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关于对当前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的几点要求的通知

状态:失效 发布日期:1987-09-10 生效日期: 1987-09-10
发布部门: 财政部
发布文号:

  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三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通知》以后,各地区、各部门陆续制定和实行了许多加强管理的措施和办法,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但是,有些地区、部门和单位在预算外资金的收(提)取、使用等方面尚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仍存在自行增设收费项目、擅自提高收费标准,不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使用效益不高,铺张浪费等现象。为进一步推动“双增双节”运动,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宏观控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现就当前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一、进一步开展事业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的“专户储存”工作。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已对事业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实行了财政“专户储存”,在控制事业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的流向,纠正收支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支持和促进事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各级财政部门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完善有关的管理办法和措施,继续争取各级政府领导的支持和银行等其他有关部门的配合,对应实行财政“专户储存”而尚未实行的事业行政单位,要尽快将其纳入财政专户中来。有条件的地区,应要求纳入“专户储存”的单位在银行开设收支两个帐户。尚未开展“专户储存”的地区,应抓紧制定办法和措施,做好对各部门、各单位的宣传解释工作,把“专户储存”工作开展起来。对纳入“专户储存”的资金,要认真审核其收支,坚持按规定收取,按规定使用。对“专户储存”的间歇资金,可在保证存款单位所有权和及时用款的前提下,按照投资少、效益高、见效快的原则进行有偿融通,用以支持企事业单位的技术改造和临时性资金需要,但不得用于基建项目。

  二、做好国营企业预算外资金的计划管理工作。各级财政部门应按照国务院《通知》和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探索、制定出一套对国营企业预算外资金“计划管理、政策引导”的办法,做到既能适应企业改革、搞活的需要,又有利于加强财政部门对这部分资金的宏观控制和监督。各地可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计划管理方式。各级财政部门要通过有效的计划管理,对企业各项专项基金的提取标准、比例、开支范围、使用效益进行控制和监督,帮助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帮助和指导企业认真编制年度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企业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的落实情况,并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改进措施。

  三、加强自筹基本建设资金的审批工作。在自筹基建资金中,预算外资金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制定自筹基建资金的管理办法,完善自筹基建资金的审批制度,坚持对自筹基建资金的严格审查。凡是资金来源符合国家规定的,要纳入基本建设计划,资金要在建设银行存足半年后使用,资金来源不合理或不落实的,不能列入基本建设计划。对乱上计划外基建项目的,财政部门要坚决给予制止。在对自筹基建的审批中,要认真贯彻国务院提出的“三保三压”的方针,注意控制投资方向,调整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

  四、控制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近年来预算外支出中,福利奖励的支出增长很快,许多单位支用数大大超过了提取数,挤占了生产发展基金,这样,既影响了生产事业的发展,又影响了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各级财政部门应注意研究福利、奖励基金提取和使用中的问题以及控制的办法和措施,对企事业单位的福利费开支和奖金的发放要严格审查,坚决制止不按规定多提福利、奖励基金和巧立名目,滥发奖金、津贴、实物的做法。

  五、节约资金、反对铺张浪费。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应认真贯彻“双增双节”的方针,积极采取措施,堵塞漏洞,节约资金,杜绝铺张浪费,把资金更多地用到生产事业的发展上。各级财政部门在进行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同时,要加强对部门单位预算外资金收支的审查和监督,坚决制止一切不合理的开支,有效的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六、充实机构,明确职责,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队伍和制度建设。为做好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工作,各地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通知》的要求,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机构,配备必要的人员,明确职责分工,密切同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配合,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建设,管好预算外资金。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854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