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6-05-21 生效日期: 2006-05-21
发布部门: 河南省郑州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郑政[2006]1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郑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据此安排好2006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强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努力实现“加快发展、保持稳定、为民谋利”总体要求的起步之年。组织并实施好2006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跨越式发展主题,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着力抓好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确保计划要求的各项发展任务的顺利完成,促进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
二○○六年五月二十一日
郑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5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实施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薄弱环节、深化改革开放,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了既快又好的发展态势。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650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18.7%和13.9%;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51亿元,增长30.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36.1亿元,增长28.9%。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4.8%;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3.3%。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初步统计,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2亿元,其中畜牧业增加值占39.5%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势头良好,建成丰乐农庄、鸿宝园林、锦绣玉泉、百果庄园等12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化进程步伐加快,新增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5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达126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16家,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110亿元,带动62万农户增收致富。切实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5万亩、集雨节灌水窖1万个,解决农村安全饮水6万人。森林生态城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年新增各类造林面积25.6万亩。积极推进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在全市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减免税额达9238万元。巩固和解决温饱贫困人口1.2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74元,增长14.1%。
  ―――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思路,围绕三个一千亿的目标,着力推进结构调整,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一是“工业项目年”活动成效显著。中铝公司70万吨氧化铝、登电集团2×21万千瓦2号机组、郑纺机年产6万吨涤纶短纤成套设备等78个重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太阳能硅片线切割专用刃料、郑州铝业双零铝箔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王行庄、赵家寨煤矿等项目进展顺利。全年上报国家、省工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97个,总投资182.6亿元,到国家和省各类政策性引导资金和结构调整资金1.5亿元。二是主导产业优势进一步提升,重点企业(集团)和重点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汽车工业、铝工业、装备制造业、食品工业、能源工业等五大主导产业完成增加值340亿元左右,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7.6%,拉动工业增长13个百分点左右。宇通、豫联、中铝、郑煤、登电、新烟等一批大企业集团发展态势良好,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达到3家,超10亿元的企业20家以上。园区经济稳步发展,回郭镇铝工业园区、新郑食品工业园区、曲梁服装工业园区已列入国家和省工业结构调整项目。三是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759.7亿元,增长20.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69.7亿元,增长24.2%,实现销售收入1673亿元,增长40.9%,实现利税219.9亿元,增长47.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95.9%,比上年提高33.7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初步统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0亿元,增长28.6%,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0.2亿元,增长36%。一是各经济类型投资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初步统计,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投资237.9亿元,增长1.7%;港澳台商投资16.3亿元;外商投资42.5亿元,增长34.4%;民间投资313.5亿元,增长66.2%。二是主要领域投资较快增长。工业投入创历史新高,项目投资完成300.9亿元,增长43.3%;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68.1亿元,增长38%;城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00亿元,增长82%。三是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全年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53.7亿元,为目标的113.1%。四是积极争取国债和各项政策资金。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资金投放方向,有针对性地策划包装项目,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支持。全年共上报国家、省517个项目,争取国债和各项政策资金达10.14亿元。五是融资规模不断扩大。充分发挥市建投总公司融资平台作用,积极向开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推介、衔接项目,全年共策划包装175个,绝大部分得到了资金支持,初步统计到位资金达30.04亿元。六是严格执行《郑州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研究出台了《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和《政府投资监督管理规定》等配套文件,进一步规范了政府投资行为,确保了政府资金使用安全与高效。
  ―――商贸城建设取得新进展,消费需求稳步增长。初步统计,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6.7亿元,增长14.5%。一批国内外大型商贸流通企业落户郑州并迅速扩张,丹尼斯人民路2号馆、家世界购物广场经三路店、航海西路店建成开业,沃尔玛大型购物广场旗舰店、丹尼斯梦幻世界及花园路百货商厦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国际航空货运中心等现代物流工程正在加紧规划建设,郑东新区圃田物流园区控制性详规全面启动。总投资22亿元的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基本建成并投入运行,成功举办第十一届郑交会、中原国际工业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暨2005年中国会展年会等大型展会,郑州国际会展中心被授予中国展馆新锐奖。旅游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初步统计2005年国内外旅游总人数1790万人,增长29%,旅游总收入178亿元,增长28.4%。物价涨幅维持在较低水平,2005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
  ―――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全年完成176户企业改制任务。中原制药厂与上海复星公司重组工作进展顺利,三棉改制任务基本完成,一棉、四棉改制工作正积极实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由原来的148家减少为36家,9011名国有粮食企业职工完成身份置换,其中分流安置职工6702人。矿产资源整合成效显著,关闭小煤矿240多个,铝土矿企业个数由整合前的81家减少为22家。全市乡镇机构改革基本完成,撤并乡镇15个,分流行政事业人员3535名,清退临时工作人员1249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2005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875亿元,比上年增长22%,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53%,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提前全面完成了清产核资、增资扩股工作,所有联社均获得了央行票据认购权。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初步统计2005年市属进出口总额11亿美元,增长41.2%,其中出口完成7.6亿美元,增长64.2%;实际利用外资3.4亿美元,增长38.6%;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18家,入驻我市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到16家。
  ―――郑东新区建设步伐加快,老城区改造取得新进展。按照“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的目标,郑东新区各项建设全面展开,三年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累计完成投资达到232亿元,引进项目170个,开工项目120个。CBD内外环60栋高层项目招商情况良好,正在建设的47栋高层中31栋已结顶;三大标志性建筑中,国际会展中心投入使用,河南艺术中心项目主体结构即将封顶,会展宾馆已确定项目法人;中心湖喷泉景观及水幕电影投入使用,中央商务区形象基本显现。龙子湖高校园区建设顺利推进,7所高校开工建设,其中4所自去年9月份以来陆续住进学生和教职工近2万人。以“四城联创”活动为载体,加大老城区综合整治力度,“三年一大变”的目标基本实现。初步统计2005年城市建设完成投资100亿元左右。化工路、西三环立交、新柳路等项目建成通车;郑花路、西北环、东风渠综合整治基本完成。全市新增公园游园50个;支路背街小巷改造完成121条;积水点改造完成37处。新增供水管道160公里,城市供水能力达到116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达50万吨/日,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集中供热面积1250万平方米,城市气化率达93%。市区人均拥有城市道路面积9平方米,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4.8%。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514万元,实现城镇就业再就业12.5万人。建立各级农村劳动力市场14个,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1万人。切实加强各项社会保障,全年各级财政共投入资金14.3亿元,在全国率先对国有破产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实行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加快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城市低保工作做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在全省率先实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落实了住房、就医、上学等各项配套政策。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10件实事得到落实,广大群众享受到更多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40元,比上年增长13.6%。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薄弱环节得到加强。继续实施科教兴郑战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得到加强。组织实施攻关、火炬、星火等科技项目519项,其中国家级23项,省级132项,市级364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得到落实,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通过省政府验收。22所中小学全部建成,4所新建高中投入使用,8所高中通过省级示范性高中验收。市属技校整合工作顺利进行。“三场六馆”建设有力保障了第九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成功举办。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荣获全国舞蹈界最高奖“荷花奖”金奖。巩义、新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成功经验,全市7所“示范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提前完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按计划工期顺利进行。市120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六县(市)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传染病区基本建成投入使用。社会安全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通过公安部、科技部验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2‰以内。新闻出版、体育等其它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总的来看,2005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信贷资金供应不足,能源、资源、环境约束矛盾突出,建设用地紧张,就业再就业任务艰巨,利用外资规模偏小,经济外向度不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二、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积极扩大内需和扩大对外开放,深化改革,努力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15%和13.6%;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外贸出口创汇增长2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3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8%;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12万人。
  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郑州要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紧紧抓住难得机遇,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积极发挥独特作用,加快经济布局、产业结构、所有制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双重升级,努力实现我市经济社会高起点、大跨度、超常规发展。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认真落实市政府研究确定的优势产业发展规划,继续开展“工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扩大工业经济总量,优化产业布局,提高整体竞争力。一是加快园区建设。加州工业城要按照“三年完成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五年内完成起步区产业项目布局和投资”的要求,强力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争取今年3月开工建设。坚持土地集约经营、结构优化升级、产业链条延伸、企业集群组合的原则,推进郑洛工业走廊建设,抓住郑汴一体化机遇,大力发展通道经济。加强对重点产业带和工业园区的政策引导和扶持,规划建设19个工业园区,重点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牟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建设,加快三全―思念、新郑港区、二七区马寨等3个食品工业密集区和上街、荥阳、巩义3个铝加工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整合纺织资源,开工建设郑州纺织工业基地。二是培育大型企业集团。以省在郑16户“百户重点企业”和市属重点企业为依托,加快项目建设和结构调整,推进多种形式的企业资产重组,做大做强主营业务,拉长产业链条,积极培育销售收入超50亿元和超100亿元的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型、特大型企业集团。重点支持中铝河南公司、宇通集团、郑煤集团、豫联能源、登电集团、新烟、郑州拓普、三全、思念等大企业(集团)实施规模扩张和技术改造,确保我市销售收入超100亿元企业实现零突破。三是着力发展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业、铝工业、食品工和能源等主导行业,大力开发下游产业和终端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重点开发完善高中档客车、环保节能型柴油皮卡及高档客车底盘生产线,支持新型清梳联成套设备、新型浆纱机、大采高强力液压支架和中铝12万吨高精度铝板带深加工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食品工业整合,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和支持顶新、统一等强势企业。以煤炭为基础,以电力为重点,以铝的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积极实施煤电铝一体化、煤化工综合开发项目。四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成长性企业的发展。以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产业园区为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制药、超硬材料及制品,重点开发集成电路设计、互联网应用、重大疫情新型生物疫苗、生物柴油、新型数控机床资源综合利用及清洁生产等关键技术,带动形成产业链。加快建设安彩郑州TFT―LCD液晶玻璃基板等一批高科技产业化项目。
  (二)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保持投资的较快增长,对于拉动我市经济增长,增强我市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非常关键。一是加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公路建设,高速公路以完善网络、增强互通能力、提高投资效益为重点,开工建设登封至禹州、郑州至石人山等高速公路工程,加快连霍高速刘江立交至郑州西南绕城高速段、西南绕城高速至洛阳段拓宽改建,积极做好黄河公铁两用桥、黄河四桥、开封至新郑机场及登封至巩义高速公路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干线公路以提高通行能力为重点,继续加快郑汴快速通道建设,确保年内建成通车,开工建设郑州高等级绕城公路(四环)西、北段改造工程,打通航海东路及中原西路,开工建设新郑―新密―登封(S323)公路改造工程。抓住国家支持通村公路建设的机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确保完成600公里通村道路的新建和改造任务。铁路建设,配合国家、省做好郑州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配合做好郑州至石家庄、郑州至武汉铁路客运专线及郑州火车站西出口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开工建设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进一步巩固和提高郑州的铁路枢纽地位。民航建设,继续加快新郑机场航站楼和停机坪扩建工程,确保年内建成投入使用。二是抓好能源项目建设。继续抓好郑州燃气电站2×39万千瓦、新力公司2×20万千瓦热电机组扩建、郑东热电2×20万千瓦综合利用机组等一批国家已核准的电源项目建设。做好新密电厂2×30万千瓦、巩义豫联集团2×30万千瓦电厂等项目的核准工作。加快荥阳2×60万千瓦、华润二期2×60万千瓦、新密电厂二期2×60万千瓦、新郑2×60万千瓦机组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列入国家电源建设规划。煤炭工业抓住国家进行煤炭基地建设的机遇,继续加快王行庄年产120万吨、白坪年产180万吨、赵家寨年产300万吨矿井建设,争取王行庄煤矿建成投产。按照资源整合的要求,抓好全市年产15万吨、30万吨矿井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三是加快工业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整体素质和内在活力。抓好雪城公司年产20万套轮胎智能监测系统、威科姆公司年产100万线IPTV网络系统及终端、少林汽车年产5000台系列大客车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郑煤集团日产4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郑州日产MPV车型开发、宇通重工年产7000台工程机械设备技术改造等项目建设进度。做好辉龙铝业年产10万吨再生铝、庆安化工年产50万吨煤气化、浩源公司年产16万吨柠檬酸及35万吨高蛋白饲料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四是做好中心城区保护与整治。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为契机,抓好中州大道、金水路东段建设,重点对花园路、未来路、中原路等10条精品街实施全方位整治,完成对省、市行政区、商业中心区、商城文化区等街区的整治,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结构,抓好新郑路、秦岭路、伏牛路和北三环―文化路立交等续建项目建设,拓宽郑邙公路、老郑密路等道路,对紫荆山公园、绿城广场等进行升级改造。整治城市水系,增强城市防汛能力。加快马头岗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完成新密、登封、新郑3个污水处理项目,确保中牟、荥阳污水处理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五是强力推进郑东新区开发建设。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15亿元左右,其中基础设施计划投资43.6亿元,重点加快龙子湖中心湖、南北运河、东西运河、起步区次干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成龙子湖高校区,力争公路客运枢纽站开工建设。完善商业金融、医疗教育、居住生态、社区管理等配套功能。六是切实加强重点项目管理。要继续落实重点项目责任制,加大跟踪服务力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审批、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等问题,加强重大项目稽察工作,确保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发挥比较优势,推动物流、文化、旅游、房地产、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实施郑州现代物流中心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圃田物流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物流枢纽、物流园区、专业物流市场建设,启动行业重点物流基础设施项目。重点支持新郑国际航空物流港、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等物流工程建设。支持大型物流企业信息化改造,整合物流资源,提高物流业整体竞争力。二是大力发展会展业。依托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加大推介力度,扩大会展规模,提高办会水平,培育展会品牌。筹备举办第十二届郑交会、全国制药装备会、2006年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高层论坛会等一批大型展会。三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落实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广电、报业、出版、演艺业发展,培育文化品牌,提升文化市场主体的竞争力。加快商都文化苑、黄帝文化苑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前期工作,通过对外推介、政策支持和资金引导,吸引民间资本和市外资金参与文化产业项目的建设与经营。整合文化资源,搞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四是全面提升旅游业。加快“嵩山”、“黄河”、“黄帝”、“少林”等重点景区和精品线路建设,办好首届“黄帝文化节”和第2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积极培育旅游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完善游客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大力开发境内外旅游市场,努力使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比上年增长30%以上。五是积极发展房地产业。统筹房地产开发与老城改造、新建设步伐,科学规划商务用房和住宅的布局,扩大中低收入居民需要的普通商品房供给,支持发展健康环保和节能节地型住宅,发展旧房交易市场和房屋租赁市场,积极探索改革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供应方式。六是加快发展金融业。改善金融生态,增强商业银行贷款能力。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支持企业通过股市融资。启动郑东新区金融商务集聚区建设。在实现郑州商品交易所白糖期货顺利上市的同时,积极争取油菜籽(菜籽油)期货和小麦期权上市交易。
  (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好总体规划,抓好试点示范,加大扶持力度,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调整农业结构,促进产业化经营。按照都市型、近郊型、远郊型的农业区域分布格局,加快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创汇农业,进一步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鼓励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推进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重点支持黄河滩区发展具有规模优势的奶牛养殖示范小区,提高畜产品生产和精深加工能力。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规范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带动更多农民进入农产品加工、销售、储运等生产流通领域,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农村交通设施的建设,完成“村村通”道路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县城电网改造工程,完善农村电网,做好专项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更多国债与政策性资金支持。积极推进秸杆气化,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新增沼气池3万个;在沼气推广成规模的地区,建成一批沼气服务站。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争取新解决1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搞好村镇规划,因地制宜地实施一批村镇建设示范工程。三是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实现全市农村中小学生义务教育免费。有计划地建设寄宿制学校,实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校医室建设、农村教师素质提高等农村教育三大工程。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适当提高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完成全市乡镇卫生院改造任务,缓解农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全面完成县级动物防疫站建设任务,完善禽流感防治预案,防止禽流感等动物重大疫病大面积发生。四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善粮食直补政策,加大农机具购置补贴和良种补贴力度。加快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好乡镇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政策,继续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农村供销社、信用社体制创新,完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五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进一步搞好扶贫开发工作。争取对12万农民工进行引导性培训,对5万农民工开展岗位技能性培训,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万人,巩固和解决1万人口的脱贫任务。继续认真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五)加大各项改革力度。强力推进各项改革,努力消除体制障碍,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一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继续办好行政服务大厅,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企业投资自主权,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继续加大融资力度,建投公司、地产集团和路桥公司要创新方式,扩大融资规模。鼓励企业上市,力争年内有1-2家企业上市。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步伐,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引进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管理咨询、人才培训、创业辅导等服务,引导企业加快制度和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水平。认真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各个领域。三是加快价格改革。推进水、电、煤、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推行城市居民用水、用气阶梯价, 抓好农业用水末级渠系水价改革试点。加大污水、垃圾处理费征收力度,推进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改进和加强药品价格管理,清理、整顿和规范教育、医疗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大对涉农、涉企价格和收费的监督检查力度。四是抓好财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乡财县管等改革,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五是积极推进其他改革。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基本完成企事业改革改制工作。深化交通三项改革,建立健全以县为主的农村公路养护体制。继续推动水利、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体制改革。
  (六)努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继续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是扩大利用外资规模。以郑东新区、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和各类工业园区为依托,不断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改进招商方式,更加注重招商的针对性,搞好专题性和专业性招商,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抓好已签约重大项目的落实,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争取更多项目和资金落地郑州。积极筹备、组织第四届中国河南国际投洽会和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重大招商活动。二是保持出口较快增长。进一步提高出口商品的数量和质量,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大宗农产品出口,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强口岸信息化建设,健全快速通关机制。继续扩大境外大型工程承包和对外劳务合作规模。三是继续实施东引西进战略。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强骨干企业与东部企业的战略合作,引导关联产业向园区集中,提高产业集聚度。继续开拓中西部市场,鼓励优势企业到西部开发资源,建立生产基地。
  (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人与自然相和谐,统筹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一是大力推进资源节约。重点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整合工作。加快煤、电、铝、建材等高能耗行业技术改造,大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启动农村节水工程。大力推广多层标准厂房,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加大淘汰实心粘土砖力度,继续开展“空心村”等土地三项整治。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编制并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制定投资、税收、价格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推进荥阳示范市、郑煤集团示范企业建设,指导新郑、巩义、上街等县(市)区和登电集团、新郑煤化工基地等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三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重点整治巩义、新密耐火材料群等区域,抓好金水河、熊耳河、东风渠、贾鲁河、索须河等河渠治理。积极推动13.5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脱硫装置建设。按照豫政办(2005)82号文件要求,逐步完成小火电关停任务。四是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加快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加快风沙源治理,科学规划农田林网建设,抓好荒山、荒坡植被恢复和嵩山山脉涵养林建设,加快各类苗木基地育苗进度。加大沿黄生态林、自然保护区和湿地生态区的保护和建设。
  (八)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继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建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市区中小学新建和改扩建工程,着力解决中小学入学难问题。完成外国语中学改扩建工程,加快101中学(原郑铁一中)迁建项目前期工作进度。扩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规模,力争市职业教育中心二期工程、市商业高级技工学校和市交通高级技工学校迁建工程早日开工。继续支持郑大等高校发展,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搞好高校新区建设,扩大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二是完善城乡医疗服务设施建设。抓好乡镇卫生院、示范性卫生院建设。完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完成市二院整体迁建工作,基本建成郑州市传染病后备医院,加快市七院迁建、市五院病房楼、市中心医院病房楼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开工建设市疾病控制中心工程。全面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结合国家和省投资方向,规划改扩建一批县级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和计划生育服务站。三是提升文化事业整体发展水平。抓好公共文化项目建设进度,建成省艺术中心,完成升达艺术馆改造。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做好大遗址保护、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县级“两馆”建设工作,力争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全部达标。加快“小樱桃动漫基地”前期工作。规划建设印刷工业园。深化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领域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四是完善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重点解决体制转轨造成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和重组改制关闭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问题。按国家要求将国有企业下岗再就业扶持政策再延长三年。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增加更多就业岗位。完善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以及就业信息服务体系,逐步规范管理。继续实行就业再就业目标责任制。抓好社会保险补贴、再就业服务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政策的落实。五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力度。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确保企业离退休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进一步抓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工作,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加农村特困户、农村“五保户”救济经费投入。帮助城镇低收入家庭解决居住、取暖、看病等困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筹建郑州市儿童福利院,扩建郑州市烈士陵园。
附  件:郑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综合指标
指标名称 计算单位 2004年实际 2005年实际 2006年计划
绝对值 增长% 绝对值 增长% 绝对值 增长%
  一、全市生产总值 亿  元 1378 15.5 1650 15.8 1881 14
       其中:第一产业 亿  元 63.1 5.7 72 7 75 4
                   第二产业 亿  元 738 18 872.8 18.7 1004 15
                           工业 亿  元 593.5 18.9 759.7 20.8 881 16
                   第三产业 亿  元 576.8 14.1 705.2 13.9 802 13.7
  二、财政
   地方财政收入 亿  元 114.8 32.7 151 30.7 173.7 15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亿  元 104.8 31.2 136.1 28.9 157 15
  三、物价
       居民消费价格指标 % 5.7 一 2.4 一 3 一
  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  元 650.3 30 820 28.6 1009 23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亿  元 485 一 610.2 36 769 26
  五、商业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  元 558.7 16.4 706.7 14.5 806 14
  六、对外贸易
       市属及以下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7.8 83.8 11 41.2 12.7 15
           其中:出口总额 亿美元 4.6 90 7.6 64.2 9.1 20
  七、利用外资
       外商直接投资 亿美元 2.42 53.8 3.4 38.6 4.42 30
       实际利用域外境内资金 亿  元 43 一 102 137 122 20
  八、教育
       研究生招生 人 3330 36.7 4015 20.57 4166 3.8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万人 12.8 42.9 14.2 10.9 14.6 2.8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 万人 10.7 8.2 10.5 –1 11.5 9.5
       普通高中招生人数 万人 5 16.8 5.5 10 5.1 –7.3
       普通初中招生人数 万人 13.87 –11.5 16.1 16.1 9.4 –41.6
  九、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9667 11.8 10640 13.6 11491 8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元 4183 15.2 4774 14.1 5156 8
       脱贫人口 万人 1.2 一 1.2 一 1 –16.1
  十、人口与就业
       人口年末数 万  人 708.2 1.5 717 1.1 729 1.8
       人口自然增长率 ‰ 4.2 一 4.2 一 6 一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  人 12.15 一 12.5 3 12 一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 一 3 一 4 一
  十一、社会保障
       1、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万人 77.48 3.1 80.51 3.9 83.51 3.7
       2、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 万人 38 8.6 47 23.7 53.5 13.8
       3、城镇职工参加失业保险人数 万人 78.6 0.6 78.6 0 79 0.5
  十二、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粮食 万  吨 148.31 3 153 3.2 140 –10
       棉花 万  吨 0.67 一 0.7 5.5 0.7 一
       油料 万  吨 16.91 4 17.4 4.7 16 –8
       烤烟 万  吨 0.72 一 0.5 –24.5 0.4 -20
       肉类总产量 万  吨 24.85 4 25.9 8 25 –3
       水产品 万  吨 6.74 24 8.4 25.3 7 –16
  十三、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铝 万  吨 39.5 5.9 49.3 18.6 50 1.4
       氧化铝 万  吨 140 1.2 171.4 15.7 170 一
       汽车 辆 28000 2.4 35817 14.4 50000 39.6
       纱 万  吨 7.5 0 8.4 6.9 9 7
       卷烟 万  箱 82 1.4 80 –2.4 80 一
           其中:新郑卷烟厂 万  箱 40 一 40 一 40 一
                      郑州卷烟厂 万  箱 42 2.7 40 一 40 一
  十四、运输
       全社会货物周转量 亿吨公里 270.8 7.5 287.6 6.2 305 5
       全社会旅客周转量 亿人公里 178.5 27.7 189.6 6.2 199 5
  十五、旅游
    海外旅游 万人次 17.4 81.3 20.89 20.06 22.6 8
       国内旅游人数 万人次 1370 36 1771 29.3 2284 29
       旅游外汇收入 万美元 5570 92.1 7769 39.45 8490 9
       国内旅游收入 亿元 138.5 32 173 29.1 223.2 29
  十六、环境保护
    工业粉尘排放量 万吨 9.1016 0.44 9.2731 1.88 9.2 –0.8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万吨 0 一 0 一 0 一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64.6 0.31 67.6 4.64 67.6 一
  十七、能耗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 吨标准煤 一 一 一 一 一 –5
备注:
       1、全市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2005年预计绝对值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2006年计划不考虑价格因素;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2005年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一、二、三产业比重2005年为4.4:52.9:42.7;2006年计划为3.9:53.4:42.7;
       4、投资率2005年为49.7%,2006年计划为53.6%;
       5、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004年实际不含铁路局、黄委会的13亿元。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3113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