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湖南省政府关于同意《湖南省优先发展区域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的批复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1996-09-27 生效日期: 1996-09-27
发布部门: 湖南省政府
发布文号: 湘政函[1996]163号

省计委:
  你委编制的《湖南省优先发展区域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湘计呈(1996)63号)收悉。经省人民政府研究,同意《湖南省优先发展区域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请你委认真组织实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
一九九六年九月二十七日

湖南省优先发展区域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有序性,这就要求经济发展不能齐头并进,必须突出重点、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这是被国内外经济发展经验所证明的普遍规律,也是加快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纵观我省经济的发展,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突出不够,即使提出过重点,但对重点的倾斜力度不大,使我省一直没有产生过类似沿海的投资热点和率先领头的高速增长区域,影响了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沿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湖南段,在地区区位、经济基础、技术水平和交通条件等方面都具有相对优势,要把这一区域带继续作为全省的发展重点,使之在扩大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速现代化建设等方面率先突破,真正成为我省一条高效益商贸走廊、高科技工业走廊、外向型经济走廊。到本世纪末,要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方面接近沿海的水平,并带动全省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特别是要把长沙市作为这条优先发展区域带的重中之重,加快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努力建设成为科教先进、经济发达、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省会城市。”为了把省委、省人民政府提出的这一发展战略具体化、条理化、成为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实实在在的行动,特制定《湖南省优先发展区域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宏观背景
  优先发展区域带是指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湖南段沿线地区,包括岳阳、长沙、株洲、湘潭、衡阳、郴州6市及其所辖的34个县(市)。该区域交通便捷,科技力量较强,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工农业基础较为雄厚,第三产业相对发达,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黄金地带。
  “九五”时期是该区域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加快发展的比较优势与制约因素同在,难得的发展机遇与面临的严竣挑战并存。因此,正确估量和认清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宏观背景是谋划未来5年经济发展蓝图的前提。
  (一)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与制约因素
  1、区位、交通条件优越。该区域有京广铁路、在建的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湘江等4条大通道纵贯南北,湘黔、湘桂铁路及319、320国道横穿东西,黄花国际机场直接与海内外相连,形成了较为便捷的水、陆、空立体网络化的综合运输体系;程控电话已开通100多万门,通信已步入全国先进行列;北面岳阳临长江“黄金水道”,有通江达海之便,是长江经济开发开放带的中心城市之一;中部长沙、株洲、湘潭3市是具有极化效应的经济核心区,有湖南“金三角”的美称,已成为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南面衡阳、郴州靠近广东、邻近港澳,处于沿海与内地的过渡地带,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向内地推进的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京珠高速公路在本世纪末建成和城陵矶对外口岸的设立,将使该区域更好地呼应华南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开放,加速与国际经济接轨的进程,促进对外开放在更高的起点上向宽领域、纵深化的方向发展,前景相当广阔。
  2、经济总体实力较强。1995年,该区域带人口2822万人,占全省的44%,国土面积7.8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37%。而国内生产总值1160亿元,占全省的5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110元,是全省的1.2倍,比湘中地带、湘西地带分别高1062元和1524元;财政收入54亿元,占全省的一半。据省统计局测算,该区域带综合经济实力指数为392,比湘中、湘西分别高105和152。因此,该地带完全有条件率先发展,成为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的“驱动轴”。
  3、工农业基础较为雄厚。该区域带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集约型、城郊型、外向型农业初具规模,是全省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1995年农业总产值470亿元,占全省的45%,粮食、棉花、烤烟、水产品、猪羊牛肉等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分别占全省总量的46%、36%、54%、55%、52%。乡镇企业凭借相对发达的商品农业以及星罗棋布的城镇网络,发展迅猛。1995年乡镇企业总数81万家、从业人员354万人、总产值1355亿元,分别占全省的44%、49%、57%。该区域带工业总产值1497亿元,占全省的61%,人均工业产值5300元,比全省人均水平高1440元,是我省重要的产业密集带和工业基地,拥有一些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其中13家企业已进入1995年度全国按销售额排名的500家最大工业企业行列。
  4、第三产业比较发达。1995年,该区域带第三产业增加值390亿元,占全省的56%;全社会总消费额达700亿元,占全省的58%;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达34%,比湘中、湘西带分别高6.8和0.5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4个百分点。发展优势相当明显:一是形成了发育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以城市为中心,形成了大批各具特色的大型批零贸易市场,如长沙的大米和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株洲的水果市场,岳阳的水产品市场等;同时,金融、信息咨询、房地产等市场初具规模。二是科技发达,高新技术产业正在成长壮大。区内以长沙为中心,形成了全省一个相对集中的人才库,已有大中专院校118所,占全省的62%,科技人员达73万人,占全省的70%左右。长沙、株洲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岳阳、湘潭、衡阳3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继设立,促进了高科技产业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1995年,这5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继设立,促进了高新科技产业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1995年,这5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工贸收入已超过5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正在成为当地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三是城镇化水平较高。区内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周围小城镇星罗棋布的城镇群体。1995年,区内共有小城镇335个,占全省的44%,城市化水平为2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5个百分点,比湘中、湘西地带,分别高3.5个百分点,比湘中、湘西地带,分别高6.2和6.4个百分点。四是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区内有岳阳楼、岳麓山、韶山、炎帝陵、南岳衡山、东江水库等著名自然、人文景点,初步形成了我省“东一线”的旅游走廊。
  但是,优先发展区域带在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还没有充分利用。该区域带的对外开放条件总体上优于省内其它地区,但这种有利条件尚未转化为更大的现实优势。1995年,区内外向型经济依存度为14%左右,远低于全国45.6%的平均水平,人均实际利用外资约10美元,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4,也低于邻近江西省、湖北省的发展水平,大开放的实效并不十分明显。
  二是快速发展的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该区域带具有加快发展、率先突破的基础,特别是工业的主要行业和骨干企业大部分分布在这几个城市,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大部分在这条区域带内,基础设施相对具有优势。但是,该区域带经济发展速度相对偏慢,“八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5%,低于11.7%的全国平均水平,比东部沿海省市16%的平均增长率低4.5个百分点。经济增长仍未走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生产经营轨道。三次产业结构与全国相比,第一产业高出7.1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第二产业低8.7个百分点,特别是缺乏一批带动性强、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国有企业活力不足,非国有经济比重偏低,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
  三是筹资融资的水平还不高。1995年,区内城乡居民储蓄余额480亿元,占全省的55%,而固定资产投资率仅为25%,仅相当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0元左右,只高出全省人均水平100多元。同时由于利用外资层次不高、渠道不广、规模不大、加之资金向沿海地区流出较多,资金紧缺已成为制约当前乃至今后生产和建设的突出矛盾。
  (二)区域发展的良好机遇与面临的严峻挑战
  从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来看,“九五”期间,该区域带面临着加快建设的良好机遇。一是当今世界经济格局正发生新的变化。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加快,发达国家经济呈低速增长,经济增长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过剩的资本需要寻找出路,某些传统产业要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且,香港澳门即将回归祖国,外商来华、来湘投资机会大为增加,为该区域带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二是从90年代初期开始,国家将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向沿江、沿线、沿边地区全方位推进,加快实施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开放开发战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黄金地带和加快发展的重点地区,可率先接受沿海地区乃至国外的技术、资金、产品的传递和转移。三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不断增强,将为优先发展区域带的更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四是省委、省人民政府把优先发展区域带作为对外开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也将为该区域带提供新的机遇和良好条件。在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和良好机遇的同时,该区域带也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国际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不断增强,国际经济技术竞争将更加激烈,加之优先发展区域带的一般性初级产品出口比重大,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份额小,国际竞争能力弱,对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东部沿海省份80年代以来高速增长积聚的经济实力以及周边省份快速发展所形成的夹攻之势,对该区域带稳住省内市场、开拓国内外市场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该区域带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的地方发展速度还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区域带并没有绝对的发展优势,其经济的加快发展也面临着省内各地州市相应发展的压力。
  因此,优先发展区域带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优势、加快发展,需要进一步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设想和战略目标
  (一)总体设想
  加快优先发展区域带的发展,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战略构想和总体要求,在扩大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速现代化建设等方面率先突破,真正成为我省高效益的商贸走廊、高科技工业走廊、外向型经济走廊。到本世纪末,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方面接近沿海水平,并带动全省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特别是长沙市作为优先发展区域带的重中之重,更要加快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努力建设成为科教先进、经济发达、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省会城市。
  因此,优先发展区域带必须嫁接和移植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的成功经验与灵活政策,营造类似于沿海地区的投资环境,实施“开放带动、结构跨越”的发展战略,把握以下3个基本方面。
  1、强化开放意识,构筑对外开放的大格局。首先,要把“开放带动”作为优先发展区域带的首选战略,使“开放也是发展生产力”、“开放带动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的观念深入人心,以更大的胆识和气魄,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开放意识,培养和造就一支跨世纪的外向型干部队伍,提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开放思路和措施,增强驾驭对外开放的本领,形成大开放、大发展的共识。其次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健全对外开放的法律保障体系,加强对外开放的立法和执法检查,健全服务机构,保障外商人身、资金安全和投资利益,为投资者提供多层次、全方位、高效能的综合配套服务。再次,要加快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力气缓解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瓶颈”约束,营造对外开放的良好环境。
  2、突出利用外资,形成大开放促大发展的良性循环。牢固树立以突出利用外资为主,实行外资、外经、外贸联动的外经贸发展战略思想,优先发展外向型经济,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外向度、外贸依存度和外资参与度。通过外经外贸促进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引进外资要继续贯彻“积极、合理、有效”的方针,采取市场融资、产业引资、项目投资和政府转贷等多种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和引资规模针对大型跨国公司资金技术实力雄厚的特点,进一步开放市场,把企业技术改造与引进外资结合起来,大规模引进产业资本;针对国际商业资本规模小、流动性强的特点,进一步放活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扩大利用外资企业面。特别是要大规模引进国际金融资本,扩大利用世行贷款、亚行贷款、国际货币基金及各国政府贷款和赠款,以基本满足区内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对资金的需求。同时,要抓住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机遇,积极主动地呼应浦东和广东,率先接受沿海技术、资金、产品向内地的传递和转移,加速与华南经济圈、长沙三角洲及沿江地区开放开发带的互接互补,推动该区域带经济的快速发展。
  3、突出发展工业,实现经济结构跨越。区内经济增长相对于沿海以及周边一些省份速度偏慢,主要是工业发展速度滞后,要振兴经济,首要任务是振兴工业。由于工业底子薄,特别是能源工业、重要原材料工业和高科技工业在整个经济中还处于短线,结构效益很难发挥。因此,要加快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依靠外延式的总量扩张,走既有高速度、又有高效益的经济增长路子。重点应放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把振兴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通过加快发展工业,带动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工业要围绕建立“精深轻工、高效重工”的效益型工业结构体系,大力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农工相关产业和精深轻工业以及效益好的重化工业、下决心治散、治小、治差,真正做到扶大、扶优、扶强,对区内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创汇额多的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集资扩股、外引内联等方式组建企业集团,加快集约化生产经营步伐,获取规模效益。
  二是调整投资结构,要按照“优化增量、调整存量”的原则,充分依托现有基础,少铺摊子。投资增量的投向主要放在农业、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强化短线产业和保障系统,缓解“瓶颈”约束。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主要通过对国有企业实行改组改造,增强企业活力。针对目前区域带内大多数国有企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生产效益差的状况,在有限投资中,应加大技改投资的力度,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次档。要精选一批带动性强、关联度大的骨干项目,集中投入,加快建设,形成支柱,并以此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三是加快科技进步。要利用高新技术对名优特产品进行技术改造,鼓励和支持系列化的技术开发,按照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的技术发展趋势,搞好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工作,不断推出新产品,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要积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集中力量有重点地上一批技术起点高、产品档次高、附加值高的项目,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要充实加强企业科技力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以现有大型企业(集团)为主体,吸引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进入企业,实现科研生产一体化,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加大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二)发展目标
  1、国内生产总值,按1995年价格计算(下同),2000年达到2330亿元,年均增长13.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380亿元、第二产业1095亿元、第三产业85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5.4%、14.9%和12.6%;人均国民生产总值7800元,比全省平均高2400元。
  2、工业总产值,2000年达到3780亿元,年均递增15.5%。
  3、农业总产值,2000年达到590亿元,年均递增5.9%。
  4、乡镇企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在30%以上。
  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000年达到1850亿元,年均递增17.4%。
  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测算,“九五”期间静态投资累计达到2300亿元。
  7、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年达到5000元,年均递增14.3%。
  8、城镇居民生活费收入,2000年达到14000元,年均递增13.2%。
  9、人口,2000年底控制在2958万人以内,年均自然增长率为9‰,其中城市人口约为947万人,城市化水平为32%。

  三、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向和重点
  优先发展区域带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必须走非均衡发展的路子,突出重点、扶优扶强,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上适度超前,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实现结构跨越。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是:
  (一)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发展农村经济。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态条件,按照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大力开发农业资源,推进规模农业、示范农业、生态农业和创汇农业的发展、建设具有特色的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大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1、加快主要农产品的商品基地建设,保证粮棉稳定增长。在巩固和完善好岳阳、华容、长沙、望城、湘潭、湘乡、株洲、醴陵、衡阳、衡南、安仁、宜章等国家扶持的商品粮棉基地大县和望城科技农业示范片建设的同时,选择部分粮食增产潜力大、商品率高的县市,采取国家投入和上交商品粮挂钩的方式,再新建一批商品粮、棉基地。在市场郊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发展加工型、外向型、创汇型农业。大力发展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等集团化实体,实行以公司带农户“一条龙”的经营体制。力争在本世纪内,基本实现粮、棉、油、果、茶、烟、茧和畜、禽、水产品优质化,农产品的优质品率提高到50%以上。
  2、切实保护耕地,加快丘岗地开发。针对本区人多地少的矛盾,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好现有的1330万亩耕地。山地、丘岗地开发要着眼于建设湘南粮仓,积极发展木本油料、木本药林、干鲜果林及其它山地经济作物,兴办新型的绿色企业,抓好深度开发。
  3、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一是要围绕区域性的拳头农副产品,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贸易企业,努力开发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高附加值的深加工农副产品。二是围绕与大中型企业协作配套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型、服务型产业,加速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使之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三是围绕建筑、建材、食品、轻工、机械和采掘等6大有特色的产业,创立一批知名度较高的拳头产品和优质产品,使乡镇企业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和主体。
  4、进一步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投入实行以地方政府和农民投入为主、国家投入为辅的方针,确保农业投入的不断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抓好缓解旱涝灾害的骨干工程和防洪工程。抗旱工程主要是抓好欧阳海灌区、韶山灌区等大中型水利工程的保安加固和改造配套,恢复和增强灌溉能力,争取到2000年区内有效灌溉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20%。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硬环境。大力加强能源、交通、通信、市政建设等基础产业的建设,重点开发建设一批有利于增强和壮大区域整体经济实力、辐射和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骨干工程,以及一批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重点项目,争取到“九五”期末缓解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滞后的局面,为经济的高速发展创造条件。
  1、能源。重点改造株洲、鲤鱼江火电厂,扩建耒阳、华能岳阳火电厂,新建湘潭、长沙火电厂,并按流域规划开发建设衡南近尾洲、茶陵洮水、耒阳珠矶滩、资兴程江口等中小水电站。同时抓紧核电建设的前期工作,并与电源建设相配套,加强相应的输变电网络工程建设。
  2、交通。抓好修路、建桥、筑港、通航等工作,逐步形成一个铁路、公路航空、水运有机联系、内外衔接、进出便利、高效低耗的综合运输体系。
  公路。突出高等级公路建设和现有公路改造,重点建设京珠高速公路湖南段、长常高等级公路和浏阳--东风罚、长沙环城线等。加快建设以长沙为中心、辐射各地州市的高等级公路网。
  铁路。重点建设石长铁路,争取建设衡茶吉线湖南段,并配合国家完成京广、湘桂、湘黔铁路电气化及复线改造工程,同时加快长沙、株洲、衡阳等铁路枢纽站场建设。
  水运。以湘江干流开发为重点,疏浚整治湘江航道,重点抓好湘江千吨级航道株洲至衡阳段整治工程,以城陵矶外贸码头、岳阳港粮食专用码头和长沙、株洲、湘潭、衡阳5个千吨级码头建设和配套,大力发展江海联运。
  民航。重点抓好黄花机场的改扩建工程。
  3、邮电通信。配合我省“718”通信工程的实施,使通信能力上规模、技术装备上档次、服务水平上台阶,为6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起点、高效益、安全可靠的邮电通信服务。到2000年,程控交换机容量达到450万门,电话普及率达到15%。
  4、市政建设。重点抓好长沙市第四水厂、长沙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岳阳市第二水厂、岳阳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株洲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株洲市清水塘工业区废水治理工程、湘潭第四水厂、湘潭市河西城区污水处理工程、衡阳市城西污水处理工程、衡阳市煤制气工程以及东江引水二期工程等的建设,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配套功能。做好小城镇的规划工作,集中布局小工业区,搞好乡镇工业的污染治理。
  (三)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实现“结构跨越”。机电、冶金、化工、建材、食品5个行业的产值、利税、产品覆盖面等在优先发展区域带的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0%左右,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全省5大支柱产业的70%都集中在该区域带;此外,纺织、家电、造纸、医药、皮草、陶瓷等6个行业也在优先发展区域带具有优势。发展这些优势产业投资少、见效快,有利于资金的积累,是近期本区工业发展的推进器。因此,要在大力培育机电、冶金、化工、建材、食品等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加快传统优势行业的改造,促进整个工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1、机电工业是本区的主导产业,对其他产业有极大的带动作用。今后6市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产品结构。机械工业要搞好湘潭电机、株洲电力机车、浦沅工程机械、长沙工业水泵、衡阳大型变压器、岳阳汽车空调设备、湖动柴油机等产品的技术改造,重点发展轻型车、微型车和摩托车,“九五”期间,逐渐形成年产微型车15万辆、轻型改装车15万辆和摩托车150万辆的能力。电子工业要加快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彩管彩电、计税收款机、计算机外部设备、声表面波滤器、通信设备等产品,开发一批新的符合国际标准的基础元件和应用软件。抓好曙光厂彩管、湖南电视机厂彩色显示器、韶光车用集成电路等扩张工程,到2000年达到二年产彩管240万只、彩电100万台、数字程控交换机200万线、各类显示终端70万台、计算机键盘240万台的能力。
  2、冶金工业是重要的基础产业,今后发展的关键在于上规模、上档次,开发新产品,抓好深度系列开发,巩固四大基地。一是以薄板线材为主的湘钢基地,重点是抓好年产200万吨钢的改造扩建。二是以管材为主的衡阳钢管基地,形成年产50万吨钢、30万吨钢管的生产能力。三是以株洲有色冶炼厂为主的铅锌生产和出口基地,重点是抓好锌系统技术改造和新建白银冶炼工程,到2000年形成年产铅9万吨、锌31万吨、铜1万吨的生产规模。四是以株洲硬质合金厂为主的钨和钨制品生产基地,重点抓好硬质合金生产线及其深加工的技术改造,增强硬质合金及其配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3、化学工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目前优先发展区域带已有良好的基础,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产值占全省化工行业的81%。今后要加大改造力度,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重点抓好尿素和复合肥,长炼聚丙烯、苯乙烯、聚苯乙烯、连续重整--乙苯联合装置,岳化总厂帘子布,株洲轮胎厂子午胎,株化集团钛白粉和PVC工程,湘潭高档颜料,衡阳三化季戊四醇,衡阳盐卤产品开发等改扩建工程,逐步形成岳阳石化、株洲煤化工、湘潭精细化工、衡阳盐化工的化学工业格局。
  4、建材工业要以高标号特种水泥和优质浮法玻璃为龙头,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大力开发新型建筑材料,发展建筑陶瓷、高档墙地砖、墙体装饰装修材料等建材新品种。重点扩建改造株玻、郴玻浮法玻璃生产线,湖南富湘陶瓷有限公司、岳阳常鑫陶瓷有限公司年产600万平方米瓷质墙地砖,湖南省建筑陶瓷厂年产200万平方米地面砖,湘南年产130万吨水泥厂等大中型骨干工程,使建材工业再上新台阶。
  5、食品工业要努力开发新品种,提高加工深度和产品档次,促进资源转化增值。重点抓好5大工程。一是大米和植物油加工增值工程,突出抓好郴州粮食加工和岳阳植物油精炼,开发一批类似“旺旺”的名牌产品。二是生猪加工增值工程,重点抓好长沙肉联厂的改扩建。三是果蔬加工增值工程,重点开发湘潭湘莲系列食品。四是长沙酒厂和长沙啤酒厂的白沙啤酒、白沙矿泉水的系列开发工程和衡阳啤酒厂的扩建工程。五是长沙卷烟厂的白沙烟系列工程和郴州卷烟厂的改扩建工程。
  6、纺织工业要以棉纺为基础、麻纺为特色、化纤为重点,以服装为突破口,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棉纺以湘潭、长沙、汨罗、衡阳4大纺织印染厂为重点,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传统出口系列拳头产品。苎麻纺织重点扶持华升集团公司,“洞麻”、“株麻”着重开发含麻特色的拳头产品。化纤重点发展湘潭化纤厂的聚酯切片。服装重点是开发品种,争创名牌,形成集团。
  7、家电工业要以中意集团为龙头,主攻家用电器系列开发和改造,不断开拓新领域、开发新产品,增强竞争力。“九五”期末形成年产无氟电冰箱100万台、冷柜40万台、高智能模糊洗衣机140万台、系列家电50万台的生产能力。
  8、造纸工业要强化改组改造,扩大重点骨干企业的经济规模。重点扩建、改造岳阳造纸厂,到2000年力争形成省内最大的年产34万吨的系列胶印书刊纸生产基地。在巩固提高文化印刷用纸生产优势的同时,着重发展中高档印刷用纸、商品包装纸及工业纸板。
  9、医药工业要以长沙九芝堂药厂乙肝宁系列药品、湖南制药厂、衡阳中药厂古汉养生精、鹜马制药有限公司生血保片、岳阳制药一厂青霉素V和古拉红霉素、株州制药厂L--精氨酸、株洲制药三厂VB、郴州东江制药厂VC、洞庭制药厂GMP等的改扩建为重点,通过高起点的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形成拳头产品,使该区域带成为全省抗生素、中成药、维生素、氨基酸等医药产品的生产基地。
  10、皮革工业要发挥猪皮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改造提高装备水平,形成经济规模,实现集约化经营。以湖南省皮革集团公司150万张高档猪皮革、衡阳市箱包总厂50万只高档真皮箱包、岳阳市制革厂猪皮革深加工扩建改造为重点,提高加工精度和产品档次,开发新品种,增强皮革深加工能力,加快皮革制品的时装化、装饰化的步伐。
  11、陶瓷工业要积极发展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产品,重点开发生产卫生洁具、建筑装饰陶瓷、艺术瓷、高技术陶瓷等高档次品种。建设醴陵、长沙、衡阳3大瓷业基地,重点扩改建界牌陶瓷总厂、国光瓷厂、建湘瓷厂、长沙卫生洁具厂等骨干企业。
  (四)把科学技术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经济总体素质的提高。要围绕促进经济与科技的紧密结合,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重点突出以下方面:
  农业方面,要抓好以培育良种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科技攻关和区域性综合开发,改造一批红壤低产田,抓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更新农业生产装备。到本世纪末,全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达80%以上,主要农作物品种更新1-2次,良种覆盖率达90%。
  工业方面,主要抓好以开发拳头产品、新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工业科技攻关和企业技术开发,重点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到本世纪末,争取全区形成200项拳头产品、100项关键新技术、10项成套生产设备;发展一批技术开发能力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产值达30-50亿元的企业集团。
  高新技术方面,重点抓好新材料、生物技术、电子与信息、机电一体化、新能源等高科技项目的研究开发,推进高新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进程。到本世纪末,6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每个高新技术开发区要力争形成10-20个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或企业集团。
  (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基于国际国内的竞争形势和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区内利用外资应坚持大、中、小项目并举,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利用国外贷款并举,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要着重于拥有大规模资金、先进技术和高水平管理的跨国公司和大财团,上一批大外资额项目、高技术含量项目;对一些高投入、高效益的基础工程开发项目,采取BOT或租赁的方式灵活招商;要继续做好吸收港、澳台和华侨投资的工作,充分考虑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和海峡两岸进一步发展的经贸关系,抓住有时机发挥港澳资金市场发达、台湾资本雄厚等优势,实现经济互补。在供用国外贷款方面,应突出抓好借用国外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辅之开展以国际租赁为主的国际商业贷款业务。通过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使之带动、辐射全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六)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要以第一、第二产业为基础,形成合理的规模和结构,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在突出抓好交通、邮电通信、科技教育、外经外贸等重点的同时,加快发展直接为第一、二产业服务和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服务的行业。继续发展商品流通业;积极发展旅游、信息、咨询、综合技术服务等新兴产业;规范发展金融保险业;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促进符合条件的事业型、福利型单位向经营型、企业型转变。
  1、商业。以省会长沙市和沿江开放城市岳阳市及临近华南经济圈的郴州市为重点,大力发展商品市场,形成次区域流通中心和区域流通中心。一是以6市市区现有大中型综合商场和专店为基础,通过改造和扩建,发展一批年营业额在3亿元以上的大型商业集团。二是加快各类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集贸市场建设,在现有基础上,改扩建一批年贸易成交额10亿元左右的大市场,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发展一批远期合约交易和期货市场。三是加快外向型市场建设,争取把长沙、岳阳、郴州建设成为国际商贸城市,逐步实现同国际市场的接轨。
  2、金融保险业。各类银行和金融机构在搞好自身建设、自我发展的同时,要坚持“控制总量,提高效益”的方针,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建设的支持和对经济运行的调控作用。一是要积极扩大储蓄业务范围,开发储蓄新种类,不断扩大信贷资金渠道和增加信贷资金来源。二是要调整信贷结构,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实行重点倾斜,保证企业正常经营和重点工程建设的资金需求。三是进一步发展金融市场,建立起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包括同业拆借市场、贴现市场、证券市场、外汇调剂市场、保险市场在内的多种经济成份和多种融资工具并存、银行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相结合的、开放的资金市场。此外,要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九五”期间要建立和完善覆盖全社会的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为重点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以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3、信息咨询业。要加快发展工程咨询、科技咨询、管理咨询、统计咨询、会计咨询、审计咨询和法律咨询,充分发挥省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在重点建设咨询服务中的作用,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信息服务业要面向市场,加强管理和法制建设,推进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重点在长沙建设一个包括信息处理、软件开发、咨询服务在内的、连接国内外的、高效全面的有形信息市场,条件成熟时在岳阳、湘潭、株洲、衡阳、郴州5市建设区域性有形信息市场,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4、房地产业。要全面放开房地产开发市场、巩固、完善房地产交易市场,加快商品房建设和住房商品化步伐,使房地产业逐步成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积极鼓励和支持6个房地产的开发经营,使房地产成为吸收社会消费资金、聚集建房资金、解决居民住房的新兴行业。到2000年,城镇住宅成套率力争达到75%,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2平方米。
  5、旅游业。坚持适当超前、滚动开发、快速发展的方针,以资源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产业化为目标,实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国际国内旅游并举,发展大旅游产业。重点开发岳阳楼、君山、岳麓山、南岳、韶山、资兴浙水生态漂流等旅游资源,加快开发炎帝陵旅游区和大围山森林公园。加快长沙麓山旅游度假区、以桔子洲和月亮岛开发为主的湘江水上游乐中心、岳阳南湖旅游度假区、衡阳市南岳旅游度假村、郴州市东江湖水上游乐度假村的建设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逐步改造和新建一批上档次、上等级、上水平的星级旅游宾馆,以扩大整体接待能力,提高服务水平,适应旅游业大发展的需要。

  四、区域开发与布局
  优先发展区域带的开发建设要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实施以6个中心城市为增长极点、以其连线为主轴的点轴开发模式。在开发建设中,首先要突出长沙市这个重中之重,这是由长沙市所处的独特位置和区位优势所决定的。其次要突出6个中心城市的建设,这6个中心城市是全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前沿阵地,要充分发挥6个中心城市经济基础、产业支柱和科技人才优势,加快实现与浦东、广东的对接和与国际经济的接轨。6市要根据各自的经济资源优势和社会人文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以比较优势作为区域开发布局的主要依据,以比较优势作为区域开发与布局的主要依据、作为经济发展目标和重点选择的重要条件,通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合理地确立其开发的方向与规模以及产业、产品的类型与结构,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支柱和优势拳头产品。要进一步打破行业和地区界限,以生产要素的互补性为依据,以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为目标,按照各展所长、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的原则,加强各地带和各经济区域的经济协作,发挥整体功能,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实力,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6市产业的发展方向是:
  长沙市。长沙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长沙,全方位开放长沙,大规模建设长沙,严标准治理长沙”的指导思想,按“三、二、一”产业结构序列进行建设,把长沙建成科教先进、经济发达、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开放型省会城市。优先发展商品流通、交通运输、科技教育、优先发展商品流通、交通运输、科技教育、资金融通、房地产、信息咨询、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狠抓“河西一个片,沿江一条带,防洪道堤,通好一个圈”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开发基础性、先导性和智力性服务业,推进产业高级化进程,促进产业的升级换代。提高发展第二产业,贯彻实施抓大放小、扶优扶强战略,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积极组建湖南电子集团、中意集团、银河高科技集团等3个年产值达100亿元和光阳摩托车集团、威胜电子集团、远大集团等4个年产值过50亿元以及“旺旺”食品集团等年产值过10亿元的20个企业集团,通过集团发展战略,重组长沙工业发展的新格局。农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名优产品、发展规模经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实现农业的产业化。
  岳阳市。岳阳要抓住长江开放开发的大机遇,以开放活港为主线,以大开放促大开发,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建成现代化沿江港口城市。“九五”期间,产业结构要逐步向以“三、二、一”为序的方向转换。第三产业要以活港兴贸为主线,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大交通优势,建成接纳东西、吞吐南北的区域物流中心。工业要积极开发大耗水、大运量等大进大出的工业项目,构筑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的产业格局。立足现有基础,着力发展重化学工业和造纸工业,建成湖南乃至长江流域的石化基地和优质纸生产基地。农业要以稳定粮棉、主攻养殖、培植拳头、精深加工为目标,形成粮食、棉花、油料、水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
  株洲市。株洲要由较单一的工业城市发展成为以重工业基地和商贸中心为基本特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充分发挥联结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这一大交通枢纽中心的作用,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培育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汽车配件和生产要素4大市场,以大交通促进大市场建设,以大市场促进大流通,建成中南地区的物流中心和重要商业都市。工业发展要抓住改革先行的机遇,通过“优化资本结构、增强企业实力”的综合配套改革,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使国有企业顺畅地步入市场,巩固发挥大产业支柱优势。着力抓好产品前景好、新产品开发能力强的10个骨干企业的扩建改造和100个名牌产品的“百十争雄”工程,使之生产上规模、质量上档次、效益上台阶,促进工业整体素质和整体效益的升位提档。农业要实施“强农增收”战略,建立和配套完善商品粮、草食牲畜、家禽养殖及其加工的效益型农业。
  湘潭市。湘潭要实施强工富市战略,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发展。每年要推出一批好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进行外资嫁接,把一批效益差的企业,通过联合、兼并、破产等方式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通过改造改组,使工业企业创名牌、达规模、上水平、出效益。积极培育发展电线电缆、工程机械、微型汽车、钢铁、聚酯切片和建材等6大生产基地,壮大10个年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集团,培育20个年产值过亿的拳头产品,形成集团化经营、规模化效益。第三产业要培育发展以布市、纺织品市场为重点的市场体系建设,加大工业企业后勤服务社会化建设步伐,大力发展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业。农业要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以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为手段,实现传统农业向以工补农、以工建农和农业产业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转变。
  衡阳市。衡阳要实施“开放带动,资源转换”战略,实现由资源大市场向经济强市跨越。工业要立足现有基础和资源优势,通过技术改造和外资嫁接以及现有存量资产的重组、联合,通过增量优化存量,下大力气治理小、散、差、形成大、高、优。努力发展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无缝钢管、盐化工生产基地,使衡阳工业形成“精深轻工、高效重工”的格局。农业要面向市场,以开发兴农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湘南农业综合开发和丘岗地开发为重点,建设湘南粮仓。第三产业要按照大开放、大市场、大流通的思路,充分发挥交通枢纽中心和湘南中心城市的优势,加大市场建设步伐,搞活流通,促进农副产品及工业产品的畅通,形成湘南乃至华南的物资集散地和流转中心。
  郴州市。郴州的发展思路是“开放对接,加快发展”。要通过大开放,求得大发展,通过与广东的对接、与华南经济圈的融合壮大经济实力,把郴州建成开放先行、实力强劲的“南大门”。要突出发展工业,增强经济实力。要围绕资源转换狠抓加工增值工程,培育发展以粮食加工城为基地的食品工业、有特色的烟草工业、以有色金属采选加工为主的冶金工业和有基础的建材工业,形成支柱,带动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南大门”的区位优势,放手发展外向型经济,抓住港澳地区和广东的产业转移机遇,积极创办“三来一补”基地,真正实现与广东和港澳的对接。农业的发展要有新观念,要跳出农业来抓农业,走以工建农、以工活农的路子,以市场为导向,以农副产品加工为龙头来发展农业。要面向广东和港澳,成为华南经济圈农副产品供应的后方基地,努力建设大郊区,拓展大市场,发展大产业。第三产业要以搞活流通为主线,充分发挥临近港澳和广东的区位优势,积极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形成湘粤经济交流的物资集散地和枢纽中心。

  五、主要政策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加快建设优先发展区域带摆在重要位置。
  一是各级政府要树立全局观念,充分认识省委、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加快建设优先发展区域带的重大意义。各级都要服从全省的这个工作大局。通过积极努力,使这一经济走廊逐步接近和赶上沿海发展水平,推动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优先发展区域带的快速发展,建议省委、省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每年召开一次现场办公会议。
  二是省直各部门要提高认识,重点支持。省直有关部门应把优先发展区域带的“九五”专题计划纳入本部门“九五”计划,在资金安排、项目布局、原材料供应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形成合力,支持该区域带的发展。首先是省委、省人民政府原已经明确的政策,除因体制变更、宏观调控和新的政策、法规发生变化的部分外,其它一律继续执行。其次要移植沿海地区的优惠政策和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新的政策措施,把6市作为湖南的特区和改革开放的试验区,支持6市大胆试验、大胆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同时,要在进出口配额、财政投资和银行贷款规模等方面对该区域带予以重点倾斜和支持。
  三是6市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不负重望。优先发展区域带肩负着振兴湖南经济的重任,省委、省人民政府已把6市作为重点发展区域,6市就应当仁不让、理直气壮地勇挑重担,以高昂的姿态投身于加快优先发展区域带建设。各市要根据优先发展区域带“九五”专题计划制定各自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创造条件,加快发展。要站在优先发展区域带的整体高度上,找准自己的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开发名牌拳头产品,发挥示范、带动、促进作用,不负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重托和厚望。
  (二)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6市要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确立改革思路,以深化企业改革为重点,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推动计划、投资、金融、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企业改革要着重研究解决理顺产权关系,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建立以股份制和公司制改组及项目法人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要实行抓大放小,扶优扶强。对有市场、有效益、有发展前途的大中型企业,要在原材料、资金、能源、交通运输等生产要素供应方面予以倾斜,重点支持,促进这部分企业上新台阶;对部分效益差、管理差、产品积压的中小企业,可通过兼并、联合、股份制、租赁、拍卖、实行国有民营;对资不抵债的企业要坚决破产;对部分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要通过技术改造和外资嫁接,使之上水平、上规模、上档次、出效益。要积极培育一批大的企业集团,造就一批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形成支柱,形成拳头,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以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投资软硬环境。要努力扩大开放的范围,拓宽开放的路子,实行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对外开放。要认真选好引资项目,把利用外资与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等结合起来,通过招商引资,解决经济发展中有关生产要素的一些关键性问题,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利用外资和出口创汇结构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整体实力。要力争尽快设立郴州、湘潭、株洲的海关、商检等涉外机构和城陵矶对外口岸,组建对外江海联运船队,打通湖南直接出海通道,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是当前经济生活中许多矛盾和问题的症结所在。“九五”期间,优先发展区域带主要依靠内涵扩大、集约经营的增长,提高经济质量和整体效益,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此,要重点突出以下3个方面。首先,必须充分利用现有基础,依托现有企业,通过改革、改组、改造,使企业尽快上质量品种、上技术水平、上经济规模、上经济效益。第二,要立足于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进步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贡献度。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企业积极引进消化吸收新的科研成果。第三,要立足于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把主要靠大量消耗资源维持生产,增加产品数量,转到主要靠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各类消耗和生产成本,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上来,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高耗低效的问题。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经济建设的有效投入。1、扩大开放引资金。开放引资除了努力改善自身的软、硬条件外,要实现两个突破:一是招商地域的突破,要在稳定吸纳港、澳、台资的基础上,下大功夫吸引美、日、韩、新加坡和西欧的资金,特别要注意引进国际上大财团和大跨国公司的投资,利用他们的雄厚资金、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迅速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二是利用外资方式的突破,要在稳步扩大利用国外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规模的同时,大力发展“三资”企业,扩大外商的直接投资;积极策划业绩好、规模大、信誉好的大型企业打入国际证券市场,加大证券融资的力度;选择一批好项目。积极争取采用BOT方式建设;营造投资热点,实行带资经营,开发建设工业园;尽快争取在引进外资银行上有所突破,争取使长沙、岳阳列入允许外资办银行的城市行列,有选择地引进一批外资银行、外资财务公司、基金公司、租赁公司、保险公司、试办中外合资银行。加强利用外资导向,将外资吸引到开发高新技术、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上来。2、尽可能争取国家多投资。省直有关部门对本区域带的重点项目要优先考虑,重点支持,积极到对口部委联系项目和资金,努力争取扩大国家拨款、贷款和股票、债券规模。3、开源节流筹资金。财政支出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逐步增加建设投资,着力培植新的财源,形成财政、经济的良性循环。要积极实施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把部分土地出让金集中起来,确保重点建设资金的稳定增长。要尽可能加快民间资金向建设资金转化。积极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争取国家允许本区域带试建地方发展银行、股份制银行或城市信用联社。4、盘活存量挖资金。据估算,现在有30%以上的国有企业资处于闲置状态,有2/3的企业流动资金被流失悬空和拖欠压死。为此,要通过国有资产的重组、联合、兼并、股份制改造,租赁、拍卖、破产等形式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搞活国有资产,发挥国有企业的龙头作用。同时建议政府统一领导,银行、财政、审计、司法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组织和发动企业打一场盘活资金存量的攻坚战,以缓解企业流动资金的“瓶颈”制约。5、建议省人民政府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对跨区的联合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予以支持,实行有偿使用,滚动开发。
  (五)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三资”企业,使之真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突出发展乡镇企业。抓住国家“九五”期间重点扶持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机遇,从各方面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要继续落实原有的优惠政策,适当增加信贷支持,做到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在税收和信贷政策上一视同仁,改变对乡镇企业投入不足的状况。要保持和改善乡镇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把发展乡镇企业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把发展乡镇企业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奔小康结合起来。要积极引导乡镇企业联合,鼓励乡镇企业与外资联合兴办“三资”企业,组建一批有特色、上档次、上规模的企业集团。要重点扶持产值过30亿元的县市及乡镇工业小区和一批过亿元的乡镇企业集团的发展,使乡镇企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首先要认真贯彻省委、省人民政府提出的“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放手发展”的指导思想,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关系我省经济发展全局的一件大事,作为一个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抓紧抓好。其次,要进一步放宽政策、齐开绿灯、不设关卡、制止“三乱”,给个体私营经济造就宽松的环境和发展空间。第三,要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引导,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向加工业、高科技和外向型发展,积极扶持一批有基础、有市场、有产品发展前景的大型个体企业,形成骨干、形成拳头、形成支柱,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继续抓好交通通信、商品流通等传统行业改造提高的同时,突出加快金融、保险、旅游、信息、咨询、房地产等新兴行业的发展。重点抓好规模大、水平高、覆盖广的市场体系建设。要鼓励工业企业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促进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
  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6市要充分发挥科技力量雄厚、科研成果较多的优势,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加快高新技术引进,搞好消化吸收,兴办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走高科技、高效益、外向型的路子,做到利用一项成果、开发一个产业、形成一大经济支柱,培植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拳头产品,把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促进高科技工业走廊的形成。
  大力发展“三资”企业。第一,要解放思想,实行比沿海更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以治理“三乱”和提高办事效率为重点,突出抓好软环境建设,为外商提供一个“安全、方便、有利”的投资环境。第二,银行要重点支持,切实解决国内配套资金问题,提高招商引资质量。第四,要加强对“三资”企业的政策导向,把“三资”企业引上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开发拳头产品和形成支柱产业的轨道,使优先发展区域带真正成为外向型的经济走廊。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3333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