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华中农业大学等部门《关于实行农科教紧密结合推进湖北经济发展的报告》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3-06-25 生效日期: 2003-06-25
发布部门: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发布文号: 鄂办发[2003]32号

 各市、州、县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单位:
  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将华中农业大学、省农业厅、省科技厅《关于实行农科教紧密结合推进湖北经济发展的报告》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抓好落实。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三年六月二十五日

  关于实行农科教紧密结合推进湖北经济发展的报告
  省委、省政府:
  近年来,华中农业大学在我省优势和特色产品生产加工技术研究方面开展科技攻关,取得了一批成果。为充分发挥华中农业大学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最近,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科技厅、农业厅共同商定,从今年开始,运用市场机制,进一步紧密结合,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服务方式,促进湖北经济发展。现将具体实施意见报告如下:
  一、实行校企结合,加快科技成果的研究开发和转化
  由省科技厅、农业厅具体协调,有针对性地组织华中农业大学与省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联手进行产品开发和产品质量升级活动,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近期重点实施马铃薯试管薯、柑桔脱毒种苗、红心蛋、奶牛产业化生产四个方面的技术开发项目。
  1、马铃薯试管薯开发。由华中农业大学谢从华教授任首席专家,省科技厅、农业厅牵头,开展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的开发应用。用2-3年时间,形成并壮大湖北省马铃薯试管种薯产业,年生产试管薯3000-4000万粒,微型薯3-4亿个,推广脱毒种薯面积80-100万亩,使马铃薯单产提高30%以上,亩增鲜薯300公斤,亩增产值150元,农民年增收益1.2-1.5亿元,种薯产业年创效益1000-1400万元,生产成本下降10-20%。在此基础上,加快引进、选育、开发加工型马铃薯品种,推进马铃薯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
  2、柑桔良种脱毒种苗技术开发。由华中农业大学邓秀新教授任首席专家,省农业厅、科技厅牵头,华中农业大学与宜都市农业局和秭林归县农业局合作,利用宜都市柑桔原种场开展柑桔良种脱毒种苗的生产,利用秭归县国家无病毒良种示范项目的实施机遇,把学校的技术优势和柑桔产地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加快三峡库区柑桔品种更新改造,提高柑桔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积极开发鲜食甜橙品种以及桔瓣罐头专用品种,推进柑桔加工转化。通过3-5年努力,使宜昌市无病毒良种苗生产能力达到200万株,满足3-4万亩新果园用苗,三峡库区柑桔优良品种达到90%以上,好果率提高到90%以上,优质高档果率提高20个百分点,单产提高15%以上,桔农经济收入明显增加,使柑桔产业真正成为库区的支柱产业,成为宜昌的特色产业。
  3、红心蛋生产技术开发。由华中农业大学张声华教授任首席专家,省科技厅、农业厅牵头,华中农业大学与仙桃市蛋品加工企业、湖北神丹公司合作,开发应用饲料加工,实施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自动化检测、精品包装等技术,解决生产分散、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和品牌效应差等问题,尽快实现红心蛋全年均衡生产,并开展二次精加工,生产第三代健康食品,提高附加值。通过2—3年努力,实现红心蛋年产值翻番的目标。
  4、奶业产业化技术的研究开发。由华中农业大学杨利国教授任首席专家,省农业厅、科技厅牵头,华中农业大学与武汉和宜昌两市相关企业合作,开展奶牛品种改良、繁殖新技术、饲草饲料均衡供应、疾病控制和科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出适合我省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高产优质奶牛产业化生产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推广应用高产优质奶牛生产技术,力争在5年后,全省奶牛饲养头数达4.5万头,头平均产奶量提高20%,高产奶牛产奶量超过8000公斤,产奶总量达20万吨。

  二、开展校市合作,推进农业产业化
  充分发挥华中农业大学在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品开发中的技术优势,由省农业厅、科技厅共同整合力量、集成技术,以宜昌市作为基地,进行农业产业化开发试点,力争在柑桔、优质水产品、农业信息化三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1、柑桔产业化试点。目前我省柑桔栽培面积约占全国柑桔面积的8%,产量占9.2%,占本省果树面积的46%。宜昌市是我国重要的柑桔优势产区。通过校市合作,研究突破柑桔产业化发展的瓶颈的技术,建立优质高产示范基地。利用学校的科技力量,支持国家投资建设的直都市脱毒果树种苗场、夷陵区无病毒良繁场、秭归县柑桔无病毒良种示范项目,提高其技术开发能力,为宜昌市各县(市)新建的几个良繁场(中心)提供具有开发潜力的柑桔良种无病毒母本树以及接穗,组织优质脱毒果苗的生产和供应,保障产区种苗质量。利用现有的学校科技项目,与当地农业部门合作开展优质高产新技术的试验示范,进一步提高宜昌市的柑桔产品产量,改善品质。支持柑桔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加工技术水平。该项工作由学校科研处牵头,组织国家柑桔育种中心、国家果树脱毒种质资源保存中心等单位具体实施。
  2、优质水产品产业化试点。充分利用华中农业大学长期对三峡库区渔业生产的研究成果,省科技厅、农业厅支持三峡库区水产养殖业发展。在保持水体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形成捕捞、养殖、加工、营销产业链。在渔业利用方式上以捕捞为主,适度养殖;在养殖对象上开发新品种,创绿色食品名牌,形成特色渔业;在产品销售上,开发深加工产品,扩大市场份额,提高附加值。经过2-3年努力,达到以下目标:通过人工繁育放流、确定捕捞规格与品种等措施,实现天然捕捞产量125万公斤;架设网箱20万千米,生产鲜鱼1400万公斤;研制出3-5个深加工品种,通过深加工使水产品增殖3-5倍;建设一个三峡特有鱼类良种场,繁育鱼苗10亿尾,鱼种5亿见;开展技术培训100O人次;三峡渔业开发的总产值达到3.5亿元。该项工作由学校科研处和水产学院实施。
  3、农业信息化。以“湖北三峡移民科技网”、“华中农业信息网”和“夷陵农业信息网”为依托,以乡镇农技推广站、畜牧兽医站、涉农企业、示范村和农业大户为对象,设立50个信息点,使之成为农民与互联网信息双向沟通的重要场所。围绕三峡支柱产业发展,建立以柑桔为重点,家畜养殖、科学养鱼、特产开发、土壤资源利用与保护、作物病虫害诊断与防治、作物营养诊断与施肥等网络化专家系统,研制适宜三峡地区的农业综合生产管理专家决策系统2个,研制适用于当地农业发展的5种农业技术多媒体示范光盘和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5个。该项工作由学校科研处和资源环境学院具体组织实施。

  三、加强产学研结合,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
  华中农业大学在油菜、生猪等方面技术实力雄厚,高新技术成果丰富,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化条件。从今年起,省科技厅、农业厅与华中农业大学积极整合我省这两大产业的技术、资金等各方面资源,进一步加大投资,尽快将油菜和生猪两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油菜产业化 油菜是我省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作物。近年来,我省优质双低(低芥酸、低硫着)油菜迅速发展,2002年收获面积1732万亩,连续8年在面积、总产两方面居全国第一位,优质率达80%以上,比全国平均高20个百分点。近期内可以依托国家油菜工程研究中心,对武汉联农公司、武汉中农油、武汉中油希望、武汉中油阳光、以及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天颐公司湖北艾森油脂有限公司等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资产重组,积极组建股份公司。组建后的股份公司以油料种业、双低菜籽产品加工业为支柱,实现研、产、销一体化。创建3-5个湖北油料产品品牌,同时积极争取和创造条件,力争在较短时期内实现公司上市的目标。到2007年,育成新品种8个以上,双低指标与国际接轨;双低油莱普及率达到98%以上,基本实现双低化,商品菜籽芥酸和硫甙含量分别达到国际标准,正常年份含油量达到41-42%,单产提高15%以上,每亩增值20元,每年推广1800万亩,共增值3.6亿元。建立双低油菜杂交种子生产基地4万亩,年生产优质杂交种200万公斤,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杂交油菜种子生产供应基地,油菜初级加工产品产值80亿元。培植5-8个双低菜籽油和饼粕饲料精品名牌,新增菜籽深加工产品3-4个,精深加工增值达到100-20O%;生产加工技术培训10万人次,主要关键技术普及率达到95%以上。
  种猪产业化 我省是生猪生产大省,种猪生产具有较大优势,常年提供优质种猪20万头,在国内种猪市场上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华中农业大学自“六五”以来,育成了湖北白猪等7个适合不同市场需求的瘦肉猪新品种和专门化父、母本品系,筛选出了5个配套杂交组合,同时也建立了规模化养猪体系和疾病诊断方法,建立了产业化示范基地。为进一步将我省种猪产业做大、做强,形成良种繁育、饲养、饲料、屠宰加工、市场营销一体化体系,可依托华中农业大学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发挥湖北省原种猪场、湖北绿生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北省良种猪场等企业优势,通过2-3年努力,做大桑梓湖、天种、晒湖三元种猪品牌,使湖北成为种猪供应的大省和强省,同时推进湖北养猪业发展。力争到2007年,育成2-3个新品系,全省生猪产业带年出栏生猪1500万头,优质三元猪出栏比重达到80%,生猪出栏率提高到150%。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生猪及其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产业带出栏的生猪及生产的产品实现无公害化,其中30%的产品达到绿色食品AA级标准。猪肉深加工率达到30%。技术培训养猪专业户5-8万人次。通过产业带建设,带动全省生猪生产水平、产品质量、生产方式不断提高和转变。

  四、建立农业科技专家咨询服务网
  一是在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科技信息网的基础上,加强与其它农业网络的链接,开辟华中农业大学科技专家咨询服务网。建立由种植业、养殖业、土壤肥料、植物保护、产品加工、农业机械化等方面专家组成的网络专家咨询团,实行专家网上轮值制度,对农民、涉农企业在网上提出的技术疑难问题,直接进行交流解答。
  二是增加科技知识普及份量。在原来推出的“作物营养诊断”、“复混肥料配方配料”、“植物保护”等网络化专家系统和“湖北省土壤资源”、“品种资源”等数据库的基础上,增加科普知识、政策法规、市场信息、成果转让等相关板块内容。对具体生产的农户进行全方位的服务,提供市场信息、决策和技术咨询。

  五、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人才培养
  一是为湖北农村经济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利用国家在华中农业大学设立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兽医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为全省每个县市培养2名农业科技推广的带头人(其中种植业、养殖业各1名)。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教育,提高基层农业科技骨干的技术决策和管理水平。
  二是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校市合作,推进产业化,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合作企业的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人员。与组织、人事部门合作,对县(市)、乡镇两级党政部门分管农业的主要干部加强科技和管理知识培训。
  三是通过网络形式进行农业远程教育,为广大农村培养人才。举办特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实用技术培训班,向农民传授致富新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上述人才培养工作由学校研究生处和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华中农业大学分院等单位承担实施,省农业厅协助。学校在学习费用方面适当予以减免。

  六、改革科技体制,放活科技人员,创立一批科技型企业
  利用学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孵化基地和全省部分科技园区,选择一批比较成熟的、具有市场潜力的科技成果、支持科技人员领衔创办企业或以科技成果入股形式进入企业,按照企业出资金、学校出成果、核心技术人员持有股份的方式,同有关企业和单位合作开发。
  一是做大做强联农种业。进一步加强双低油菜育种新技术开发利用,加快选育一批优质、高产、高抗新组合;与有关部门合作,多方争取投资,改善制种基地生产条件,提高种子质量,扩大种子生产规模,扩大品种的市场占有率。
  二是创办试管马铃薯母体企业。以马铃薯试管种薯产业化技术为依托,组建湖北省马铃薯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此基础上,创办种薯高新技术企业,加快试管种著的生产和应用速度,同时配合新品种选育,促进马铃薯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
  三是催生一个科技型企业。以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为技术依托,以何瑞国教授为技术领衔,通过校市(区)合作,采用公司加农户方式组建一个科技型企业。通过引选优良专门化品系,建立朗德鹅种鹅基地。研究开发鹅肥肝生产及加工、绿色饲料、高效安全饲养、鹅肉加工等技术,加快良种鹅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开发进程。
  加强农科教结合,促进湖北农业经济发展,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省科技厅、农业厅积极为华中农业大学与龙头企业、有关市(县)建立合作关系创造条件,对华中农业大学与合作企业、合作地区联合申报的项目予以优先立项和审批;积极落实有关项目、资金和政策措施,支持华中农业大学科技人员直接进入经济主战场,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科研成果落地湖北、服务湖北,达到放活一批科技人员,推动一个产业进步,致富一方农民的目的。有关地方政府和企业要进一步加强与华中农大的配合协作,抓好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和实施。
  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执行。

华中农业大学
  省农业厅
  省科技厅
二○○三年六月五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994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