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2004年全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性意见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3-10-09 生效日期: 2003-10-09
发布部门: 江苏省南通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通政发[2003]8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近年来,全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创新思路,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呈现出步伐不断加快、亮点不断增多的良好态势,有力推动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当前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机遇期,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情况,而全市农业结构调整仍存在总体水平不高,区域特色不明显,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多,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投入明显不足等问题。为此,必须进一步面向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工作思路和运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提高组织程度,坚定不移地把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引向深入。
  一、2004年全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指导思想:
  围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具有南通特色的现代城郊型、外向型的高效农业体系,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项目农业为主线,突出做大做强现代农业园区和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加快机制创新,加速要素整合,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的市场、产业、产品、技术和区域结构,努力形成特色强、规模大、品质优、流通活、收益高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格局,为实现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争作贡献。
  (二)主要目标:
  实现农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4.5%-5%;中高效益作物面积占比增长10%,设施栽培面积达45万亩以上;畜牧业、渔业总产值分别较上年增长5%以上。
  (三)主要任务:
  1.种植业:大力发展优质稻米、双低油菜、高品质棉、专用小麦和特经特粮。2004年全市双低油菜面积要突破200万亩。大力推广优良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在加强群体质量栽培技术应用的同时,积极推广应用轻简栽培技术和机械化配套农艺技术,并根据本地区生态特性和品种资源,加快对稳优调优栽培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等新技术的推广。
  2.畜牧业:在继续推广长大本生猪的基础上,在规模养殖场、畜产品基地积极推广杜长大、长皮梅等瘦肉率高的三元商品瘦肉型猪。继续做好海门山羊的提纯复壮和波尔山羊的杂交改良,大力推广种草养羊和秸秆养羊,发展规模养殖大户。以推广新罗曼、海兰等优质外来良种家禽为重点,稳定蛋鸡生产,同时加大'如皋黄鸡'、'如东草三黄'、'狼山鸡'的开发利用力度,使其尽快形成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3.蔬菜园艺业:突出发展设施蔬菜,加快发展特色蔬菜,大力发展加工出口蔬菜,稳步发展高档西甜瓜,积极发展高档优质应时鲜果和盆花盆景。
  4.林蚕业:积极推进林农、林牧复合经营,适度发展杨树产业,继续扩大绿化风景苗木的生产面积,大力推进优质水果林、药材、竹林建设,促进农林牧协调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围绕提高蚕茧的单产和质量,积极推广'育71-1'优良蚕桑品种和第五代更新优良品种,普及高效省力养蚕技术,大力进行蚕桑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积极倡导桑园合理夹作与套养,努力增加蚕桑综合效益。
  5.海洋与渔业:坚持量质并举,适度提高产量,重点提高质量和效益。以优质、高效水产品为重点,大力发展水产养殖,继续推广稻田养蟹等生态渔业项目,抓好国家级文蛤与省级河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以渔业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快发展水产品加工特别是精深加工,积极推进加工企业优化组合,尽快上规模、上水平;以现代渔业园区建设为重点,调优区域布局;以'双转'为重点,减船增效,推进海洋捕捞稳定发展;以强化出口创汇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外向型渔业,着重抓好条斑紫菜、贝类、水产品加工、观赏鱼等出口创汇基地建设。
  6.农业机械:突出水稻生产机械化和农机配套服务'五大工程',扩大油菜机械化收割和机直播试验示范面,积极推广适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2004年,推广水稻插秧机500台以上,实现机插秧面积15万亩。

  二、2004年全市农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和要求
  (一)紧紧围绕一根主线。
  进一步确立'抓农业,重在抓项目'的指导思想,紧扣项目农业这一主线。坚持市场运作和行政推动相结合,以市场运作为主;坚持企业化运作和政策扶持相结合,以企业化运作为主;坚持办项目和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切实维护好农民利益。要广泛深入地挖掘项目信息,加强与各方各地的沟通联系,千方百计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全力以赴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努力编制一批、形成一批、建设一批、投产达产一批农业项目,特别是连接型、科技型、外向型农业大项目,以此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民致富。要继续加大跑部跑省力度,争取更多的基地项目和龙头企业项目,不断提升农业综合开发的档次和水平。对'三资'有投资意向的大项目,农业综合开发优先给予扶持,把全市农业投入的盘子做大。要切实将项目农业的各项落实工作作为关键抓实抓好,确保尽快取得实效,实现大的突破。要加强优质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根据各地实际,培大培强绿色食品工业、优质棉业、双低油菜业、林果园艺业、畜禽养殖业、茧丝绸产业、蔬菜业、海洋产业和观光旅游农业等九大主导产业。
  (二)做大做强两个载体。
  一是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要把发展和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措施来抓。按照'谁有能力谁当龙头,谁是龙头扶持谁'的原则,选择一批基础实、特色强、前景好、与农民联系紧密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和培育,推动其上规模、上水平。2004年,全市争取有2家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超10亿元,有15家超亿元。要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动态考核管理,原则上凡新进入市级龙头企业行列的,销售收入不得少于1亿元,并实行优胜劣汰,销售收入达不到1亿元的,将退出市级龙头企业行列。要鼓励引导龙头企业以创建品牌为战略目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发展精深加工,增强开拓市场和辐射带动能力。在培育壮大现有龙头企业的同时,千方百计引龙头、造龙头,为农业结构导航,让农产品通过深加工增值增效。
  二是大力推进农业园区(基地)建设。按照投入多元化、设施现代化、管理企业化、技术高新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营销品牌化、产出高效化的要求,大力整合要素资源,拓宽领域创新机制体制,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努力形成园区建设新格局。2004年,各县(市)新增园区面积不少于2万亩。要按照'千户带动,千亩起步,万亩巩固'的要求,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2004年,全市基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要达到30%以上。在园区和基地建设中,各地要注重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切实搞好规划,明确总体布局,促进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区和支柱产业带的形成,以防出现盲目调整,结构雷同。要积极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沿江开发'战略,根据江海联动的要求,将园区建设同加快实施沿江沿海农业开发结合起来,加大沿江沿海农业综合开发力度。
  (三)努力实现三大提高。
  1.提高外向化水平。进一步加速农业对外开放,加大'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力度。'引进来',主要是引进资金,重点在农业招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用足用活农业招商引资的各项政策,动员一切力量,努力实现农业招商引资大突破,以大招商促进农业大开发、大发展。要牢固树立'市外即外、农外即外'的思想观念,多渠道筹资,多元化投入,千方百计实施好'三资'开发农业工程。2004年,全市'三资'开发农业总额较上年增长25%以上,其中农业实际利用外资要达到1800万美元。'走出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产品要走出南通,走向国内外市场;另一方面是农村劳动力要走出'农门',转向非农产业。在农产品市场开拓上,一是育能人、促合作,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济人和运销大户。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引导专业大户、社会能人兴办、领办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农民开展专业生产经营合作,使之成为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实现农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经营的有力、有效方式。要加强对现有农民经纪人、运销大户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营销能力,同时通过村组干部带头、能人带动,不断扩大经纪人队伍。二是抓好市场建设和对接。新建一批专业特色市场,搞好产后服务。建立联购联销组织,在上海等长江三角洲大城市设立销售窗口。积极寻找与国内外知名连锁超市合作,与大中型批发市场对接,努力融入他们的销售、配送网络。要瞄准上海、苏南等大中城市,特别要努力成为上海大市场的'菜篮子'。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农产品出口,2004年,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增幅要达20%,力争完成2亿美元;全市要新增外向型农业基地10个以上,并继续抓好农业出口创汇示范乡镇建设。'走出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省委十届五次会议指出,要把增加劳务输出作为最大的富民工程来抓。要对照实现小康社会的序时要求,自我加压,确保全市每年新增转移劳动力5万人,力争6万人。重点在提高组织化程度,拓展转移渠道,加强对转移农民的教育培训,加强农村劳动力市场建设等方面下功夫。2004年,全市要培训转移劳动力5000人以上。
  2.提高优质化水平。当前,农产品市场供求已从量的满足转向质的需求。尤其是入世后,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必须以优质作为保障。要以标准化为手段,以国际化为目标,搞好规划,建设优质安全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强化环境检测和综合治理,积极争取认证,严格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突出市场准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至2004年底,全市获省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要达到200万亩以上。通过两年的努力,全市主要的农产品经营场所都要建好农产品质量速测站。2004年全市要组织制定无公害农业生产技术规程10项以上,申报国家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30个以上。除抓好现有国家、省、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外,每县(市)、区要建设2-3个县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掀起农业清洁生产、标准化生产的新高潮。要依法加强对种子、农药、毒鼠强、肥料、兽药、饲料及其添加剂等市场的管理,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违禁药物等投入品在食用农产品上的使用。
  3.提高城镇化水平。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必须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发展农村,把结构调整同城乡统筹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增强对农村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要按照'抓点带面、突出特色、扩大规模、加快转移'的思路,尽快形成一批布局合理、规划科学、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小城镇。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突出发展农村个体私营企业。要大张旗鼓地鼓励农民投资创业,宣传表彰先进典型,形成一个唤起民众千百万,实现个私经济大发展的生动局面。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时代气息的现代农村小城镇。
  (四)创新完善四项机制。
  1.土地流转机制。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反租倒包、租赁承包、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和集中。在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各级政府要加强学习党的农村政策,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坚决把中央有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全面落到实处,正确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行为,保护农民长期、合法的权益。
  2.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完善龙头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共赢'。引导鼓励龙头企业和龙头组织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分担、让利于民'的原则,制定保护价收购、保价返利、合作建厂等多种形式的利益分配机制,使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生产要素特别是资产得到优化配置,组成紧密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并逐步向股份制、合作制及工厂化、工业化方面发展,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根本性的机制保障。要强化对农民法律意识、诚信意识的宣传,增强农民依法、依约履行合同的自觉性。
  3.科技投入机制。探索科技人员聘用制、技术合作制、技术股份制、技术承包制等多种形式,用市场手段解决科技投入问题,加快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直接创办领办农业科技企业。
  4.农技推广服务机制。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是科教兴农的重要载体。各地要认真落实省、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的精神,扎扎实实地搞好改革,努力形成为农服务的新机制,为新时期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提供保障和支撑。

  三、进一步提高农业结构调整的组织和服务水平
  农业结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切实提高组织和服务水平。
  (一)强化组织力度。进一步将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悉心研究,精心部署,落实责任,全力抓好各项工作。
  (二)切实搞好服务。各相关部门特别是农口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强化服务职能,加强沟通联系,共同做好为农服务工作,注重在为农服务中扩大影响,赢取农民的信任。要加强农业信息体系建设,以信息发布为重点,提高信息的系统性、准确性、时效性,扩大信息覆盖面,增强服务功能;要加大成套农业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进一步搞好农产品绿色通道建设,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动物疫病防治和农机、海洋与渔业安全生产工作;要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要依法查处坑农害农欺农等违法经营行为,为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三)严格落实政策。税费改革以来,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农村'三乱'初步得到遏制,农民负担总体情况良好,但仍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各地要进一步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涉农政策,进一步严格实行农民负担责任追究制,确保不发生严重涉农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维护农村稳定,为全市农业机构调整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三年十月九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331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