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春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纲要》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4-05-10 生效日期: 2004-05-10
发布部门: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长府发[2004]2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长春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长春市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批准执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纲要》提出的重要任务,抓好落实。《纲要》中提出的几个牵头工作小组,要针对各自的工作重点制定工作方案,对上积极沟通、协调,争取优惠政策,对下切实搞好组织、协调和落实。 二○○四年五月十日 长春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纲要 长春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中心城市,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老工业基地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长春经济和社会发展。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这是继东部沿海开放和西部大开发之后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对长春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抓住这一机遇,加快长春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步伐,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根据国家和省的部署,结合长春实际,编制《长春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纲要》,作为指导我市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的行动纲领。   一、长春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基础及制约因素
  解放初期,长春只有一些粮油加工、食品、卷烟、机械修理等小型工厂和手工业作坊,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建国后,陆续从丹东、上海等地迁入橡胶、石棉、保温瓶、搪瓷等大中型轻工企业。“一五”时期,国家集中力量建设156个重点项目,其中我市有一汽、一汽自备电厂两个。随后,国家又陆续投资建设了客车、机车、拖拉机、“一三三”、“七九三”、“六三六”、“五一三”、“二二八”等一批大型工业企业和军工企业,同时长春地方也投资兴建了电炉厂等76户国有企业,形成了偏重型工业结构。1978年,我市轻重工业比重为3:7。改革开放20多年,我市工业突飞猛进发展,汽车、食品、光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等重点行业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递增,逐步建立起基础比较雄厚、国有经济占主体、主导产业特色明显的工业体系。2002年末,全市工业总产值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占78.3%,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占84.4%。
  (一)振兴基础
  1、综合经济实力日益增强。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150亿元,占全省的51.3%,占东北三省的9.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6300元,分别高于全省及东北三省平均水平6065元和5471元。全口径财政收入110.2亿元,占全省的45.0%,占东北三省的6.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35.7亿元,占全省的60.6%,在东北四大城市位居第1位。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完成450.3亿元,占全省的69.9%,占东北三省的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20.5亿元,占全省的45.9%,占东北三省的1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改革开放前的30.8:51.5:17.7调整为2002年的12.8:45.4:41.8。
  2、国有企业改革日趋深化。以产权制度改革和转换经营机制为突破口,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前,全市实施改革的国有企业为222户,其中65户企业实施了破产,39户企业被兼并,108户中小企业实现产权制度改革。共盘活有效资产79.9亿元,妥善安置职工9.8万人。
  3、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德国大众、美国IBM、日本丰田等29家跨国公司在长春投资。2002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6.3亿美元,占全省的65%,占东北三省的9.5%;外贸进出口总额28.9亿美元,占全省的77.3%,占东北三省的9.9%。开发区不断发展壮大,在对外开放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其利用外资总额占全市的70%以上。
  4、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率达到42.7%。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城市日供水能力103万吨,供水管网1194公里,污水处理率66.8%,燃气普及率94.5%,城市热化率55%。空气质量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绿化覆盖率39%,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2平方米。同国内500多个城市、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长途电话直拨和图文及网络传送。全市公路总里程6644公里,铁路营运里程6100多公里,开通国内航线39条,年货物周转量达到350亿吨公里。
  (二)比较优势
  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优势明显。长春形成了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汽车和轨道客车制造业居国内领先地位。一汽是全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拥有重、中、轻、轿等六大系列产品,2002年汽车销量达58万辆,占国内市场份额的18%,居全国第一;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车辆生产基地,拥有铁路客车、城市轨道交通客车两大系列产品,其中铁路客车年产量一直稳定在国内总需求的48%左右,城市轨道交通客车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
  2、农产品加工业前景广阔。长春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全市粮食商品量、商品率、出口量、人均占有量等指标连续10多年均居全国各城市首位。畜牧业发展迅速,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1.6%。农产品加工形成玉米、大豆、肉鸡、肉牛、生猪深加工五大系列,2002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30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9.3%。
  3、光电子信息产业具有快速发展基础。长春汇聚了一批国家级光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是我国重要的光电子信息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育基地。近年来,全市光电子信息产业以年均30%以上的增速发展,尤其在光显示器件及上下游产品、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仪器仪表及设备、国防光电子等领域,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
  4、生物与医药产业发展潜力较大。长春拥有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吉林大学、省中医中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具有生物制药和现代中药两大优势。全国35种疫苗产品中有26种在长春生产,全国批准的18个基因工程药品中长春有10个,全国88家生产胸腺肽企业中长春有17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新药达11种,甲肝疫苗、流感疫苗、转移因子、干扰素等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领先地位。
  5、科技和教育优势突出。长春拥有独立科研机构10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19所,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7万人,两院院士26名,从事科技活动的科学家、工程师占人口比重居全国前列。2002年全市申报专利1861件,其中发明专利占33.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7所,在校生19.6万人,每年为社会输送全日制大专以上毕业生4万多名。
  (三)主要矛盾与问题
  长春老工业基地虽经多年改革和发展,但体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仍然突出,面临的困难很多,压力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有经济比重偏高,企业历史包袱沉重。到2002年底,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43.3%,资产占85.6%,从业人员占71.8%。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4.4%。需要改革转制的市及市以下国有独资企业401户,平均资产负债率12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37.9%,涉及职工18.9万人。企业办社会负担沉重,全市国有企业办社会每年支出10亿元左右。由于所有制结构单一,国有经济比重偏高,市场竞争力弱,导致经济发展活力不足。
  2、企业技术装备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全市工业企业技术装备达到20世纪90年代水平的只占18%,处于70、80年代水平的占65%,还有17%属于50、60年代的水平。建立技术中心57个,仅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9.7%。企业科技投入不足,2002年全市企业研发投入6.5亿元,占全市研发投入的4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2个百分点。产品更新换代较慢,投资类产品多,最终消费产品少。
  3、下岗失业问题突出,社会保障功能薄弱。2002年末,全市共有下岗、失业人员19.4万人,其中下岗职工16.9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2.5万人。未来5年,需要就业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将达28万人,新增劳动力10万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将向城镇转移,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很大。养老、失业保险当期收支不平衡,存在缺口。参保企业累计欠缴社会保险费13.5亿元。集体企业拖欠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累计2.5亿元。个人账户空帐运行,到2002年底全市个人帐户实际缺口40.7亿元。城镇低保对象16.1万人,占全市非农人口的5.5%。
  4、经济外向度低,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弱。2002年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为20.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为9.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全市GDP占全国的比重超过1%,而利用外资仅占全国的0.6%,出口额仅占全国的0.4%。出口商品中农副产品所占比重过大,玉米出口占出口总额的62%,机电产品只占11%,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不到2%。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很弱,境外承包工程、外派劳务人员和境外办企业的数量很少。
  5、农村经济实力较弱,“三农”问题比较突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较低。2002年,四县(市)三次产业比重为38.8:28.0:33.2,仍以农业为主导,工业基础薄弱。农村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农村劳动力的73.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3个百分点。农业经济结构单一,经济效益差,四县(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3%,远低于全市9.8%的水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并且主要来自种植业,受自然灾害、市场波动影响较大。解决“三农”问题力不从心。
  6、思想观念转变较慢,发展环境仍不宽松。人们思想观念中小农意识、计划经济痕迹仍然较重,市场意识不强,发展思路不宽,创业意识淡薄。对体制创新、企业转制思想准备不足,适应能力不强。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不够宽松。政府职能转变不快,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不高,“三乱”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在一些部门还比较突出。投资办企业的社会成本较高。
  二、长春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省委八届四次全会和市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坚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总目标,坚持建设“三大中心”、发展“四大主导行业”、实施“五大战略”的总体方向,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努力壮大县域经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力争用7年左右时间,把长春建设成为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新型产业基地。坚持“五个统筹”原则,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振兴之路。
  (二)基本原则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深化国企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积极引进战略投资伙伴参与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发展空间。
  ——坚持依靠市场机制,正确发挥政府作用。主要依靠市场机制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生产要素整合及企业改组改造。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发挥规划引导和政策导向作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立足发挥现有的基础、资源和比较优势,集中力量壮大主导行业,加快传统产业升级,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自力更生,推进全民创业。在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同时,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激发内在活力,调动全市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掀起全民创业热潮,共同参与长春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切实关心群众切身利益,努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高度重视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分配制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协调发展。加快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工业、农业与服务业,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从2003年到2010年,基本完成全市老工业基地振兴任务。第一产业效益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第二产业继续发挥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第三产业在结构优化中规模不断扩大,内在结构更加合理。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吉林乃至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重要增长极。到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85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00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长春老工业基地振兴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03—2005年,调整改造初见成效。长春老工业基地的突出矛盾得到缓解,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基本完成,汽车、农产品加工基地进一步壮大,光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物流产业基地初步形成,基本建立社会保障体系。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0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1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1200亿元,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8万个。
  第二阶段:2003—2007年,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取得显著成效。五大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国有大中型企业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非公有制经济成为主导,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3%左右;工业增加值达到900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400亿元,累计新增就业岗位36万个。
  第三阶段:2003—2010年,基本完成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历史性任务。五大产业基地初具影响,建成长春国际汽车城,形成一批具有相当规模、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群。社会保障体系运转正常,就业比较充分,人民生活较为富裕。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2.5%左右;工业增加值达到126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400亿元,累计新增就业岗位56万个。
  三、重点任务
  (一)国有企业改革
  以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出发点,通过改制使企业焕发生机,通过改造使企业加快发展,增加就业。国有中小企业完成改革转制,大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步把国有企业改造成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充满竞争活力的市场经济主体。到2005年底基本完成国企改革的历史性任务。
  ——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坚持“有进有退”原则,促进国有资本的合理流动。竞争性领域国有资本实现全部或部分退出。推动存量国有资本向关键领域和骨干企业集中,提高国有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吸引外资、民间资本参与国有经济重组。到2010年,除国家规定保留国有独资的行业外,全部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建立新的国有资本运营体系,加强国有资本监管,整合集约国有资源,搞好市属国有资产(股权)的运营、管理及国企改革成本的筹措,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合理流动、有序退出。实现企业机制转换。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到2005年全市90%以上的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加大垄断性服务行业企业改革力度。指导企业继续深化劳动用工、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约束激励机制。
  ——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坚持多种形式、分步实施的原则,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对企业管理学校职能整体移交政府,资产整体无偿划拨。对企业办医院,可从企业分离出来实行产业化经营,也可移交政府统一管理。对企业办幼儿园,可实行独立改制或购并重组等方式面向社会经营。全面推进国有企业的主辅分离。企业自办的后勤服务等机构由福利型转为经营型,面向社会服务。对企业职工住宅的物业服务、供电、供水、供热通过分离改造,逐步移交到专业企业或实行独立经营。
  ——多渠道筹集企业改革成本。通过出售存量国有资产、改制企业土地使用权变现、财政投入、向国家争取下岗职工解除劳动关系补偿金、社保资金等相关措施,解决改革成本不足问题。
  (二)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和产业基地建设
  立足现有基础,着眼生产力布局合理调整,突出基地建设,规划新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布局,逐步形成西南—东北工业带,东南—西北生态带。在市区西南部建设汽车产业基地,东北部结合铁北老工业区改造,建设新型工业区。东南部形成以净月、新立城为主的生态旅游发展区。西部通过大规模造林,恢复波罗湖湿地,形成新的生态屏障。
  1、建设国际汽车城
  围绕一汽,将西南部绕城高速公路内外的空间,规划为环一汽汽车产业园区,规划控制面积100平方公里。
  以一汽集团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合资合作,提高整车水平,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零部件研发能力和配套水平,完善发展汽车服务贸易,建设集汽车制造、科研开发、服务贸易为一体的全国最大的汽车产业基地,打造长春国际汽车城。到2005年,在长春汽车整车产销达到70万辆,汽车工业产值1500亿元(其中零部件产值200亿元)。到2010年,汽车产销达到120万辆,产值2700亿元(其中零部件产值350亿元)。
  ——整车。轿车加快升级换代步伐,加速开发经济型轿车,利用奥迪C级平台,确保红旗轿车的发展。卡车重点引进与开发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吨位重型车和系列中型车,走民族品牌与合资品牌共同发展道路。专用车以专业化、规模化为方向,重点发展工程自卸车、厢式运输车、食品保鲜车、无污染垃圾车等。重点建设一汽大众二厂、解放卡车新生产基地、红旗轿车生产基地,以及一汽丰田合作项目、一汽马自达项目、一汽轻型车和专用车项目等。
  ——汽车零部件。加快零部件企业结构调整和改组改造,集中有效资源,积极与世界知名企业合资合作,吸引国内外为一汽集团、一汽大众配套的企业来长落户。围绕一汽集团轿车、中重型卡车的新产品配套,提高开发能力和配套率。重点围绕汽车电子、内饰及附件、转向及传动、发动机及附件等七大领域,建设以总成厂——部件厂——零件厂梯次配置的生产配套体系,形成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建设国家汽车零配件检测中心,加强生产检测和市场监测,提高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
  ——汽车贸易和服务。加快物流设施平台、物流信息平台、物流政策平台建设,广泛吸纳国内外高水平专业化汽车物流企业,从发展为一汽生产服务的汽车物流起步,逐步建设立足东北、辐射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的汽车物流基地。大力发展二手车市场,完善汽车金融、保险、租赁、售后服务体系。
  ——研发体系。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汽车研发中心,加快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增强自主开发与设计能力。重点提高车身开发技术,形成汽车底盘匹配能力,加快新型和代用燃料汽车发动机、汽车电子产品开发和产业化。提高汽车配套企业零部件开发水平,尽快形成一级模块研发能力。
  2、建设国内一流的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以各县(市)城为主,重点镇工业园区为辅,围绕粮食深加工、畜禽奶加工、蔬菜加工,发展绿色食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把长春建成国内一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
  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走产加销一体化道路,提高加工深度和综合利用能力,拉长产业链,提高市场竞争力。重点发展十大加工系列,使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带动农村工业化。到2005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430亿元,到2010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玉米精深加工。围绕原料、材料、饲料三大方向,突出发展赖氨酸、有机醇、淀粉糖醇、聚乳酸等深加工系列产品。重点支持长春大成集团向集团化、规模化发展,加快德惠姚家大合生化玉米工业园区建设。到2005年,长春大成集团达到400万吨玉米加工能力,到2010年达到800万吨加工能力。
  ——肉鸡深加工。重点支持吉林德大公司四期翻番改造,向深加工产品延伸,发展熟食制品、功能食品等,提高市场份额。到2010年形成加工肉鸡2亿只、熟食20万吨、饲料100万吨的能力。
  ——肉牛深加工。重点支持长春皓月集团,建设年屠宰50万头牛羊、皮革加工50万张、熟食5万吨、饲料60万吨和系列生物制品等综合开发项目。到2010年形成80万头牛和羊屠宰加工能力。
  ——生猪深加工。加快建设农安华正180万头五元杂交猪饲养、屠宰和8万吨熟食加工项目,以及长粮集团15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形成农安华正、九台金锣、榆树长粮集团三大生猪系列加工基地。到2010年形成8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能力。
  ——肉鹅深加工。重点支持吉发德莱鹅业公司,建设养殖、食品、羽绒、裘皮、生物制品等一体化项目,尽快形成1600万只肉鹅加工和1000吨鹅肥肝生产能力。到2010年全市形成2000万只肉鹅加工能力。
  ——鹿产品深加工。加快长双、吉双等鹿业企业发展,通过合资合作,加快技术开发,重点发展以鹿茸、鹿血等为原料的生物中药、保健品等,带动鹿业大发展。到2010年形成5万只鹿产品加工能力。
  ——大豆深加工。重点支持东高公司、龙洋集团和德大公司建设大豆深加工项目,发展大豆磷脂、分离蛋白等精深加工产品。到2010年形成300万吨大豆加工能力。
  ——稻米加工。扶持禾丰等稻米加工企业打造品牌,发展超市产品、半成品、休闲食品,扩大规模,集约化经营。到2010年形成60万吨优质稻米加工能力。
  ——蔬菜加工。扶持农安高榕等蔬菜加工企业加快发展,由出口净菜向脱水蔬菜、保鲜蔬菜、蔬菜饮料等深加工发展,带动种植业结构调整。到2010年形成20万吨蔬菜加工能力。
  ——乳制品加工。以广泽公司、新希望公司为龙头,加快发展特色、保健、营养型乳制品。到2010年形成50万吨以上乳制品加工能力。同时做大做强酒类等其他饮料制造业。
  ——研发体系。依托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技术研发中心。重点支持建设吉发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研发中心、大成玉米生物技术工程研发中心、广泽肉奶牛胚胎移植和体细胞繁育研发中心、皓月牛肉制品和生物制药研发中心、德莱鹅业产品研发中心等。
  3、建设全国著名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以长春南部新城东、西两侧50平方公里范围为核心区,以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为载体,建设国内著名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推动各种优势资源整合,突出引进外资,承接先进技术转移,以光电子材料及元器件、光电仪器仪表及设备、国防光电子三个优势领域为重点,以光显示器件及上下游产品为主体,突出终端产品开发,提高产业关联度,形成紧密的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到2005年光电子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到2010年达到600亿元。
  ——光显示器件及上下游产品。重点发展液晶显示器、发光二极管、液晶显示屏、导光板及背光源、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等上游、中游产品。加快发展液晶电视、液晶监视器、笔记本电脑、红外成像系列产品等下游产品,在技术上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光电子器件与基础材料。重点发展激光器系列产品、光电编码器及光栅尺系列产品、光学材料与电致发光材料、光电子通讯器件等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
  ——光学仪器仪表及设备。重点发展汽车光电子产品、光电医疗仪器设备、检测类仪器仪表、光电子产品制造设备等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
  ——国防光电子产品。重点发展光电跟踪与测量设备、航天与航空侦察设备、光电对抗武器系统、导航与制导设备等,提高研发和配套能力。
  ——信息软件。加快软件园建设,重点开发人像识别、教育、汽车控制、农业信息、企业管理等软件产品。
  ——研发体系。以长春光机与物理研究所、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院(所)校的科研力量为主体,加强光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加强光电技术工程化研究,开展国际光电子技术交流、合作与引进,鼓励大型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步伐。
  4、建设全国著名的生物与医药产业基地
  以长春市区南部和西部为核心区,突出高新开发区生物药业、绿园药业、经济开发区生物药业三个集群,建设国内著名的生物与医药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示范基地。
  依托生物工程的技术人才优势及北药资源,加快开发和引进基因重组技术、单细胞融合技术、酶工程和现代生物发酵技术等生物工程技术,重点发展生物疫苗、基因工程药和生物中药,形成产业链。到2005年生物与医药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到2010年达到200亿元以上。
  ——生物疫苗。针对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防治,重点研制、发展流行性感冒灭活疫苗、乙型肝炎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冻干水痘减毒疫苗等产品,加快产品更新换代,保持国内领先优势。
  ——基因工程类药物。针对疑难病症治疗,重点研制、发展人生长素、白细胞介素—2、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α干扰素系列等产品,提高产业化水平。
  ——生物中药。加快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中药的融合,重点发展人参皂甙Rg2和Rg3、鹿胎素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实施一批产业化示范项目。建设集科研生产为一体、符合GAP标准的中药材生产基地,提高中药竞争力。
  ——普药。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化药和普通药,提高现有产品质量,扩大市场规模。
  ——研发体系。围绕生物与医药产业发展,跟踪世界新技术,整合生物与医药产业研发资源,建设中药中间体质量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与设备研究等一些研发中心,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技术研究—产业化”全过程的技术创新体系。
  5、建设区域性物流产业基地
  围绕一汽和汽贸开发区、铁路东站、龙家堡机场以及长春铁路客运站以北地区,培育和建设汽车、农产品、空港、综合四大物流园区,发展一批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面向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的区域性物流产业基地。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物流信息和基础设施两个物流平台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以都市圈物流配送为基础,物流园区为核心,综合性物流和专业性物流配送区为节点,国际物流为导向的区域性物流产业基地。到2005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左右,到2010年达到200亿元左右。
  ——构筑物流基础设施平台。搞好物流节点布局与建设。重点培育四大物流园区,即建设汽车及零部件物流园区、大宗农产品物流园区、综合物流园区以及空港物流园区。围绕物流园区,依托公路枢纽,建设杨家店、卫星路、远达等5个物流配送中心;在农安、德惠、榆树、九台、双阳等县(市)区各发展一个综合物流配送中心。在城区二环路与三环路之间,建设若干大型专业和综合批发市场。在重点乡镇建设一批物流配送站。
  加强运输通道网络建设。将长春周边14条国、省干线及县级以上公路连接成网;实现京哈、长春铁路高速化,并建设与之相适应的货运站;加快龙家堡机场及其货运中心建设,建立起连接国内、国际的空中走廊。
  ——构筑物流信息平台。搞好综合物流信息中心建设,为企业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支持,为政府行业管理与市场规范化协同工作机制提供支撑。搞好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建设,保证物流信息平台在高效、统一、有序的环境下运行。
  ——构筑第三方物流体系。鼓励和推动现有仓储业和运输业的企业联合或合并,向现代第三方物流发展。扶持初具第三方物流雏型的企业快速成长,吸收和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我市第三方物流企业升级。重点扶持电信、商业、运输等领域的重点企业,向以综合代理为特征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带动电子商务发展。
  (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1、提高装备制造业水平
  按照光机电一体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思路,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加快制造业信息化步伐,普及推广以CAD、ERP为代表的单元技术,引导企业应用4CP集成技术,逐步实现CIMS系统集成。依托客车厂,建设高速高档轨道客车研发平台,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设备,重点发展铁路客车、城市轨道客车、新型地铁客车等产品,巩固其在全国的领先地位。积极发展有产业基础的电气成套设备、材料试验机、通用机械设备中的特色产品。依托光机电一体化优势,大力发展仪器仪表、环保设备等高附加值的专用设备。
  2、加快发展新材料制造业
  在支持亚泰水泥等传统建材企业扩大规模、壮大实力的同时,利用现有产业基础,依托高性能结构技术、纳米技术及加工技术等,重点发展新型建筑材料、不锈钢材料、纳米材料、工程塑料及汽车用先进材料,加快产业化进程。加强产业体系建设,提高新材料的工艺装备水平和检测技术,推进新材料的轻量化、功能化、复合化和产业化。
  3、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和发展农业,推行农业生产集约化和标准化,发展优质、生态、安全的效益农业,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农产品市场化进程,面向市场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保持和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巩固国家商品粮基地地位。大力发展优质畜牧业,加快粮食过腹转化,使畜牧业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到201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60%以上。围绕农产品加工,推进种养业基地化生产,形成规模效益。重点建设专用玉米、优质大豆、绿色水稻、蔬菜、生猪、肉牛、奶牛、肉鸡、肉鹅、梅花鹿等十大标准化科技示范基地。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加快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推广,加快优良品种的培育和产业化,建设玉米、大豆、水稻、牧草和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立安全检测和标准化生产体系,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加强水利、林业建设,积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搞活农产品流通。到2010年建成玉米、肉牛等全国知名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信息网络覆盖全市。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外出务工农民的司法援助,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转移、输出农民。到2010年劳动力转移人口达到150万人以上。
  4、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服务业的社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把会展旅游业作为三产主导行业,尽快做大做强。在办好已有名牌展会基础上,提高承接大型会议和展览的能力,通过会展业带动服务业发展。同时整合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汽车工业旅游、冰雪生态旅游、影视文化旅游、休闲旅游。推进房地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培育房地产业优质品牌,提升物业服务层次和内涵。对金融、保险、电信等服务业,紧跟国家放宽市场准入的步伐,支持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入股和参与经营,增强服务功能。突出电影和地方民俗,借助现代传媒,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借第六届“亚冬会”契机,搞好场馆建设,开发体育竞赛市场和健身娱乐市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社区服务业,发展社区娱乐、养老、连锁配送和家政服务。依托现有的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组建服务于就业、科技、金融和最终消费的电子商城,发展电子商务。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度高的会计、律师、评估等各类中介组织,促进信息咨询业的发展。鼓励发展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铁北老工业区改造和营城沉陷区经济转型
  铁北老工业区是指宽城区的铁路线、绕城高速公路之间,二道区吉林大路以北区域,面积约40平方公里。铁北老工业区改造,以调整空间布局、改善整体环境、推动结构升级、提升物流功能、增强保障能力为主要任务,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把铁北老工业区建设成服务功能完善、物流业发达、企业充满活力、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区。一是依托轨道客车公司,培育轨道交通设备工业园;依托轻型车和一汽四环公司,培育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园;依托大成集团,发展玉米研发和深加工,初加工向外转移,培育玉米科技工业园。二是北人民大街两侧企业“退二进三”,建设现代商贸生活服务区,发展现代服务业。三是依托铁路编组站,建设北部、东部两大物流园区。四是完成棚户区改造,建设成新型生态居住区。
  九台营城煤矿沉陷区面积22平方公里,涉及工业企业24户,受灾人口2.2万人。营城煤矿沉陷区治理,坚持以项目促发展,以创业带就业,以新区带老区,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将沉陷区改造成为生态环境较好的接续产业园区。一是推进沉陷区移民搬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规划建设移民新区,分期分批迁移居民,3年内基本完成矿区灾民的异地安置。二是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依托金锣集团、广泽乳业等大型企业集团,建立生猪、奶牛等饲养加工基地,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食品加工业。三是综合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加快引进步伐,嫁接改造九台立井,搞好膨润土矿、沸石矿、大板石等矿产资源加工,发展矿产资源加工业。四是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加快修缮和恢复,引导加工企业集聚,承接城市工业转移。以增加矿区职工就业为目的,采取特殊政策,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入区发展。加快矿区环境修复和污染治理,建设生态隔离带,改善老区生态环境。
  (五)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提供保障条件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坚持适度超前、讲求效益的原则,依靠市场机制引导城市建设,创新城市经营,加强生态建设,为长春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长春城区及县(市)城供水问题。建设长春市“三期引水”、城市供水系统改造、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各县城引水及污水处理等工程,3年内解决城区二次供水问题,到2010年市区日供水能力达到160万立方米。加快市区地下管网的更新改造,建设安全可靠的供水、排水、供气输配系统。利用3年时间完成630公里水网、310公里煤气管网改造。市区供热以热电联产、区域锅炉房供热为主,实现单户计量和网络服务入户。到2010年,市区供热面积达1亿平方米,三环路以内全部取消7MW以下锅炉房。按照国家总体部署,适时做好引进天然气的规划利用和输配系统工程建设。加快旧区开发改造,完成重点棚户区改造任务。
  构建快速便捷的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设长春空港、城市快速轨道、长春至双阳地方铁路,继续延伸人民大街和亚泰大街等主干道,加快建立城市快速路网络,完善单向道路交通系统。加快农村路网建设,提高县乡公路等级,到2007年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
  加快长春热电一厂、热电二厂二期工程建设,启动长春热电三厂前期工作,2010年前建成投入使用,缓解我市电、热供需矛盾,同时积极谋划建设长吉两市中心负荷电厂。
  搞好各县(市)城区及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载能力,改善投资环境。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市区绿化、美化,搞好园林城市建设。加快建成区和绕城高速公路之间绿地、各类河岸道路绿化、居住区绿化和中心城区公共绿地建设,到2010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5平方米。继续推进西部和西北部防风御沙林、三北四期防护林建设,加快波罗湖百公里人工湿地恢复工程,启动净月潭退耕还林以及环城郊中型以上水库生态恢复和建设等重点工程。加强黑土地资源保护,治理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加强水环境治理,重点实施伊通河综合治理和风光带建设工程,完成南湖公园、动植物公园、西部串湖等城市地表水体综合治理。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水源,防止地下水污染。以优化能源结构、治理机动车尾气和煤烟为重点,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大铁北等重点工业区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加快污染企业搬迁及技术改造,积极推进清洁生产。逐步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置,建设城区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推进郊区城镇、村镇垃圾集中处置,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建立城市长效管理机制,从源头上避免出现新的破坏、污染,巩固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成果。
  (六)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把扩大就业作为各级政府的主要职责,妥善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用好用足国家鼓励就业的各项政策,大力开发就业岗位,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社区服务业及各类第三产业,拓展吸纳劳动力的空间。继续实施“4050”工程,进一步解决好特困人员的就业问题。积极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的渠道。缓解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建立和完善阶段性就业制度,发展非全日制、临时性、弹性工作时间等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培育劳务中介组织,规范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完善并实行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国家支持下做实个人帐户,建立保证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长效机制。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实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出站向失业保险并轨。逐步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继续推行职工工伤和生育保险。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充实社会保障资金。积极探索适应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初级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建立、完善多层次、多渠道的社会救助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注入新的动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市场为导向,谋划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总体思路,制定振兴规划。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依靠市场取向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围绕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并依靠市场配置资源和要素,引导各种资源和要素向主导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集聚,提高通过市场配置资源要素的能力和市场化程度。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股份制、混合所有制为基本方向,依靠市场机制进行结构调整、企业改组和技术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督制度,规范产权交易市场,促进企业产权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
  继续推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完善公司人治理结构,探索企业主体和市场配置相结合的企业经营者选聘制。建立资本、智力、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完善企业经营决策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积极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加快与国际跨国公司合资合作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在从业领域上实行“非禁即入”。鼓励民营经济更多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兴服务业等。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加强政策咨询与信息服务,扶持经营机制活、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民营企业上水平、上规模。
  (二)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强力支撑
  完善项目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政府安排部分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专项资金,引导社会投资,同时作为国家专项投资的匹配资金或贴息资金。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建立新型银企关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项目建设投入。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尽快增资扩股,提高资本充足率;吸引外资银行来长开展业务或开设分支机构,引入国内股份制银行,增强金融机构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支持力度。健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增强中小企业项目融资能力。重点搞好直接融资。设计筛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大项目向外公布,吸引外商投资。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措施扶持具备一定条件的企业通过国内主板市场、香港等境外市场上市融资。引导国内外风险投资公司来长春投资。支持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大中型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积极发展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创业投资,引导、鼓励民间资本向产业集聚。
  建立重大项目储备制度。组建项目储备中心,按照国家政策导向,集中规划一批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传统产业改造等重大项目。建成开放的项目库,实行网络化、动态化管理。
  构建项目服务推进机制。筛选一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重大项目,实行领导协调、部门服务、项目单位负责的推进机制,从立项、签约、审批到开工建设,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
  (三)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为老工业基地振兴争取外力支持.突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产业,搭建招商引资的平台,开拓新的招商引资空间。在注重引资增量的同时,突出存量招商,实现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借助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政策优势,引进内资外资和技术。在政策吸引的同时注重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加快开发区建设,使之成为招商引资和老工业基地改造的重要载体。继续坚持机制和体制创新,保持开发区内在活力,防止旧体制回归。搞好开发区规划和功能定位,拓展发展空间。在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来长投资的同时,主动承接传统产业嫁接改造,使开发区成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主要动力源。
  积极扩大外贸出口。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出口对长春经济的拉动作用。加强出口基地建设,大力培育出口加工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引导企业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争取直接进入国际连锁网络。实施“走出去”战略。发挥长春市在资源、科研、人才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到境外投资建厂,带动劳务、原料和机电产品的输出。
  (四)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技术支持
  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参与全市重大项目开发、技术攻关,同企业开展科技合作,形成科研、生产、市场紧密结合机制。利用开发区政策、环境优势,吸引、鼓励科研人员、归国留学人员发挥特长,创业办企。支持高校产业园建设,推进科技成果直接转化。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增强消化、吸收能力。加快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推进企业创新主体发展,提高企业自主开发能力。
  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实施汽车、食品、光电子、生物药、中药、软件、新材料、新能源、生态农业等一批重大专项,突破和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开发一批新产品,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开发区为基地,加快建设光电子、生物制药、软件等专业园区,发挥规模效应。增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推广先进的农业生物技术、种养植技术和优良品种。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发展技术产权市场、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
  (五)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点发展农村教育。建立农村教育实践培训基地,逐步构建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相结合的农村办学模式。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危倒校舍改造步伐,利用3年时间改造危倒校舍33.6万平方米,切实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长春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大力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到2010年全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优先发展职业教育。打破隶属关系、所有制界限,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按市场需求优化布局,调整专业学科,形成覆盖全市城乡的职业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系统。市区重点办好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主导产业培训基地和各类特色职业学校。搞好职业教育连锁办学,组建5个职业教育集团,每个县(市)区建成1-2所标准的集职前、职后培训为一体的多功能职教中心。到2010年,80%以上的城镇职工和50%以上农村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培训。
  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利用我市高校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大众化高等教育,支持在长高校根据市场需求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拓展发展空间,扩大办学规模。规划建设高新和净月两个大型高校园区,支持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大力发展高校服务产业。
  大力实施人才兴业强市战略。构建现代终身教育体系,实现人才培养多渠道、人才引进多元化、人才输送多途径、人才配置多形式的良性机制。强化五支人才队伍建设。造就和选拔一批有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善于把握全局的党政领导人才;培养和引进一批有市场开拓能力、能够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善于经营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充分发挥我市教育和科研优势,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形成和汇集一批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具有较高技术素质的高级技能人才和农村乡土拔尖人才。加强人才市场体系建设,提高人才市场化配置水平。建立吸引人才的“绿色通道”,营造重视人才的良好环境,鼓励外来人才创业。引导企事业、科研单位建立尊重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的长效机制,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形成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各尽其才的良好氛围。
  (六)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老工业基地振兴营造良好环境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和完善地方性法规、规章,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预算管理改革步伐,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地方公共财政体系框架。以加快电子政府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在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事务决策方面逐步引进决策听证制度,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营造良好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强法制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围绕建设“信用长春”,通过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加快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系统,初步建立企业征信体系。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守规则、讲信用的社会氛围。鼓励和加快行业协会、市场中介机构的改革与发展,发挥其规范市场、行业自律和服务企业的作用。
  打造东北一流的投资环境。在全社会范围开展民主测评行政机关和行风活动,查问题、挖根源、定措施,营造良好的环境建设氛围,形成投资环境人人有责的舆论导向。从体制和制度建设入手,重新审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审批、检查、收费行为,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减轻企业负担和投资兴业的社会成本,加强垄断性行业的管理规范,提高服务效能,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公共服务平台。
  (七)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国家必要扶持,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政策保障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坚持自力更生,发挥内因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科技、人才、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积极进取,挖掘内部潜力,激发内部活力,增强“造血”功能。充分调动广大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艰苦奋斗,努力拼搏。
  在充分发挥内因作用的同时,注意发挥外因作用,争取国家给予必要的扶持。在基地建设方面,争取汽车、农产品加工、光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四大主导产业基地被批准为国家级产业基地。规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投向、起点高、规模大的项目,争取国家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专项资金的支持。在解决国有企业改革成本方面,及时向国家争取支持,逐步解决国企历史遗留问题。争取国家社保资金投入,做实个人账户。在剥离企业办社会方面争取国家财政补贴。争取国家破产核呆指标,解决破产企业成本。在企业技改、农业产业化、教育、卫生、文化、环保等领域,争取国家的优惠政策。
  (八)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创造良好氛围和组织保证
  提高对老工业基地振兴重大意义的认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加强观念意识宣传,推进全社会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市场观念和创新意识。加强创业意识宣传,弘扬全民创业文化,营造勤于创业、精于创利的氛围。加强政策宣传,调动全社会用足政策、加快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机遇意识宣传,吸引外力介入,聚合发展要素。加强典型宣传,增强主体意识和服务意识,树立必胜信心。调动所有宣传工具,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市上下以“第二次创业”的精神状态投身于长春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并务求必胜的良好氛围。
  建立组织保证体系。成立以市长为组长、以主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长春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计委。
  加强规划引导。由市计委牵头,成立规划组,负责制定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提出指导性意见。
  加强项目策划。由市计委牵头,成立项目组,负责筛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编制项目规划,实施动态管理。
  加强政策研究。由市委、市政府政研室牵头,成立政策组,负责研究国家相关支持政策,制定地方配套政策及实施办法。
  加强改革调整。由市经贸委牵头成立结构调整组,由市企改办牵头成立国企改革组,负责全市工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综合协调、服务等各项工作。
  加强保障建设。由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成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组,研究借助国家扶持政策,加快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舆论宣传。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成立宣传组,加大对长春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长春市人民政府
二○○四年五月十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3112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