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再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关于我省2004年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和2005年就业再就业工作安排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5-01-05 生效日期: 2005-01-05
发布部门: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赣府厅字〔2005〕1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省再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关于我省2004年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和2005年就业再就业工作安排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五年一月五日
我省今年就业再就业情况和2005年就业再就业工作安排意见省再就业工作联席会议   一、2004年全省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基本情况
  200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各有关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资金投入到位、措施保证到位”的要求,积极推动全省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预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2万人,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05%;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万人,完成年目标的112%;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万人,完成年目标的114%;跨省劳务输出可突破500万人,超过年目标的113.6%;城镇登记失业率3.7%,低于4.5%的预期目标,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是进一步完善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今年年初,在全省劳动保障工作会上,省政府与各设区市政府继续签订了扩大就业和“两个确保”目标责任书,各设区市政府相继与县(区)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落实了各级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省政府办公厅分别对全省一季度、上半年再就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通报。省再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对全省第三季度再就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通报,促进了目标任务的完成。进一步完善了再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督促检查制度、定期通报制度、领导帮扶制度和部门挂点联系制度。劳动保障、财政、税务、工商、银行、宣传等部门从大局出发,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推动了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为下岗失业人员送温暖、献爱心、办实事。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更加浓厚。从今年上半年省再就业工作联席会议组织对各成员单位再就业工作与政策落实情况的评议活动看,总体情况是好的,各部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各成员单位对评议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整改,地税、国税、工商、卫生等部门对再就业政策落实都进行了专项督查,对进一步推动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发挥了积极作用。孟建柱书记、黄智权省长对评议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作了重要批示,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评议报告。11月16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再就业工作表彰大会,表彰了几年来我省就业再就业工作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178个,对前一阶段全省就业再就业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是以小额贷款为突破口,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今年1至11月,全省发放小额贷款2.15亿元,完成年计划107.95%,累计发放贷款3.53亿元,小额贷款发放总量位居全国首位。全省累计直接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1.76万人,累计带动其他人员就业4.67万人;其中今年直接扶持9200多人,带动就业2.6万人。为了充分发挥小额贷款政策效应,促进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各地围绕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狠抓“贷、用、还”三个环节,积极做好贷前服务和贷款跟踪管理工作,大力开发创业项目,积极做好创业培训,初步形成了创业培训、项目管理、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税费优惠相结合的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的工作机制。南昌市开展了小额贷款信用社区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到今年11月底,全省社会保险补贴1.52亿元,全省1至11月减免税收累计8302.41万元;工商税务部门减免行政性事业收费4023.432万元,其中工商规费3896.13万元,减免税务工本费127.302万元;共有34.5万名下岗失业人员享受了政策优惠,各项扶持政策的引导性作用已经开始显现。
  三是以创业培训为重点,推动技能培训工作的全面开展。抓住劳动保障部确定南昌市为国家级创业培训示范基地的有利时机,及时建立了12个省级创业示范基地,在全省各设区市开展了“造就千个小老板、带动万人再就业”活动,积极推进“4050”项目的开发建设,积极引进连锁加盟项目,建立创业项目的推广制度,形成以培训促进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格局。积极实施青年见习计划,为青年人获得工作经历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全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外、省外先进经验,积极推行职业培训社会招标办法,动员和组织全社会优质培训资源参与培训,努力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并与全省工业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搞好岗位对接。到今年11月,全省免费再就业培训11.93万人,参加创业培训1.19万人,其中已成功创办小企业的有2788人。
  四是以建立街道社区服务平台为手段,促进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和完善省及设区市有劳动力中心市场,县(市)有一站式服务平台、街道和建制镇有服务网点的覆盖城乡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是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机制、形成城乡统筹就业的基础性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加大市、县(市、区)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同时,加快了街道和建制镇服务平台的建设速度。去年和今年,省财政从促进就业资金中专项补助3330万元,用于各地开展平台建设。目前全省107个街道办事处、72个城关镇已建立劳动保障事务所,其中今年在工矿企业、园区集中的镇以及新增街道办事处建立了40个劳动保障事务所,劳动保障的大部分服务职能已延伸到基层。今年下半年省劳动保障厅在南昌市开展了就业人本化服务试点工作,南昌、宜春、萍乡、景德镇、上饶、吉安等市已实现信息系统同城联网。不少地方还开展了网上招聘,南昌市推出了远程见工服务、“12333”电话政策咨询和短信息服务,对于提高就业服务效率,降低求职成本产生了积极影响。
  五是以统筹城乡就业为目标,积极构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就业机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正在加快。各地在逐步消除农民进城务工限制性条件的同时,总结劳务输出经验,积极开展省级劳务合作,充分发挥泛珠三角洲“9+2”劳务合作机制,在省内培育了一批劳务输出基地,在省外?倭艘慌?臀袷淙牖?兀??μ剿饕岳臀衽汕残问教岣呃臀袷涑鲎橹??潭鹊挠行О旆ǎ?叱隽艘惶跏∧谠龈谟胧⊥饩鸵挡⒅氐男侣贰=衲?月,我省组团参加首届泛珠三角九省(区)劳务合作洽谈暨技术技能人才招聘会,45家职业介绍和培训单位与深圳84家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达成意向性定向输出人数17175人;我省31家需引进高技术技能人才的企事业单位与深圳108名高技术技能人才签订了意向性来赣就业协议。到2004年11月底,跨省劳务输出490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118万人。
  二、2005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主要目标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由于各成员单位的密切配合,大力支持,我省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连续三年实现了城镇就业岗位的正增长和国有企业当年下岗职工再就业人数大于当年新增下岗职工人数、单位从业人员首次实现正增长的良好态势。但下岗失业人员存量仍然居高不下,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劳动力仍处在增长高峰期。初步测算,2005年需在全省城镇寻找工作岗位的劳动力总量约为120万人,其中历年结转的离岗、下岗、失业人员有70万人,当年城镇新成长的劳动力25万人,农村新成长劳动力中需要向城镇转移的23万人,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2万人。全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出再就业服务中心,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实现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20万人,其中省属企业3.7万人、市县16.4万人。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还远不能满足劳动力供给的需要,劳动者总体技能素质不高,劳动力结构性矛盾与总量矛盾并存,尤其是随着工业园区、开发区新开工企业的增加,劳动力结构性矛盾将比往年更加突出,改善劳动力供给结构与扩大就业需求仍然是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主要任务。
  2005年全省就业再就业工作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坚持省内增岗和劳务输出并重的方针,努力把市场机制调节与政策促进作用结合起来,把扩大就业总量与解决结构性矛盾结合起来,把解决城镇就业问题与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结合起来,把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结合起来,努力保持就业弹性系数的稳定和就业形势的稳定,在增加就业总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主要工作目标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3万人,省外劳务输出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免费职业介绍30万人,免费再就业培训14万人,创业培训1.2万人。
  (一)部门联动,协调配合,促进再就业政策的落实。要充分发挥各级再就业工作联席会议的协调作用,形成各部门协调一致、共同推进、全方位落实政策的机制。一是努力保持小额贷款发放的良好势头。2005年,全省要确保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亿元,争取3亿元。从2005年开始,省政府将把各金融机构发放小额贷款情况纳入通报内容。继续增加小额贷款担保资金,2005年再增加5000万元。进一步落实小额贷款政策,简化小额贷款手续,取消金融机构自行制订的不符合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政策的规定。推广南昌市小额贷款信用社区试点经验,力争50%的社区创建信用社区。把握好“贷、用、还”三个环节,确保我省小额贷款发放总量、还款率都继续在全国领先。二是加大落实对企业的促进就业政策的力度。要继续将落实企业促进就业政策作为工作重点,重点落实主辅分离、小额贷款、岗位补贴、社保补贴政策。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工作力度,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推动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三是继续加大对困难行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的力度。要做好“4050”人员和远离城市的老工矿企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援助,2005年继续举行省市县三级联动春季招聘大会和“再就业、心连心”送岗上门活动。
  (二)积极探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有效办法,逐步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一是积极稳妥做好下岗职工出中心并轨工作。目前,全省进中心的下岗职工全部协议到期,但因各种原因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有26.39万人,其中省属企业4.55万人,扣除内退、调动、退休等自然减员因素,需要通过“协保”和解除劳动关系并轨的25.6万人,其中省直3.7万人。全省并轨工作计划用三年时间,即2004至2006年内完成,其中省属企业的并轨在2004年、2005年内完成。2005年要结合企业改制工作,在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和再就业补助资金安排上适当向省属企业倾斜,运用并轨资金和企业改制资金,重点做好国防工办、煤炭、建工等进中心人数较多的行业下岗职工并轨。2005年,各市、县并轨任务为15万人,2006年,各市、县并轨任务为6.8万人。各级政府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切实做好本地的下岗职工出中心并轨工作。三是探索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按照全国、全省再就业工作表彰大会的精神,对于市场经济国家惯用,适合国情、省情的就业政策,要进一步拓宽政策的适用范围和覆盖面,形成具有普惠性和长效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就业政策体系。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如何将小额贷款、税费优惠、免费职介、免费培训、岗位补贴五大政策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扩大到其他群体的具体办法。四是做好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建立和完善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政策,建立失地农民的失业登记制度,强化对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服务,为失地农民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提供帮助,鼓励其从事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等工作,以灵活多样方式实现就业。五是按照国家关于将失业保险基金更大范围地用于促进再就业的要求,对缴费正常、不向社会推出失业人员的大中型企业,在企业内部开展转岗培训,完善内部劳动力市场时,可用失业保险基金的一部分促进企业内部转岗培训。这项工作拟在南昌市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后逐步推开。
  (三)实施四大工程,强化技能培训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促进作用。2005年,以四大工程为突破口,全面实施五年百万技工培训计划,一是工业园区技术岗位对接工程。2005年,各设区市要召开2次以上职业培训机构与园区企业的培训就业洽谈会;普遍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大中城市技能人才职业供求信息和工资指导价位信息;招收5000名左右农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1000元以下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入读技工学校,由政府给予50%的学费补贴。二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样板工程。充分发挥省内技工学校和高职院校的作用,进一步优化整合社会多方面的资源,提高技工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规模,加大对重点技工学校的投入,用2-3年的时间,在全省培育3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样板基地。即建成10所在校学生5000人以上的样板技工学校,其中力争3所在校学生达到1万人以上;选择10所办学规模大、办学质量高、办学机制活的高职院校和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建成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样板院校;选择10户大型企业的培训基地,结合实施国家机电项目、信息产业制造业项目、电力项目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打造企业培训的样板基地。三是岗位成才的示范工程。2005年,开展技术能手评选表彰活动,全省评选20名技术能手,以省政府名义予以表彰。在全省开展百名名师带徒活动,组建以高级技师为骨干的名师队伍,通过名师带徒,促进岗位成才。选择3至5个省属大中型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试点,总结经验,宣传推广。四是小企业孵化工程。以创业培训和小额贷款为抓手,推动下岗失业人员、未就业大学生和退役士兵自主创业。推广南昌市经验,完善12个省级创业培训基地的服务功能,建立各类专家组成的咨询队伍,实施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和税费减免等一站式服务。全年创业培训1万人,重点培养1000名有项目有开业计划书的项目执行人,树立100户小企业的创业典型。
  (四)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功能,推进就业人本服务。一是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要求,在加强各地就业和再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完善劳动力市场和街道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功能。以主动服务、个性服务、贴心服务、诚信服务、高效服务为标准,完善失业人员登记、免费就业服务、再就业援助、政府出资购买服务和培训、公共就业服务统筹管理等制度。建立面向城乡各类劳动者、允许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参与、接受社会监督的统一、开放、公平、诚信的劳动力市场体系。继续抓好信息网络建设,力争明年上半年全省11个设区市都能实现同城联网,并与省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监测中心连接。在总结南昌市社区就业人本化服务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05年一季度召开现场交流会,进一步在全省推开这项工作。
  (五)统筹城乡就业,建立城乡协调发展的就业工作机制。一是研究完善全省劳务输出政策。重点解决劳务输出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有利于务工人员外出就业、进城务工和返乡创业的良好机制。二是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大力促进跨省劳务输出。坚持“先培训、后输出”的原则,推进农民工免费培训项目的开展,充分发挥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主渠道作用,以劳务输出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搞好外出务工人员跟踪服务和管理,维护其合法权益。三是大力发展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和劳务派遣事业,以基地建设为抓手,以提高组织化程度为目标,以泛珠三角“9+2”劳务合作机制为依托,积极推动“劳务输出基地”和“劳务输入基地”双百工程建设,即新建100个跨省劳务输出基地和100个省外劳务输入基地。积极做好全省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不断开拓国际劳务市场,加强对外派劳务人员的培训,维护外派劳务人员的权益,为自主出国就业提供更为宽松和便利的条件。
  二○○四年十二月二十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164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