到80亿元以上。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设立出口加工保税区。
  2.提高完善大型批发市场。按《公司》登记、规范开办主体、经营主体,在市场管理、组织、交易、形象及制度上实现创新。专业批发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发展要解决“小”“少”和“整体档次低”的问题。以培育无形市场,构建现代化市场交易关系和新型工商关系为重点,根据不同的流通特点,积极发展代理制、物流配送中心、直达供货等多种经营方式,促进产需衔接。建成1个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档次高、上规模、经营规范、吸纳辐射能力强、年成交额在50亿元以上的大型批发市场,5个在中西部地区有影响、年成交额达20亿元以上的批发市场,10个辐射西北地区年成交额在10亿元以上的专业批发市场。
  3.培育发展商贸密集区。8个繁华商业区和6条商贸金融街要形成功能完备、设施先进、贸易活跃、市场繁荣的新的商业群体,成为具有较强吸引辐射能力的现代化商贸金融密集区。调整和优化商业业态结构,改变传统的流通经营模式,不断提高商业服务水平,使零售业逐步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积极发展超市、连锁店、便利店、专业店、购物中心等新型商业业态。逐步发展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中远期合约交易、期货交易、电子交易等新型营销方式,引导传统商业向现代化商业发展。在加强政府对社会商业的宏观指导和规范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各类行业协会指导下的社会商业经营模式。建立2-4家中外合资零售商业企业或合资、合作连锁试点企业。
  4.培育、健全金融、技术、劳动力、房地产、信息、产权等要素市场。(1)金融市场要建立以国有银行为主体,合作银行、外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创造条件组建甘肃发展银行和投资银行,发展货币市场,规范完善证券和保险市场,形成以兰州为中心,立足甘肃、辐射西北的金融服务网络。(2)技术市场要立足提高科技成果的商品化程度,满足经济与社会对科技的需求,把兰州技术市场发展为西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科技推广中心。(3)劳动力(人才)市场要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要求,建立平等竞争、合理流动、有效配置人力资源的多形式、多层次劳动力(人才)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4)房地产市场要以城乡土地使用市场、房地产开发市场、商品房销售市场、涉外房地产市场为基础,以房地产评估、咨询、销售、仲裁等中介服务机构为组成部分,形成房地产市场体系。(5)信息市场要围绕生产与生活,建立起以信息传送网络、信息服务系统、网络管理中心为主要内容,集信息、生产、加工、利用、管理为一体的兰州信息港。(6)产权市场要围绕促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公平、公正地发挥中介服务作用,为企业盘活存量、资产重组提供服务。
  5.开拓市场,扩大消费。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经济适用型住房建设,尽快启动房地产二级市场。大力推进旅游、非义务教育、医疗保健、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产业化。努力开拓“假日市场”,启动“厨房工程”、“家庭服务社会化工程”,扩大居民消费。要从农村新的需求特点出发,及时调整经营思路、经营策略、经营结构,通过参股、联营、代理、代销等各种途径加强工商联系和贸工农一体化,建立新型的农工商关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和促进农村消费。同时,开展信用、租赁消费,开辟新的消费途径,拉动经济增长。
  (二)以改革为动力,增强市场主体适应市场的能力
  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按照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深化改革、促进生产发展的新路子,在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推进国企战略性改组和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上有新的突破,基本完成国有工商企业的改革改组任务,使三分之二的企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兼并、联合、参股、控股等方式,有效盘活地区经济存量,重点培育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竞争力强、效益好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大企业集团,使销售(营业)额收入过1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达到15家,过20亿元的集团达到5家,使之成为地方经济的“小巨人”。继续加快国有中小企业的改制步伐,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并与大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协作关系,不断提高社会化生产水平。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重点在确定国有资产主体、完善公司人治理结构、改革企业劳动人事工资制度及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体制等方面进一步得到规范和深化。要结合国家正在进行的“债权转股权”和“贷款封闭运行”制度,切实做好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扶持企业发展壮大,每年选择5-10家条件成熟的企业推行厂长经理年薪制和股份期权制。
  按照“先发展,后规范;先放开、后完善;先扶持、后收益;少干预、多服务”的原则,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放开胆量、放宽政策、放活办法,放手发展。对非公有制企业从事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项目,要重点扶持。鼓励支持民营和各种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旅游、科技、非义务教育、社区服务等行业,以及利用“三荒”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或绿化山川、沟壑、发展经济林等领域。加快培育适合兰州生产力水平的新的经济主体,不断扩大和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规模和水平。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通过联合、兼并、合资、嫁接、参股、收购等多种形式与国有企业发展现代混合经济,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到2005年,产值达到25亿元,营业额达292亿元,年均分别递增20%和12%,上交税金占到全市税收的30%,从业人员达到60万人。产值过亿元企业达5家,过5000万元企业达10家,过1000万元企业达20家。
  (三)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有效推进产业联动
  抓住国家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和中西部地区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有利时机,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尽快形成工业经济的新特色和新优势。一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以新疫苗、合成新药、新型藏药、新戒毒药、中成药和天然资源药物为重点的现代生物和医药产业;以高性能磁性材料、超细粉体材料、稀土复合化肥、精细化工产品、工程塑料、新型墙体和装饰材料、有机化工原料产品、复合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以除尘设备、电厂脱硫技术、污水及废水治理技术、控制噪声污染新材料为重点的环保产业;以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核技术应用、航天技术应用等新兴产业。加快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西固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使之真正成为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的基地,充分发挥科技龙头和产业示范作用。二是加紧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对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建材、毛纺、食品等行业的改组、改造和扩张,实现产业和产品优化升级。石油化工工业要依托兰炼、兰化等骨干企业,围绕1000万吨炼油扩能、60万吨乙烯、天然气管道和输油管道等“1611”重点项目,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乙烯深加工、精细化工和天然气化工,再造产业新优势,带动轻工业发展。有色金属工业重点立足铝、铜、镍、铁合金等资源,加强企业联合与协作,延伸产业链,发展下游产品和开展综合利用,实现规模经营和加工增值。机械装备工业通过大规模技术引进和改造,重点解决技术和设备落后、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等问题,大力发展新型成套石油钻采设备、炼油化工设备、发电设备、直流输电设备、大型真空设备、农用机械等优势产品,加快装备类电子产品和节能家电产品的开发,实现成套设计、成套制造和智能化。食品工业要利用当地和周边资源,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乳品、百合食品、玫瑰食品、谷物食品、特色饮料和畜产品加工,形成一批“小巨人”。建材工业要以新型建材为方向,以节能为核心,利用高新技术推动改造和发展,重点进行新型墙体材料、化学建材、生态建材产品的生产与开发,以适应西北经济建设的需要。三是加速培育名牌产品。在产业优化升级中,要瞄准国内外市场,实施名牌战略,通过引进技术、利用外资、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力争在精细化工、有色冶金、装备、生物新医药、食品、新材料、新能源和环保等行业,创出一批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
  农业要以发展城郊经济和产业化经营为方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和产品结构,提高商品化程度和经济效益,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效益型转变,实现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化农业。城镇化建设是改变经济二元结构的重要手段和促进社会经济进步的“发动机”,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和乡镇企业的发展,积极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转化增值为重点,加快蔬菜、果品、花卉、禽蛋、鲜奶、畜牧等种养基地建设,形成市场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产供销一体化格局。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通过信息、价格、市场供求服务,引导农民合理组织生产,以疏通农产品流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加快农产品商品化进程,使兰州地区成为西北区域性的农业科研、农产品交易和储运中心。
  第三产业要借助兰州的区位、资源和经济优势,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完善功能,全面发展。要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信息咨询等智能性行业为先导,以交通通信、市政、房地产等行业为基础,以商业、饮食、仓储、保险、中介服务、便民服务等行业为主体,大力发展旅游、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环境保护、家政服务、法律服务及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新兴行业,逐步建立多功能、高水平、产业化、社会化、现代化的第三产业体系。要积极引导群众转变消费观念,改善消费结构,拓宽消费领域,特别要把教育、卫生、住房、旅游、信息等领域作为消费热点,不断改善消费环境,提供消费信贷服务,促进消费持续增长。
  大力发展特色旅游。抓住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丝绸之路优势和西北丰富的自然、历史、人文景观及民族风情,切实把旅游业综合开发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使旅游业成为兰州的一大优势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建立以兰州为中心的丝绸之路大旅游区,与周边地区联合开发区域内的历史遗迹、浩瀚大漠、辽阔草原和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完善和拓展兰州--敦煌丝绸之路线、兰州--天水文物古迹线、兰州--会宁--平凉革命遗迹线、兰州-陇南自然风光线、兰州--夏河民族风情风景线、兰州--白银黄河风景线等旅游专线,形成沟通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区域大旅游格局。结合黄河市区段40公里综合开发,布局建设融丝绸之路文化和黄河文化为一体的旅游景点及设施,连接市内白塔山、五泉山等主要景观,形成独具特色的黄河风景游览区。加大旅游业的投入,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旅游业开发,争取建设西部国际迪斯尼游乐中心和西部天然动植物园,发展轻型航空业,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建立和完善住、行、食、游、购、娱乐等配套服务体系,使旅游业逐步走上综合型、开放型、开发型、效益型的路子。
  (四)坚持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
  要抓住国家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投资的机遇,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的领域和渠道,大胆探索利用外资的新形式。积极引导外资投向能源、交通、通信、旅游、商业、外贸、房地产、信息、咨询广告、航空运输、公用事业、市政工程、旧城改造、农业产业化、老企业嫁接改造及会计、法律等领域。进一步扩大投融资渠道,通过利用民间、政府间和国际金融组织的长期优惠贷款,合理使用国际商业贷款,优化外债结构,实现外债借、用、还的良性循环,加大兰州市经济和国际经济的融合。坚持办好一年一度的“兰洽会”,努力扩大直接利用外资规模,力争每年引进外资达到2亿美元以上。进一步拓宽对外贸易的新路子,实行工贸、技贸、农贸、边贸、民贸结合,促进外贸经营主体化,出口渠道和出口市场多元化。继续巩固扩大港澳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市场,开拓俄罗斯和中亚五国市场,并积极向欧洲、非洲和美洲发展,着力于引进技术的消化与吸收,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出口创汇能力。加快出口基地建设,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培育出口创汇企业,促使中药材、地毯、电石、硅铁、皮革制品及百合、红砂洋芋、黑瓜籽、玫瑰等出口产品形成规模和品牌优势。加快精细化工、电子仪表、磁性材料、桩工机械、轻工机械、文化用品、塑料制品、石化产品、轻工纺织等10大出口产品基地建设。开发200个出口拳头产品,培育50户出口创汇企业。加强国内外经济技术协作,积极发展劳务、技术、产品的混合输出,努力开拓合作新领域。争取一些国际和全国性的展会交流活动在兰举办,通过各种展销会、展览会和招商会,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不断拓宽兰州与周围邻近地区之间的经济联合,形成与中、东、西部各经济带城市的群体联合。到2005年,进出口总额达到4.65亿美元,年均增长6.4%,其中出口达到3.8亿美元,年均增长7.1%。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5亿美元,年均增长18%。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综合服务功能
  基础设施建设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以交通通讯为重点,积极配合国家和省上搞好铁路、公路、航空的规划建设和改造,开发黄河航运,开通市区过镜公路,形成以铁路为主干,公路为脉络,民航为中枢及水运、城市道路相配套的立体型综合运输网。铁路要完成宝兰铁路二线建设和兰州铁路客货运枢纽的改造扩容,争取国家尽早立项建设兰武、包兰复线和兰渝、兰藏铁路。公路要建成兰州--天水、白银、海石湾高速公路和永登--古浪高等级公路,建成兰州公路客运中心,提高车辆通过能力。民航要完成中川机场扩建,增加国内航线,开通若干条国际航线,形成多功能、现代化的综合型航空港;邮政通信要抓好国家干线光缆和省区光缆、移运通讯扩容、第二电信枢纽、邮政枢纽二期扩建等工程,建成航空转运站和汽车邮运中心,尽快形成覆盖面广、运行质量高的邮政通信网、城市数据网、移动电话网、无线寻呼网和电信支撑网,保证经济社会对电信发展的需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打通南、北环线,全面建成南山过境路、南北滨河路、解放门立交桥,建设盐雁、新城、小西湖黄河大桥和城市轻轨交通。公用设施重点搞好天然气进兰的综合配套工程、煤气管网、二热供热管网、城市供水、供电等工程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加大环境治理与保护力度,继续实施以“绿化、气化、热化、阳光”为主要内容的“蓝天工程”和治理城市大气污染的特殊工程,重点抓好工业污染源和污染重点户的治理,加强城市“烟尘控制区”和“噪声达标区”建设,全面提高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水平。加强城市绿化和郊县大林网建设,重点抓好南北两山新增造林面积48万亩,退耕还林(草)100万亩、荒山造林种草80万亩的大绿化工程,以及引大灌区生态防护林、南部二阴地区公益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建设。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15%,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0.5%,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基本控制在四级以内。

  四、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建设兰州商贸中心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战略举措,也是加快西部大开发,发展兰州经济,延缓乃至缩小东西部差距的积极探索。五年的试点工作对加快兰州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发挥中心城市整体功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后五年,必须充分用好、用活、用足各项政策,通过商贸中心建设,增强经济实力,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大发展。因此,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破除因循守旧、自甘落后的思想,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抓住和利用国家政策西移、加快西部开发这一历史机遇,更加自觉地把“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干,自加压力,创造性地工作,真正形成一个敢干事、想干事、干实事的氛围,把商贸中心建设推向深入。
  (二)坚持统筹规划,加强对市场建设的宏观调控
  继续贯彻执行国家经贸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商品批发市场建设工作的意见》、省政府《关于控制兰州地区批发市场及大型商厦建设的意见》精神,坚持省市联合审批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和大型商厦的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兰州市场体系建设发展规划》,修订完善区域性市场规划、专业市场规划、农贸市场规划和要素市场规划。制定出台市场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城管、工商、物价、劳动、技术监督等执法部门的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同时,对市场从严监管,从严执法,逐步健全会员自律机制,进一步规范交易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改善经营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创造公正、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为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坚持大胆探索,加快国企和综合配套改革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调整国有经济市场,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坚持“抓大放小”,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解决好产权虚置和公司治理结构缺乏监督的问题,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在抓好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同时,采用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制、出售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充分利用好国家开发西部地区的有关政策,如债转股、封闭贷款、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技改贴(低)息贷款等政策,帮助企业减轻负担,扶持企业发展壮大。对于发展潜力大的国有控股公司和上市公司,要适当减持部分国有股,逐步增强企业改革与发展后劲。进一步加快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营体系和机制,促进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和重新组合,努力实现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和实现扭亏的目标,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的攻坚任务。
  建立和完善各项社会保障体系。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全面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社会化管理。同时,扩大城镇职工保险统筹面,保障下岗失业职工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安定。改革现行公费医疗制度,逐步向科学、合理的医疗保险制度过渡,为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四)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改善投资软环境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切实改善投资环境的若干规定》,认真解决有关政策不落实、“三乱”屡禁不止和机关内部办事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狠抓各种不正之风的治理,改进机关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树立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为投资者提供高效、周到的服务。要全面落实鼓励外商向中西部地区投资和省、市政府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要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争取国家更多地放宽企业外贸进出口经营权的限制,通过参股、联合、兼并、租赁等形式,打破行业、部门、地域界限,建立以外贸为龙头的集团公司,全面推行国家通行的会计、税收、统计等制度,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国际通行规则的新型外贸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集团到境外办企业和开办窗口。鼓励兰州地区各类企业到沿海、沿边、沿江地区开办窗口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带动兰州地区的企业和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积极扶持办好现有外商投资企业,为进一步吸引外商投资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继续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巩固和提高创建“文明城市”、“双拥模范城”、“卫生城”的档次和水平,树立崭新的精神风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建立创新体系,推动科技进步
  坚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科研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管理体制,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资产、技术为纽带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学研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创新力度,促进科技与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加快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发展。要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为进区企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和高效优质的服务。鼓励技术开发机构由事业法人转变为企业法人,或直接并入生产性企业。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开发区孵化、推广中心的作用,增强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重奖在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对引进高素质人才实行特殊优惠政策。要坚持“重组、转移、提升”六字方针,继续对高新技术产业、优势骨干企业和特色产品实施扶优扶强。创造条件建立“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基金”和“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通过贴息、担保等方式,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建立农产品、畜产品的科研、生产扶持基金,发展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农畜产品龙头企业、科研中心和生产基地。
  (六)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省市联动
  继续坚持省市联动、部门联手、区域联合、齐抓区建的工作方针。打破行政区划、隶属关系、行业封锁和所有制界限,克服部门权益等思想障碍,树立起大兰州经济区的概念,使各种优势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继续积极争取国家各部委的支持和省级部门对商贸中心建设的指导,进一步完善省市联席会议制度,提高地区整体工作的协调性。坚持省市共同协商解决重大问题、确定工作重点、联合检查评比和总结通报情况的做法。同时加强与成都、郑州试点城市的联系与交流,学习借鉴兄弟城市的经验和作法,共同推进商贸中心试点工作上新台阶。
  继续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省市两级目标责任单位和牵头单位要实行领导责任制,要有一名主要负责同志分管和负责商贸中心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在目标的执行中,要做好年度分解,明确进度、质量和任务,并层层抓好落实,确保整体工作协调、有序、高效、顺利进行。
  坚持每年办一批实事,滚动发展,整体推进的工作方法。把商贸中心建设和政府各方面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将商贸中心建设任务纳入各级政府每年兴办的实事当中,坚持每年解决一批影响较大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使商贸中心建设的重点工作年年都有新的突破。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822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