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贸委关于百户国有工业企业管理现状调查报告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1997-03-13 生效日期: 1997-03-13
发布部门: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各行政公署,自治州、市、县人民政府,省直机关各单位:
  省经贸委《关于百户国有工业企业管理现状的调查报告》对企业管理问题的调企和分析都比较实在、深刻,提出的意见切实可行,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加强企业管理既是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巩固企业改革成果的重要措施,企业管理的潜力很大。今年各地要采取得力措施,在深化改革和强化管理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一九九七年三月十三日
  

      关于百户国有工业企业管理现状的调查报告
  为了正确评价近几年来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工作现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企业管理工作的指导,促进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两个根本性的转变,今年10月,我们组织省技术监督局、省直8个工业局(公司)和14个地州市经委对100户具有代表性的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以下简称100户企业)的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管理现状主流是好的,但问题也比较突出,采取有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也是当务之急。
  (一)企业管理现状主流是好的。在市场竞争和政府推动双重压力下,通过学习邯钢、安塑等一批管理先进典型,大部分企业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的管理意识明显增强;管理内容不断丰富,方法和手段有所创新,基础管理大有改善;企业管理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深化与拓展,60%以上的企业因多种原因造成的管理滑坡的局面开始得到有效地遏制;企业整体效益不断提高,社会贡献不断增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既为企业走向市场创造了平等竞争的条件,又追使企业不得不转换经营机制,更新观念。用一些厂长的话说,现在政府把企业推向了市场,企业再也不能躺在国家身上吃大锅饭了。一部分厂长深深地感受到,企业的经营者已不再是单纯的生产指挥者,而是完完全全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只有依靠职工群众,强化管理,两眼向内,挖掘潜力,才能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2.基础管理工作普遍加强。从调查的8项内容看,基础管理工作的覆盖面扩大,内容有所更新,微机开始用于管理企业。(1)标准化工作,技术标准个数1995年比1990年增加了70%,覆盖面由91.96%提高到了93.43%,管理标准覆盖面由80.23%提高到了89.81%,工作标准覆盖面由87.55%提高到了96.39%;(2)计量工作,100户企业都建立了计姚管理机构,配备了计量管理专业人员,计量器具配备率由85%提高到了95%;(3)定额工作,定额面由73.93%提高到了85.96%;(4)规章制度,100户企业都制定了以经济责任制为核心的9大项规章制度体系,基本做到了有章可循;(5)信息管理,61%的企业建立了市场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制度,半数以上的企业采用了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部分企业初步建成了与国家和省级信息中心联网的信息系统;(6)职工培训,培训率由45%提高到了57%;(7)班组建设,63%的企业开展了班组升级活动;(8)现场管理,69%的企业基本达到了现场管理6条标准。

  3.追求管理创新已成为经营者的共识。许多经营者认识到,过去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一套管理方法、手段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许多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这是当前国有工业企业管理落后、效益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继承传统管理精华的基础上,建立适应企业自身特点、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新型管理模式,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湖南五菱集团有限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造的“企业内部资产增效工程”管理模式,从1992年实施以来,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荣获国家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4.企业整体效益增加。1995年与1991年相比,100户企业的销售收入由88.47亿元增加到135.33亿元,年均递增11.21%;实现利税由6.65亿元增加到9.51亿元,年递增9.33%;如果加上职工工资、养老及待业保险金、利息支出、折旧等4项净增额9.95亿元,1995年100户企业的实际效益为19.1亿元,是1991年的2.86倍。

  (二)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当前企业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主要是不少企业忽视管理,以包代管、以改代管、以奖代管,重技改轻管理、重生产轻管理、重物质刺激轻精神激励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一批企业管理滑波,基础工作滑坡,纪律松懈,产品质量下降,物质消耗上升,亏损增加。最突出的问题是治厂不严,经营者素质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1.治厂不严,管理粗放。一是要求不严,工作标准低,行为不规范。许多企业的财务人员反映,企业办事、请客、出差、开会等项开支无标准,费用无定额,财务管理混乱。不少企业劳动管理松弛,上下班迟到、早退现象普遍存在;有的企业正式工请临时工代班、亲属顶班、互相换班,班组“工资吃缺”;还有的企业当班职工串岗、溜岗、干私活的现象严重。二是考核不严,纪律执行不到位。许多企业的内部经济责任制定得很细,也很严格,但考核走过场。比如有的销售人员将货款私自存入个人帐户得利息,有的甚至借给别人头房子或者是自己做生意。厂里不但没发现,反而承包费照给,奖金照发,致使工厂货款长期收不回。三是奖罚不严,对人不对事。企业的奖罚制度本应对事不对人,但有的往往是对人不对事。考核中一遇到领导者、管理人员或“关系人”就严不起来,该罚的不罚,不该奖的给了奖。

  2.经营者素质不适应市场经济。首先,表现在业务素质不适应。一批企业经营者虽然理工专业知识比较扎实,但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对财务、成本分析不熟悉,想抓不会抓。从政治素质看,有的企业的厂长(经理)政治觉悟不高,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其次,习惯于用计划经济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管理企业,对如何面向市场抓管理不熟悉,驾驭市场的能力差,信息反馈迟钝,经营决策时有失误,生产经营处处被动。再次,不注重学习,不善于接受新事物,研究新情况,缺少管理新知识、新方法;有的企业的厂长一年四季在外面跑,忽视企业内部管理。这样的经营者尽管工作辛苦,但经营管理水平很难得到提高,要把企业治理好很困难。
  通过100户企业经营者素质分析进一步发现,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与经营者的素质关系极大。100户企业中,有16%的企业管理水平较高,其经营者素质也相应较高;39%的企业管理水平较低,其经营者的素质也较低;45%的企业管理水平一般化,表现在经营者素质上很不适应。

  二、企业管理潜力狠大
  通过对100户企业的调查分析,发现企业存在着很大的潜力。突出表现在企业物质消耗高,质量损失大,资金运营效率低,富余人员多,产品结构不合理,社会负担重等等。

  1.能源原材料单耗上升,节约降耗潜力大。100户企业能源、原材料消耗与历史最好水平的1990年相比,呈上升趋势。据对64种产品128项煤、电、钢材和棉花的单耗指标分析,1995年与1990年相比,有60项下降,68项上升,净增加成本3400万元。如果100户企业的主要产品能源及主要原材料消耗指标达到1990年的水平,可节约成本1.48亿元。从横向比较,行业主要产品的原材料单耗水平也很不平衡。以棉纺行业10户企业的吨纱统扯用棉为例,1995年平均水平为1097公斤/吨,而最高的衡阳纺织印染厂为1142公斤/吨,最低的湘潭纺织印染厂1050公斤/吨,如10户企业吨纱统扯用棉都达到1050公斤/吨,将减少用棉2000吨,年节约成本3660万元。又如6户小氮肥企业吨氨两煤消耗,最高的新邵氮肥厂达2133公斤/吨,最低的临湘氮肥厂1134公斤/吨,平均为1766公斤/吨,若6户企业都达到1134公斤/吨的消耗水平,年节约标准煤10.96万吨,降低成本4300多万元。

  2.质量损失严重,提质降耗潜力大。100户企业1995年质量损失率为1.93%,比1990年增加了0.64个百分点。质量损失总额为2.9亿元,占1995年利税总额的30.7%。如某汽车配件厂,由于放松质量管理,铸件的废品率达80%以上,1995年质量损失总额达319万元,是当年实现利税的5.8倍,占工厂本的13%。如果100户企业质量损失减少1/3,每年可增效1亿元。

  3.资金运用效率低,盘活资金存量潜力。当前一方面企业资金紧张,一方面又存在资金大量沉淀,运营效率不高的问题。100户企业1995年末流动资金占用总额为95.8亿元,只有30%的资金能有效流动,27%流动不畅,43%基本上处于呆滞状态。流动资金流动不畅,直接影响资金运营效率,1995年100户企业资金周转次数为1.5次,比1994年减少了0.01次。其中资金周转次数低于1次的占25户,如果这25户企业的平均资金周转次数达到1次,则可盘活资金7.1亿元;若资金周转次数在1—1.5次的23户企业的周转次数达到1.5次,则可盘活资金7.2亿元;若100户企业的资金周转次数都达到1.5次以上,可盘活资金24.9亿元,年节约利息支出在2,5亿元以上。

  4.富余人员多,减人增效潜力大。1995年末,100户企业职工总人数为22.86万人,富余人员达5.71万人,占职工总数的1/4;另外,招收城镇和农村土地协议工1.87万人、使用临时工3.43万人占在职职工总数的15%、新增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和安置转业军人,以上三部分人员1995年支付工资、福利费用7.84亿元。

  5.生产开工严重不足,结构调整潜力大。100户企业1995年的开工率只有68%,有32%的生产能力放空,约41.8亿元的固定资产闲置,仅折旧一项就使企业增加固定费用支出2.8亿元。32%的生产能力闲置,主要是部分产品市场饱和,不适销对路或技术含量低,质量差,无市场竞争力。

  6、企业负担重,减负增效潜力大。企业负担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和使经济效益大量转移。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债务负担重。100户企业总负债为141.4亿元,其中欠银行贷款120.6亿元,实际支付的利息是当实现利润的5.5倍,占工业增加值的22.15%。二是社会负担重。1995年末100户企业自办各类子弟学校76所,在校学生3.78万人,教职工3600人,支付办学经费5741万元;几乎每个企业都有职工医院或医务所,有病床2486张,支付医疗费7165万元;离退休职工51570人,是在职职工的22.55%,支付费用达3.35亿元。三是税外费名目繁多。1995年100户企业各种税外费项目64项,金额为4589.75万元,人平200多元。

  三、讲—步加强企业管理的意见
  调查表明,国有工业企业要真正实现两个根本性的转变,自主走向市场,必须始终不渝地把功夫下在管理上,抓好企业管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如何进一步强化管理,针对当前企业管理现状,提出如下几点意见:
  (一)要进一步深化对企业管理的认识。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已经把加强企业管理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许多企业也亲身感受到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多数企业的经营者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仍然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要解决认识问题,一要破除“外因论”,克服那种认为目前企业生产经营的外部环境差,抓管理作用不大的片面认识,自觉主动地抓好企业管理。二要破除“条件论”,克服那种认为目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重重,抓管理难到位的错误观点,,切实抓好企业管理。三要破除“机遇论”,克服那种认为企业赚钱不赚钱,管理好不好井不重要,关键是要市场机遇好和盼望国家放松银根的心理,真正把提高经济效益的立足点放在抓好企业管理上。四要破除“收权论”,克服那种认为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是干预企业自主权的抵触情绪,做到厂长垂范,从严治厂。在企业内宋全面建立起监督和制约机制。只要企业经营者认识提高了,抓好企业管理就有了领导保证。
  (二)要继续广泛深入地开展“远学邯钢、近学安塑”的活动。邯钢、安塑经验虽然各具特色,但其精神实质是相同的,就是“推墙入海”——丢掉幻想,转变观念,转换机制,走向市场,适应市场,实行管理创新。学习推广邯钢、安塑管理经验,要抓住实质,努力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企业管理模式。各地、各行业要注意引导企业从实际出发,学创结合,注重实效,使学邯钢、安塑的活动向行业化、本地化、企业化发展,创造新的经验。要把学邯钢、安塑与扭亏增盈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学习推广邯钢、安塑经验,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三)要坚持从严治厂。要把从严治厂作为强化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制定规章制度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执行制度不讲条件,不讲客观,奖罚严明;领导成员要以身作则,从严要求,不搞特殊化,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对管理者和领导者的亲属不搞特殊,一视同仁;要严格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对完不成任务的要敢于否决;要教育广大职工继承和发扬大庆人“三老四严”作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四)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挖掘企业内部潜力。
  一是抓好节能降耗增效。广泛开展企业单位产品能源、原材料消耗赶超历史最好水平、争创行业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活动,把节约降耗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与职工分配挂钩。全省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产品能源及原材料消耗指标力争在1—2年时间内达到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或行业先进水平,1997年直接材料费用占生产费用的比例下降1个百分点。
  二是抓好提质减损增效。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把质量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突出位置,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努力提高一次投入产出合格率。要落实经营者质量工作责任,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要实行质量否决;大中型企业都要积极贯彻GB/T一19000系列标准,大型企业要全面开展质量成本核算。1997年力争国有工业企业质量损失率比1996年下降0.5个百分点。
  三是抓好减人增效。通过开办第三产业,扩大市场开发和销售队伍,建立内部劳务市场,组织职工集体劳务输出,鼓励职工自找就业门路,清退临时工等多种途径分流企业富余人员。争取1997年全省国有工业企业分流富余人员8万人,清退临时工5万人。

  四是抓好资金运营管理增效。企业的销售承包责任制要与货款回收挂钩,加大促销力度,制止应收货款过快增长的势头;要积极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盘活资金存量,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占用。1997年全省国有企业资金周转次数力争比1996年加速0.1次,减少资金占用20亿元。
  (五)要建立企业管理考核评价制度。
  一是逐步建立健全企业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各地、州、市和省直各工交厅、局(公司)要对所属国有工业企业的产销率、全部资金利润率、资产保值增值率、三项费用(销售、管理和财务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净应收货款占销售收入比重、主要产品能源及原材料消耗降低率、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等指标进行定期考核。1997年的目标要求是:全省国有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全部资金利税率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0%,三项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主要产品能源及原材料消耗下降1.5%,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到90%以上,并以此检验和评价各地、各行业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和实绩。
  二是建立企业管理抽查制度。从1997年起,每年对国有工业企业管理状况进行一次抽查,此项工作由省经贸委具体组织,抽查结果通过新闻部门予以公布。对全省重点抽查不合格的企业,要限期进行整改。整改期间,对其停止技术改造项目的审批,不得享受政府的有关优惠政策,取消参加各种评先活动的资格;领导班子成员的工资下浮10%—20%,经营者工资下浮20%以上。在整顿期内仍不能改变企业管理面貌的企业领导班子,坚决进行调整。因管理混乱造成企业资产损失的,要追究经营者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三是建立健全企业内外监督约束机制。在企业内部要加强监事会、总会计师、财务审计体系建设,加强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监督约束;各级企业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健全对企业的财务成本的监督审计,严肃财经纪律,紧缩开支,节约降低成本。
  四是完善企业经营者奖励制度。逐步在国有工业企业中配套推行资产经营责任制和经营者年薪制。允许各地探索按企业实现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经营者个人收入的分配办法,以激励经营者施展个人才能,并得到相应的利益,从根本上建立起企业扭亏的增盈新机制。
  (六)要加强对企业管理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加强对企业管理的指导和服务是经济转轨时期各级政府和企业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在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换机制的新形势下,政府对企业的管理既要避免行政包揽和直接干预,又要避免放任自流,撒手不管。要加强对企业管理工作的引导,推动企业强化管理;各地、各部门要着力培育管理进步示范企业,善于发现总结适合行业实际、地区特点的先进管理经验,可以是全面的,也可以是一个方面的。通过不断总结管理创新的典型,推动“企业管理科学”的发展。要加强对企业管理工作者的培训,分层次对企业经营者进行培训。要加强企业管理咨询诊断工作,着手培养一支精干的企业管理咨询诊断队伍,帮助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229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